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二十倍-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现无效后会放弃,这个时候股价可能就直线下跌。如华西村(0936)1999年11月12日…11月23日,脑电波从…0。14上升到0。68;但心电图从47。3下降到46。6;这就是典型的护盘行为;股价基本原地踏步。如果护盘是庄家行为,多说明有主力被套,后市还是有机会的,华西村就是这样的例子。
另外一种情况是脑电波走平或者下跌,但心电图逐渐上升,这是一种典型的主力初期建仓的特征,短线机会不大。如1999年11月我们推荐的焦作碱业(0719),当时该股的心电图不断上升,但脑电波基本持平,我们的判断就是主力初期建仓。
11。 脑电波持续下降,心电图上升。如果是在股价上升的中途或者末期,往往是主力预备出货的征兆(参考下边的云南铜业的图形);
如果是股价下跌的中途或者末期,往往是主力初期建仓的信号。(参考下边深鸿基的走势)
脑电波和心电图从连续上升转为下降或横盘,此时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脑电波上升但心电图平或略跌,这是护盘式出货的特征或者主力停止拉高但仍在护盘的特征。护盘的主要目的是阻止股价下跌,但并不一定是为了上涨,有的机构纯粹是通过护盘来出货的,这种股票应该及时抛出。如中储股份(600787)1999年10月21日…11月12日,脑电波稳定在40,但心电图从14。38下降到13。43;这就是主力护盘式出货,此间股价从21元跌到19元多,后来更进一步跌破18元。另外一种情况是脑电波走平或者下跌,但心电图逐渐上升,这是一种典型的主力预备出货或者放弃护盘但尚没有出完货的特征,短线机会不大,应该先出货,防止主力突然出货。如东北热电(600795)1999年9月14日…10月21日,脑电波从62跌到60,但心电图从13上升到接近14,而股价则从22元跌到19元多,这是主力放弃护盘的行为,1个月后,股价就又回到了22元。但港澳实业(0504)就没有这么幸运了,1999年9月21日开始,其心电图逐渐走高,但脑电波在均线下继续向下,构成典型的背离特征,9月27日开始,股价终于从8。6元开始下跌;2个月不到;跌幅已经接近30%。
9。典型的买进特征:脑电波和心电图都从连续下跌转为上升,其中心电图从最低点上升7%以上,而脑电波上升5%以上。心电图连续上升而脑电波从下跌或者走平转为上升,且从最低点上升5%以上。
10。典型的卖出特征:心电图跌破均线并继续向下。心电图虽然上升,但脑电波越走越低,甚至低于均线,二者出现了背离走势。心电图走平,但脑电波下降并破均线。
第二节 一剑封喉加倍取整理论
作者:孙成刚 出处:《十年二十倍》
买股票容易卖股票难,难在你可能刚刚卖出它就向上翻番,难在你还有更高期望的时候它已经飞流直下,因此,预测股票空间的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神光咨询公司对于空间位置的预测水平总是不高,因此,1997年底起,我们做了重点研究,并终于构建了重要的空间预测理论…加倍取整。
所谓加倍取整,就是将一只股票的最低价或最高价乘以一个倍数或者取一个整数(包括加减两种运算),由此来预测其未来的空间。
我们先以上海的大盘为例:1993年2月16日,上证指数见到1558点后开始下跌,遇到的第一个支撑是777点,这里,777=1558*0。5倍。1996年的最低点是512点;随后的最高是1510点;在这里;1510=512+1000点。这是两个典型的加倍和取整作出的高低点预测的例子。
其实类似的情形多如牛毛。1997年9月23日;中视股份最低11。88元;到1998年2月9日;最高价恰好是18。88元;上涨7元。1998年1月13日;延中实业最低8。39元;3月2日;股价恰好上涨到18。36元见顶回落;涨幅接近10元。
1999年深科技是从14。5元启动的;最低价是12。55元;加1倍是25元;6月4日最高24。95元;然后开始回调;回调之后最低价是20。72元;往上见顶的位置是42。81元;相当于底部价格加30元;也相当于启动价格乘以3。同期;深发展启动价是12。1元;当时我们坚定地将第一目标看到22。1元;而22。1元就是12。1元加上10元;结果后来正好到了22。11元跌下来;调整之后再往上走。因为这个缘故;神光帐户一度满仓深发展;并获得里不小的利润。
当然;加倍并不只是整数倍;在有些时候;0。382;0。667和0。618也是非常有效的;有很多庄股正好从底部涨66。6%。如1999年6月;我们坚持预测上海的最高点是从底部向上涨61。8%;即以底部的1047点;乘以1。618;它的目标是1694点。后来又把极限目标确定在1746点;理由是1047*0。667=1745点;而1047+700=1747点。后来;在6月25日见1705点后回落到1591点;6月30日最高见1756点;比我们预测的高点只差11个点。在6月30日清晨;我们通知了神光的所有高级会员和工作室;要求当天只卖不买;根据之一就是上述空间预测。
取整也要灵活运用。1998年4月;基金金泰和基金天元上市后被炒做;神光当时也有鲜明的预测:基金开元上市后的最低价是1。27元;未来目标第一是2。27元;即是取整之意;如果翻倍;则是2。54元;二者平均2。41元;基金金泰最低价1。3元;第一目标2。3元;第二目标2。6元;平均2。45元。后来两只基金的最高价分别是2。41元和2。43元。但可惜当时该理论还不完善;所以预测的时候我们把目标都定在加倍的位置上;以至于有5%左右的误差。这说明理论关键要活用。
有的人会对这个理论不屑一顾:如果这么加加减减乘乘除除就可以做股票;岂不是说小学生也会预测股票高点了?这样分析有什么道理可言呢?
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如果不把做股票看得太高级;小学生为什么不可以预测呢?翁文波先生的地震预测就是“加法理论”!
在《股市预测与实战》中,谈到股市可预测的问题,我曾经指出,股市也是客观运行的,因而有规律。其实不只是股市,庄家运做的思路也是客观存在,因而也不由自主地符合自然存在的客观规律。
加倍,尤其是加0。382;0。5;0。618等倍数;本身就是符合美学原理的;自然界中也存在着无数上述比例的客观事物。股市属于经济领域;是社会科学范畴;自然也存在这样的规律。而取整则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如我们到菜市场买菜,问到价格,回答常常是10元钱3斤,或者10元钱5斤,这里的10,就是取整数。问你时间,如果是9:27,你一般会说快9点半了,自然而然地向整数靠拢。其它“四舍五入”的取整现象也是很常见的。
对于庄家来说,在股价拉高的时候常常有一定的随意性,主要与操盘手的思路和情绪有关,而思路和情绪也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地就符合一定的规律。比如某只股票从9元起步,当上涨到18元的时候,操盘手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已经上涨100%了,就是1倍了,这里有整数和加倍的因素。如果见19元,他也许会想到,半年不到就涨了10元,不错了!所以,心理上难免就有一定的疲惫,再往上做,潜意识里会觉得艰难。
而对于投资大众来说,从底部持有股票的人想到自己已经翻番了,早已乐不可支,抛出的意愿很强烈,由此抑制了股价的进一步上涨。那些中途持有的人也要考虑:从底部已经上涨1倍了啊,风险大了,要不先出来吧!这就导致股价难以走好。那些没有买的人一看,股价已经上涨10元了,风险太大了,先不买吧。这样,三种庄家本来要吸引的人全都没有兴趣,庄家如果要往上做,那就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目的是套牢我一个,解放大散户。庄家会这样傻吗?
当然,有些庄家盘口控制得好,在接近上述目标的时候可能洗盘或者震仓,还有的庄家筹码足够多,根本不怕别人抛(比如根据统计,交运股份的庄家最多时持有流通筹码的90%),它可能直接把阻力位越过去,进而考验新的目标。还有些股票市场口碑好,在大势配合的时候,1倍并不是最后目标,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更高的目标。比如2倍,3倍甚至30元、50元等。
应用法则: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可以坚持这样的原则:一只股票我们如果要做;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买到最低价;也不可能买到离最低价差10%的地方;最容易进去的是离底部20%的地方;一只股票如果向上涨了20%;空间会豁然开朗;如果向上涨了不到20%;这只股票一般是不能贸然去做的。20%就是从底部加上0。2;如果越过0。20,下一个就看0。382;这个位置越过去了;看0。5;过了0。5之后就可以看1倍。如果涨过了50%就涨不动了;则当心0。618和0。667这两个点。在0。809的位置上遇阻回落的机会不太多。加1倍之后过去了就看2倍。深发展的启动价是12。1元;加1倍看到24元;突破24元再加0。5倍应该是30元;后来最高就是29。4元。清华同方启动价24。5元;加1倍是49元;49过去了,加上1。5倍应该是63元。如果坚持这个观点;你几乎可以卖在最高价上了。
这个方法在股市中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一种理论在市场中掌握的人越少;可靠性就越大。读者朋友如果吃透它的精粹;完全可以提前预测到一只股票或者大盘指数的最高点;完全可以不必再信什么传言;从而真正作到一剑封喉;战胜庄家。
当这种理论也被庄家所掌握的时候;他可能会在预测的位置故意震仓;把你引诱出来;然后再往上做;让你以为有新的目标可以看;从而再追进去;对此;也有办法;就是看量;我们在未来三章会有详细描述。此外;还可以通过综合研判的方式来防止出错。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
1998年3…5月;神光推荐鲁北化工;并在股价23…25元的时候看高36元;当时的预测经过是这样的:1997年7月8日的最低价是9。1元;如果乘以4;是36。4元;1997年12月3日的低点是16。88元,如果加20元,则目标是36。88元;1998年1月12日,股价最高见26。25元,这对应于当时的次低点13。4元的翻番,如果26。25元加上10元,结果是36。25元;1998年3月3日,最低价是18。7元,加倍是37。5元。以上四个目标分别是36。4…36。88…36。25…37。5;其中前三个目标的平均值是36。51元;因此在当时的《神光预测每日传真》和《神光预测半月报告》上,我们建议在36。5元附近出货。1998年6月10日;该股最高见36。49元后出现下跌;并在2个月后跌到了25元。(此事可惜的是在当时股价最高的时候;有报社约稿;由于过度看好该股;我居然写了文章建议在36元买进;以至于有人说我是帮助客户出货;其实当时只是头脑发热的结果。此后;我完全停止在一切报刊推荐个股;因为周末那样短的时间;难以保证质量。)
另外一个新例子是金马集团。1999年8月底;股价10元左右的时候;我们开始推荐该股;并将第一目标确定在14元;建议14元左右出货。当时的依据是1999年2月8日股价最低7元;加倍是14元;1999年4月29日;股价最低7。3元;加倍是14。6元;为着稳健起见;我们将目标定在14元;并一直追踪。9月15日;该股收盘14。21元;最高14。54元;我们于是建议次日出货。16日;该股居然冲到15。28元;然后逐渐下跌;收盘14。13元。以后虽然又冲了一次15元;但还是没有过去;又跌了2元多。
这两个例子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加倍取整的理论关键在于综合运用;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一致的时候;准确率最高。第二;既然提前有了预测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不能象我当时那样冲动;否则就会在金马集团冲过15元的时候盲目进去。
但最后还要说明;操作也不能斤斤计较于几毛钱。1999年8月中旬;我们推荐郑州煤电;当时该股除权后的最低价是7。25元;所以在股价有效越过14。5元后;我们看高21…22元;后来这个价格也过去了;我们再次追踪预测能到27元。9月2日;该股收盘25。96元;最高25。98元;我们由此指出空间有限;因此将从9月3日开始停止推荐。不料9月3日开盘10分钟后;该股突然跳水;最后以跌停板收盘。有股民因此打电话质问:你们不是说要上27元吗?
理论总是灰色的;关键在于实践;是吗?
第三节 一叶知秋开盘后60分钟理论
作者:孙成刚 出处:《十年二十倍》
在《股市预测与实战》一书中,我谈到了用开盘后30分钟走势预测全天行情的理论,经过四年的实践检验,应该说效果是不错的,准确率要超过80%,尤其在一些重要的关键行情中,提前知道全天的走势有利于把握操作的基本思路。为了便于大家掌握,这里再把有关理论简单说一下。
开盘后三十分钟历来是多空双方必争的关键时间段,所以这一时间内发生的趋势将决定大盘当天的最终趋势。第一个十分钟由于刚刚开盘,参与交易的股民人数较少,所以多空双方均可用不大的量即可达到预期的目的。第二个十分钟多空双方进入修整期,一般会对原有趋势进行修正,如果空方逼得急,多方一般会采取反攻,若多头冲得迅猛,空头也会迫不及待获利出局。第三个十分钟随着交易的人越来越多,买卖盘变得越来越真实。所以,开盘前三十分钟的走势基本包含了多空双方的最终发展趋势。
为正确把握走势特点,我们以开盘为起始点,以十分钟、二十分钟和三十分钟的点位为移动点连成三条线段,这就包含了一天的未来走势信息。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起始点为开盘点,而不是许多投资者采用的前收盘。若第十分钟的点位高于(低于)开盘点,则为第一次上(下);若第二个十分钟的点位高于(低于)第一个十分钟的点位,则为第二次上(下);若第三个十分钟高于(低于)第二个十钟的点位,则为第三次上(下)。
在前三十分钟中,两次以上的上则应收阳线,两次以上的下,则应收阴线。收阳线的可能性为:先上后上再上,先上后上再下,先上后下再上,先下后上再上,收阴线的可能性为:先下后下再下,先下后下再上,先下后上再下,先上后下再下。两次以上的上收阳线概率最大的情况为两次上的幅度较大,下的幅度较小;两次以上的下收阴线概率最大的情况为两次下的幅度较大,上的幅度较小。
但在实际行情中,上述理论模式也有例外的可能性,这需要投资者不要拘泥于形式,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先上后上再上走势一般当天是收阳线,但大约有10%的情况为空头陷阱,当天反而跌幅很大,甚至以最低点收盘,这要重点看三连上的时候的成交量,如果没有量的配合,甚至越涨量越少,则基本可判断为拉高出货行情。
有时候,前三十分钟有两次以上的上涨,但随后在盘中又创出当天的最低点,这样当天收阳线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因为两次上攻所占领的地区被空头轻而易举的夺回,表明空头势力比较强盛,当日收阳线的可能也需大打折扣。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开盘后前三十分钟的走势实际已经寓含了全天的信息,仔细分析并加以研究,投资者当会有较大的收益。
需说明的一点是,任何投资理论在被大众完全熟悉,并被操盘机构利用的情况下,其准确率将会有所降低。在最近两年行情演变的关键时刻,尤其是1999年5…6月,有大机构常常利用收盘前最后半小时发力上冲,从而导致当天走势预测失误。通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