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花香满径 >

第23章

花香满径-第23章

小说: 花香满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说:“历史是一个自古到今响彻时间的声音,警告我们:到头来善恶都有报。”

    前者认为历史只是人类在错误中颠踬的记录;另外一个则说:历史是天父的公义和祂的旨意在世上的施行。这当然是对的,世上有一种道德的秩序,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要是破坏这秩序,必定以灾祸终结。最后的胜利总是属于伟大的真理的。有时候这胜利迟迟不见到来,但是终必出现。

    历史可以催人睡,也可以叫人醒。

    一个伟大的过去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作用:它可以成为很大的阻碍。有时候在教会中或者在社区中使用某种方法得到很大的成功,我们常常会认为过去成功了的方法,现在拿来使用,一样可以成功。英国诗人卜林就曾经忠告作家们:“成功了一次的手法,千万不要再用。”

    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上一代能够成功的事,在下一代不可能同样成功。让我们看历史叫人醒的一面。伟大的历史的伟大作用,不是要我们把过去拿来翻版。而是让我们得到启迪,可以找到适合今天的东西。

    悲观、乐观;怀疑、信服;催眼、提醒;这一切,历史都可以给我们。

    选择权操在我们自己手里。

    

七月 合一(一)

    ·七月二十四日·合一(一)

    我在一个基督教教育夏令班里呆过一个礼拜,那种经验十分迷人而又震荡心弦。最叫我感动的是这个夏令班无意中表现出的几乎完美的合一精神。

    班里有圣公会、卫理公会、浸信会、公理会、长老会的信徒,还有一位犹太教的女郎。

    这班里的人来自许多地方,包括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以色列。我是无意中得知这些人所属的宗派的。

    在这里,合一是建基在三件事上:

    第一件事是大家对真理的热爱。

    这个班的基本目标是查考圣经。查考圣经是合一的最重要的基础。不管我们的背景是什么,做什么行业,都可以坐下来一道查考圣经,寻求这本天下的大经里头有关我们的教训。对彼此的观点愿意多听一点。在研究圣经的天地里,大家开始碰头。

    第二件事是大家对敬拜上主的热爱。

    合一的基础除了查考圣经之外,还有对天父的敬拜。在这里,对神的敬拜的要求不是外加的,或者迫不得已的。参加这个班的一百多人,把自己溶化在一种虔敬的气氛里,建立起灵里的交通。我们一早一晚聚在一道祷告,这种班完全是用祷告的心情来进行的。

    从敬拜方面来说,合一的希望也是很大的。过去二十年中,遵守仪文的和主张自由祷告的,其间的壁垒已逐渐消除。坚持自由祷告的人固然发现了应用仪文礼节的庄严美丽;而主张遵守仪文的人出发现在既有的仪式上增添一点自发性,也是很有价值的。在对天父的崇拜上,本来各走一端的人,现在互相伸出欢迎的手,大家都已看出彼此有不少值得互相学习的地方。

    

七月 合一(二)

    ·七月二十五日·合一(二)

    在查经和敬拜之外,夏令班的第三个基础是个人间的交通。

    我认为最有兴趣的一部分,是我们常常谈论到深夜,切磋琢磨,真像圣经所说:铁磨铁磨出刃来。彼此之间原有的壁垒逐渐消除;天主教徒愿意和新教徒交谈,犹太教徒也愿意和他们所说的“外邦人”交谈。

    把我们结合在一道的是查经、祷告与交通。但是我们心里都明白,在我们前面还是有一条鸿沟,因为主日我们没有举行圣餐。

    是什么让我们隔开呢?这条分隔我们的鸿沟无以名之只好叫做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至少有下面四个特征:教条主义所敬拜的不是耶稣基督,而是制度。教条主义限制了天父恩典的作为。教条主义是用过去的传统而不是今天的需要来做决定。

    教条主义眼里的教会是排他性的而不是兼容并蓄的。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空前好的合一希望。要让这个盼望成为事实,得靠教会里面普通的会友,他们应该可以提供目前所缺乏的具有新眼光的领导。

    

七月 “让我想一想”

    人家要我们做一件事,而我们说:“让我想一想。”实际上,我们的意思常常是我不想做决定。

    记得在希腊的历史上,有过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说是斯巴达大君阿杰西雷斯的在国家危急的时候招集了他的兵马,准备作战。他派人去向希腊的另一个大君请求协助他共赴国难。那位大君回答说:他要想一想。阿杰西雷斯叫使者告诉他:“让他去想吧!我们决定进军。”

    所以当我们说:“让我想一想”的时候,我们得十分小心;因为事实上,我们不只是想暂不做决定,而是根本不想做这件事。

    当我说:“让我想一想”的时候,常常只是把应该作的事搁置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下意识的会有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把一件事谈来谈去,这件事就会不费吹灰之力做成。不错,思考和讲座都是很有用的;可是我们得记住,光是想与说并不等于行动。说了想了之后,一定要用行动来实现,不可以老是停在“让我想一想”的阶段。

    要是我们不断说:“让我想一想”,事情常常永远完成不了。

    这种情形不时出现在我们想做一点好事的时候。我们的同情和怜悯心,油然而生,愿意慷慨解囊,可是我们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这个善念也就消失了。

    有时候说一句“让我想一想”的确有必要,可是我们应该更积极抓住机会说:“别想了吧!开始干。”

    

七月 宗教(一)

    有一位在加拿大的朋友,是亲耳听过苏格兰牧师德拉蒙德讲道,而现在仍活在世上的少数人中间的一个。在他写人我的信中,讲了一个关于慕迪和德拉蒙德的故事。

    这两个人非常不同,可是却能共事许多年。慕迪相当保守,他对信仰的立场在今天几乎可以称之为基要派。德拉蒙德却接受了现代科学对宇宙的看法,赞成对圣经的批判性研究,在信仰观点上十分自由。

    慕迪的同事和支持者中,有一些人很不信任德拉蒙德,仍不满意慕迪用他做同事。他们认为德拉蒙德的信仰不够正统,很希望慕迪能和他分手。慕迪对这些攻击德拉蒙德的人,不相信他在传福音的事业上可以同事的人,作了如下的答辩:“德拉蒙德是学者,我不是;我如果是就好了。可是我深深知道,我虽不是学者,我有希望和他一同在永生里。”

    慕迪看得很清楚,神学上有没有造诣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自己。德拉蒙德属什么神学派系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他是信主的人,一个慕迪愿意和他在永生里相处的人。慕迪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篇文章;写文章的人对当时教会奄奄无生气感到十分难过。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做《新教教牧的新题目:圣经里没有爱,神学里没有人,信仰里没有基督》。他认为这是他那个时代正统信仰的适当的写照。

    

七月 宗教(二)

    ·七月二十八日·宗教(二)

    有信仰而无爱心。

    有一种也叫做基督教的信仰,十足的正统。但几乎完全没有爱心。这种信仰所最关心的,不是帮助人的需要,而是嗅寻异端。除了自己的以外,对一切都是一个大大的“不”字。他们不能相信除了自己的道路之外,还有其他去到上主那里的途径。只有他们才有权来判断别人信仰的真伪。因为没有爱,爱好真理的人不能从这里得到温暖。

    神学里没有人。

    神学而不能够让普通的人了解,还会是有效的神学。基督的救赎是要救一切的人,不只是属于神学家的事。一个人要是发现了福音,他有传扬的义务。

    宗教里没有基督。

    这种情形今天仍然存在。有些宗派坚信誓反主义,他们的信仰仿佛建立在反抗的基础上。反抗在本质上是消极的,宗教信仰却是积极的。约翰·卫斯理告诉人:“你可以在任何一座教堂里得救,也可以在任何一座教堂里下地狱。要紧的是主基督在你心里的地位是什么。”

    正统主义、尚智主义、狭隘的誓反主义都不能够挽救失丧的人。只有在一个人的身上能看见主基督的大爱,这才能把失丧的人救回来。

    

七月 不是“上主的作为”(一)

    ·七月二十九日·不是“上主的作为”(一)

    一个主要以执教鞭为业的人,当然用不着像牧师一样去作牧养的工作,可是我却得去探访一位母亲,因为她的女儿在一种最惨痛的情况下死去。

    造成她女儿死亡的那种失事,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到今天还没有人知道,这件事何以会发生。

    当局调查的时候,负责调查的高级官员里头,有一位经验很丰富的老手,他说了一句话:“这种失事根本不可能发生,唯一的解释只可以说是:‘上主的作为。’”

    这真是最可怕、也最亵渎上主的一句话。把芳龄二十四岁的女朗意外的死亡,说成是上主的作为,我们还能相信这样的上主吗?死者的家里人还能向作这种事的上主祷告吗?

    在我当牧师的那些年月里,要是遇到有哪个信徒的家里有人夭折、遭难,或遇到不幸,我从不能够说,这是上主的旨意。一个孩子、一个少年要是不幸早丧,或有人因意外致死,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一个人的迷失或判断错误,但决不会是上主的作为。也不会是上主的旨意。事实上,刚好与上主的旨意相反。上主的心会和我们一样难过,因为这不是祂的旨意。

    要是有人受到可怕的疾病的打击,或者患了不治之症,或有儿童遭汽车辗毙,开车的人也许是醉酒或者不守纪律的司机;或者发生空难、海难,火车或公路上的大灾难,这都不是上主的旨意。这是上主决不愿看见发生的事。这些事的发生决不是上主的意思,而是人为的错误。

    天父给我们自由的意志,没有了自由的意志,就不会有善,也还会有爱。正因为天父给了人自由的意志,所以人可以做出正好与天父的旨意背道而驰的事。

    谁都不可以把发生在世上可怕而不幸的事,所做成的巨大的损害,归于上主的旨意,说是祂愿意这些事发生。

    

七月 ·七月二十九日·不是“上主的作为”(一)

    ·七月三十日·不是“上主的作为”(二)

    主耶稣在世上的时候,祂治好患病的人。祂复活睚鲁的小女儿和拿因城寡妇的儿子。这就很明显的看出,耶稣并没有认为疾病和早亡是天父的旨意。这也可以很明白的看出,祂认为这些都是不合上主的意思。祂来到世上,就是要帮助人类克服这些不幸。

    遇到不幸的事,我们应该怎么说呢?

    我们可以说,天父也像我们一样伤心难过,祂愿意分担我们的忧患。我们受苦,祂也痛苦。祂愿意用祂的慈爱来安慰我们的心。

    我们可以说,全能的上主有能力来补救年轻就丧亡的人,祂有能力补偿遭遇痛苦不幸的人。要是上主是公义的,又是慈爱的,我毫无保留的相信,一定有一个来生。在那个世界里,天父一定会让早夭的生命有机会过着富足的生活。遭遇不幸的人也会在那里得到补偿。我们今生的一切缺陷,在那个永恒的世界都可以得到弥补。

    我们可以说,基督信仰从来没有勉强解释过人生何以有忧患和痛苦。

    任何不幸的遭遇里头,总可以找到人的过失、人的错误和人的罪过因素。任何灾难发生的原因,其中总有人的过错。可是即令把这一些因素和原因都放进来,仍旧不能充分解释何以人要受苦。

    基督信仰对这件事没有轻易的提出解释。我们只能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可是基督信仰的确提供了一种力量,让我们可以有无比的勇气来面对这些事。患难来时抗得住,而且能够胜利的克服它们,甚至可以把苦难化成荣耀的皇冠。

    

七月 次等的地位

    ·七月三十一日·次等的地位

    在新约里面,我们有一个极其美好的模范,这就是提摩太的母亲友尼基(提后…5)。她愿意隐藏自己,并为这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我们都知道,保罗的助手里面,提摩太是他最亲近的一位。保罗在给腓立比教会的书信里说到提摩太的时候,认为没有别人可以和他相比(腓二22)。保罗不只一次称呼提摩太为他亲爱的、忠心的儿子(林前四17,提前一2,提后一2)。在保罗心目中,提摩太有亲子之情。

    保罗是在他第二次布道之旅中让提摩太参加工作的。《使徒行传》十六章一至四节里,我们第一次读到有关提摩太与保罗的经文。从那段经文,我们可以相信友尼苦是个寡妇。拉丁文圣经本章第一节里面,称提摩太的母亲为vudua,也有一些希腊本的圣经,在同一节中称她为chera,这两个字都是寡妇的意思。因此第三节谈到他父亲的那一句,可以翻成“犹太人都知道他已故的父亲是希利尼人”。

    要是友尼基是个寡妇,提摩太又是她唯一的孩子,无疑也是很孝顺的孩子。要她让自己的儿子为了耶稣基督的缘故,与保罗一同翻山涉水,不仅是十分难受的事,也是相当大的牺牲。没有了提摩太,她在家里会更孤单,经济上也会很更拮据。在提摩太后面支持他的,是好母亲友尼基。当日的教会一般说来没有听过她的名字,可是,教会得感谢她让她的儿子来服事主。

    今天仍然有许多人是因着别人而连带提起的。我们只知道他是某人的丈夫、某人的妻子、某人的姊妹,或者某人的儿子。他们大都能无怨无艾的接受,虽然他的朋友、亲戚、子女等等更出名,取得更大的注意,他们没有丝毫嫉妒、心满意足,屈居次等的地位。

    这世界的确需要这样的人,教会不能没有这样的人。

    一个团体没有领袖当然不行,可是有许多像提摩太这样的领袖绝不能成为领袖,要是没有一个在后面支持他的母亲、父亲或者家人。

    我们感谢天父赐给我们好领袖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同样得感谢那些无怨无艾屈居次要地位的许许多多的人。

    

八月 替换律(一)

    ·八月一日·替换律(一)

    有人牙痛得很厉害,坐在院子里决定不了是不是要去看牙医。

    他想应该喝一杯茶、吃一片涂了果酱的面包,他把茶和面包拿到手上,然后咬了一口面包。没有留意到有只黄蜂停在涂有果酱的面包上。他这一咬,激怒了黄蜂,在他的牙龈上重重的叮了一口。他赶快跑进屋,照照镜子,发现牙龈肿得又红又大。他涂了药,又敷上冷手巾,痛才慢慢消失。黄蜂叮的痛消失以后,他突然发现牙痛也没有了。

    一位医生听了这个故事之后说:“在医学上,以痛止痛是相当平常的事。止痛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另一种痛来抵消它。”

    这是替换律一个十分好的例子。

    著名讲道家安斯华尔特就曾用“替换律”作讲道题目,他所用的经文是《以赛亚书》五十五章十三节:“松树长出代替荆棘。”你要是想整理出一块空地,你把一株尖叶丛生的荆树拔除,你不会让那块地空荡荡的,你会在原地种上一棵好看的松树。你用一物替代另一物。

    农夫要是有块长满野草的地,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