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单世联]西方美学初步1 >

第1章

[单世联]西方美学初步1-第1章

小说: [单世联]西方美学初步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方美学初步》  单世联 著

目   录



引言   引我们上升



第一编   柏拉图主义



第1章  希腊精神与美学起源
第2章  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到苏格拉底
第3章  柏拉图:第一个美的哲学
第4章  亚里士多德:诗学 原理的制定者
第5章  希腊化的思潮
第6章  罗马的开拓



第二编   天路历程



第7章 宗教精神与美学 转型
第8章  神秘的拜占庭
第9章  奥古斯丁:从审美到宗教
第10章  经院美学



第三编   近代转换



第11章  复兴的光芒
第12章  规则的制定
第13章  经验的探索
第14章  理性的反动



第四编   康德主义



第15章  美学之门
第16章  康德:第二个美的哲学
第17章  席勒的救世悲愿
第18章  谢林的华美体系
第19章  浪漫 派的精灵
第20章  歌德的智慧
第21章  黑格尔:第二个诗学体系
第22章  告别古典



第五编    现代话语



第23章  表现:克罗齐与表现主义美学
第24章  形式:贝尔与形式主义美学
第25章  符号:朗格与符号论美学
第26章  反映:卢卡契的现实主义理论
第27章  意义:伽达默尔及解释学美学
第28章  杜夫海纳与现象学美学
第29章  维特根丝坦与分析美学
第30章  阿多诺与批判美学
第31章  利奥塔与后现代主义美学
结束语:不再美的艺术与走向美的生活
基本文献
参考书目
后记



 

引言   引我们上升

一切消逝的
  不过是象征;
那不美满的
  在这里完成;
不可言喻的
在这里实行
永恒的女性
  引我们上升。
──(德)歌德:《神秘的和歌》

1832年,81岁的歌德,完成了他苦心经营了大半生的《浮士德》之后,以一种满意和感激的心情,题下这几句《神秘的和歌》。

这是浮士德博士,那个自强不息、永不满足,被当作现代人象征的人,在体验了生命和生活的至深至广后,留下的启示录。

“永恒的女性”!

人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接近至真至善至美的圆满境界的,他必须有所凭借。宽恕、恩宠和爱的“永恒女性”,就是接引我们向上的力量。

《浮士德》中是甘泪卿、海伦在提升着浮士德。而在但丁伟大的《神曲》中,天堂之路也由贝雅特丽采来导引,于是

我看见千万个光辉灿烂的形影
   向我们游近过来

剥离这至高至福的境界的神秘外衣,天堂就是美。所以浮士德博士在自我实现后的极乐瞬间喊道:

你真美啊,请你暂停

于是,我们不必抱怨我们再遇不到“永恒的女性”,我们不必怅恨我们只能在远离“天堂”的地方想象“光辉灿烂的形影”。审美和艺术就是我们可以升入的天堂,这不只是浮士德博士的咏叹,也是古今美学家的说法:  

柏拉图: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

奥古斯丁:除了美,我们爱什么?

席勒:美把自由完全归还给人,使他可以是其所应是。

马尔库塞:美是一种解放的象喻。

永恒、至爱、自由、解放,这就是古代、中世纪、近代、当代四个时期美学家们对美的理解,天堂也就是如此吧。

本书的目的,就是让读者们认识一下西方美学家们,请他们做接引我们向上的“永恒的女性”。

美的渴望植根于人性的深处,审美观念与人类一样古老,但美“学”的命运历来不佳,作为逻辑学的小兄弟,美学姗姗来迟,从来就没有疆界分明的领域和可靠的方法。这里不可能在此从容讨论有关美学史的许多学术问题,本书姑且以一般美学史公认的美学家的思想和言论作为对象,为我们拜访古今美学家勾勒一条大概的路线。  

这条路线其实并不确定。比如最烦人的美学与文艺理论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肯定是美学史的内容,但当代许多批评著作就不宜划入美学史,这很难说有什么绝对的标准。黑格尔认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他的《美学》主要是艺术史体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学就是文艺理论,所以,典型、形象思维、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这些文艺理论问题成为他本《西方美学史》的中心;吉尔伯特和库恩的《美学史》也把美学与文艺理论溶为一体。但本书还是有所区分,不仅因为篇幅限制,也有历史的理由,差不多在文艺复兴之前,美和艺术都是游离的,谈艺论美是分开的两条线。特别是,仅20世纪以来,有关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各类艺术的理论文献如此之多,几乎是任何一种美学史都容纳不下的。事实上,一些把美学和文艺理论溶在一起的中文著作,多的也只是“文学理论”,其他各类艺术理论大抵付之阙如。结果许多二流的文学理论进入美学史,而一些更重要的艺术理论却似乎与美无关。这种现象可能与我们的美学史大多出自中文系学者之手有关。本书的做法是古代从宽,近代从严,因为学科总是越来越细,学说总是来越多。这样不但亚里士多德是美学大家,贺拉斯也很重要;而像丹纳、雪莱这样的人物,新批评、读者反应批评这样的流派就不讲或只作为背景。即使古代的艺术论,也主要介绍其中有关艺术的一些根本性观念

尽管作了这样的限制,要以有限的篇幅从古希腊讲到后现代对作者来说仍然是一种挑战。本书选用一般史书的通常格式。这种写法本来是最难的方式,它要求面面俱到,事事关心,不论作者有无兴趣和研究,每一重要时期、每一重要人物原则上都不能拉下,而且只能以叙述绍介为主,作者在此使不得才气,显不出见识;这也是吃力不讨好的写法,时间顺序,从古到今,大人物为章,小人物是节,时代背景,著述生涯,主要问题,基本观念,前面渊源,后世影响──一本流水账(而且只能是一本不完整的流水帐)。作者写得气懑,读者读得烦心,稍有了解的人还可以随手指出漏洞和瑕疵。之所以这样写,并非本书作者刻意知难而上,而是考虑到本书将收在出版社的“初步系列”之中,初步者,基本知识也。迄今为止,国内对西方美学的研究,严格地说还处于介绍阶段,而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研究,与其根据自己的一点“读后感”作“研究”,还不如干脆承认自己是在转述;与其给读者一些似而非的解释,不如尽量忠实地告诉读者历史上的人们说了什么。

写作本身就是学习,本书作者既不能像房龙那样井然有序地讲文明史,也不能像威尔杜兰特那样妙趣横生地讲哲学史,更不能像罗伯特  海尔布罗纳那样神采飞扬地讲经济学史,甚至写不出朱光潜先生那样亲切家常的书简。如果通过本书能使读者对一些主要观念、重要问题有所明了,那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下一步,就要请读者自己去和美学家们去晤谈了。

为此,本书附了不少书目,除参考文献外,美学的基本文献也很多,主要是国内能够读到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下面七种: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诗学》

康德:《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美学》

朗格:《情感与形式》

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

阿多诺:《美学理论》 

让我们起程。
 
 
  
 

 

第一编   柏拉图主义

第1章  希腊精神与美学起源

海伦,我视你的美貌
如昔日尼西的小船,
于芬芳的海上轻轻飘泛,
疲乏劳累的游子
转舵驶向故乡的岸。
久经海上风浪惯于浪迹天涯,
海伦,你的艳丽面容,你那紫蓝的秀发,
你那仙女般的丰采令我深信
光荣属于希腊,
伟大属于罗马。
    ──(美)爱伦·坡《颂海伦》

黑格尔说过,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欧洲人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

公元前500年左右,在爱琴海一个三角形的半岛上,希腊人心灵的与智慧受到某种感化与启发,开始了觉醒。这一觉醒对于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既非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岁月长河所能流逝,又非苍海桑田天翻地覆的变化所能泯灭。雅典开创了它那短暂的、却极其辉煌的时期,它创造了这样一个精神和智慧的世界,以至于西方文明迄今仍建基于上,那时的文艺作品、思想观念,两千多年来都没有被超越。

一  民主政制

希腊文明基于公元前800年开始形成的诸城邦,雅典是其中之一,经过了君主制、寡头制的演进,通过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前510年的克利斯梯尼的改革,雅典在伯里克利时代(前461─429)进入民主的全盛期。空前伟大的事件、人物和精神活动,有如灿烂的群星笼罩在雅典的上空,使斯巴达和其他城邦黯然失色。这是雅典的黄金时代,与古典希腊的黄金时代同义。

古典时期的希腊人习惯于将人类大家庭区分为希腊人(Hellenes)与蛮族(barbarians)。希腊语中的蛮族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野蛮,既不表示厌恶和蔑视,也不指称住在洞穴里吃生肉的人,而希腊人的优越也不是他们智慧上的辉煌成就,他们的意思是“蛮族是奴隶,而希腊人是自由人”。这一点,雅典人感受最深。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二卷第四章记录了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一段自豪的话语:

我们的制度不是从我们的邻人的制度中摹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因为我们摹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当我们的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至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以伤害他的情感,尽管这种颜色对他没有实际的损害。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

对于那些我们放在当权地位的人,我们服从;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

伯里克利不只是在宣讲民主政治,而是在赞美一种生活方式。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他们关心的是保证每个公民在一切公务中的发言权,法律规定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必须参加城邦政治,国家是一个自由公民的社会团体,公民为了自己的利益制定法律、管理国家。伯里克利的说“这就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在雅典人看来,国家是允许公民享有美好生活的文明机构,它教育陶冶公民的心灵和性格。雅典用“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是表一种精神面貌。自由探究的精神,了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多种形式的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现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成了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民主制的城邦之所以对美的艺术有利,在于它使个人在保持自我独立的同时又与城邦整体和谐统一。民主体制及其伦理允许个人有行动的自由,给个人行动提供重要内容,使个人行动含有重大意义,并使之具有全面的性质。个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他们不是脱离整体去争取个人的主观自由,但也不是机械地屈从于整体,个人是独立的,同时又不脱离整体。从城邦来说,整体的需要也不强使个人屈从,不从外面把自己的要求、秩序和规则加于个人,反之,整体本身倒是一个人的作品,是个人自由加以实现的。城邦之于个人,既不像东方专制主义那样抹煞个人自由,也不像近代市民社会那样构成一种与原子式个人相对立的异已力量。个人与整体的这种统一性,黑格尔称为“独立性”,真正的独立性仅仅在于个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与渗透,因为正如个别与特殊的主体在普遍的东西里才能找到不可动摇的基础和自己现实性的内蕴一样,普遍的东西通过个别的东西也才能获得具体的现实性。在荷马史诗中,英雄们有一个共同的首领,但他们的纽带终归不是法律上事先确定的关系,他们必须服从。相反,他们是自愿地追随阿伽门农,而阿伽门农也不是后来的君主,所以每一位英雄都提出自己的决策,被激怒的阿咯琉斯独立离身退出,而一般地每个人都随自己的意愿或来或去,或战或息。阿喀琉斯就是一个生动的、丰满的、具有鲜明个性人或神的形象,是自由的个性,黑格尔称之为“美的个性”。

另一方面,雅典的艺术是其民族生活的一种表现,它的目的不仅是审美的,也是政治的:象征人民在他们城邦中的自豪感,并增进他们团结一致。在雅典卫城东南的斜坡上,他们开凿出一块凹形空间,建成狄奥尼索斯剧院,一年一度的戏剧会演在这里举行。伯里克利为了鼓励公民参加一年两度的戏剧节,规定了“戏剧津贴,使公民们都能放下手中的工作来看戏。完全自由的雅典公民聚集在这里欣赏反他们周转世界的戏剧表演,每年他们都在掌声中选出令人羡慕的奖赏获得者。前84年春,“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前525─456)在戏剧比赛中第一次胜,他一生创作剧本70个,13次获奖,他塑造的普罗米修斯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前468年,埃斯库罗斯在戏剧比赛中被索福克勒斯(前496─406)打败,这位后起之秀为戏剧节创作了123个剧本,参加过30次比赛,24次获奖。其名作《俄狄浦斯王》成为后世美学讨论不尽的话题。前441年,他才输给欧里庇德斯,后者是“舞台上的哲学家”,把悲剧主角改为普遍人物,共写了92个剧本,5次获奖。《美狄亚》的悲剧效果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戏剧舞台的典范。

民主政体与雅典戏剧繁荣更重要的内在关系在于,戏剧是雅典人用来表现面对他们所处时代的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的,城邦和悲剧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埃斯库罗斯所处的时代是雅典民主制建立的初期,在他的《奥瑞斯特》三部曲中,命运的必然性还是占主导地位,他的悲剧还是“诸神的悲剧”;身逢民主制鼎盛期的索克勒斯则以其“英雄的悲剧”,来思考当时极为紧迫的公民之间、公民与执政者的关系的问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如何把各个独立的个人统一起来,却决非易事。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格,索福克勒的同情主要在安提革涅一边,但克瑞翁的悲剧意味似乎更浓。他的另一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意义也不在于神喻和命运的不可抗拒,而是悲剧人物在对抗命运和神喻的过程中道德原则的坚定性和性格的顽强性。索福克勒利用古代传说刻划了雅典公民应有的理性精神。在导致了主制衰落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那一年,欧里庇德斯上了他的《美狄亚》,美狄亚是一个普遍的妇女,她的悲剧在于滥用了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成为自己的个性、情欲和意志的牺牲品。欧里庇德斯以曲折的形式捕捉到雅典民主制的悲剧,一方面公民的自由是以奴隶的不自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