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01-医学心悟 >

第2章

601-医学心悟-第2章

小说: 601-医学心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中,常以舌抵上 ,令华池之水,充满口中,乃正体舒气,以意目力送至丹田,口复一口 
数十乃止。此所谓以真水补真阴,同气相求,必然之理也。每见今之治虚者,专主六味地 
黄等药,以为滋阴壮水之法,未为不善,而独不于本原之水,取其点滴以自相灌溉,是舍真 
求假,不得为保生十全之计,此予所以谆谆而为是言也。卫生君子,尚明听之哉! 

卷一
人参果
属性:昔者纯阳吕祖师,出卖人参果,一纹一枚,专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并能御外邪,消 
饮食,轻身不老,却病延年。真神丹妙药也。市人闻之,环聚争买者千余人。祖师大喝曰∶ 
此果人人皆有,但汝等不肯服食耳。众方醒悟。今之患虚者众矣,或归怨贫乏而无力服参, 
或归怨医家不早为用参,或归怨医家不应早用参,或归怨用参之太多,或归怨用参之太少, 
或归怨用参而不用桂、附以为佐,或归怨用参而不用 、术以为援,或归怨用参而不用二地 
、二冬以为制。议论风生,全不反躬自省,以致屡效屡复,难收全功。不佞身肩是任, 
宁敢造次,博稽古训,百法追寻,每见历代良医,治法不过若此。于是睁开目力,取来参果 
一车,普送虚人服食。凡病危而复安者,不论有参无参,皆其肯服参果者也。凡病愈而复发 
者,不论有参无参,皆其不服参果者也。世人请自思维,定知此中消息。惟愿患者各怀其宝 
必然服药有功,住世永年,无负我祖师垂救之至意,是恳是祷。 
以上数篇,发明医中之误,细详调摄之方,盖弭患于未萌,治未病之意也。后此皆言治 

卷一
医有彻始彻终之理
属性:或问曰∶医道至繁,何以得其要领,而执简以驭繁也?余曰∶病不在人身之外,而在人 
身之中。子试静坐内观,从头面推想,自胸至足,从足跟推想,自背至头;从皮肉推想,内 
至筋骨脏腑,则全书之目录,在其中矣。凡病之来,不过内伤、外感,与不内外伤,三者而 
己。内伤者,气病、血病、伤食,以及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也。外感者,风、寒 
、暑、湿、燥、火是也。不内外伤者,跌打损伤、五绝之类是也。病有三因,不外此矣。至 
于变症百端,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尽之,则变而不变矣。论治法,不 
过七方与十剂。七方者,大、小、缓、急、奇、偶、复,十剂者,宣、通、补、泻、轻、重 
、滑、涩、燥、湿也。精乎此,则投治得宜矣。又外感之邪,自外而入,宜泻不宜补。内伤 
之邪,自内而出,宜补不宜泻。然而泻之中有补,补之中有泻,此皆治法之权衡也。又有 
似症,如火似水,水似火,金似木,木似金,虚似实,实似虚,不可以不辨。明乎此,则病 
无遁情矣。学人读书之余,闭目凝神,时刻将此数语,细加领会,自应一旦豁然,融会贯通 
彻始彻终,了无疑义,以之司命奚愧焉。 

卷一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属性:人身之病,不离乎内伤、外感,而内伤、外感中,只一十九字尽之矣。如风、寒、暑、 
湿、燥、火,外感也。喜、怒、忧、思、悲、恐、惊,与夫阳虚、阴虚、伤食,内伤也。总 
计之,共一十九字,而千变万化之病,于以出焉。然病即变化,而总不离乎一十九字,一十 
九字总之,一内伤、外感而已。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道中必 
须提纲挈领,然后拯救有方也。 

卷一
火字解
属性:从来火字,《内经》有壮火、少火之名,后人则曰∶天火、人火、君火、相火、龙火、 
雷火,种种不一,而朱丹溪复以虚实二字括之,可谓善言火矣。乃人人宗其说,而于治火, 
卒无定见,何也?是殆辨之犹未确欤!予因易数字以解之,夫实火者,六淫之邪,饮食之伤, 
自外而入,势犹贼也。虚火者,七情色欲,劳役耗神,自内而发,势犹子也。贼至则驱之, 
如消散、清凉、攻伐等药,皆可按法取用,盖刀枪剑戟,原为驱贼设也。子逆则安之,如补 
气、滋水、理脾等药,皆可按法施治,盖饮食、器用,原为养子设也。夫子者,奉身之本也 
若以驱贼者驱其子,则无以为养身生命之本矣。人固不可认贼作子,更不可认子作贼。病 
机一十九条,言火者十之八,言寒者十之二。若不明辨精切,恐后学卒至模糊,余故反复详 
外火∶风、寒、暑、湿、燥、火,及伤热饮食,贼火也。贼可驱而不可留。 
内火∶七情色欲,劳役耗神,子火也。子可养而不可害。 
驱贼火有四法∶ 
一曰发∶风寒拥闭,火邪内郁,宜升发之,如升阳散火汤之类是也; 
二曰清∶内热极盛,宜用寒凉,如黄连解毒汤之类是也; 
三曰攻∶火气郁结,大便不通,法当攻下,此釜底抽薪之法,如承气汤之类是也; 
四曰制∶热气拂郁,清之不去,攻之不可,此本来真水有亏,不能制火,所谓寒之不寒 
是无水也,当滋其肾,如地黄汤之类可用也。 
养子火有四法∶ 
一曰达∶肝经气结,五郁相因,当顺其性而升之。所谓木郁则达之,如逍遥散之类是也 
此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也; 
二曰滋∶虚火上炎,必滋其水。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如六味汤之类是也; 
三曰温∶劳役神疲,元气受伤,阴火乘其土位。经曰∶劳者温之。又曰∶甘温能除大热 
如补中益气之类是也; 
四曰引∶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当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 
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元。如八味汤之类是也。 
以上治火法中,贼则宜攻,子则宜养,固已。然邪盛正虚之时,而用攻补兼行之法, 
或滋水制火之法,往往取效。是知养子之法,可借为驱贼之方,断无以驱贼之法,而为养 
子之理。盖养正则邪自除,理之所有,伐正而能保身,理之所无也。世人妄用温补以养贼者 
固多,而恣行攻伐以驱子者,更复不少。此皆不得火字真诠,而贻祸斯民也。可不慎欤! 

卷一
脉法金针
属性:脉有要诀,胃、神、根三字而已。人与天地相参,脉必应乎四时。而四时之中,均以胃 
气为本。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而其中必兼有和缓悠扬之意,乃为胃气,谓之平人。 
若弦多胃少,曰肝病;洪多胃少,曰心病;毛多胃少,曰肺病;石多胃少,曰肾病。如但见 
弦、洪、毛、石,而胃气全无者,则危矣。夫天有四时,而弦、洪、毛、石四脉应之,四时 
之中,土旺各十八日,而缓脉应之。共成五脉,五脏分主之。如肝应春,其脉弦;心应夏, 
其脉洪;肺应秋,其脉毛;冬应肾,其脉石;脾土应长夏,其脉缓也。然而心、肝、脾、肺 
、肾虽各主一脉,而和缓之象必寓乎其中乃为平脉,否则即为病脉。若但见弦、洪、毛、石 
而胃气全无者,即为真象脉见矣。凡诊脉之要,有胃气曰生,胃气少曰病,胃气尽曰不治 
乃一定之诊法,自古良工,莫能易也。 
夫胃气全亏,则大可危。胃气稍乖,犹为可治,即当于中候求其神气。中候者,浮、中、沉 
之中也。如六数、七极,热也,中候有力,则有神矣。三迟、二败,寒也,中候有力,则有 
神矣。脉中有神则清之而热即退,温之而寒即除。若寒热偏胜,中候不复有神,清温之剂将 
虽然,神气不足,犹当察其根气。根气者,沉候应指是也。三部九候,以沉分为根,而 
两尺又为根中之根也。《脉诀》云∶寸关虽无,尺犹未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历试之, 
洵非虚语。夫人之有脉,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根蒂未坏,则生意不息。是以诊脉之法, 
必求其根以为断,而总其要领,实不出胃、神、根,三者而已。 
如或胃、神、根三者,稍有差忒,则病脉斯见。其偏于阳,则浮、芤、滑、实、洪、数 
、长、大、紧、革、牢、动、疾、促以应之;其偏于阴,则沉、迟、虚、细、微、涩、短、 
小、弦、濡、伏、弱、结、代、散以应之。惟有缓脉,一息四至,号曰平和,不得断为病脉 
耳。其他二十九字,皆为病脉。必细察其形象,而知其所主病。其曰浮,不沉也,主病在表 
沉,不浮也,主病在里。迟,一息三至也,为寒。数,一息五至也,为热。滑,往来流利 
也,为痰、为饮。涩,往来滞涩也,为血少气凝。虚,不实也,为劳倦。实,不虚也,为邪 
实。洪,大而有力也,为积热。大,虚而无力也,为体弱。微,细而隐也,小,细而显也, 
为气少。弦,端直之象也,为水饮。长,过乎本位也,为气旺。短,不及本位也,为气少。 
紧,如引绳转索也,为寒、为痛。弱,微细之甚也,为气血两亏。濡,沉而细也,为真火不 
足。动,如豆粒动摇之象也,为气血不续。伏,脉不出也,为寒气凝结,又或因痛极而致。 
促,数时一止也,为热盛。结,缓时一止也,为寒盛。芤,边有中无也,为失血。代,动而 
中止,有至数也,亦为气血不续,又为跌打闷乱,以及有娠数月之兆。革,浮而坚急也,为 
精血少。牢,沉而坚硬也,为胃气不足。疾,数之甚也,为极热。散,涣而不聚也,为卫气 
散漫。惟有缓者,和之至也,为无病。其所主病,大略如此。如或数脉相参而互见,则合而断之,以知其病。 
至于脉有真假,有隐伏,有反关,有怪脉,均宜一一推求,不可混淆。何谓真假?如热 
证脉涩细,寒证反鼓指之类。何谓隐伏?如中寒腹痛,脉不出。又外感风寒,将有正汗,亦 
脉不出。书云∶一手无脉,曰单伏;两手无脉,曰双伏。何谓反关?正取无脉,反在关骨之 
上,或见于左,或见于右,诊法不可造次。何谓怪脉?两手之脉,如出两人,或乍大乍小, 
迟数不等,此为祟症。 
又有老少之脉不同,地土方宜不同,人之长短肥瘦不同,诊法随时而斟酌。然而脉证相 
应者,常也。脉证不相应者,变也。知其常而通其变,诊家之要,庶不相远矣。然总其要领 
总不出胃、神、根三字。三字无亏,则为平人。若一字乖违,则病见矣。若一字全失,则 
危殆矣。必须胃、神、根三者俱得,乃为指下祯祥之兆。此乃诊家之大 
法,偶为笔之于书,以备参考。 

卷一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属性: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 
亦不出此。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 
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冻饮料食,烦躁 
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 
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 
一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与喜按,病之 
新久,禀之浓薄,脉之虚实以分之。假如病中无汗,腹胀不减,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禀浓 
脉实有力,此实也。假如病中多汗,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病久, 
禀弱,脉虚无力,此虚也。 
一病之表里,全在发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 
脉之浮沉以分之。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胎,脉息浮,此表也。假如潮热恶热, 
腹痛口燥,舌苔黄黑,脉息沉,此里也。 
至于病之阴阳,统上六字而言,所包者广。热者为阳,实者为阳,在表者为阳;寒者为 
阴,虚者为阴,在里者为阴。寒邪客表,阳中之阴;热邪入里,阴中之阳。寒邪入里,阴中 
之阴;热邪达表,阳中之阳。而真阴、真阳之别,则又不同。假如脉数无力,虚火时炎,口 
燥唇焦,内热便结,气逆上冲,此真阴不足也;假如脉大无力,四肢倦怠,唇淡口和,肌冷 
便溏,饮食不化,此真阳不足也。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之别,总不外此。然病中有热证而喜热饮者,同气相 
求也。有寒证而喜冷冻饮料,却不能饮者,假渴之象也。有热证而大便溏泻者,挟热下利也。有 
寒证而大便反硬者,名曰阴结也。有热证而手足厥冷者,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是也 
有寒证而反烦躁,欲坐卧泥水之中者,名曰阴躁也。有有汗而为实证者,热邪传里也。有 
无汗而为虚证者,津液不足也。有恶寒而为里证者,直中于寒也。有恶热、口渴而为表证者 
温热之病自里达表也。此乃阴阳变化之理,为治病之权衡,尤辨之不可不早也。 

卷一
医门八法
属性: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 
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盖一 
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此予数十年来,心领神 
会,历试而不谬者,尽见于八篇中矣。学人诚熟读而精思之,于以救济苍生,亦未必无小补 

卷一医门八法
论汗法
属性:汗者,散也。经云∶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是也。又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是也。 
然有当汗不汗误人者,有不当汗而汗误人者。有当汗不可汗,而妄汗之误人者。有当汗不可 
汗,而又不可以不汗,汗之不得其道以误人者。有当汗而汗之不中其经,不辨其药,知发而 
不知敛以误人者。是不可以不审也。 
何则?风寒初客于人也,头痛发热而恶寒,鼻塞声重而体痛,此皮毛受病,法当汗之, 
若失时不汗,或汗不如法,以致腠理闭塞,荣卫不通,病邪深入,流传经络者有之,此当汗 
亦有头痛发热与伤寒同,而其人倦怠无力,鼻不塞,声不重,脉来虚弱,此内伤元气不 
足之证;又有劳心好色,真阴亏损,内热、晡热,脉细数而无力者;又有伤食病,胸膈满闷 
吞酸嗳腐,日晡潮热,气口脉紧者;又有寒痰厥逆,湿淫香港脚,内痈、外痈,瘀血凝积, 
以及风温、湿温,中暑自汗诸症,皆有寒热,与外感风寒似同而实异,若误汗之,变症百出 
矣。所谓不当汗而汗者此也。 
若夫症在外感应汗之例,而其人脐之左右上下,或有动气,则不可以汗。经云∶动气在 
右,不可发汗,汗则衄而渴、心烦、饮水即吐。动气在左,不可发汗,汗则头眩、汗不止、 
筋惕肉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汗则气上冲,正在心中。动气在下,不可发汗,汗则 
无汗,心大烦、骨节疼、目运、食入则吐、舌不得前。又脉沉咽燥,病已入里,汗之则津液 
越出,大便难而谵语。又少阴证,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则动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耳目 
或从口鼻出者,此为下厥上竭,为难治。又少阴中寒,不可发汗,汗则厥逆蜷卧,不 
能自温也。又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也。又诸亡 
血家不可汗,汗则直视、额上陷。淋家不可汗,汗则便血。疮家不可汗,汗则痉。又伤寒病 
在少阳,不可汗,汗则谵妄。又坏病、虚人,及女人经水适来者,皆不可汗,若妄汗之,变 
症百出矣。所谓当汗不可汗,而妄汗误人者此也。 
夫病不可汗,而又不可以不汗,则将听之乎?是有道焉,伤寒赋云∶动气理中去白术, 
是即于理中汤去术而加汗药,保元气而除病气也。又热邪入里而表未解者,仲景有麻黄石膏 
之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