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80太平广记 雷雨山石草木卷(第393-417卷) >

第44章

80太平广记 雷雨山石草木卷(第393-417卷)-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布
唐田布,田悦之子也。元和中,尝过蔡比,路侧有草如蒿。茎大如指,其端聚叶,若鹪鹩巢在苇。折视之,叶中有小鼠数十,才若皂荚子,目犹未开,啾啾有声。(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朝的田布,是田悦的儿子。元和年中,田布有一天路过蔡比,见路旁有一种草很像蒿子。草的茎有手指那么粗,它的顶端聚集着叶子,就像鹪鹩在芦苇上筑的巢。他把它折下来一看,叶子里裹着几十只小老鼠,才只像皂荚子那么个小不点,眼睛还没睁开,吱吱直叫。


梁生
唐兴平之西,有梁生别墅,其后园有梨树十余株。太和四年冬十一月,初雪霁,其梨忽有花发,芳而且茂。梁生甚奇之,以为吉兆。有韦氏谓梁生曰:“夫木以春而荣,冬而瘁,固其常矣。焉可谓之吉兆乎?”生闻之不悦。后月余,梁生父卒。(出《宣室志》)
【译文】
唐时,兴平之西有梁生的别墅,别墅后园里有十几棵梨树。太和四年冬十一月,头场雪刚下完,那梨树忽然有的开了花,芳香而且繁茂。梁生特别惊奇,以为是吉兆。有个姓韦的人对梁生说:“树木在春天繁荣,在冬天枯败,是不可改变的规律,怎么能说这是吉兆呢?”梁生听了不大高兴。后来一个多月,梁生的父亲死了。


苏昌远
中和中,有士人苏昌远居苏州属邑。有小庄去官道十里。吴中水乡率多荷芰。忽一日,见一女郎,素衣红脸,容质艳丽。阅其色,恍若神仙中人。自是与之相狎,以庄为幽会之所。苏生惑之既甚,尝以玉环赠之,结系殷勤。或一日,见槛前白莲花开敷殊异,俯而玩之。见花房中有物。细视,乃所赠玉环也。因折之,其妖遂绝。(出《北梦琐言》)
【译文】
中和年间,有个叫苏昌远的人居住在苏州所属的县城里。离官道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庄。吴中水乡一般都多有荷花菱角什么的。忽然有一天,苏昌远见到一位女郎。女郎白衣红脸,容质艳丽。看那姿色,就像是神仙界的人。从此,苏昌远就和这位佳人混在一起,以那个小村庄为幽会的场所。苏昌远已经迷惑得不轻,曾经把一只玉环赠给了她。有一天,苏昌远见门前白莲花开得很美,俯身玩赏,见花房中有个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送给那女子的玉环。于是他就把这株莲花折了下来。那妖女再也没见。


药怪
上党人
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声。求之不见。去宅一里,但见一人参枝。掘之,入地五尺,如人体状。掘去之后,呼声遂绝。时晋王广阴有夺宗之计,谄事权要,上君也,党与也,言朋党比而谮。太子竟见废。隋室因此而乱。(原缺出处。陈校本作出《宣室志》。今见《隋书·五行志》)
【译文】
隋文帝时,上党有个人的宅子后边,每天夜里都有人的呼叫声。找还找不到。离宅子一里的地方,有一棵人参。挖它,挖了五尺,才看清它长的是人体形状。把它挖掉之后,呼叫声便再也没有了。当时晋王杨广暗中有夺权篡位之心,他巴结讨好权贵要人,勾结朋党,造谣诬陷,终于使太子被废。隋朝王室因此而乱。


田登娘
陕州西北白径岭上逻村,村之田氏尝穿井,得一根大如臂。节中粗皮若茯苓,香气似术。其家奉释,有像设数十,遂置于像前。田氏女名登娘,十六七,有容质。其父常令供香火焉。经岁余,女尝日见一少年出入佛堂中,白衣蹑屐。女遂私之。精神举止,有异于常矣。其物根每岁至春萌芽。其女有妊,乃具白于母。母疑其怪。尝有衲僧过门,其家因留之供养。僧将入佛宇,辄为物拒之。一日,女随母他出,僧入佛堂。门才启,有一鸽拂僧飞去。其夕,女不复见其怪,视其根,亦成朽蠹。女娠才七月,产物三节,其形如象前根也。田氏并火焚之,其怪亦绝。旧说枸杞茯苓人参术形有异,服之获上寿。或不荤血,不色欲,遇之必能降真为地仙矣。田氏非冀,故见怪而去之。宜乎!(出《酉阳杂俎》)
【译文】
陕州西北白径岭上逻村,村中有一家姓田的。有一次姓田的挖井,挖出来一块手臂粗细的什么植物的根。根的节中粗皮像茯苓,它的香气像术。田家信奉佛教,家中设有几十个佛像。所以他们就把这块根放在佛像前。田氏有个女儿叫登娘,今年十六七岁,有几分姿色。她父亲常让她供香火。一年多以后。登娘发现有一个年轻人出入佛堂中,身穿白衣脚穿木鞋。一来二去,登娘就和他私通了。既然私通,精神举止便和平常不同了。那块木根每到春天都发芽。田登娘怀孕了,就全都告诉了母亲。母亲怀疑那怪物。有一天一位僧人门前路过,田家就留僧人住下。僧人将要进入佛堂的时候,总有什么东西阻止他。有一天,田登娘跟母亲出去了,僧人进到佛堂。门刚打开,有一只鸽子轻轻掠过僧人身边飞去。那天晚上,田登娘没再见到那怪物。看那块根,也变成朽烂虫咬的木头了。田登娘怀孕七个月,产下三节东西,那形状就像佛像前的那块根。田氏把它烧掉,那怪也就没有了。旧话说枸杞、茯苓、人参、术,形各有异,但是服用这些东西都可以长寿。有的说不吃荤腥,不近女色,遇上这样的好药就能成为地仙。田氏没有这样的奢望,所以发现了怪物就除掉它。应该如此啊!


赵生
天宝中,有赵生者,其先以文学显。生兄弟数人,俱以进士明经入仕。独生性鲁钝,虽读书,然不能分句详义。由是年壮尚不得为郡贡。常与兄弟友生会宴,盈座朱绿相接,独生白衣,甚为不乐。及酒酣,或靳之,生益惭且怒。后一日,弃其家遁去,隐晋阳山,葺茅为舍。生有书百余编,笈而至山中,昼习夜息,虽寒热切肌(“肌”原作“饥”。据明抄本、陈校本改),食粟袭紵,不惮劳苦。而生蒙懵,力愈勤而功愈少。生愈恚怒。终不易其志。后旬余,有翁衣褐来造之,因谓生曰:“吾子居深山中,读古人书,岂有志于禄仕乎?虽然,学愈久而卒不能分句详议,何蔽滞之甚邪!”生谢曰:“仆不敏,自度老且无用,故入深山,读书自悦。虽不能达其精微,然必欲死于志业,不辱先人。又何及于禄仕也?”翁曰:“吾子之志甚坚。老夫虽无术能有补于郎君,但幸一谒我耳。”因徵其所止。翁曰:“吾段氏子,家于山西大木之下。”言讫,忽亡所见。生怪之,以为妖。遂径往山西寻其迹,果有段树蕃茂。生曰:“岂非段氏子乎?”因持锸发其下,得人参长尺余,甚肖所遇翁之貌。生曰:“吾闻人参能为怪者,可愈疾。”遂瀹而食之。自是醒然明悟,目所览书,尽能穷奥。后岁余,以明经及第。历官数任而卒。(出《宣室志》)
【译文】
天宝年中,有一个姓赵的读书人,他的先人凭文学显贵一时。他兄弟几人,都以进士或明经资格进入仕途。只有这位赵生愚鲁,虽然读书,却不能分开句子,理解含义。因此岁数不小了也不能得到郡守的推荐。有一回他与哥哥弟弟们的朋友一起吃饭,满座红衣绿袍相连,只有他赵生是白衣,他非常不快。等到酒酣,有的人嘲笑他,他便更加惭愧愤怒。一天之后,他撇弃家园隐遁而去,住进晋阳山中。房屋是用茅草盖的。他把一百多编书用箱子运进山来,白天读书,黑夜休息,虽然寒热侵袭,吃的是粗粮,穿的是麻衣,但他不怕劳苦。然而这位赵生生性愚鲁,用力越勤功效越少。他更加愤怒,始终不动摇自己的意志。十几天后,有一个穿短褐衣服的老头来拜访他。老头说:“你隐居深山之中,读古人之书,难道有志于高官厚禄吗?即使这样,学的时间越长而到底也不能分句晓义,是多么不明智不灵活呀!”赵生表示感谢,说:“在下不聪敏,自己估计老了将无用,所以来到深山,读书自悦。尽管不能通晓它的精深微妙之处,但是我一定要死在我想干的事业上,不给先人带来耻辱。又怎能说到官和禄上去呢?”老头说:“你的意志特别坚定。老夫我虽然没有什么仙术异能帮助你,只希望你到我那去一趟。”于是赵生问老头在什么地方住。老头说:“我是段氏之子,家在山西大树底下。”老头说完这话,忽然就不见了。赵生奇怪,以为是妖精,就径直到山西去寻找他的踪迹。果然有棵繁茂的椴树。赵生想:“这就是段氏之子吗?”于是拿来铁锹挖那树下,挖到一棵一尺多长的人参。这人参特别象他见过的那个老头。赵生想:“我听说能变成妖怪的人参,可以治病。”于是就把人参煮着吃了。从此以后他头脑清醒,聪明颖悟,凡是看过的书,都能通晓其中奥妙。一年之后,考中“明经”科,做了好几任官才死。


菌怪
郭元振
郭元振尝山居。中夜,有人面如盘,瞬目出于灯下。元振了无惧色。徐染翰题其颊曰:“久戍人偏老,长征马不肥。”元振之警句也。题毕吟之,其物遂灭。久之,元振随樵闲步,见巨木上有白耳,大如数斗,所题句在焉。(出《酉阳杂俎》)
【译文】
郭元振有一回住在山里,到了半夜,有一个脸如圆盘的人眨着眼睛出现在灯下。郭元振一点也没害怕,慢慢地拿起笔蘸了墨,在那人的面颊上写道:“久戍人偏老,长征马不肥。”这是郭元振的警句。写完读了一遍,那人就没了。后来,郭元振跟着打柴的随便走走,发现一棵大树上有白木耳,有几斗那么大,那上面有他题写的那两句诗。


宣平坊官人
京宣平坊,有官人夜归。入曲,有卖油者张帽驮桶,不避道。导者搏之,头随而落,遂遽入一大宅门。官人异之,随入至一大槐树下,遂灭。因告其家。其家即掘之。深数尺,并树枯根,下有大蛤蟆如叠。挟二笔錔。树溜津满其中也。及有巨白菌如殿门浮沤钉。其盖已落。蛤蟆乃驴也,笔錔乃油桶也,菌则其人矣。里人有买其油者月余,怪其油好而贱。及怪发,食者悉病呕。(出《酉阳杂俎》)
【译文】
京中宣平坊,有一位官人夜里归来。走进曲斜僻静之处,见有一个卖油的,戴着草帽,用驴驮着油桶,不避开道路。官人的导者上去打他,他的头应声而落,其余部分以及驴和油桶迅速地跑进一个大宅院的门里。官人觉得奇怪,就跟了进去,只见那人和驴跑到一棵大槐树下便不见了。于是官人告诉了这家的主人。这家主人立即命人发掘。挖到几尺深,见树的枯根下有一只大蛤蟆。蛤蟆很恐惧的样子。蛤蟆的两边有两只笔套。笔帽里流满了树的津液,还有一个挺大的白菌就像殿门上的浮沤钉,那盖已经落了。蛤蟆就是驴。笔帽就是油桶。菌就是那个卖油的人了。乡里人有的一个月前就买了他的油,奇怪他的油为什么质量好价钱便宜。等到这事发生,吃过那油的全都呕吐起来。


豫章人
豫章人好食蕈。有黄姑蕈者尤为美味。有民家治舍,烹此蕈以食工人。工人有登屋施瓦者,下视无人,唯釜煮物,以盆覆之。俄有小儿裸身绕釜而走,倏忽没于釜中。顷之,主人设(“设”原作“说”,据明抄本、陈校本改)蕈,工独不食,亦不言。既暮,食蕈者皆卒。(出《稽神录》)
【译文】
豫章人喜欢吃蕈。有一种黄姑蕈更是味道鲜美。有一家盖房子,煮这种蕈招待帮着盖房的工人们。有一个工人在房上瓦瓦。向下看见地上无人,只有一口锅正在煮着什么东西,用盆盖着。片刻之间,有一个光着身子的小男孩绕着那锅跑,倏地就在锅里消失了。不多时,主人把煮好的蕈摆到餐桌上,只有那个瓦瓦的工人不吃,也不说。到了天黑,吃蕈的人全死了。



声明:本书由()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