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 >

第21章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第21章

小说: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这个原因,历世历代的基督徒都坚定地接纳神迹的可能性,未曾予以排斥。所谓神迹,不过是事物未按一般的自然规律运作而已。神迹并不是违反这些定律,而是按照超乎这些定律的法则运行。当神的手介入,以「超乎自然律」的方式行事,就有了所谓的神迹。因此神迹必定能够出现,因为神是不受自然律限制的。神既然是真实存在的,人岂能限定他不可按照超乎这些定律的方式行事呢?

    对神迹的分析

    话虽如此,许多人仍透过种种基于自然律的解释,企图将神迹抹杀掉。比方说,有人认为「神迹」只不过是一些自然原因造成的,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因素在内,只是当事人误以为出现了神迹而已。福音书记载耶稣平静风浪就是一例。风浪在自然因素的配合下,刚好平静下来;门徒却认为那时耶稣的超自然能力使然。又如《使徒行传》中保罗与西拉在监牢中,因为遇上了地震而得解脱,但信徒又认为那是神迹。至于一些所谓得医治的个案,这些人则认为可以用心理现象来加以解释,不必诉诸超自然因素。许多生病的人,在充分休息之下,不就是不药而愈的吗?

    这些说法听来合理,但却流于片面。不错,许多神迹的发生,确实涉及了一些自然因素。但是这些自然因素出现的片刻、出现的处境却仍然是神迹性的。风浪在自然因素下固然会平静,但为什么是在耶稣斥责的时候平静下来了?地震确是自然现象,但为何在保罗与西拉祷告之后出现?况且,那场地震让他们身上的锁链脱落,却丝毫无损他们的性命,岂不怪哉?!以心理因素来解释疾病得医治,固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并非所有疾病都能如此解释掉的。麻疯病人瞬间痊愈,就不是心理因素所能够解释的。因此,将所有神迹都诉诸于自然因素,显然是不周全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指出,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神的手」介入了当时的处境中。他透过某些自然或超自然的因素,成就了他的目的,这就是神迹。

    另一些人则将神迹归咎于当日人的无知。这些人认为古代的科学不发达,对某些自然现象无知,因而将这些现象理解为神迹。比方说,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飞机的人,看到金属物体(飞机)在空中飞动,很容易就会认定那是神迹,因为他们不明白流体动力学的道理,无法想象这么重的物体,如何能浮在空中。然而,这个解释神迹的方式,忘记了一个主要事实:许多圣经中的神迹,所涉及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而不是从未见过的特异东西。例如:大家看到那个明明生来瞎眼的人,因耶稣的医治就重见光明;那个管理筵席的人,当然知道上好的酒和日常饮用的水之间的分别,而就在他的眼前,水变成了酒;在加利利海上打鱼的人,肯定知道那里的风浪是多么的可怕,但耶稣的斥责却使风浪平静。这些人所经历到的,不是「无知」因素中的科技产品,而是他们每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过去的人虽然不像今天的人拥有那么多的科学知识;但是面对神迹出现的时刻,不见得就比今天的人无知!

    一些抱持怀疑态度的人,往往也质疑:神迹为何只在圣经的时代出现,而今天却没有。比方说,福音书中记载了大量的神迹,而这类事情却鲜少出现在今日。这个质疑忽略了一件事:福音书记载的可是神的儿子亲身来到世间的时代。神既然亲自进入了人类社会,住在我们中间,神迹性的事件伴随着神的临在,就不足为奇了。我们需要明白,神迹的出现在乎神自己,不在乎人的意愿。神既然选择在耶稣身上大量出现神迹,而这又无可厚非,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呢?

    况且,这也涉及了神迹出现之目的。神迹不是为满足人类好奇心而有的。《约翰福音》在记述了耶稣的生平之后,于结束前提醒我们:「但记这些事(即耶稣神迹性的一生),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二十31)因此神迹之目的,在于帮助世人认识耶稣基督的身分,以至世人可以来到他的跟前,领受神所要赐予的新生命。神迹既有这个特定意义,耶稣就从来没有为了行神迹而行神迹,从不藉着神迹来炫耀其能力。曾经有个瘫子来到耶稣跟前,获得耶稣的赦免。但是周边的人却批评耶稣,认为耶稣因为无法医治其残疾,故而空谈赦免。耶稣乃行了一个神迹,叫这瘫子起来行走。当时他说:「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详参太九1…8)耶稣之所以行神迹,为的是让那些人明白,他确实拥有赦罪的权柄。可见神迹的出现,基本上那是为见证基督而作出的。事实上,当人仅仅为要看神迹而请求耶稣时,他甚至拒绝这么作,《马太福音》第六章一至四节就是典型的例子。可见神迹不是随意施行的,只在有需要的时候,耶稣才行神迹。

    到了现今的世代,经过了两千年,广泛流传的圣经书卷、历代基督徒为神所作的见证,比比皆是。运用神迹的需要,当然与过往的时日不同。而且,今天想要见到神迹也不难。按着神迹的意思来说,今天罪人悔改归信耶稣基督,其实已是莫大的神迹。因为,按照自然规律,人总是自我中心、追求自主的。可是人在悔改的当儿,竟然俯伏在基督的跟前,恳求他的赦免,甘愿放弃自主的人生,一辈子快快乐乐地跟随、服侍耶稣基督,完全转离原先的生活取向。这岂不是神的手介入人类生活的现实例子?事实上,许多信徒归主的经历本身就是神迹!

    圣经神迹的特色

    除此之外,圣经的神迹本身也拥有两项特质,显示出这些神迹确是可信的。至为关键的是,这些神迹全在公开场合出现。许多流传的神迹,往往都是在秘密的情况下发生,难以查证。然而,圣经却将这些事迹的来龙去脉记述得一清二楚,甚至当时任何人都能加以检核。就以耶稣将水变为酒为例子。圣经的作者将这事件的日期、地点、人物等资料都记载了下来(参约二1…11)。同样的,耶稣把死去一段时间的拉撒路从坟墓中呼叫出来,也是如此;而且,这个神迹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施行的(参约十一1…45)。最为典型的例子,正是使徒保罗记录有关主复活的见证。耶稣复活这件事,是真是假,至关重要;其实这个神迹早在第一世纪即面对一些人质疑了。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却指出:有许多人曾经见过复活的主;而且有一回他曾经向五百多人显现,当中大多数人那时仍然健在,可以为这件事作证!

    圣经中的神迹,不仅出现在信从耶稣之人的面前,也经常出现在敌对他的人眼前,让他们无言以对;其实这反倒大大提升了神迹的可信性。因为不仅是支持者可以为神迹作证,连反对者也无法否定这些事迹。就以前面所提的例子来说,耶稣医治瘫子的时候,正是面对那些不信任他的犹太律法师的时刻。再以耶稣使拉撒路复活的事件为例,部分反对耶稣的人将此事禀报犹太官府的人,这些「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公会,说:『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约十一47)尽管官府的人反对耶稣,但却不得不承认,耶稣确实行了许多神迹!他们无法否定耶稣的神迹,只是不喜欢行神迹的这个人!

    结语

    其实,圣经的神迹,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历史中一些自称能够行神迹的人,往往只能集中在某些类别的神迹上,这就不免让人产生疑问。因为神迹所显示的能力,既然是超出自然规律的大能,就不应只限制在某些类别的事情上。圣经的神迹,就很不一样。耶稣所行的神迹,尤其明显;他显出超越大自然的能力,风和浪都听从他的吩咐(参太八23…27)。他也显出胜过人身朽坏的大能,医治了麻疯(参太八2、3)、瞎眼(参约九1…25)、瘸腿(参太十五30)等病人;他甚至不止一次地让死去的人再活过来(除拉撒路外,另参可五22…42)。他也显出了超然的知识,能够讲出第一次见面的撒马利亚妇人的过去,使她认识到耶稣乃是弥赛亚(参约四1…30)。他也作出一些极其震撼性的事情,例如以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参路九11…17)。无一不显出这位行神迹的耶稣,不仅只是在某些方面具备特别的能力。他所流露出来的乃是一种广泛性的、包罗性的能力。正因如此,圣经告诉我们:「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一3、4)

    其实有关神迹的问题,其症结在于我们是否相信宇宙之中确有一位全能者。如果没有神,神迹反成了无稽之谈。当全能的神果真存在,那么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能成就的了,自然也包括神迹在内。

    问题研讨

    一、作为基督徒,我们为什么不应回避神迹这个课题?这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二、在阅读过相关的课文与资料之后,你能总结出圣经中的神迹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吗?

    三、在你接触的人当中,他们不相信神迹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人认为该如何回应他们的怀疑呢?

    阅读建议

    一、李德尔夫妇著,詹正义译:第八章:「神迹有可能发生吗?」《你为何要信》,增订版,香港:福音证主协会,一九九0年。

    二、路益师著,钱锟等译:《神迹》,台北:雅歌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三、白高伦著,鲁曼华译:《神迹信心古今谈》,香港:天道书楼,一九九三年。

    

三。护教篇 第21课 从哲学理性看信仰/梁燕城

    破解虚无主义、唯物主义、中西之无神论,建立神信念的理性根据

    哲学与生命树

    哥德(Goethe)曾说:「理论是灰沉的,生命之金树是翠绿的。」英译为:TheTheoryisGray,GreenistheGoldenTreeofLife。

    这段话引起很多哲学家探讨,如德国(Germany)的黑格尔(Hegel)及法国(France)的希普理(JeanHyppolite),他们解释这句话,主张是一连接辞。认为生命和理论是平排并列的两个范畴。

    法国另一位大思想家米竭尔·福柯(MichelFoucault),则将这句解为:「只有当理论是灰沉的,那么才知道生命之树是翠绿的。」他的意思是与其归人理论的牛角尖,不如回到人生本身,从头开始作思考。

    记得我十五岁时在书局买的第一本哲学书《西洋哲学史》,就是灰色的,十七岁买了两巨册唐君毅作的《哲学概论》,也是灰色的,我天天带着这巨著去阅读和思想,也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有深度,有一次一位漂亮的女同学抢走这本巨著,要打开看看,但一分钟后抛回给我说:「真不知道是讲什么的!」

    不错,若要用颜色来描述哲学,确是以灰色最为接近,打开那些哲学理论著作,其所用的名辞和推论的方式,确是使人摸不着头脑。若一个很有哲学思维的非专业人士,赞专业哲学的论文和书本,会越来越失去其原创的思维。中国学者陈春文指出,那些关于哲学的哲学问题越繁荣,「真正的哲学之思也越加赤贫。」确是智慧之言。

    哲学原不是灰沉的理论框架,却根于「翠绿的生命金树」,哲学的字源,是「爱」(philos)与「智慧」(sophia)两希腊字的结合。苏格拉底(Socrates)讥讽那些自称智士(Sophist)的人,却称自己只是「爱智慧者」,这就成为哲学一辞的基本结构。

    对智慧的爱好与追求,原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却来自生活中的一种思维,一种反省,或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所言,是对森罗万象的宇宙万有的一种「惊叹」,他说:「人能称为智慧者是要研究一切事物的第一原因及各原则。」或如雅克·马利旦(JacquesMaritain)所言,是要探讨第一原因,最高原则,最高的理由,又或如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所言,是一条道路,使存有的真相在惊叹中显露出来。

    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于生活中人察觉到有一个世界呈现在眼前,而为心灵所直觉到,人就在这里面行住坐卧,吃喝、工作、学习、思考。这是人的具体生命,先于一切理论知识,先于一切主观和客观的区分,也先于一切从理论建立的偏见。生活世界是人最原始的状态,就是哥德所谓的「翠绿的生命金树」,是一多姿多彩、多样纷呈的世界。

    哲学与终极奥秘的问题

    在生活中,人有思考、反省,也不断发问题。当人有深入的反省,所发的问题涉及「终极的真理」或「终极的奥秘」时,就是哲学的问题。

    什么是终极的奥秘呢?「终极」是指最后的、最基础的、最底层的,「真理」(Truth)是指生活之所以可能、反省之所以可能、知识之所以可能、生命之所以可能、万有存在之所以可能的根据或原理,或是指这最后的真实本来面目,又可称为「真实」(reality)。这领域是知识和理论的基础,是知识和理论所不能完全掌握的,永远有其不能全部理解的范围。也不能被放在理性系统中去得到最后答案,故又可名为「奥秘」。

    当人仰首观天,为夕阳西下的美境所震撼,为星光灿烂的夜空而惊叹,进而问为何有这一切?万有的本体是什么?万有的根源是如何开始的?这涉及终极奥秘的问题,在哲学上属行而上学的研究范围。

    当人运用理性知识去理解所见的世界时,忽然反省到知识如何建立的问题,人为什么能应用逻辑去推论呢?天地间为何有数学的系统可以去整理经验世界呢?逻辑和数学的基础在哪里?从何而来?知识是如何产生的?人如何认识所见的世界?什么叫经验?经验是如何运作的?人如何运用语言去表达世界?怎样可以使语言清楚无误地表达意义呢?这都涉及终极真理及终极奥秘的问题,在哲学上属知识论及语言分析的研究范围。

    又当人在生活中体验到人生的苦与乐、善与恶、生与死等问题,反省到人为何会存在?存在为何有痛苦?痛苦的原因和本质是什么?人为何有各种罪恶的表现?人又为何有道德的善?何谓善?何谓恶?善恶的原因和本质是什么?什么行为是应该做,不应该做,又什么是死亡?生命为何终归要死?死后有无存在,人死之前活着有何意义?这都涉及终极真理与终极奥秘的问题,在哲学上属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范围。

    以上这种问题,能有完全的答案吗?各派哲学都企图提出一些理论去解答,但没有一个理论能有满意的答案,因为所有这些问题都归属「元问题」(Metaproblematic,又译后设问题),那时对一般问题的根据加以追问,探索问题及答案的背后条件及根据。

    例如人追问自然界的现象,如水是如何构成的,科学知识可以回答谓氢加氧加热构成水,但当再问这知识是如何建立的呢?什么是科学知识呢?这已进入哲学的思辩了。但当再问到底,什么是存有?什么是知识?这些都是元问题,是先于一切问题之问题。一切解答的知识,都根于一些基本的设定,当再追问这些设定时,人就无法用知识去解释自己的设定,因为这是先于知识的问题。这就属于终极奥秘的领域。

    哲学之被称为「爱智慧」之学,正由于人对这些问题不能有确定之知识,故只能爱好和追求,而所谓智慧,就是期盼这些终极问题有所洞察,而能提供一较接近真实或暂时可被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