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 >

第11章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墙最本质的原生价值之一,在于具备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功能。城墙最初由土垒、土石混筑、砖石砌筑其表皮,发展到南京明城墙大规模采用砖石构造、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与兵器(主要是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明城墙如此坚固的构筑,是有当年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原因的。当年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后,便决定修建一座可抵挡强敌入侵的城墙,墙外还修了护城河,为他今后的称王和定都提供条件。但是建文四年时,为夺王位,朱棣由南京城北面的金川门攻入了南京城,南京城终于被攻破。城墙依然在,而主人却换了个主人。

  几百年过去了,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以为凭借坚固的城墙作屏障,天下唾手可得。于是他们关起了城门,全然忘记了城墙外面还有兵强马壮的清军正虎视眈眈。曾败于太平军手下的湘军,利用太平门附近一段没有护城河的城墙,挖地道,将炸药埋在了太平门下,炸出缺口,攻入南京城。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南京沦陷了。当日军来到南京明城墙最大的瓮城中华门时,他们畏惧了,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有三道瓮城,可以〃瓮中捉鳖〃;这里有27个藏兵洞,可以屯兵三千。心虚的日军不仅观察半天,还放狗进去探测才胆敢进入南京城。但最终,中华门上雄伟的镝楼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只剩下了残壁断垣。

  历经沧桑的南京明城墙尽管坚固巍峨,却抵挡不住热兵器时代的枪炮和杀戮。城墙表面上让古都有了固若金汤的安全感,但砖石砌成的城墙再高再坚,最后只能沦落成一道风景。这是一个古都的宿命和悲哀。

  王气与历史悲喜剧

  都说南京是有〃王气〃的,风水好,那么所谓的〃王气〃和风水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气〃是古代中国人解释事物变化的一个特殊概念。古人认为,万物的存在变化不过是〃气〃的作用。《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抽象的〃气〃被广泛用于解释宇宙起源、社会变迁、人的生存等各个方面。 

  古人认为,天道与人事互为影响,即〃天人感应〃,为了把握天的意志,用以作为人的行为的指导,便有了占卜、占星、占候、风水、望气等术数形式。所谓术数,是指推演之术,用数字组合或自然现象推测往来,预言吉凶。术数所推出的结论往往要用〃气〃来解释,操持这行的人被称为术士,在古代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诸葛亮就是三国时著名的术士,而张纮则是早于诸葛亮的著名术士,不过,他们都是以政治家而知名的。 

  风水是选择阳宅和阴宅地址的方法。托名为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术也是望气术,气是风水术的核心,它认为山水组合会生成某种〃气〃,〃气〃成为风水术判断地形优劣的结论。风水在古代称堪舆,〃堪〃指天道,〃舆〃指地形。风水术将山川附会星象,以达到地与天的对应,最常见的便是用山水地形附会天上苍龙、白虎、朱雀、玄武星象,这种方法最早见于《三国志》中。 

  从风水的历史渊源来说,南京的渊源是非常悠久的,最早战国时代的楚威王认为南京有帝王之气,就在紫金山上埋金,压住帝王之气。后来秦始皇也认为南京有帝王之气,就挖秦淮河,凿方山以泄帝王之气。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南京可能真有帝王之气,秦始皇一挖把龙脉给挖断了,秦王朝也就很快倒台。南京最大的优势是水,风水谚语:山管人丁水管财,首先长江在南京西北方向形成环抱,而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水脉,流程已经到了中下游地区,地气非常旺盛,南京正好处于长江下游,又属于昆仑山系三大龙脉之一南龙的末端。南京作为一个山水的交汇点,一大特色就是龙蟠虎踞。山势是回旋形的,比较灵秀,南京北面有长江,西面有象山、老虎山、狮子山,南面有牛首山等。山水环抱,所以南京的地貌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号称龙蟠虎踞,这样的地形地势大概就造就了金陵的王气,且让安居金陵的天子都记住了这么一句潜台词:天子受命于天,此地有王气,所谓天意。 因此,康熙皇帝有诗云:
第36节:南京:可疑的王气(5)


  秣陵旧是国王地,此日銮镇列队过。 一代规模成行迹,千秋兴废逐流波。宫墙断缺迷骨锁,野水弯环剩玉河。治理艰勤重殷鉴,斜阳衰草系情多。 

  真是王气浩荡。

  关于金陵的〃王气〃,历史学家曾对南京古城的地形地貌作过分析,认为其选址与布局符合传统风水说中的〃四象〃要求,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文化追求:巍峨葱郁的钟山在东面,为〃青龙象〃;隐伏嶙峋的石头山(今清凉山四望山一线)在西面,为〃白虎象〃;奔流灵动的秦淮河在南面,为〃朱雀象〃;逶迤绵长的覆舟山鼓楼岗一线横亘于北面,为〃玄武象〃。四象之间平展的谷地为皇(黄)宫所在。皇宫中轴线上南有平岗雨花台为〃前案〃,双峰高耸的牛首山为〃远朝〃。可以说,中国风水地貌的精髓〃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五行〃(青、白、红、黑、黄)在南京古城得到了完整的表现。

  从六朝都城建康的选址情况来看,恰好与风水学上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建康城的东面有巍峨的钟山,西面有嶙峋的石头山,南面有蜿蜒流淌的秦淮河,北面横亘着小九华山和鸡笼山,这四者构成了风水学上的〃四象〃,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建康城就处在〃四象〃之中,并与〃四象〃构成了传统思想中的〃五行〃,即青、白、红、黑、黄,中间宫城为〃黄〃。 

  此外,在建康城的中轴线上,近处有石子岗(即雨花台),远处有牛首山,符合风水说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基本原则和格局。正因为南京有如此优越的风水条件,所以才能在众多江南城市中脱颖而出,引得诸葛亮由衷发出〃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 

  可以说孙吴定都建业(今南京),就与风水术有直接的关系。据史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前,吴国大臣张曾经对孙权说:秣陵(今南京)王气,宜为都邑。孙权认为他说得对,但未采纳。后来蜀国的刘备也认为秣陵有王气,孙权这才下定决心,定都建业。 

  此外,〃龙盘虎踞〃作为〃王者之象〃,在中国至少从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始产生,西汉时期在都城用瓦上已印有〃四象〃图像符号,但明确把都城地貌特征衍化〃四象〃并融入都城规划设计之中的是南京古城,这一点应归功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而这种地貌特征的文化评价从东吴时代一旦形成,它就成为一种强烈的暗示和政治优势影响到后来南京的城市地位、风貌和格局,并且还变成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性描述。今天南京的龙蟠路(东)、虎踞路(西)、朱雀桥(南)、玄武湖(北)等地名仍然留有深深的〃四象〃痕迹,而且这一古城的〃四象〃地形迄今基本保存完好,仍是南京古城重要的风貌特征。

  其实不止是南京,历史上凡是出帝王的地方,都会有人说那里有王气。《白虎通》说:〃京师,四方之中也。〃〃王者必即土中。〃帝王要在地上寻找一处对应〃天中〃的〃土中〃作为京城,一方面便于统治,另一方面则显示帝王受命于天。最早的寻找〃土中〃的行动是在周朝,周武王、周公观天象,用占卜,勘地形,最终在洛水之滨找到了〃土中〃,就是洛阳。古人认为中原是对应〃天中〃的帝王之国,只有占据中原才有资格称帝,只有包括中原的〃中国〃才具有承继正统的地位,所以中原王气成为封建政治的定理。 

  三国中,曹操占据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具备称帝的条件,刘备虽偏据西南,但可以皇族血统争正统,只有孙权没有任何借口可以利用,既偏据东南,又没有皇族血统,所以,直到曹丕、刘备都称帝之后,孙权才不得已而登大宝。孙权〃自以居非中土〃(《宋书》),连皇家必需的祭天地设施也迟迟没有兴建。三国鼎立,必争一尊,孙权只有借助〃天意〃来为自己正名份,〃金陵王气〃就成为东吴与魏、蜀争尊的武器。 

  所以,金陵王气只能在三国这样有几个政权同时存在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金陵王气的提出,第一次向王者必居国土中央的传统发出挑战,孙权建都金陵,〃黄旗一扫荡,割壤开吴京〃(李白),使江南出现了第一个大古都。显然,东吴提出〃金陵王气〃,是寻求国家统一发展的必要措施,金陵王气的提出,是保护江南、统一中国的历史必然。但东吴始终没有被视为正统,它最后还是灭亡了。
第37节:南京:可疑的王气(6)


  如果承认风水的某些理论,那么可以说,南京的命运是她的风水造成的。她的王气与霸气太重,没有一个帝王可以压过她。所以在此建都的王朝没有一个可以长命。也许她只愿做个温柔的金粉之乡,而历史却一次次残酷地将她逼到战火的最前沿。

  南京王气不足可以史为证。历代在此建都时间都不长:

  孙权在公元229年称帝南京,280年被晋所灭。传代三世,历时52年。

  西晋被匈奴所灭洛阳被焚。琅玡王司马睿南京称帝为东晋,但公元420年又被刘宋所灭。历时一百零三年。

  刘宋之后,齐、梁、陈相继定都南京(南朝),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四朝共约170年。

  明朱元璋1368年在南京开国,1402年燕王朱棣〃清君侧〃,夺其侄建文帝朱允炆帝位,即迁都北京。明代立国虽277年,但在南京仅52年。

  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到1864年被灭。仅12年。

  中华民国1911年至1949年定都南京,仅38年(中有抗日战争迁都重庆,在南京实际不足30年。)

  所以就有人说,即便金陵有〃王气〃,在这里建都的王朝也是短命的,往往还属于分裂、偏安一类。在八大古都中,这是南京所独有的。郑板桥就曾在诗中说:〃南人爱说长江水,此水从来不得长。〃南京既在〃金陵王气〃的氛围中书写自己的历史,又在人们对〃金陵亡气〃的讥嘲中饱受奚落。从王气到亡气,南京演绎了一个王城的辛酸命运。

  〃一国亡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郑板桥的一句诗道出的正是金陵的亡气。南京作家叶兆言则说:〃没有一个古老的城市,比南京更适合聆听亡国的声音,金陵自古有王气,与其说是豪言壮语,还不如说是往事不堪回首的感叹。〃

  其实,〃金陵王气〃只是古代神秘文化的表述,南京处在长江下游从东北流向转为正东流向的转角处,是江南到中原的最近点,前有淮河、长江两道天然防线,后有富庶的吴、会地区作后盾,得天独厚,即使没有〃金陵王气〃的说法,南京的战略地位也是无法取代的,这就决定了南京在国家危难时要承担的历史重任。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这是王气所带来的历史悲喜剧。公元588年,隋朝起兵50万南下,仍在醉生梦死中的陈后主说:〃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人再至,皆并摧没。今虏虽来,必应自败。〃不久,这个皇帝被俘于宫中的胭脂井,轰轰烈烈的六朝也结束了,真可谓:成也王气,败也王气。难怪唐代刘禹锡在《金陵怀古》诗中就明确地说:〃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那些伤感的时代遗痕

  南京,这个王气不旺的六朝古都,历史上有过夺目的繁华,也有过肃杀的血雨腥风,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伴随着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厮杀。经历了悲欢变迁的南京,现在,只是一个苍老得有些平庸的城市,〃英雄一去豪华尽〃,所以朱自清会说:〃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的遗痕。〃

  在历史上,南京作为十朝都会,曾经有过它的王者风范,当年朱元璋一手营建的南京城垣为四重,分别是外郭(土城)、都城(城墙)、皇城(保护皇宫的外围城墙)、宫城(皇宫的城墙),如此严密的设计,真可谓是大明帝国的完美之都。建成后的南京宫殿殿宇重重,雕梁画栋,千门万户,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皇城在外,围护着宫城。皇城开有六道门:正南为洪武门,正对着都城正阳门(今光华门);东南为长安左门,外为长安街;西南为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玄武门。宫城俗称〃紫禁城〃,开有六道门,正南是午门,东南为左掖门,西南为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正北是北安门。在皇城与宫城之间还有两道门,南为承天门,北为端门,与洪武门、午门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宫城中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宏伟的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三大殿的东侧有文华殿,西侧有武英殿,统称为〃前朝〃五殿。后来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建造的。奉天殿,是三大殿的主体,俗称金銮殿,上盖琉璃金瓦,双檐重脊,雕梁画栋,朱漆描金雕花的门窗,它是朱元璋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奉天殿旁左庑是文楼,右庑是武楼。奉天殿后面的华盖殿,四面出檐,渗金圆顶,殿顶上还缀有一颗硕大的金球。在这里,朱元璋要先行接受内阁大臣和宫廷执事人员的参拜,然后才去奉天殿接受百官的朝贺。华盖殿后就是谨身殿,规模仅次于奉天殿,也是一座双重飞檐的大殿,是皇帝上朝前更衣的地方。

第38节:南京:可疑的王气(7)


  三大殿之后,是皇帝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后廷〃。后宫南面正中为乾清门,乾清门内为乾清宫大殿。处在中轴线位置上宫殿的左边有日精门,右边有月华日,殿的东西有斜廊,廊后左边有东暖阁,右边有西暖阁。乾清宫后面是省躬殿,制式如同华盖殿,略小。省躬殿后为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坤宁宫的东、西两侧,建有柔仪殿和春和殿两座别殿。在春和殿西侧还有御花园。〃前朝〃与〃后廷〃相结合,组成〃朝廷〃。此外,宫城内还有祭奉朱元璋祖先的〃奉先殿〃、珍藏、修编经典书籍的〃文渊阁〃、位于奉天门之东专门为〃东宫亲王读书〃而建造的〃大本堂〃以及富丽堂皇的诸多宫廷建筑。整个皇城范围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周长9公里;宫城东西宽850米,南北深807米。

  但是这座作为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明初皇宫,最终还是走向毁灭。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降为留都,由皇族和大臣驻守,以保证南京也有个形式上的朝廷。但南京宫殿渐趋冷落,数百年间,南京明故宫屡遭损坏。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谨身殿、华盖殿等被雷电击中起火后烧毁。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南京刮飓风,太庙的树被连根拔起,太庙大祀殿和皇城各门兽吻被毁。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七月,南京下暴雨,江水泛滥,整个南京城及皇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的弟弟朱由崧逃往南京,在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延,这时明故宫已相当破败,朱由崧只能在武英殿〃登基〃了,因为三大殿已荡然无存。

  清军平定江南以后,清政府将明故宫改为八旗兵驻防城,明故宫建筑遭到很大破坏。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