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 >

第12章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军平定江南以后,清政府将明故宫改为八旗兵驻防城,明故宫建筑遭到很大破坏。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到达江宁(南京),见到残破不堪的明故宫大为感慨,作《过金陵论》一文写道:〃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残壁矣……顷过其城市,闾阎巷陌未改旧观,而宫阙无一存者,睹此兴怀,能不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之叹耶!〃,可见此时的明故宫已经没有一座完整的建筑了。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经康熙批准,又拆迁了南京明故宫宫殿琉璃瓦、九龙藻井、丹陛等物发往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建成九龙大殿,目前法雨寺中还保留了原本为明故宫的丹陛、九龙藻井以及大量的屋顶琉璃瓦、琉璃构件。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明故宫又经受了一次较大的破坏,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构件以外,只剩下一片残残垣碎瓦、蛇鼠出没的废墟了。1911年,英国人法雷斯又从明故宫遗址中拆走七块石刻和三对石狮,运往下关扬子饭店进行装饰。

  到了1929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安葬中山陵,当时的民国政府新建了中山东路和逸仙桥,中山东路横跨奉天殿广场,把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目前南部为白下区管辖,北部为玄武区管辖),这时的明故宫遗址仅存午门与地下柱础等少量的遗迹了。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好古玩,对明故宫和明孝陵的建筑遗址钟爱有加。1932年,他修建自己的别墅〃桂林石屋〃时,竟然从明故宫遗址上〃调用〃了一批精美石雕装饰在石屋前。

  所以,当历史走到600多年后的今天,夕日的皇城遗迹已所剩无几了,南京宫殿仅存午门、五龙桥、奉天门、西安门、西华门、东华门及零散遗迹,这些遗迹现在被统称为南京明故宫遗址。比起北京故宫,这座曾经辉煌的皇城正在被人遗忘。现在被称为御道街的地方是南京明故宫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叫千步廊,是明代进入皇宫上朝的正路,统称外朝。千步廊的南端就是皇城的总大门洪武门,当年这是一座砖石结构的三孔门卷单檐歇山顶的建筑,现在南京东郊遗存的明孝陵大金门与洪武门的形制接近,尚可以想象出当年洪武门的样子。再往前走有五座并列的石桥,名叫〃外五龙桥〃。在洪武门至外五龙桥之间的御道两侧,是明朝中央官署区。御道西侧是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包 、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旗手卫、钦天监等;御道东侧是中央高级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以及翰书院、詹事府、太医院等。当年这里定是有条不紊的公务繁忙景象,如今千步廊遗迹全无,只有这外五龙桥依然存在,桥的基石仍是明代的基石,桥面还保留着明代的青石路面,只是现存的桥栏是〃汪伪〃时期修葺的,比较粗糙。这座〃外五龙桥〃也称外金水桥,它和北京故宫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桥的位置和作用是一样的。

第39节:南京:可疑的王气(8)


  过了外金水桥,原有一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承天门,承天门不同于洪武门,她是一座三孔门卷的城门,上面有漂亮威严的重檐歇山顶的仪凤楼,金黄的琉璃顶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斑,极为壮观。进入承天门后,又有一座和承天门一模一样的、起着礼仪作用的城门端门,这两座城门可以说是御道上最突显的建筑,在进入皇宫之前就体现了皇城无可比拟的气度。承天门与端门的位置和作用与北京故宫的天安门与端门是一样的,都是进入皇宫之前显示皇宫威严的重要建筑。在明代,北京故宫承天门一直没有改名,直到清代才被改名天安门。

  在承天门与端门之间的御道两侧是庙社区,东边设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西边则是祭祀神灵的社稷坛。明太庙遗址现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这里仍保留了大量的柱础与基石,与校园的环境辉映,非常协调。

  太庙遗址曾出土了大量的明代黄色琉璃构件,显示出这一〃深藏不露〃的皇家建筑当年的规格是多么地高。明社稷坛遗址在上世纪初还能看到一些牌坊和坛基的遗迹,但现在除了一些少量的柱础和石构件已经看不出任何遗迹了。

  端门过后就是午门,与中都宫殿一样,午门是宫城的正大门,进入午门就进入了皇宫内部。现在的午门遗址是明故宫留下的最大的明故宫实物,非常珍贵,可惜的是楼顶仪凤楼早毁,双阙在20世纪50年代又被拆除,只剩下中间的城墙。如今的午门遗址是一座十分荒凉的小公园,她的正门前开着长长的一条马路却鲜有车辆通行,两边也只望得见郁郁葱葱的树。整个公园用细细的黑色栏杆围住,古旧的城墙上覆盖着安静厚实的蔓藤植物和斑驳的苍苔,苍森森的一片,微颤颤地缠着。曾经的明故宫,曾经的午门,那一度显赫的洪武、永乐两朝,那不尽的金陵繁华,如今都湮没在荒草烟尘之中了。

  穿过午门,又见五座石桥,称〃内五龙桥〃,桥栏早已消失,桥下为内御河。过了桥不远是奉天门遗址,奉天门是皇帝接见大臣议事的地方,即〃御门听政〃之所。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曾在此举行国宴接见过渤泥国王一行。从奉天门遗址遗存的若干个巨大石柱础可以想象原有的建筑是如何高大,这种素面无装饰的石础与中都宫殿的蟠龙柱础相比显得朴实无华,石础底座正方形,高出部分为圆形,中间是自然的过渡形状,俗称〃镜鼓石〃,这种样式的石础被后来明清广大的官式建筑所使用,奉天门遗址还有一座原本用于装饰台基四角的石螭首,是明初石雕的典范。过了中山东路,就是宫殿的遗址,不过这些地方已经看不到什么建筑遗存了,只有留在地面上的大大小小的柱础似乎在默默倾诉着无奈的悲歌,奉天、华盖、谨身、乾清、武英、文华、奉先,一座座名宫名殿都早已长眠地下,那殿宇重重、金碧辉煌的景象则需要去遥想了。

  六代豪华春去也

  其实,南京2400多年的历史 〃沧桑〃,不仅在皇城,还在乌衣巷。唐朝刘禹锡那首著名诗歌《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乌衣巷成了南京这个城市的代名词。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东起白鹭洲公园,西至钞库街。据载,东吴孙权曾在此驻军,官兵皆穿黑制服,人称乌衣营,巷因此得名。历史上,乌衣巷本是东晋王谢望族居住地,豪门大宅,繁华鼎盛,而到了唐朝,繁华已逝,豪门冷落,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夫子庙则是宋元时代建康府学和集庆路学的所在。明初为国子学。清代为江宁、上元县学。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宣王庙,是祭祀孔子之地。六朝时起,这里就是豪门世家聚居区、繁华闹市区。六朝繁华,秦淮粉黛,民间商业,市民娱乐,皆集中于夫子庙。夫子庙其实是一个区片名,说夫子庙,包含的是众多零散的老地名,如贡院街、状元境等,它是城南老地名的集中地,走在其中,强烈的历史感觉扑面而来,令人怅然。

  成贤街位于太平北路西侧,以明朝国子监设在此处而得名。过去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大学等,古人认为读书人进国子监培养后即成人才,就是〃贤人〃,是做官者。明朝永乐年间规模最为盛大时,有近万人,现如今,辉煌早已不再。 

第40节:南京:可疑的王气(9)


  另外,从古今地名的变迁也可看出南京的兴衰。南京地名中保留了许多古都城的印记,作为城邑,南京最古老的地名是越城。越灭吴的次年,即公元前472年,越国范蠡率领士兵筑城于今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西侧一带高地,此后越城、越台之名千年留传。南京第一个正式的称谓则是金陵,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置金陵邑,此后历经改朝换代,或援用或别称,金陵之名沿用不废。自三国东吴建都南京后,除西晋几十年外,成为连续6个王朝的都城。然而六朝古都在589年〃平荡耕垦〃,小地名多被废,南朝的宫城荡然无存。因此,现在留存的南京老地名以明清为主,宋代也有一部分。

  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南京曾经街巷众多,南京的街巷数目堪称中国之最。 

  1996年出版的《地名拾趣》记载,1963年到1983年,光收集整理的南京街巷就有3402个(条),其中城区有1482个(条),郊区有1920个(条),和中国其他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相比后,南京街巷之多不仅是中国之最,也可能是世界之最。 

  南京的地名按数字分,有一人巷、二道埂子、三山街、四牌楼、五台山、六角井、七里街、八条巷、九龙桥、十字街、百子亭、千条巷、万寿村;按方位分,有东井亭、南捕门、西善桥、北极阁、上码头、下码头、中央路;按颜色分,有红土桥、黄泥岗、蓝旗街、白下路、黑墨营、紫竹林、青石街;按五行分,有金银街、木料市、水佐岗、火瓦巷、土城头。其它的,还可以按照动物、植物、花卉、名人等等命名方法分,数不胜数。 

  但是到今天许多老地名已经消失了,3402条老街巷还剩多少,无人知晓。

  在南京城里,随着老地名一起消失的,还有许多古代名人宅第。

  三国时东吴谋士张昭的住宅,在中华门外,对着原瓦官寺。据记载,昭仕吴时,他的谋略不为吴帝孙权所采纳,便托病在家不上朝。孙权大怒,命人用土把张昭住宅的大门堵起来。后来,又用火烧他的宅门。这样,张昭的儿子不得不扶着他上朝去拜见孙权。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住宅,也在中华门外,位于原瓦官寺的东北。顾恺之在住宅中建有一座楼作画所。每当刮风下雨或酷寒盛暑,他都不登楼作画。只有在天气晴和的日子,他才登楼作画。登楼之后,就将活动楼梯撤掉,因而连他的妻子儿女,也不易看到他在楼上是怎样作画的。

  越国大臣范蠡的住宅,在中华门外长干里,靠近他所筑的越城。

  南唐韩熙载的住宅,在朱雀门外的戚家山附近,他经常在家里宴请宾客。画家顾闳中曾作了《韩熙载夜宴图》这幅名画。

  西晋文学家《文赋》的作者陆机,住宅在中华门外,靠近越城的西北。这里过去很幽静,在他住宅中设有〃读书堂〃。后来陆机到了洛阳,仍念念不忘南京的旧居,曾作《怀居赋》云:〃望东城纡余,邈吾庐之延。〃

  〃六代豪华春去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古代的名人宅第今天已不复存在。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钟山在南京是一座神圣的山,过去皇帝第一天登基,第二天就要去钟山祭祀拜天。石头城名源于石头山,是南京的门户,地势十分险要,古来要守南京,必守石头城。南京有非常独特、重要的地理形势,东钟山,西长江,南秦淮,北幕府。秦岭淮河以南,没有哪个城市有这么好的地理形势,进可攻,退可守。据传三国孙权时,诸葛亮出使东吴途经秣陵,曾登上石头山(今清凉山),驻马观察南京的地理形势,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述。此处山丘逶迤似蟠龙,所以借诸葛亮〃龙蟠〃名之。虎踞关位于清凉山东侧,名与龙蟠里相对。不过作为首都,南京所能做到的,只不过是为中国历史贡献一代又一代的亡国之君罢了。 

  废都南京城下,几多白骨,几多劫灰。

  所以,古代南京有两大土特产:一是盛产〃亡国之君〃。二是盛产〃废都文化〃,即哀叹兴亡的诗词歌赋。历代文人在南京咏叹兴亡的作品,远远超过洛阳西安北京开封杭州等地。

第41节:南京:可疑的王气(10)


  〃白骨青灰长艾消,桃花扇底送南朝。〃

  〃天下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帝都斜阳

  作为古都,南京曾经是诗意的,但这诗意却是那么沉重与悲凉。诗人李白的一生与南京的关系很密切。他曾游览和歌唱过南京的紫金山、玄武湖、凤凰台、劳劳亭、长干里、板桥浦等,据粗略统计,李白写金陵的诗有近百首之多。李白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此后十七年间曾多次到过金陵。秀丽的江南景色,优美的南京民歌,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城南长干里听到委婉幽怨的西曲歌,被深深地感动了,写下两首《长干行》。

  青年李白在金陵的主要活动是凭吊古迹,结交朋友。他在《金陵三首》中写道:〃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洲。〃六朝帝都那时已经衰落,对诗人来说,一群朋友的追游聚散,成了李白这一时期金陵诗的主题。他和酒客们在城西的孙楚酒楼玩月,达曙歌吹,日晚乘醉。他要离开金陵到别处去,朋友们设宴送行,他写下《金陵酒肆留别》,说朋友之间的情意可以和长江比短长!

  李白42岁应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不久遭到谗毁,被〃赐金放还〃,再度漫游各地。天宝六年(747)至九年,他大部分时间住在金陵。十三年,与魏万泛舟秦淮,以诗文稿相托,后编为《李翰林集》。有名的《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这首诗,大约就是这一时期在南京写的。结尾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政治抱负受打击后的郁闷的心情。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起,黄河中下游的地主阶级仓皇南逃,李白写了一篇《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建议把国都迁到金陵。

  第二年,李白应永王之邀泊舟金陵城下。他有《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建议其以金陵为根据地,出师北伐。诗中写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自比谢安,表达了要平定安史之乱的豪情。后来,李亨继位,李白被流放夜郎,遇赦回。

  上元二年(761),史朝义作乱,李白决计再度从军,不料半道病还,在《留别金陵崔侍御》的诗中长叹道:〃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可以说,南京诗意的沉重在李白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放达如李白者,一与南京沾上边,就无论如何也洒脱不起来,这是帝都南京的悲哀。

  现如今,在见过了太多的繁华烟云,阅尽人间春色之后,南京这座城市变得不再有诗意,有点庄周〃小国寡民〃的味道了。历史上的〃衣冠南渡〃使北方话取代吴语成为南京地区的方言,而曾经长期作为中国官方语言并且被明清传教士作为标准中国话带到全世界的南京官话,如今也早已变得面目全非。百姓们的世俗俚语〃多大事啊〃、〃烦不了〃,道出南京的况味。 

  这里的人基本上不是太慌里慌张,脸上的欲望不是那么急吼吼的。没有太高远的理想,也没有太大的抱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事情如今是与这座城市绝缘了,南京人似乎也不再喜欢做风口浪尖上开拓创新的弄潮儿,他们更沉醉于日常生活中的情调与诗性,所以废都南京是平和的,雅致的。比如,一样是怀旧,南京的怀旧就与上海很不同。上海翻箱倒柜望梅止渴地津津乐道于几十年前的繁华旧梦的时候,想着的是昔日重来再度叱咤风云;南京的怀旧似乎仅止于一种追念和凭吊,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