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分援策略:这是根据耶稣的均平策略,支援人力多的地方应视自己是管家,而把神交托的均分给缺乏的地区。耶稣本来富足,却把富足分给我们,使我们从贫穷成为富足。属灵的分援是宣教美好的策略,使工场加速自养自传。
(十)桥梁策略:分散的犹太人成为福音的桥梁,使植堂工作不必从零开始,保罗因此每到一处便寻找沃土,这些沃土是自己的同胞,很快建立了核心小组,教会便有根基地建立上去。
结论
华人教会在差传路上必须建立圣经神学,强化教会做差传基地及有智慧、有策略地发展工场,这样二十一世纪将名正言顺是“华人的世纪”,是华人信徒回应神心意而决心参与建立天国的“华人差传世纪”。
问题研讨
一、在二十一世纪中,华人基督徒可能接得上普世差传的棒吗?假若接不上有什么后果?
二、华人教会及基督徒应作什么改变来承接普世差传的棒呢?
七。宣教篇 第65课 华人如何面对普世宣教的挑战?/曾锡华
面对普世宣教的挑战,华人必须同时注重两方面:华人当中的福音工作(特别是分散的华民及其下一代)及跨文化宣教工作。首先让我们认识全球福音化的情况及基本概念。福音必须靠着言语、文化及人际关系才能有效地广传,所以宣教工作必须以种族、文化认同的群体为工作单位,因此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也可以包括不同的福音群体,例如华人当中有汉族,而汉族中又可分成不同语系的群体。大使命的目标是使万民作主的门徒,所以宣教的目标不只是领人归主,更是要建立满有生命力及能独立在本群体中传福音的本土教会。假若在一群体中已成功建立这样的教会的话,我们称之为“福音已达之民”,不然,便称之为“福音未达之民”。以下是二十一世纪初全球福音化的现况:宣教人力资源分配与目标群体的现况(注1)
福音已传达
福音未传达群体数目
14;00010;000
占未信主总人口
50%50%
在其中工作的宣教士的比例74%
26%
在以上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工人与福音对象一幅不平均的图画:大部分宣教的人力资源投放在福音已传达的群体中,而福音未达之群体往往因为政治、社会文化、地理因素而没有机会得闻福音。因此从全球福音化的角度看来,跨文化宣教是最有需要的事工
/////images/upload/200712222922606。jpg
Ⅰ。传福音/布道事工:在当地已有活泼的本土教会群体中作同文化的福音工作。Ⅱ。常规宣教:在当地已有活泼的本土教会群体中作跨文化的福音工作。Ⅲ。前线宣教:在当地仍未有活泼的本土教会群体中作跨文化的福音工作。宣教的目的必须是植堂,而植堂必须先有传福音的工作。假若我们以传福音者与福音对象的文化距离作分类的标准,传福音的工作便可分为四类:教会以内(E0)、同文化(E1)、近文化(E2)及异文化(E3)。文化距离越远,福音工作的要求及难度便越高,反之亦然。
从植堂的角度看,假如我们以福音对象与最相近的教会的文化距离作分类标准的话,福音工作便可分四类:传福音/布道事工(Ⅰ)、常规宣教(Ⅱ)、前线宣教(Ⅲ)及未得之民中的初熟果子向本民所作的福音工作。根据以上图表的显示,假若我们将世界分成三份,从西方教会的角度看,同文化的福音工作只能达到三分一的人(三分之一已是基督徒),另外三分一就需要跨文化了,因此福音遍传就必须以跨文化事工为主(E3)。但华人的处境与西方不同,华人有两大不同点:华人是全球最大的“未得之民”,也是最大及分布最广的群体,所以在全球福音化的工作上,我们有特别的机会及优势。我们要善用策略,藉着分散的华人及其下一代,将福音首先传给华人及附近的未得之民(就是以同文化及近文化为优先),这样也就省略最困难、代价最高及果效最低的异文化传福音工作(E3)。所以从策略上而言,华人差传必须以华人群体为优先
/////images/upload/200712222922641。jpg
华人(包括中国大陆在内)是全球最大的禾场,也是有潜力差派大量宣教士的群体,再加上各地华人信徒及教会都从神领受不一样却都是极宝贵的恩典,假若能善用散居华人的特点及整合全球华人教会的人力及物力资源,二十一世纪就真的是“华人差传的世纪”。但是普世华人信徒及教会必须相爱合作,在宣教大业上同心同德,互通有无,不计自己的好处,只求福音的广传,天国的扩展,这是华人普世差传成败的关键,也是“世界华人福音运动”的目的。其次就是必须愿意付代价,救恩是白白得来的,但却绝不是廉价的,因为是基督付上了他生命重价买来的。同样的,我们要万邦万民得闻福音是必须付上代价的。首先是祷告,其次是金钱,但最大的挑战仍然是人,就是我们回应神的呼召,委身成为宣教士,鼓励及支持自己的儿女参与宣教大业。华人往往甘愿为下一代的前途而移民海外,但我们更需要有甘愿为福音缘故移民的人。移民海外华人的下一代是向当地原居民传福音最理想的人选,因为他们不再需要跨越地域、言语及文化,他们也是华人宣教士到当地工作的最佳伙伴,但这一切都要基督徒父母有愿意奉献儿女的心志及行动。
中国现有人口十四亿,是世界最大的宣教工场,不少未来学家相信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所以中国福音化也是福音遍传世界的关键工作,更是普世华人教会责无旁贷的工作。感谢主,今天中国已有数以千万计的信徒!但百分之九十四以上的人仍未得救,所以福音快速广传及教会增长仍是首要工作;但这却不是说,中国教会不需参与普世差传事工,事实刚好相反,中国必须成为最主要的宣教士差派基地,华人教会才有可能接下普世宣教的棒。因此海内外的众华人教会在福音广传及普世差传事工上应如何同工及结成福音的伙伴,如何招募、装备、差遣及支援中国差出的宣教士的策略及具体执行工作已是急不容缓的工作了。差传教育、异象分享、事工推广、工人训练、差会建立及宣教士的支援等都是华人教会眼前必须努力的建设
/////images/upload/200712222922694。jpg
华人也决不能忽略跨文化的差传工作,更应积极地向其他民族的宣教前辈学习及一同参与跨文化的差传工作。从全球福音化的角度来说,跨文化宣教是最迫切的需要,但也是华人差传最落后的一环,所以必须急起直追。今天全球福音化最大的挑战乃是伊斯兰教世界,有学者更估计伊斯兰教将在本世纪中取代基督信仰成为全球最大宗教。英美西方国家本来在穆斯林中已不受欢迎,自“9·11事件”及英美攻打伊拉克(Iraq)后,西方宣教士在伊斯兰教世界面对极大的困难。向伊斯兰教群体宣教的责任似乎要交到亚非拉的教会手上,面对如此巨大的宣教挑战与责任,华人教会更应勉力以赴,靠着那加给我们力量的主,一同接受这福音遍传的棒,让二十一世纪真的成为华人宣教的世纪!
问题研讨一、E1、E2及E3这三种传福音模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与《使徒行传》第一章八节中的使命有什么关系?你认为哪一种最有效?哪一种最有迫切性呢?二、从策略上而言,“传福音”与“宣教”之间有哪些分别是必须清楚说明的呢?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及分别之处呢?三、使徒保罗是“双文化”(犹太裔的罗马公民,同时精通希腊语文)的人,所以他是宣教的理想人才。你有没有想过怎样利用自己的特点及背景来协助福音工作呢?你可以作什么来帮助自己成为神更合用的器皿呢?你及你所属的教会,可以怎样参与及促进全球福音化呢?
注:1、资料来源:DavidB。Barrett;ToddM。Johnson:WorldChristianEncyclopedia。NewYork:OxfordUniversity;2001。PatrickJohnstone;OperationWorld。21stEdition。Toronto;Ontario:GabrielResources;2001。2、改自为RalphWinter:PerspectivesontheWorldChristianMovement:AReader;3rdEdition。Pasadena:WilliamCareyLibrary;1999。3、引自林安国牧师提供的资料。
4、世界华人福音事工联络中心:《差传学堂——青年级》(香港:世界华人福音事工联络中心,2001年),第九课,第41页。
七。宣教篇 第66课 普世差传的伙伴/林安国
教会的责任:建立差传的群体
请看看以下几家教会,哪一家是合神心意的教会,原因在哪里?
例一
唐人街附近有一家教会,专门做些福利事业,牧师平常替人写信赚点钱,主持婚丧礼,安价目表收费,每星期举办老人午餐会,人数甚多,电影晚会人数更多。可是一到主日,教会便好像市中心的办公室一样,来往的人寥寥可数,汽车稀少。人数太少时,牧师便索性提早散会,方便人到附近酒楼午膳喝茶。
例二
离此不远有一家大教堂,钟楼声入云霄,红砖建筑,属大宗派、老字号。教会有千个座位,平常聚会只近一百人,者是绅士淑女,豪华汽车,崇拜仪式严肃单调,讲道注重哲理科学,大多数人每星期只来一次聚会,教会虽然人数不多,但彼此却不甚认识,更谈不上深交。牧师从著名神学院毕业,主张神既爱世人,世人便不会沉沦落入地狱,人人终究皆可得救。因此,信徒应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若能合一则佳,若不能合一,彼此应互相沟通了解。
例三
城东有另一家教会,是家族式教会,执事会成员差不多都是自己人,只有一个例外,此人乃他们家族公司的雇员。教会的成立,是因为从前教会的牧长不听指挥,所以另起炉灶,自挂招牌,经济上他们没有问题,牧师及女传道都是他们一手聘请。可是,教会多年来维持原状,新来的人无法找到事奉的机会。
例四
城西有一家很属灵的教会,主日用很长时间讲解圣经,很长的时间祷告,只准会员守圣餐。他们的会员只穿素色或净色的衣服,崇拜不用音乐伴奏,严格禁止与不信的人通婚。他们主张得救的人是蒙神拣选的人;因为蒙拣选的人,不传福音给他,也自然会来;不蒙拣选的人,终日向他传福音,也不会信。神拥有人得救的全部主权,我们人不能作什么。
例五
大学附近有一家教会,多数是学生及年轻夫妇。教会成立数年,借了一所学校聚会。他们很努力向人传福音,带他们到教会,所以地方不久已不敷使用。他们刚请了一位传道人,又正在觅地建堂,因此多数人不主张有什么向外差传的工作,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力量有限,另一方面也认为教会的工作是向邻近的人传福音,若每家教会都向邻近传福音,福音便能广传,不必好像八爪鱼那么多爪,到处乱伸。
讨论:你认为以上几家教会对神的救赎计划及使命是否尽责呢?
现在我们再看看神救赎计划中教会的角色。
一、神的救赎计划
以上数家教会,大部分与神的救赎计划及神给教会的使命有很大的差距。
神的救赎是有全备计划的,指向一个最终的目的,从耶稣的救恩开始,先是罪人得救,组成教会,然后教会受托,传给万民,最终是万民与整个宇宙万物都得赎,得与神和好。“……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弗一10)意即神与万民、万物和好,这种与万民、万物和谐的境界是如何得呢?圣经明言是“在基督里”,是因爱子所流的血(参弗一7),是因十字架的救恩(参西一20),是因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参林后五21)。因此,得救、得赎不应只是以色列人,也不应只是教会,乃是万民万族,是普世每一个人。
二、教会的角色
教会在这普世计划里,是一个施福的器皿、一个恩典的导管,与旧约的以色列民身分相似。
世人的光景如何?圣经形容世人被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他们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的掌权者魔鬼,他们被放纵的灵所控制,与神的恩典及慈爱隔绝了,没有指望、没有真神(参弗二1…12),他们惟一的指望是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赎:“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四12)
既然是人急切需要福音,没有这福音便没有指望,谁负起这重任去传讲呢?耶稣复活后对门徒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十六15)又说:“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路二十四47、48)“你们”不单指当时的门徒,更是指所有跟从主的人。“你们”是表示一个整体,这个团体是一班经历主救赎的人,是见证主恩典的人,这团体便是教会。
因此,耶稣升天前颁下的大使命,就是普世万民得闻福音的宣教责任,已交在教会这团体手中,也是交在每一个信徒的手中。
旧约的以色列人得着了神的恩典,可惜他们多次失职,失见证,以致外邦人不单不认识神,反而亵渎神,这是何等羞耻的历史事实。初期教会有些律法主义的人,也企图把神的救赎收藏自享,制造很多行为上的条件,来拦阻人白白接纳救恩。神兴起了保罗,为这事与他们极力争辩,把神救赎的奥秘及计划向人显明,他解释说:“……我深知基督的奥秘……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我作了这福音的执事……”(弗三4…7)
他跟着更清楚地说,不是只他一人作传福音的执事(工人),他乃是要“又使众人都明白,这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秘是如何安排的。为要藉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这是照神从万世以前,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所定的旨意(或作所定成的旨意)。”(弗三9…11)
神既然早已定意要救万民,完成他天国的大计划,而教会又是被拣选负起这神圣任务的团体,我们的责任何等重大啊!若我们自私、失职、不传、不肯付代价、不肯服从、不肯装备,神要向谁追讨他们丧命的罪呢,岂不是向教会吗?岂不是我们这些蒙了恩又忘恩的人吗?
三、教会应该如何扮演这角色
(一)教会应该有一个顺服的态度
主人喜欢顺服的仆人。大使命是吩咐、是命令,教会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应该顺服主的命令,履行普世福音的大业,因为这是她存在的主要原因。
(二)教会应该集合起来作见证
旧约以色列人见证神的方法,是以圣殿的敬拜吸引人到神的面前,这是“来”的方法,是吸入法。教会是由多人合起来见证神的团体,这种集体的见证,是向世界的宣告,吸引他们来观察、聆听、思想,以至接受。
教会信徒聚在一起有两个目的,每一个目的是向上的,包括向神的敬拜,对神的事奉,把荣耀、尊贵、权能、赞美归给神。这些行动虽然是向神,但却产生了见证的作用。未信的人从我们的敬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