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301285829654_0-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上热下寒,寒热格柜。此时治法,宜标本兼顾,益阴和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平衡阴阳。故药用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之剂以治其标;用补益精血、温肾强健之剂以治其本。标去本实,沉年痼疾,竟侥幸告愈。
三、肺癌术后胸痛咳嗽案李某,男,68岁,武汉市蔡甸区农民。1988年2月11日初诊。胸痛、咳嗽、咯血反复发作4年,又发加重1月。患者自20岁起至今一直大量吸烟,日1包许,伤害肺系。1987年10月病发胸痛,咳嗽痰中带血,当时到武汉军区总院诊治,胸片检查:周围型肺癌。胸部右侧斜位断层:右中叶新生物可能性大。纤维支气管镜报告:周围性肺癌。遂于1987年12月29日在该院外科住院,在全麻下行右中叶肺切除术。术中见一拳头大包块,有坏死组织液化,经病理切片断为“腺癌”。术后又在该院对症治疗数日,于1988年元月12日出院。出院后月余,胸痛咳嗽又发,即到当地县医院诊治,胸片检查:考虑肺癌复发。用中西药治疗(药名不详)无明显效果。刻诊所见:胸痛、咳嗽、痰少,不易咯出,每天痰中带血1~2口,血色暗红,右颈项部有一鸡蛋大肿块,红肿疼痛,纳食欠佳,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李氏断曰:此乃大量吸烟,正气伤损,第三卷222邪从肺入,毒热壅肺,久衍成癌也。肺癌手术,正伤更甚,阴液亏耗,而热毒壅肺肺失肃降,治当清热解毒,宣通肺气,滋阴补虚。处方:沙参15克、炒冬术10克、奶参20克、玄参15克、白芍12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炒枳壳10克、土贝母10克、半枝莲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炒二芽30克、炙甘草6克。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禁烟酒辛辣之物。
1988年6月27日二诊:服上方10剂,胸痛咳嗽咯血均消失,颈项部肿块亦消除。后数月未再服药。近月来因嗜食辣椒,烟瘾又犯(日吸半包许),致胸痛又发,咳嗽,咯痰带血,每日3~4口,血色鲜红,口干欲饮,舌红淡薄黄,脉细弦,是毒热壅肺,痰浊内阻,肺气失宣,肺阴受损之证也。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养肺生津,凉血止血。方用:蛇舌草18克、贝母10克、半枝莲15克、桑皮10克、苡仁15克、玄参12克、橘皮络各20克、黄芩10克、冬瓜子15克、乌贼骨12克、炙杷叶15克、海蛤粉15克、芦根15克、茅根15克。水煎服。
1991年12月3日三诊:连服上方30余剂,胸痛咳嗽咯血等症均缓解,3年多时间未有复发,亦未服用其他药物。近日来因劳作太过,又因吸烟未禁,原病复发。证见胸痛,饭后尤为剧烈,咳嗽,每天晨起咯血3~5口,血色鲜红,口渴欲饮,纳食欠佳,舌质尖红,苔薄黄少津,脉象细数。到省某医院胸片检查:考虑肺癌复发,右下胸膜增厚,膈肌粘连。此热毒壅肺,宣肃失职,肺津耗损所致。治拟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养阴润肺。处方:半枝莲18克、川贝10克、连翘15克、苡仁30克、蛇舌草18克、黄芩10克、芦根15克、茅根18克、冬瓜子15克、桑皮10克、炙杷叶15克、炙紫菀10克、血余炭10克、瓜蒌皮10克、橘皮络各10克、藕节10克。服用上方10剂,咳嗽咯血胸痛消失,精神亦振,惟背部作胀,遂于上方加入宽胸理气、活血解毒之品,继进30余剂,调治而愈。随访3年半未发。
〔评析〕肺癌胸痛咳嗽咯血反复发作4年,曾作切除术,术后又反复发作,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是毒热壅肺,肺失宣肃,阴津耗伤使然,故李氏用药,始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养阴润肺之重剂为法,首见捷效。药后数月,因患者食无禁忌,吸烟不止,胸痛诸证又作,则以清热解毒、宣肺利气、化痰止咳、凉血止血为治,药后缓解。时越3年,劳作过度,痼疾又发,而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凉血上血、养阴生津之法奏效。细审此病,前后长达4年。4年之中,胸痛咯血大发4次,然病机总在毒热壅盛、正伤邪恋之间。是以临证用药,始终谨守病机,以清热解毒、宣利肺气、养阴生津为本,不以久病虚损而忌用寒凉,而又深合中医辨证论治之道。1994年底,其子来谢曰:服药至今,诸证未发,已存活6年有余,且精神爽健,尚能下田间劳作,而其原同病室之5名肺癌术后病友,因未服中药,早已谢世多年云云。
四、恶性神经鞘瘤术后胸痛咳嗽案张某,男,29岁,黄岗某中学教师。1993年12月27日初诊。左侧胸痛2月。1993年9月6日因劳累而胸痛,未予重视。15天后胸闷烦躁,疼痛加剧,自觉日渐消瘦,但无发热咳嗽咯血等症。1993年10月6日到黄岗某医院住院诊治,胸片检查:左侧胸腔大量积液,纵隔心影均向右侧移位。CT报告:左上肺尖块影,考虑为转移性肺癌。后2次CT复查均维持上述诊断。用放疗(VDOP)及抗痨药链霉素等治疗月余,并行胸腔穿刺抽胸水,症状无明显改善,遂出院来诊。刻诊所见:胸闷胸痛,左侧尤甚,烦躁欲死,咳嗽痰少,身体消瘦,右腋下淋巴结肿大(如鸽蛋大),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既往史:1992年6月因在上臂外侧神经恶性鞘瘤在第三卷223同济医院做过切除术;1992年10月因右侧臂部恶性鞘瘤在黄岗医院做过切除术;1993年4月左上臂内侧又发恶性神经鞘瘤在该院手术。几次手术后行病理切片均证实为恶性神经鞘瘤。
且近月来手术疤痕处又长出硬节,有疼痛感。CT检查:左上肺块影,考虑转移性肺癌,左侧胸膜肥厚并包裹性积液。胸腔穿刺:胸水为血性物。李氏谓:病者曾患恶性神经鞘瘤,做过3次手术,而屡有复发,毒热内蕴,转移于肺,肺失清肃,痰瘀阻络,水道失于通调,而有胸痛咳嗽瘰疬痰核之证也。当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软坚散结为治。处方:桑皮10克、冬瓜子20克、苡仁30克、川贝10克、桃仁10克、炒黄芩10克、炙杷叶15克、白花蛇舌草18克、炒瓜蒌皮15克、连翘15克、橘皮络各10克、茅根30克。
1993年12月27日二诊:服上药19余剂,胸闷胸痛减轻,咳嗽已平,腋下肿大淋巴结竟告消退,精神振奋,纳食正常,二便通利,舌脉同前。药中肯綮,守上法而适当增损为治。处方:冬瓜子20克、夏枯草30克、苡仁50克、川贝10克、橘络10克、半枝莲10克、炙杷叶15克、炒瓜蒌皮15克、桑皮10克、蒲公英15克、连翘15克、炒黄芩10克、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车前子10克。前后加减服至30余剂,诸证缓解,体重增加,继以宣肺化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健脾益气之剂调理善后。
〔评析〕此例李氏断为热毒内蕴,痰瘀阻络,肺失清肃,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软坚散结为治。药用蛇舌草、半枝莲、黄芩、连翘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夏枯草、川贝、冬瓜仁、苡仁、桑皮等宣肺化痰、软坚散结;桃仁行血化瘀,畅通血脉;瓜蒌皮、枇杷叶、橘皮络等宽胸理气、健脾化痰;芦根、茅根清热生津,利尿排痰。合而用之,则清热解毒,宣肺化痰,软坚散结,通利水湿之功昭然。10剂后胸闷胸痛缓解,咳嗽即平,腋下之肿大淋巴结消失,其他证候亦有好转。中医药力量之神奇如斯,令人莫不信服也。而其中奥妙,贵在辨证论治矣。虽曰其预后难以逆料,然其近期疗效如此,亦可供来者研究参考。
医论医话
一、漫谈一药之师昔人评议文章,有增移一字而词句清顺,气势陡振,琅然可诵,即所谓“一字之师”。吾谓中医治病,若辨证既明,立法、遣方亦不误,惟用药不能丝丝入扣,设有贤达为之指点一二,加入对证之药,则疗效卓著,其作用当不亚于一字之功,此即吾所谓“一药之师”也。
忆余幼年学医时,此类事实而不能忘怀者有二。其一,某年端午后,同湾刘培义之弟患湿温,延龚某诊治,服药至十余剂,而无效,刘来县请吾父一决,并度父老病不能远行,先请龚医将病情,脉象,舌苔经过一一笔录,请为斟酌。父审视毕,谓余曰:“照龚方(内有芩、连、半夏等药)加干姜一味可也。盖湿温痞、呕、泻利,有同于伤寒胃不和。湿郁热蒸,中焦不和,则湿热二者,愈益纠缠不解,故前人有抽茧剥蕉之喻。仲景半夏泻心汤,用芩、连清热,姜夏燥湿,借用于湿温,可谓面面俱到。若今人只敢用寒凉药而不用辛热药,未免遗却一面,遂至不效矣。”刘持方归,服此方数剂,竟愈。以后愚临证时,对于湿温,有时施用此法亦有效验。然而患者舌苔黄第三卷224燥,或中心带剥,或舌质红绛,应谨防胃阴受损,干姜辛热,仍不可用。清·张聿清《医案》治湿温,有此类型一案,可作殷鉴。至于人参、甘草、大枣等药,助湿酿热,如遇湿热蕴隆,亦宜酌。
其二,是岁秋,余由县回乡,探视三叔之疾,其人素嗜酒,其证有腹满时痛,不食而吐,大便溏泻,日行三、五次,小便清白,脉缓弱,苔白厚,是太阴脏寒脾不健运寒湿凝滞致病,当与温中之法,进理中汤二剂,无效。又加熟附子,服二剂,亦无显效。急归持方示父,父审视毕,谓余曰:“方尚与证相合,惟宜加理气药一两味,必有大效矣。”“前人如朱丹溪用参芪补药,必佐以橘皮。张石顽于理中汤内加青陈二皮,方名治中汤,甚有巧思。盖气行则水行,气为血之帅,故治疗水血痰食诸病,苟能于对证方中,加入行气散结之品,殊有加强疗效作用,不仅气郁病患可用理气药而已。”余遵其说,遂于前方加砂仁、煨木香、川朴、炒建曲等药,又服二剂,果愈。
自抗战爆发后,余避难回乡,悬壶于官桥李家集,适福兴杂货店店东李某某老丈,体素弱,素有咳喘之疾,某年冬天大发,延愚诊治。审视前方,均为疏肺化痰之剂。其证面部浮肿,恶冷腰痛,呼吸迫促而不能平卧,少腹部拘急不舒,大便尚可,小溲短少,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弱。
断为久病咳喘,势必及肾。肾为真阳真阴之本,肾虚而不能温煦摄纳,故出现上列种种症状。
《内经》谓“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素问·逆调论》),是其明证。故从前治肺、治脾无效,此时当用温肾益阳固本补虚之法为宜。遂用八味肾气丸方作汤与服。数剂后,诸证少减,惟喘证仍存。又仿都气丸之意,将前方去肉桂,加五味子,服五剂,药有小效。又参都气丸合观音应梦散复方之意,用六味地黄汤加五味子、盐水炒补骨脂、胡桃肉、炒杜仲、煅滋石、怀牛膝、车前子与服。十剂后,患者精神渐振,诸证减轻,惟稍一动作仍感喘息不支。适老中医李某某在集上开位育堂药店,余持方请教。彼谓:此方温镇固摄,与证甚合。惟建议加沉香一味,以加强理气平喘作用。余从其说,将前方煎汤后每次用沉香粉数分,随药汤吞下。又五剂,喘息渐平,时至新春,已能起床,随即告愈。盖沉香一物,李时珍谓“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用于此证,自有良效。
某年秋,余暑假回乡休假,适邻村刘湾一吴姓壮年,患疟疾兼旬不愈。持前服方示之,为草果、黄芩等味。愚曰:间日疟发过多次,症状典型,可用截法。此方当加酒炒常山,疟发前二小时服,必效。服后,果愈。乡间医生以常山为下品毒药,不敢贸然轻用也。李士材云:“世俗畏常山发吐,不知其(治疟)有神功,但炒透则不吐耳。”可谓知言。昔清·康熙帝与曹寅书,推重金鸡纳治疟有神效,谓中土无治疟效药,并有疟疾不可妄服人参之说(见《红楼梦》附录)。愚谓金鸡纳一名金鸡勒,清·赵学敏据查慎行《人海记》所载已收入在《本草纲目拾遗》卷六木部下,此药治疟有效,自是事实。惟中医治疟效方,如汉·张仲景之《金匮要略》用蜀漆散治牝疟、温疟,唐《千金方》、《外台》以下方书用常山、蜀漆治疟之方,不胜枚举。因忆往时汉川县某小镇一药店,有治疟方多验。时至暑月,每日卖药数百剂,其药经铡过,不传方。愚托人购其药,细为检视,知为常山、草果、槟榔、乌梅、川朴、半夏、黄芩、陈皮等味,是从达原饮、截疟七宝饮诸方变化而来。故愚采用上法,泛治截疟,随证增损,极有效验。至于人参可否治疟,愚谓疟疾如夹暑湿纠缠,病邪势盛,虽露虚象,自不可服。曾见疟疾有误服人参补益,酿为臌证,以至不救者。若谓疟疾一概禁用人参,亦不尽然。曾治塾师李澍村,年愈花甲,患疟疾,服截疟药即好,但不断根,遇风冷即作,如是者两年。延诊:时方仲秋,衣尚重棉。愚视其舌苔白滑,脉象濡缓无力,肢冷恶寒,稍食生冷或油腻食物即腹痛吐泻。断为久疟中虚,虚多邪少之证。宜用露姜饮加味,治以温中固本为主而微兼散邪之法。遂与高丽参6克,苏红皮5克(愚在临床中凡用参芪白术第三卷225等甘温补益中焦之药,必少加陈皮、枳壳等理气快膈之品,如异功散用陈皮,枳术丸用枳实之例,则补而不滞,补而受益)。药炖好后,合入鲜生姜汁一匙,露一宿,服前加温,分两次服。服后精神即振,以后连服数次,疟不再作。是治虚疟久疟,人参间亦可用。故人参治疟之说,必须运用辨证的方法,审证而定,并非一概禁用。
中医治病,应以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指导,而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又在遣方用药方面。但时下风尚,多重医而轻药。岂知投剂不准,用药不当,不仅影响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甚至能危及患者生命,是知一药之微,关系于临床至大。
二、误补救治琐谈中医使用补药,补血如当归、枸杞,育阴宜地黄、阿胶,益气用黄芪、人参,助阳用鹿茸、附子之类,皆为人们所熟知而为医生所习用者也。但补为八法之一,中药之用,主要是针对病情,大抵为补偏救弊而设。设或患者果属虚证,在阴阳气血某一方面已显露不足,虚者补之,借用某类补剂,调整其机能,从而促使阴阳平衡,得以早日恢复健康,斯为善治。若无病之人,妄服补药,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特别是在患病期间,病邪势盛,医者滥用补剂,不但留恋病邪,使病势迁延不愈;更重要的是病邪弥漫,病机恶化,往往转变为不治之证。故徐洄溪《慎疾刍言》首述补剂之害,可谓洞中时弊,独具慧心。今特本诸历来临证之肤浅体会,谈谈滥用补剂之危害。
并举病案数例,以资佐证,而供参究。
鹿茸补精髓,益不足,古方如斑龙丸、百补全鹿丸、异类有情丸等方用之。然只适用于阳气衰惫之体。考李时珍谓:“鹿茸能返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以养阳也。”汪庵谓:“若真阴亏损,虚火上炎者,不可轻投,恐反涸其水也。”洵为见道之言。吾乡鹿城湾李某某,27岁,某年秋,其父偕同来诊。诊其脉弦细而数,舌苔干而黄燥。其证头胀巅痛,眼赤羞明,心烦易怒,口干畏热,小便短涩赤黄,大便干结难行,阳事易举,时有梦遗。愚讶曰:正方壮年,身体当甚健硕,何以一病至此。遂询其由,始知结婚数年,未见生育,又因有遗精,家人虑其体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