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威廉[1].恩道尔-粮食危机 >

第13章

威廉[1].恩道尔-粮食危机-第13章

小说: 威廉[1].恩道尔-粮食危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色革命真是如虎添翼。

  1966年,墨西哥政府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共同成立了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中心致力于推行20世纪40年代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的小麦育种研究计划。

  他们在粮食与农业方面所下的工夫在那年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宣布了在“粮食换和平”计划下把美国的粮食援助大幅转向发展中国家,但是受援国只有在同意一些前提条件之后才能得到援助,其中包括同意按照洛克菲勒的计划发展农业、加强人口控制,并向美国投资者敞开大门?。

  1970年,为洛克菲勒工作的诺曼?博洛格获得诺贝尔奖。有意思的是,他获得的是和平奖而非生物学奖,与若干年后亨利?基辛格获得的奖项一样。他们两个都是靠有巨大影响力的洛克菲勒家族起家的。

  事实上,绿色革命披着传播农业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外衣,其目的是把美国的商业化农业引入到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的新型杂交小麦需要现代化学肥料、拖拉机和其他农业设备,尤其需要灌溉技术,这也意味着需要由石油或天然气驱动的水泵。

  绿色革命的方法只适用于最富裕的农作物产区,瞄准的对象是最富裕的农民,它强化了半封建制度中富有的大庄园主和贫困农民的差距。在墨西哥,新型杂交小麦都种植在东北部富裕的有新型灌溉设施的农田中。所有的投入,从化肥到拖拉机再到灌溉,都需要美国工业提供的石油和其他投入。石油和农业在洛克菲勒的庇护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印度,绿色革命仅限于北部和西北部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有灌溉设施的土地上,它忽视了这些地区封建大地主和大多数没有土地的贫困佃农之间的巨大财富差距。而它却让依附于嘉吉公司等出口巨头的现代农业综合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该地区广大的贫困农民依然贫困不堪。绿色革命的引进并没有缩小封建地主和贫苦农民之间的差距,而统计数字显示,印度的整体小麦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第43节:如火如荼 发动全球“农业革命”(3)

  为“生物革命”培训骨干

  1960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约翰三世的农业发展理事会和福特基金会共同在菲律宾的洛斯巴诺斯成立了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到1971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国际水稻研究所、位于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另一个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创办的国际研究中心——位于尼日利亚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共同组织了一个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是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位于意大利的彼勒基奥的会议中心召开的一系列私人会议中形成的。出席彼勒基奥会议的有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乔治?哈拉尔、福特基金会的福雷斯特?希尔、世界银行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以及洛克菲勒家族的国际环境组织者莫里斯?斯特朗。莫里斯?斯特朗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理事,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组织了联合国地球峰会。

  为了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吸收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的参与。因此,洛克菲勒运用初始的启动资金做了精心的策划,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有能力影响全球农业政策?。

  由于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特基金会的慷慨资助,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就能够做到将第三世界的农业科学家和农学家送到美国去“学习掌握”现代商业化农业生产的理念,并将其带回他们的祖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为在自己的祖国推广美国的商业化农业建立了一个非常珍贵的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而且这些活动都是以发展科学和高效的自由市场农业为名开展的。

  到基辛格受命起草《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文件的时候,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研究所与研究中心网络已经逐渐为控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研究与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约翰三世的农业发展理事会还为经过精心挑选的几所亚洲大学聘请了美国大学的部分教授来培训新一代的科学家。最好的科学家会被选送到美国攻读农业科学的博士学位。从跨出美国大学校门之日起,这些科学家就会遵循洛克菲勒的农业发展观而卖命工作。这个精心构建的网络将在日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全球传播转基因农作物应用的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亚瑟?莫舍是洛克菲勒农业发展理事会的执行理事,在一本广为阅读的手册中;他喋喋不休地教育农民“多为自己着想”,敦促农民摒弃“群体旧有的习惯”,发展“商业化农业”。莫舍还号召妇女接受教育,建立青年俱乐部,从而为从商店购物提供更多的需求。他指出:“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爱”会促使他们尽力满足这些愿望;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当然,他们也会去贷款投资于新技术,使自己更加融入新的市场经济中。

  在整个绿色革命的进程中,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与美国国际开发署和中央情报局在对外政策目标方面通力协作,携手并进。

  绿色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减少了农村人口;大批农民背井离乡住进了城市的贫民窟;四处寻找工作。这绝非偶然,这是为计划中的美国未来的跨国制造业积蓄廉价的劳动力。

  在绿色革命的自我推销尘埃落定之后,它的实际结果与过去的承诺截然不同。随意使用新型化学杀虫剂引发了很多问题,通常都是严重的健康问题。单一栽培的新型杂交种子品种降低了土壤的肥力,也逐年降低了产量。开始时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墨西哥的一些农作物;如小麦和玉米的产量提高了两到三倍。然而这些农作物逐年大幅减产?。

  绿色革命也伴随着大型灌溉工程的建设。这些灌溉工程通常是由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大型水坝,建设水坝造成的洪灾淹没了大量的村庄和肥沃的农田。同时,所谓的超级小麦通常是由于向土地施了大量的化肥从而提高了产量。这些肥料的原料是氮和石油,都是洛克菲勒主导的“西方石油七姐妹”生产的产品。

  绿色革命时期还使用了大量的除草剂和杀虫剂,为石油和化学巨头们提供了额外的市场。正如一个分析家所说的,绿色革命实质上就是一场化学革命。这些发展中国家无论如何也支付不起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的巨额开销。他们从世界银行获得贷款,或者由美国政府担保从大通银行及其他纽约的大银行得到特别贷款。

  第44节:如火如荼 发动全球“农业革命”(4)

  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这些贷款基本都流到了大地主手中。对贫困的农民来说,情况则完全不同。农民自己负担不起化肥和其他现代投入的支出;只能四处借钱。开始时各种政府的计划都试图提供给农民一些贷款以便他们购买种子和化肥。

  不能从政府渠道得到贷款的农民只能通过私人渠道借贷。由于私人贷款的高昂利息,一些农民并没有从最初的高产出中获利。收获之后,他们不得不卖掉大部分的农产品来偿还借款和利息。他们越来越依赖贷款人和交易商,最后往往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土地。即使是使用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农民也通常放弃种植自己的基本口粮来种植经济作物?。

  绿色革命也为土地耕作引进了新的机器。最值得一提的是动力中耕机或者叫做机动旋耕机(为作物松土以消灭杂草;促进作物生长的机器。——译注)。这种机器拌匀了稻田中的土壤,同时也破坏了土壤本身的结构。但是,使用这种机器会极大地提高效率。

  美国农业综合企业的另一个利益驱动因素是,绿色革命建立在新型杂交种子传播的基础之上。杂交种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繁育能力差。杂交种子天然地具有抑制繁殖的属性。它们与天然授粉的正常种子不一样,后者的产量与上一代种子基本相当,而杂交种子的下一代产量会比上一代少很多。

  杂交种子产量这种逐年递减的特征;也就意味着农民每年都要通过购买新种子来获得高产。而且,二代种子的低产量也消除了种子生产商在未经育种者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出售种子的可能。这样可以防止农作物种子商品被中间商再次进行分销。一旦大型的跨国种子生产公司控制了母本种子的生产,其他竞争者或农民就不可能生产该杂交种子。全球杂交种子母本的专利集中在了以杜邦的先锋良种和孟山都的迪卡等少数大型种子巨头的手中,由此为转基因种子革命铺平了道路?。

  事实上,引进美国现代农业技术、化肥和商业化杂交种子;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特别是那些更早与美国打交道的大国的农民越来越依赖国外的投入。这是精心策划的计划中的第一步;这一计划将持续几十年。以往美国的农业出口很有限,商业化农业为美国的农业出口打开了市场;在此之前这些市场对美国的出口商的开放十分有限。这种趋势后来被冠以“市场导向型农业”。事实上这是由农业综合企业控制的农业。

  绿色革命和杂交种子为美国的商业化农业控制主要的新兴市场提供了保证。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农业部长亨利?华莱士对美国农业部针对杂交种子的少数几个研究中出现的增产结果大加褒扬,而对其负面效应则避而不谈,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第一个主要的杂交种子公司——先锋良种国际公司。这促进了大型商业种子公司的发展,也为日后几个西方农业综合企业巨头开发基因种子专利奠定了基础。

  化学工业也声称只有通过他们提供的产品农作物产量才能得到提高。美国政府通过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其他政府援助计划积极支持这一观点,并说服发展中国家政府给予支持。这也就滋生了一个现象,即农民不再考虑使用其他更为传统的增产手段,因为这些方式都被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的农业顾问们贴上了低效率、原始的标签?。

  种植杂交小麦、玉米和水稻等高产新品种;大量使用化学药剂迅速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地方政府官员不再考虑其他可能的传统增产方式。如果某些研究可能对这种高投入的生产方式提出挑战,国际化学工业巨头通常会干预这些研究,进行百般压制和阻挠。这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1959年,美国农业部领导的一个团队发表了福特基金会的《印度粮食危机及应对措施报告》。报告中并没有把重新分配地主的土地和财产、进行根本性的社会变革作为提高印度农业发展效率的基础,而是强调技术变革,包括改良种子、在可灌溉的一小部分地区使用化肥农药等。这就是绿色革命的战略。

  第45节:如火如荼 发动全球“农业革命”(5)

  福特基金会甚至资助印度的“集约化农业发展计划”,将其作为绿色革命战略的一个试验,向可灌溉地区的富裕农民提供投入补贴、可观的信贷和价格激励。世界银行也提供了大量的贷款支持这一战略。

  不久后,印度政府采纳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的绿色革命,这场革命给印度带来了深远的不良影响。一时间水稻和小麦产量在挑选出来的地区迅速增加,当然这是依靠了新的杂交品种并施用了大量化学药剂。印度政府把土地改革、佃农制度改革、废除高利贷等计划束之高阁,从此以后就没有提上过议事日程。

  然而,粮食产量初期的大幅度增长后来逐年下降(尽管这一点并未广泛报道);但给人造成十分成功的印象。其实,印度进行绿色革命后;其整体农业生产比绿色革命前增长更为缓慢。在大部分地区,农业人均产出增长出现停滞甚至有所下降。但是绿色革命起码有一点是成功的,即它为美国和其他跨国农业综合企业向发展中国家出售他们的化学产品、石油、机械和其他农业用品打开了市场。这正是所谓的商业化农业的开端。

  洛克菲勒资助创立商业化农业

  洛克菲勒兄弟在通过绿色革命在发展中国家实施从石油到农业的扩张的同时,在哈佛大学投资了一个不起眼的项目,这个项目为几大私营公司控制世界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项目的创立者将其命名为“商业化农业”,以便区别于传统的、以农耕为基础、以维持人类生存为目标的农业。

  商业化农业与绿色革命双管齐下,都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宏大战略的一部分,若干年后他们资助的转基因植物的开发研究也是这个战略的一部分。

  约翰?H。戴维斯在20世纪50年代曾任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农业部部长助理。他在1955年离开华盛顿去了哈佛大学商学院;当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并不是农学专家常去的地方。他之所以去那里是因为他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策略。1956年,戴维斯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提到“不经过拖沓的政府计划来彻底解决农业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从传统农业向商业化农业的转型”。对此他心里早有清晰的盘算,尽管很少人知道他的来路。

  戴维斯与哈佛商学院的教授雷?戈德伯格和俄罗斯裔的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一起组建了一个哈佛团队,当时瓦西里?列昂惕夫正在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一个项目中对美国整体经济进行谋划。二战时,瓦西里?列昂惕夫曾为美国政府开发过一个对整体经济进行跨部门分析的方法,也就是他所说的投入…产出分析。列昂惕夫曾在美国劳工部和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战略服务办公室工作。

  1948年列昂惕夫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的四年期的十万美元的资助;在哈佛设立了“美国经济结构的经济研究项目”。一年后;美国空军加入到这个项目中,军方的加入略显蹊跷。随着线性编程方法的应用;晶体管和电子计算机得以发展;这样一来就可以处理海量的经济统计数据。不久,福特基金会也加入了这个计划。

  这个哈佛计划和它的商业化农业概念是美国粮食生产革命的一部分,而美国要达到主导粮食工业这一目标还要花40年的时间。戈德伯格后来把商业化农业革命和发展转基因商业化农业视为“人类历史上改变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最重大事件”。

  垄断与纵向整合死灰复燃

  雷?戈德伯格几年后自吹自擂地说,商业化农业项目的核心驱动力是将“纵向整合”重新引入美国粮食生产当中。到20世纪70年代,很少有美国人意识到,为了防止关键产业形成垄断,人们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敦促国会出台法律,禁止标准石油公司这样的业界巨头和托拉斯进行纵向整合。

  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戴维?洛克菲勒支持的吉米?卡特当上总统时,美国的跨国商业权势集团才得以把健康、粮食安全和消费者保护方面精心制定的法规一一废除,这也为新一轮的纵向整合打开了方便之门。他们打着提高“经济效率、扩大经济规模”的旗号;向不知内情的广大公众兜售“纵向整合”。

  第46节:如火如荼 发动全球“农业革命”(6)

  纵向整合的恢复和商业化农业是通过一些主流媒体的公共宣传攻势传达给公众的。这些媒体称,政府过去过多地侵犯了美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现在必须还民众更多的“自由”。宣传活动的最大呼声就是“解除管制”。但是这些宣传故意忽略的是:所谓的解除政府管制就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