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隐能量场与新宇宙观-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发现了,当DNA本身已经从受激光辐射的室移走之后好久,这一结构仍存在:在该场中DNA的痕迹当DNA不在那儿时继续存在。波波宁和他的合作者得出结论说,实验显示,一种新的场结构已经被物理学真空所驱使,这种场是非常敏感的,它能被接近于零点的能量所激励。他们宣称,幻影效应是迄今为止被忽视的真空亚结构的显现。
我们在这一章里所描述的理论确实是革命性的:它们提出要对相对论和量子论中的基本信条加以重新考虑。这些理论的世界观意义也具有同等重要的革命性。在正在出现的图景中,宇宙的真正基础在其作用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具有活力的角色。生命,甚至心灵是经典意义上称为“物质”的波包系统与作为基础的和相互关联的物理意义上的真实真空场之间的恒常相互作用的一种显现。
第6章 新宇宙观与准总体图景的应用和推广
我们在建立关于自然和经验等主要领域的“准总体图景”的尝试中已确认出“缺少的因素”,现在我们将要探索当我们以这种新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万事和我们自身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统一图景。
我们已经发现,这个缺少的因素就是一种能够说明自然界的秩序和组织连续地进化的有序化原则。这样的原则不可能是盲目的机遇,无论这个世界是如何构成的,机遇可能产生差异性,却不能产生一致性。这个原则也不可能是另一个范围的实在中的某种先在秩序,因为这种秩序既是不可检验的,也是有限的。而进化必定是无止境的,并且必定发生在整个宇宙中。
能够说明自然界进化的有序化原则的探索已经导致产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棗一种称之为亚量子全息场动力学的“真空物理学”。世界“自下而上”形成秩序,并不意味着它是由其部分机械地集合而成的,这个特殊的“底层”并不是部分,而是一个整体棗有亚量子全息场的整个宇宙。这是通过其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自身形成秩序的整体系统。这是在回顾探索统一理论的历史时已经获得的一种看法。
阐明的统一理论就产生了一幅世界的特殊图景,这是一幅宇宙的图景:宇宙中的现象不断地得到一种宇宙记忆场(即ψ场)的信息。这种反馈产生ψ效应,即有一种微妙的提示引导“现在”与“过去”一致。这种效应增加了进化过程的效率,也导致了进化产物之间的一致性,还促进了对新事物的探索。这种充满记忆的,自相一致的,且富有变革性的宇宙图景可能使我们感到既陌生又惊奇,或者可能使我们感到异常熟悉。健康的直觉往往被正确的理论所证实,这是一种证实我们最好的直觉的好理论的标志,“原来如此”的经验常常是证实过程的组成部分。
不论它是陌生的和令人惊奇的,还是异常熟悉的,都要重新考虑这个进化着的宇宙的主要领域。首先,我们探索作为一个整体的宇宙的进化;其次,考察物理世界中的各种现象,把它们综合在一个框架内进行解释;再次,研究生物界;最后,转向人类的经验领域,在那里我们会对意识世界的迷人景象作统一说明。
1 关于宇宙起源和进化的新理论
量子、有机体和其他物质;因为我们的宇宙不是一个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的那样一个机械的宇宙,即使某个有序化原则适用于整个宇宙系统,这个系统的有序也不会是其部分的秩序之和;宇宙的秩序不同于物质。事实是,宇宙作为一个整体,并不是特别明显地非随机有序的,单是机遇本身不会产生使宇宙能够产生某种复杂性的宇宙常数。人类不仅看到了这种复杂性,而且实际上说明了这种复杂性。这些宇宙常数被精确地调谐,以保证生命的进化,对这一事实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让我们来看看,作为适用于宇宙起源和进化的最新理论的亚量子全息场和量子真空相互作用假说是否能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1。1 总体解释
新的启发之光首先照在了宇宙学固有的巨大谜团之上:宇宙为什么看上去如此令人惊异地独钟生命?正如在前面已经指出的,这个谜涉及到宇宙的基本常数的精确和谐。宇宙的物理学对生命的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偏向助长了科学共同体中的不寻常的幻想的兴起,它似乎不允许作理性的解释。
当然,对大爆炸宇宙学来说,宇宙的物理学常数为什么会在宇宙之初如此出现是无法理解的:宇宙从中出现的母基超出了标准剧情说明书的范围。但是,对最近的多周期宇宙学来说不是如此。如果宇宙不是在大爆炸中诞生,而只是在一次“爆炸”中重新诞生,那么就可以知道关于宇宙从其中出现的母基的一些情况。也可能宇宙母基已经被在我们的宇宙之前出现的宇宙“内构成”了,宇宙可能从先前的宇宙那里继承了某些特征。
这样的继承(或遗传)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存在物理介质,并且能够把“亲代宇宙”的特点传到“子代宇宙”。如果当前的探索是走在正确的轨道上,那么就存在这样的介质,它就是以真空为基础的亚量子全息场。如果这种场不是在宇宙诞生的时候产生的,而且如果它是对所有曾经创生的宇宙具有永久记忆的,那么它就能够把先前宇宙的痕迹传输到我们自己的宇宙,我们的宇宙就不是在空石板上诞生的:真空能量海就将有先前宇宙痕迹的编码。
让我们来描画这一宇宙记忆是如何运作的。以真空为基础的亚量子全息场与先前宇宙的共同进化导致了生命过程与使生命成为可能的物理先决条件的共同谐和,物质、生命和场的神圣之舞获得了一种宇宙协调性棗在不可思议的漫长的时间过程中,舞中之舞伴学会了接受花样更佳的步伐,因而相互之间更加和谐了。
在每一个连续相继的宇宙中,原子和分子,细胞和有机体变得适应于左右它们进化参量的基本常数,这些常数又变得适合于在每一个宇宙中进化的原子和有机体。这样,在每一个宇宙的爆炸开始时,充满记忆的量子真空就精确地从爆炸的大尺度同一中(这种同一产生了具有恒星的星系和具有行星的恒星)产生出了那些小尺度的偏差,从而又精确地合成了具有精确相互作用力(这些力能把分子和细胞,以及在适宜的星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内的生命有机体产生出来)的物质。
这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假设,它告诉我们,宇宙(诞生于约150亿年前的大爆炸中)之所会精确地偏向于生命的进化,是因为我们的宇宙是作为先前宇宙的长序列的一部分而出现的,它在正在演化中的“元宇宙”(metauniverse)的持久母基中展开。
若果真如此,我们能问元宇宙自身在什么时候诞生的吗?它在我们的宇宙之前多久呢?对这一问题令人信服的回答已经超越了经验科学的范围:它要等待神学家和神秘主义者的直觉。不过,科学对这一问题也不是完全无知的,即使它不能告诉我们“第一次大爆炸”发生的确切时间,但它能告诉我们它是怎样发生的,并告诉我们某些大概情况。
在这里,俄罗斯宇宙学家 A·林德(A.Linde)的理论是中肯的。他指出,第一次大爆炸可能是一次网状的爆炸,它可能有好几个不同的区域,在其中它像一个汤气泡,在气泡中有几个更小的气泡粘聚在一起。当这个气泡破裂后,更小的气泡分离开来,其中每一个都将形成一个独立的气泡。这就是在第一次大爆炸时可能发生的事。那次宇宙爆炸有许多区域,其中每一个都将膨胀成一个不同的宇宙。区域的大小和潜能的多少是有差别的,它们中产生的绝大多数宇宙在其中都不可能存在星系、恒星、行星和生命,但是在许多这样的宇宙中,其中有一些可能具有活力,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宇宙就是这样的宇宙。很明显,我们的气泡足够大并且是颗粒状的,因而产生了星系和恒星,而有些恒星还具有行星,至少有一个行星上还有生命存在。这不可能仅仅是巧合:我们决不可能在其他任何宇宙都进化出来。
根据第一次膨胀的这一理论所作的计算显示,在初始爆炸的区域内的后继气泡具有极大可能同样地包含着进化潜力,这将会把特性的幸运巧合之谜转移到第一次膨胀。
然而我们能比这走得更远,做得更好:我们能证明,宇宙现在的特点并不是由于简单的偶然性造就的,而是在前后相继的宇宙过程中进化出来的。如果把这一图景添加到以真空为基础的全息场上,就获得了这一结果。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个场对于解释宇宙中相距遥远的部分如何会显示出相同的结构和相同的进化模式是必需的。以光速传输的信息不可能把相互远隔约150亿光年的地域连结起来,但在真空中传输的波却能办到这件事,它们比光速快得多,也许(如果俄罗斯人的扭力场理论是正确的)是光速的10亿倍。这样,以真空为基础的全息场就把宇宙的所有部分都“通知”到了,从而保证了它所及的范围内的一致性。
我们能够说明,全息场可以把一个“宇宙气泡”的信息携带到另一个去:周期的“爆炸”不摧毁真空的前存亚结构(pre… existingsubstructure)。作为基础的大宇宙(mega…universe)中的跨周期记忆不仅保证了整个同一宇宙周期内的一致性,而且还保证了跨越周期的正在进行中的进化。由于每一个婴儿宇宙都接受了先前其双亲宇宙的积累信息,所以每一个正在出现的宇宙都比先前的宇宙更加适合于生命的存在。由爆炸产生的宇宙的先后序列产生了一条学习曲线,我们自身的这个宇宙也是从一系列宇宙中产生出来的,它在诞生时被它的先行者的轨迹所“内构成”,因此它如此与生命的要求高度地相协调,这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这幅自我创生和自我记录的宇宙图景与很古的时代起就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直觉是相符的。不同类型的文化关于创生的神话都认为,可观察到的宇宙中的事物和存在物是作为宇宙的基本能量的具体化或精华而出现的,从其原初的源一直流传下来。物理世界是来自更为微妙的世界的能量振动的一种映射,而该世界又是更更微妙的能量场的映射,这一主旨贯穿于绝大多数神秘主义的教义。
在印度的优波尼沙①中,最初的源泉是与宇宙一起诞生的能量致密空间,这就是所谓的阿卡沙(Akasha)。阿卡沙充满所有空间,并产生了存在于其中的一切东西,它弥漫于气、火、水、土中,并是它们的基础。在开始时只有阿卡沙,最后只剩下阿卡沙。阿卡沙变成了太阳,地球,月亮,恒星和彗星;它也变成了动物和人类的身体,行星和一切存在着的事物。在一个过程结束时,任何东西都将融回阿卡沙,在下一次再重新出现。
在下一步发展中,科学将不需要依赖神的干预来解释宇宙为什么偏向于生命,它也不需依赖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幸运因素。宇宙对生命的厚待既不是由于特殊的创造行动,也不是由于盲目的偶然性,它是由于不断向前的宇宙进化,跨越一长序列的相互关联的周期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1。2 非大爆炸宇宙学
普适常数的值一定是在大爆炸发生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因而要想知道标准大爆炸剧情是如何能够说明它们的微妙谐调的并不容易。但是,对这一剧情还有实际的其他选择。
大爆炸剧情尽管得到了广泛的称赞,但也遇到了麻烦。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它所遇到的问题有:无法解释星系的形成,无法认定宇宙中的“丢失质量”,无法解决星系、恒星和作为整体的宇宙的年龄问题,无法解释膨胀过程是如何能够进行“开”和“关”的转换的。除此之外,它也不能解释观察到的重子对光子的比率问题,同样也不能澄清大爆炸前宇宙的起源问题和膨胀或坍缩星系中的物质在消失之后最终的命运问题。
大爆炸剧情的拥护者们指出,像这样的许多问题对他们的模型并无伤害。例如,究竟是什么触发大爆炸的,对它来说并不是实质性问题;至于宇宙向何处去(重新坍缩,无限膨胀,或与之不同的什么过程)的问题也同样不是实质性问题,它只是宇宙学家一定要知道但仍未确定的参数的一部分。他们还指出,无论如何,标准剧情作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解释和成功的预言,而这些都大大地超过了它的不足。有些宇宙学家走得更远,他们宣称,没有一种已知的可供选择的宇宙学能够把可观察到的和实验所获得的所有证据都解释清楚。
对大爆炸剧情的经典替代学说是稳态宇宙学,在1965年前它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从那以后大爆炸剧情使它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其最初的阐述中,这一概念假设了一个无明显进化的均匀膨胀宇宙:物质均匀地创生出来以维持一个稳定的平均密度。
稳态概念要回溯到金斯的观点。1929年金斯写道,“从自身看上去具有某种程度固执性的一种猜测认为,星云的中心具有‘奇点’性质,在该点物质从其他地方(完全属于外在维)注入我们的宇宙,因此对我们这个宇宙的居民来说,它们在这些点上似乎连续不断地在创造物质”。①在1960 年,H·C·阿普(H.C.Arp)和霍伊尔把这一想法发展成稳态宇宙学的现代形式,并用物质在其内部创生取代了“物质完全从外在维连续不断地注入我们这个宇宙”的说法。但是宇宙中的物质创生不可能以恒定速率出现,这与类星体和其他具有活力的星系核的存在,与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与物质的基本构成是夸克和轻子的这种认识相矛盾。
按最近的(1993年以后)准稳态宇宙学说法,霍伊尔、布比杰(Burbidge)和纳利卡(Narlikar)证明,物质创生突然地出现在与致密的前存在物质聚集体相联系的强引力场中。②物质是在约1016个太阳质量这样的数量级的“小大爆炸”中创生的,因此这就没有必要去解释大爆炸式的膨胀过程是如何能够进行先“开”后“关”这种转换的。物质创生是通过负能的标量C(创生)场出现的,这种场的值是时空的函数,物质创生的总体速率由C(取整个宇宙的平均值)的时间导数的平方决定。
由于这些密集的引力事件驱动宇宙的膨胀,因此膨胀速率并不是恒定的,而是随创生中心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变而相应变化的。宇宙从总体上看一直膨胀着,其叠置振荡周期约为400亿年,正是按这样的时间间隔物质创生周期性地收缩到宇宙的尺度要求振荡最小值的时代。最近一次大规模的物质创生活动发生在约140亿年前,这与保守的大爆炸模式所估计的非常一致。
准稳态宇宙学能说明来自范围很广的银河系之外的天体(从原始星系,通过像射电星系和准星体这样的高能事件,直到我们银河系核中的小尺度事件)的质量和能量的总体输出,它也能解释星系的分布和年龄,以及可观察到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粒子的合成。与从创生中心放射出的物质紧密相关的随机热能同解释宇宙微波背景的起源所要求的条件非常一致。
和其他几个新近提出的模型一样,准稳态宇宙学构成了一种多周期宇宙学,每一周期的标准长度容许有400亿年的例外,该长度促进形成一个标志“稳态”的相对稳定的包。如果例外的爆炸足够热和足够密,它就近似大爆炸,从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