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单世联]西方美学初步1 >

第9章

[单世联]西方美学初步1-第9章

小说: [单世联]西方美学初步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也因为它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所以说世界是最美的艺术作品就是宇宙,世界无往而不美。

    美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也就是善,斯多葛学派没有独立的美学理论,美学内在于它们的伦理学说。美就是善,美就是美德。克律西波说过美是唯一的善,美好是道德之花,美就是道德作为美就是美。他还认为凡是善的就是美的,善与美是相同的名词,因此两者恰好相同。由于它是善,所以美;由于它是美,所以善。以善论美,美善同一,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道德主义,斯多葛学派的善,不是如后世所认为具体的社会规范、统治伦理,而是指宇宙的本性、自然的目的,美善同一的精义是强调美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以至于塞涅卡认为没有别的东西能比善更美,也没有任何美能与善相伦比。

    既然宇宙本性就是善,就是美,那么斯多葛学派不仅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美善统一的思路一致,而且对美的具体解说也与希腊传统一致,他们断言美取决于适度、比例和对称。克律西波两次以人体为例,认为正如健康取决于人体各种成分的恰当比例一样,美取决于各部分的恰当比例真正的美需要规则。无论是形体美或者精神美,都通过对称、比例提示出来,正是这些东西表现出自然的合目的性。由于斯多葛学派主要从宇宙整体和伦理目的出发论美,因此对感性的美、形式美等没有什么深入探讨,在纯粹的美学问题上没有什么推进。

    斯多葛主义对美学的新贡献是有关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自然是美的本源,它高于艺术,拥有创造美的一切规则、手段和方法,拥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艺术的目的应当符合于自然。他们认为一切与自然相符合的东西都是易于领会的,一切与自然相抵触的东西都是不易于领会的。以自然为标准,斯多葛学派对艺术即摹仿的学说作了修正,既然自然是生动的创作本原,摹仿就应当是对自然的摹仿,自然是美的唯一的源泉。塞涅卡在信中说明确提出“艺术摹仿自然”、“师法自然”。奥勒留在《沉思录》第十一卷中说,任何自然都不比艺术逊色,因为艺术不过是摹仿某种自然罢了。比所有其他东西都更完善更包罗万象的自然,是最清致的艺术也望尘莫及的。在艺术的功能问题上,与其美善同一的观点相应,芝诺认为艺术只是那种能够为有益的目的服务和得以存在,而有益的目的仅仅是道德的目的。这就是艺术要与自然相协调,从而走出伊壁鸠鲁学派艺术仅仅服务于个人欲望的狭隘观点。克莱安塞认为艺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循序的一种能力,它的目的,不是提供个人快乐,而在于参与宇宙的整体活动,参与世界的善。4

    整体是美的,部分也是美的,斯多葛学派有一个重要的美学观念“合适”(decorm),它涉及到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合适”与比例不同,比例涉及的是各部分与自身的关系,主要用于评价自然事物,“合适”主要用来评价人工产品。与罗马时期西塞罗、贺拉斯的“合适”相一致,在批评史上相当重要。

三  怀疑学派:哪里有什么美学

    按其性质来说,怀疑派不是一个严密的学派,而是一种思想倾向,一般认为其创始者是皮浪(Pyrrhon,约365─275),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3世纪初,前后达500多年,大致分为实践的、批判的、系统化的、经验的四个时期。第四阶段的,恩披里柯(Sextus Empiricus,约160─210)有较多美学言论。

    据恩披里柯说,怀疑论起源于我们对安宁的希望,只要承认每个命题都有一个相等的命题与它对立这个原则,我们就会停止独断,不再为事物的矛盾性所困惑。所以皮浪反对任何事物有美与丑、正当与不正当之分,人们只是按照风俗习惯进行活动,没有一件事物本身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皮浪之所以提出所有关于美与艺术的判断都是不一致的这一怀疑论的主旨,与他所处的时代条件有关。亚历山大的庞大帝国开始了欧亚非诸民族的文化交流,世界主义的观念逐步形成,希腊人接触到非希腊的艺术和审美观念,怀疑论就利用这些差异和矛盾倡导反对美学上的独断论和绝对论。他们不是像柏拉图那样谴责艺术,不是像伊壁鸠鲁那样攻击美,而是指向美学本身,特别是文学和音乐理论。

    恩披里柯在《反对学者》中对当时的一切知识领域都进行了批判性评论,其中《反对演说家》、《反对音乐家》两卷集中了怀疑论美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反对有关文学的理论。文学理论当时被称作“语法学”,恩披里柯认为它是不可能的、不必要的和有害的。之所以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一门科学都不可能满足我们对科学所规定的各种要求,文学研究当然不可能比物理学、数学更有资格成立。论据是文学理论或者是关于所有文学的知识,或者是关于部分文学的知识,如果是前者,它超过了我们的理解力;如果是后者,仅涉及部分量的研究不配叫作科学。之所以是不必要的,因为表达清楚的作品不需要理论的解释,而需要说明的作品却不能服务于严肃的目的。之所以是有害的,因为有一部分作品是不好的,伤风败俗,邪恶有害,任何与之有关的理论也一定是有害的。

    第二篇反对音乐。音乐不具有教育、净化的作用,如果有人在音乐影响下改变了情绪,不是音乐的功劳,而是因为他分散了注意力,一旦音乐终止,他又会回到原先的情感状态。音乐本身没有任何效果,更不可能陶冶性灵。如果斯巴达人曾经在长笛的音乐声中走向战斗的话,这并不是说音乐鼓舞了他们的斗志,而是音乐暂时盖住了恐惧。有人认为乐感是愉悦的源泉,恩披里柯则说无乐感也不会失去这一愉悦;有人认为有鉴赏力的人评判音乐比比外行人好,恩披里柯说这种人的愉悦却并不因此更大;有人说良好的音乐素养是精神完美的表现,恩披里柯说音乐对没有受过教育有人也有作用;有人说音乐可以使人高尚,恩披里柯说很早就有人认为音乐也能造成懒惰和堕落;有人说音乐是宇宙和谐的反应,恩披里柯说这种和谐本不存在,如此等等。

    最严重的,恩披里柯还不相信音乐的存在。其根据是希腊昔勒尼派的观点,声音不是感觉而是引起感觉的东西,因此没有声音,当然也就没有音乐。他的意思是音乐不能独立于人的感觉而存在,既然音乐只是感觉,那就没有客观的、确定的属性,这当然是极端之论,但他提出了音乐的本性问题,可以在19世纪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中找到遥远的回响。

    怀疑的前提一是以主观性反对客观性,如恩披里柯说并不是某些音乐的曲调天生就有此一性质,而另一种曲调天生就有彼一性质,而是我们把某些曲调设想成具有此一性质或彼一性质;二是以相对性反对绝对性,如他说对国家有用是一回事,对我们有用则是另一回事。鞋匠和铜匠的技艺对国家是必要的,但对我们的愉悦而言,去当鞋匠或铜匠却是不必要的。因此语法学的艺术对国家也并不必然有用。

    怀疑论的一些观点类智者学派那里已经露出端倪,在此后的美学史上也不绝如缕。一般认为怀疑主义批判有余而建设不足,但正如怀疑论者一贯指出的,人类的最大危险来自那些自认为掌握了真理的人,怀疑论就是要破除这些人的自以为是和盲目狂热。近代美学的大人物如英国的夏夫兹博里、休谟、尼采等都具有怀疑论思想。当代德国美学曼纽什(Herbert Mainusch)在《怀疑论美学》中仔细追溯了这一传统。

    到公元前二世纪末,原先相互对立的诸学派出现了一种相互谅解的企图。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学派的综合统一而形成了折衷主义,它的信条是“在一切东西中选择最好的”。折衷派在美学方面较少论述,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西塞罗是一个例外,本书把他放在下一章讲。
 
 
 2005…7…8 9:44:00           
 
  buteramj2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26
  积分:1374
  注册:2005…3…28
              第 11 楼  
 
 

 

第一编   柏拉图主义

第6章  罗马的开拓

都像是国王似的公民,罗马的好汉!
从那时起直到如今,美丽的意大利,
你是世界的花园,是艺术和大自然
所能产生的一切集大成之地;
纵使你成了废墟,有什么东西可与你相比?
    ──(英)拜伦《恰尔德  哈罗德游记》

    承希腊化时代而来的罗马帝国,是一个以事功而青史留名的伟大国家,为了应付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管理的需要,罗马人的天才都集中在军事、政治、法律、交通、建筑等实际事务上。在文艺与哲学上,罗马把希腊的成就视为不可逾越的高峰,表现出厌倦和精疯力竭的调子。最重要的诗人维吉尔摹仿荷马,最重要的理论家贺拉斯摹仿亚里士多德,晚期在哲学上摹仿柏拉图 ── 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东西都不过是希腊东西的沉闷的回声。

一  西塞罗:美学上的“罗马人”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43)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演说家和拉丁文学之父。人们曾经指出,没有哪一个希腊人曾经具有西塞罗那种鼓动和传播的能力,因为没有哪一个希腊人能够赋予抽象的哲学概念以实践推动力,没有哪一个希腊人能够以阅历丰富的生活热情使希腊文化的最高理想──人文主义的理想富有生气,并且把它变成所有人的行为准则。西塞罗曾向伊壁鸠鲁派和期多葛派学人问学,也曾去雅典听过学园派哲学家的课,思想上属于折衷派。在一些著作如《论义务》、《论演说家》、《论共和国》、《论法律》中,他以其博学、诚恳和坦率提出了许多美学、文艺观点,在中国学者王焕生的《古罗马文艺批评史纲》中,西塞罗占60多页,为全书的五分之一,可见他的地位之重要。

    西塞罗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美的定义,这就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些悦目的颜色”,前一半是希腊各派都同意的,后一半是他新加的。美与光、色彩、明亮等因素起来,也就与主观视觉分不开,这是一种比此前美的观念更为狭窄的感觉美的观念,西塞罗多次说到美“刺激眼睛”、“以外貌感人、”“显出风貌”等等。他发现,人有一种特殊的对美的“内在感觉”,它是自然理性的表现,是唯有人才天生具有的觉察美、妩媚与和谐的能力。借助这种感觉,人得以理解和评价艺术,获得审美体验。事实上,人类的生存本身就是为了观照世界和摹仿世界,他生成了多方面的审美能力,如灵魂和肉体的能力,精神和感官的能力,其中眼睛能判断各种色彩和形状的和谐与美,耳朵能理解歌曲与乐器产生的各种音程和调式,而手则是创造各种艺术的器官,借助这双手,人类有了绘画、雕塑、雕刻、使弦乐和长笛发出声音,有了城市、堡垒、房屋和庙宇。与其美论中的主观感觉论相应,“内在感觉”论突出了人在创造艺术、欣赏艺术时的主动性。

    罗马时代尚武轻文,文艺不受重视,在西塞罗之前尤为如此。作为一个热情的共和主义政治家,西塞罗主要从政治角度突出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作为一个折衷派,他没有忽视文学的娱乐功能。在社会功能方面,一是丰富人的知识,提高人的智慧;二是培养人的德性,有利于塑造理想的公民。文学的目的不只在于供人欣赏,也在于供人摹仿,诗人塑造形象正是为了我们以他人为例,看到我们自己的习性和我们日常生活的鲜明画面。三是纪录个人和民族的伟业,“文学称赞是对德性的最高奖赏。”在娱乐功能方面,西塞罗从自己的经验中体会到,文学使我们的心灵从烦忙的事务中得到最好的恢复和休息,这种休息远远比饮宴、掷骰子、玩球戏等为优。在前62年的《为诗人阿尔基阿斯的辩护》中,西塞罗总结文学的功能是教育青年,娱乐老年;幸运时是点缀,不幸时是规避和慰藉,在家在给人以怡乐,出外时不成为累赘,可以在长夜和客居的寂寞中陪伴我们。文艺的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都曾为希腊人所关注,不过希腊的主导观念是柏拉图式的。罗马时期的社会人文环境,使理论家们无论如何不愿放弃文艺的娱乐性,他们在理论上大多持教育与娱乐并行的观念,而以贺拉斯“寓教于乐”的说法最为简括。

    罗马美学的特征之一是对古希腊的依附性,西塞罗取资于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文艺创作是对理念的摹仿,没有什么物类美得甚至超过它自己像面模拓于面部那样地借以拓模之原物,那种美非双眼、双耳或其他任何感官可及,我们只能靠想象和心智领悟它。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出比菲狄亚斯的雕像更美的雕像,尽管我们在这方面从未见过有什么作品比他的雕像更完美;我们也可以想象出绘画,它们比我们曾经提到的绘画更完美。然而与柏拉图认为艺术摹仿的是现象界的具体物,是理念模糊的、间接的近似物的观念不同;西塞罗则认为艺术摹仿的是理念本身。柏拉图认为理念只有哲学家的智慧可及,而不是艺术家这类无知无能者的感觉可及;西塞罗则认为艺术家可以或多或少地企及理念。对于西塞罗来说,理念不是遥远的、不可捉摸的彼岸世界,而是某种抽象的典型,是事物“最终结的原貌和形象”,也是某类事物的最高美的体现和艺术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他使理念降落到现实人间,成为美的典型和标准,所谓对理念的摹仿也就是艺术家借助想象和虚构所完成的艺术的理想化、典型化。他在早期著作《论选材》中说一个画家为了画一幅海伦像,要人们把当地最美的姑娘集中起来给他当模特儿。因为一幅画所具有的各种美,不可能在一个人人身上兼而有之。自然从来不把任何一件东西造得完美无瑕,并在各部分都达到实现,创造必须有概括和抽象。关于创作过程,西塞罗也从柏拉图那里借来了灵感论。在《为诗人阿尔基阿斯辩护》等文中,他认为与那些进行舞台表演、以自己的形体动作博得观众称赞的演员相比,诗人更应受到人们的称赞,因为从事其他事业依靠的是学识、教育和技能,诗人却是由天性本身获得这种能力,由智慧的力量所激励,并且似乎是充满某种神性的灵感。如果没有某种上天的激励,诗人就不可能写出风格崇高、内容丰富的诗歌。柏拉图以磁石引起的链子来解释处于灵感迷狂中的诗人与听众的关系,西塞罗则从中发现灵感的迷狂与理智的关系,为了激动观众,演说家、诗人、演员不应为各种感情左右,而应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平静而轻松的心灵进行。西塞罗比柏拉图进了一步,并成为表演理论中“表现论”的先声。

    在《演说家》中,西塞罗以一个标准的折衷派的口吻说任何事情都有尺度,不仅每件事情有自己的分寸,而且过分更不可取。所以他提出了古典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合适”(decorum)。“合适”与“应该”不同,“应该”指的是义务的终极性,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都应该做到;“合适”指的是与境况、人物的适合与一致,比如演说不但内容要合适,语词也要合适,不是任何身分、任何职衔、任何地位、任何年龄,也不是任何地点、时间或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