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格鲁教法集成 >

第3章

格鲁教法集成-第3章

小说: 格鲁教法集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修行”而言,不管怎么说,形式化的修行仍属必要。在这修行的方向上,我们可以实践这句格言:

  “外修小乘、内修大乘、秘修金刚乘。”

  菩提道次第不是为了消耗智力而设计,它纯粹为修行的容易度和效果着想。修行菩提道次第会带来四项益处:

  一、可以发现佛陀教义不相矛盾。
  二、各种不同教义,都可视为个人的生活指南。
  三、很容易找到佛陀的思想。
  四、避免滋生放弃神圣佛法的错误念头。

  达赖喇嘛三世:

  〃菩提道次第〃教义,有四项特别宏大的观点:

  一、说明佛陀所有不同教义如何不相矛盾。

  如果我们信赖菩提道次第教义,则可以有效理解佛陀所说的话。我们将能看到基本和次要修行,以及明示或隐喻的训诲。所有教义的目的,都循着心识发展阶段,建构出有益环境,让修行者学习做自己。

  法王达赖喇嘛:

  佛陀在印度弘法五十年期间,都依照对象的特质教导证悟方法。教导对象包括深度成就瑜伽修行者、学者和灵媒,有时教导国王和皇后,同时也教导平民百姓。他被记录下来的话,产生许多不同层次和目的,有些甚至在表面上看来是矛盾的。例如,小乘经典谈到某种肉类可以食用、某些被禁用。大乘《愣伽经》却说,肉类完全被禁止食用,金刚乘经典又说可以吃肉。

  我们学习和修行“菩提道次第”,可以看到在不同阶段如何修行,或是对不同特质的修行者,教导不同修行法。缘于这样的出发点,使不同能力的人,读经时候都能够理解经文,研究教义时候不会因表面矛盾而引起困惑。我们肯定每种教义都因特定情况、修行层次和修行者个性,而有独特的价值。

  达赖喇嘛三世:

  二、各种不同教义都值得参考。

  佛教和后世上师写的论述、修行层次和方法,都可以当做克服心识消极面的方法。怫陀和传承者的教诲,从如何跟随上师,到如何领会现实生活的最深层面,修行者先学习如何依照教义来深思,然后再决定修行主旨,囚而所有教义都能够依个人观点来定义。

  法王达赖喇嘛:

  我们了解修行法以及修行观点,就明了为何所有心识教导不会互相矛盾,同时也知道如何选择教义并转为自己的修行成就。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说:

  “我们能够体认在不同修行次第,什么修行应该被强调为必修基础,其他的暂时成为

  相对次要。”我们具有一种能力,可以安心并且受益地探究所有教义层面,使用的方式,是将所有训诫都视为佛陀给人用来培养心识的教导。以是否食用肉类为例,从事某些小乘修行时,除了特定的肉类,其他一律下许吃。一般大乘和作檀陀罗,则完全禁食肉类。无上瑜伽檀陀罗,端视仪轨的规定而异。由此看来,是有矛盾的地方,不过,那是按照修行者的心识特质而做不同运用。除了不同的修行法之外,“菩提道次第”提供实用又明智力的方法。例如,修行上师瑜伽不仅要做想像或单纯观想,更鼓励去探究上师和自己的因缘。观想和智慧的结合,存在“菩提道次第”的每一部分,提供给追求心灵上进的人做参考,在所有修行次第获得全面理解,激起个人的信心和责任感,这是佛教徒应具备的重要特质。

  达赖喇嘛三世:

  三、很容易找到佛陀思想。佛陀原有的话语和后来的注解,部是纯粹教义。对初学者来说,内容真的太多了,因而难以彻底了解真谛,我们可以研究和思考,却无法得到实际体会,或者,即使我们能够体会,却需要付出极大努力与时间。阿底峡“菩提道次第明灯”提到“菩提道次第”传承的根源,融合了重要的印度上师之口传教诲,即使独自一人,也能够既容易又快速地从中学到佛陀思想。

  法王达赖喇嘛:

  佛陀释迦牟尼说过的话,浩瀚而深远。甘珠尔(相当于三藏的经)“佛陀说的话”至少有一百多册,而丹珠尔(相当于三藏的律论)“后世印度上师著作”有二百多册。初学者很难读完这么多资料,即使能读完,在能力上很难消化或引为修行法。然而藉由口传,如阿底峡的“菩提道次第明灯”,我们很容易获得佛陀教义的要点,也能很快发展一套教义,是符合个人意向的完整修行法。

  达赖喇嘛三世:

  四、可以很自然地注意到放弃佛法的最大错误。我们听闻佛陀说法,他的明示或隐喻,都足以满足不同人的心识需求。假如强调佛法的某些传承很完美,而且必须实行,其他的传承不完美又可以忽略,这就是业障的“弃法”,确实是很严重的消极行为。如果我们研究“菩提道次第”,会发现佛陀和源自佛陀的所有教义,都不互相矛盾,如此就不可能滋生放弃佛法的错误念头。

  法王达赖喇嘛:

  藉由了解方法和修行的整体观点,仔细思考佛陀为什么、为谁、为哪些特质而深入说法,我们即能在了解背景因素下,欣然接受全部教义。我们可以免于陷入像“这项教义很卓越,而那个毫无用处;这个宗派很好,那个很差劲”等说法的口业深渊。

  佛经上说,“宗派之分”是比杀掉一千位佛陀更严重的灾祸。为何这么说呢?证悟的根本目的,是要去除心里的错误状态和痛苦经验。佛陀唯一的动机是要嘉惠众生,这必须藉证悟来完成。因此,轻蔑任何佛陀教义,比轻视佛陀还糟糕。再者,佛陀很尊重教义传承,若我们轻视教义就是不尊敬佛陀。我们可以用各种不同角度来解读佛经,了解佛陀的责任是什么?是教授佛法,让人藉佛法完成与佛陀相同的证悟。现在很多人不接受佛法创始者说的理论,每件事都以自己的观点为主。佛陀不能直接完成帮助全人类的愿望,只能以教义为媒介来完成愿望,因此,我们可以说他好像少了一只胳臂或是断了一条腿,所以,他的教义比他本身更珍贵而且重要。人类有各种不同能力和倾向,佛陀顺着此倾向,教导各式各样修行的哲理和方法。如果我们只遵循其中之一而轻蔑其他的,那么,终究等于放弃了佛法和佛陀。

  达赖喇嘛三世:

  这是“菩提道次第”的四大宏观。具有常识的人,哪可能听到这样的论述.而不获益良多呢?这是幸运的印度人和西藏人,长期以来所仰赖的,也真真实实获得喜悦心的最高教诲,亦即《菩提道次第广论》所言,心识运用的三个层次。

  对于听闻与思考“菩提道次第”而得到的四个影响,宗喀巴大师说:

  (藉由它)我们领会到所有教义都不互相矛盾,所有教义都可做为个人参考。佛法真义很容易找到,而且使我们避免严重错误。明智而且幸运的印度人和西藏人,已经完全仰赖这项优秀传承。(一般人所知的)三士道修行,意志坚强的人哪能不投入呢?

  法王达赖喇嘛:

  研读、修行佛经教义以及口传教义,可以从中获得益处。为了接触基本教义,而且产生最有益的影响,使心境成熟,就必须正确研读与修行。我们必须先使偏见与迷信的心澄明,殷勤地努力,尝试维持精进而规律的修行。

  带着偏见心态修习佛法,就像将纯净的食物放入被污染的容器里。若不够殷勤,则如同试着把食物放进倾倒的容器。不坚持与不守规律,则像把食物放进破了洞的容器。期望从努力中获得全部益处,则必须用无私无偏、清澈澄明和精进不移的心,来取代这三种错误容器的态度。我们应该时常注意这六种认知:

  一、我们的心识不健康。

  二、已证悟者是我们的医生。

  三、佛法是我们所需要的良药。

  四、修习佛法就是在进行医药治疗。

  五、释迦牟尼是最仁慈和明智的。

  六、释迦牟尼的教义传承,是人类最珍贵和有价值的宝藏。

  达赖喇嘛三世:

  这传承充满力量与冲击,掌握住佛陀教义的“心”,依循这条道路持续修行,按部就班进入三士道,是学习佛法的妙方;我们不知应该如何形容其伟大!

  试想,听闻或教授“菩提道次第”的正面影响,使人以纯净态度和方法,开始了解怫陀及其教义,我们像适合容纳佛法的容器,收集所有益处就如同得到佛陀所有真言。要摒弃三种错误修行态度,它们有如“容器三过”:脏污的、破了底的或是倾倒的容器。然后建立六波罗蜜,就能真正获得无价之宝。无论修行或教授“菩提道次第”,记得要认真而且热切地去做。宗喀巴大师说:

  “听闻或教授(菩提道次第)传承一段时间,就可以把佛陀说的一切具体化,聚集受益的波涛,相当于听闻或教授所有佛法。


 
笨者之帚编制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格鲁教法集成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第三章:当弟子遇见上师 
 

  达赖喇嘛三世:

  光是用正确态度来听“菩提道次第”教诲.就等于具有震撼力的修行。关于“菩提道次第”上师的特质,于此仍应有所说明。

  法王达赖喇嘛:

  为了安稳进入解除情绪、避免轮迥束缚的道路,我们必须正确地应用有效方法。而要确保安然无误的最可靠途径,是仰赖最适合的心识朋友,他应该已经在心识修行上有所收获,并且具有可以将修行经验传递给受训者的能力。

  小乘、大乘和金刚乘的佛经,各自对正式上师应具备的特质下不同定义。金刚乘的瑜伽檀陀罗和无上瑜伽檀陀罗,又分别对上师应具备的资格做出不同要求。不同形态的修行,对上师的素养有不同要求,背后原因是在不同的修行层次,要求不同的、特定的“师徒关系”。一般来说,力量越强的修行,越需要教导严厉的上师。我们必须仰赖完全受证悟的佛陀为上师,才能成功地进行瑜伽、无上瑜伽檀陀罗的修行。需要从初级教导得到指引的弟子,基本上只要寻找到娴熟佛经和精进相关修行,具有良好教导方法的人为上师。《淬链精金》建议我们,寻找的上师,要具备“苏怛罗严饰”提到的两大类要点:六项基本原则和四项利他特质。

  六项基本原则的前三项为高阶修行。小乘也有对上师的根本要求,不论小乘、大乘或金刚乘,每项要求都有根据。

  首先要有戒律高深的修行。戒律是修行之道的基础,没有习得戒律的上师,就无法约束弟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弟子进行最具权威的无上瑜伽檀陀罗修行,结果也会如向小孩子玩“铅锡兵”游戏一样,所建立的瑜伽王宫,将如冰雕宅第,禁不起夏季热风的挑战而迅速溶化。

  第二,“菩提道次第”上师,应该具备专注观想的宁静心境,才能够平息情绪和心识上的纷扰。否则,上师在观想过程里,无法把自身的修行成就传授给弟子,更无从产生第三种特质:更高深修行的智慧。

  对真理缺少深层洞察能力的上师,对弟子的心识指引,没有什么价值。上师的心不能从困惑中得到宁静,他的教导就无法与佛法共鸣。没有智慧的上师,对自己和他人都很危险,因为他们的经验基础会被扭曲。他们很容易表现出不适任上师的门户之见,和迷恋物质的倾向,于是,引领弟子走上不稳定的方向。

  上师的第四和第五项特质,是要拥有佛法与修行的传递能力。具有这两项传承能力的上师,才可能毫无错误地进行深广修行,引导弟子藉内在修行保持心识平衡。这两项特质的道路,可以使修行成就永保坚强稳固。在相关主题上,上师至少要比弟子更有学习能力与洞察能力,也应该具有《淬炼精金》提到的四种利他特质。

  今生和来世的利益,都是经由与精神上师发展良好友谊而得到的,所以,我们应该明智而且谨慎地寻找上师。如果上师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又教我们被扭曲的教义,就没有必要跟随他。在跟随上师修行之前.最好先确定想要从上师耶里得到什么?再检视上师是否具有这方面的远见?

  我们的修行,必须建立在理性与常识的基础,然后进入真实自性的学习主题,加上听闻与观想。经常观想非常重要,这是理性分析和研究教义的方法。我们十分鼓励严谨研究教义,就像医学院学生,被鼓励将理论应用于临床一样,如此才能够亲身验证到学习效果如何?

  佛法不仅是古老文化遗产,更是人类生活的真谛。时间也许会流逝,但是人类在生活中遭遇到的深层问题,和未知神秘世界的自性都是相同的。释迦牟尼的教义含藏现实面的思考,引领我们对心识和自性有更深入了解。教义指引出生命的重要事实,如果了解这些事实,则能往有益的方向发展,使严谨教义激励修行者的信心。在修行之初即保有理性,不要等到发生困惑和怀疑而回头再来。在实修上,不要太急躁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重点时时刻刻都存在,只是我们未曾察觉。心识道路的目的是造就和谐,我们跟随的精神上师,已经了解生命既有和最终自性,使我们置身极佳的修行机会之中。

  经文用这么长的篇幅,描述合适的心识之友特质,可见我们选择上师时要更谨慎,以理性态度对应。佛教的传承非常清楚,要知道上师是否按受过适当修行并不困难。必须考虑上师的个性和教法,是否能吸引我们?若发现行事作风会困扰我们,就很难随他一起学习。仔细思考精神上师代表的意义,再以严谨理性的思考进入议题吧。

  达赖喇嘛三世:

  一般来说,小乘、大乘和金刚乘上师,特质浩繁而互异,但是,每位上师都有值得被尊重的特质。关于教授珍贵“菩提道次第”传承上师应具备的特质,“苏怛罗严饰”说得很清楚。上师必须已经了解,也就是说他们的意向应该是:

  一、严格遵从高深修行的伦理与戒律。

  二、从高深观想修行中得到平静。

  三、在高深修行中使智慧完全调和。

  四、获得具有信服力的佛经学习成就,亦即,曾经从适任的上师处按受并通晓三藏教义。

  五、具有领会空性的知识。

  六、比弟于更深入修行与了解佛法。这六项是“菩提道次第”上师必备的特质。

  同时,他们应该有四种利他的态度:

  一.运用技巧和自发的创造力,教导弟子远离财富、名声和权力的不纯正动机,使弟

  子不断进步。

  二、以热情和喜乐心,付出时间与精力教导弟子。

  三、教导过程既勤勉又有耐性。

  四、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弟子,从不失去耐心。

  如果找到具有这六项特质,加上四项利他主义的上师,就您该向他讨教,而且奸好地跟随他学习佛法。

  法王达赖喇嘛:

  “淬炼精金”还提到“菩提道次第”弟子应有的持质。首先,需要有一颗诚挚的心。如果我们只是跟着指令,不加思索地学习,或是学习之后想“我是这个或那个宗派,而且是藏传佛教徒”,或“我是噶举派,那个是微不足道的格鲁派教义”,如此,我们等于关闭了从学习中受益的大门。

  以偏颇态度来阅读《淬炼精金》,就好像将黄金耳环挂在驴子耳朵上一样不值得,因为它没有智慧分辨铁和贵重金属的价值。阿底峡应西部藏民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