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中期宗教史 >

第5章

世界近代中期宗教史-第5章

小说: 世界近代中期宗教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了一股传教热忱,这在新教中一直是被忽视的。18世纪,有60多名海外 

传教士是来自哈雷大学及与之有联系的教育机构。 

     亲岑道夫重整摩拉维亚兄弟会是虔敬主义的重要结果之一。亲岑道夫的 

父亲曾在萨克森选侯宫中任要职,与斯彭内尔是朋友。亲岑道夫出世不久, 

他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他成了孤儿,是他的外祖母把他抚养成人的。 

在弗兰克创办的儿童教养院上学期间,亲岑道夫对弗兰克的工作产生敬佩之 

意。1721年,亲岑道夫到德累斯顿,在选侯手下任职。在离德累斯顿70多 

英里的贝尔茨多夫,亲岑道夫有一处自己的庄园,他的重整摩拉维亚兄弟会 

的事业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摩拉维亚兄弟会的前身称波希米亚兄弟会,是波希米亚胡斯教派分裂出 

来的新教一支,由于天主教的迫害,大批成员逃往欧洲各地,1722年,一部 

分摩拉维亚兄弟会成员在克里斯蒂安·大卫(1690—1751年)带领下逃到萨 

克森避难,亲岑道夫让他们在贝尔茨多夫庄园建立一个村庄,命名为海尔亨 

特,不少当地的德国虔敬派教徒也开始集中到这里来。自1727年始,亲岑道 

夫着手在这些人中间开展灵性指导工作。他以斯彭内尔的方法组织虔敬团, 

研读 《圣经》,培养道德情感。在宗教组织的隶属关系上,亲岑道夫想把这 

种虔敬团并入萨克森的路德宗国教会,坚持“教会内的小教会”的斯彭内尔 

式的观点。但是,摩拉维亚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的目标是建立独立的教会。 

按萨克森的地方习惯,每一个有组织的村庄可以建立一个世俗机构并制定自 

己的规章。1727年,海尔亨特照此习俗选出长老数人负责管理世俗事务,亲 

岑道夫作为一庄之主,享有领导权,但未加明确规定。1727年8月23日, 

在贝尔茨多夫庄园举行了一次经大家批准的圣餐礼,这次活动被看作摩拉维 

亚兄弟会再生的起点。 

     海尔亨特世俗的由长老组成的领导机构,后来成了一个宗教机构,由长 

老会发展出一个四人执行委员会,它有权行使牧师的职能,后来演变为总长 

老制。亲岑道夫把海尔亨特的摩拉维亚兄弟会视为一团基督的精兵,以在国 

内外促进基督的事业为目标。这是一种类似隐修会式的新教团体,成员不发 

誓愿,不实行独身主义,可以结婚,但配偶的选择要由兄弟会控制。儿童们 

被要求离开父母,按哈雷孤儿院的方式教育他们。青年男女也要脱离家庭生 

活,分别受到严格的监督。亲岑道夫的理想是建立一个脱离世俗社会的宗教 


… Page 22…

社会,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培养人们的基督教情感。但是,摩拉维亚人的创 

建独立教会的倾向从来没有丝毫减弱,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总表现出脱离路 

德宗国教会的迹象,这招致正统路德宗和虔敬派的强烈不满。 

     摩拉维亚兄弟会的传教热情常盛不衰,其他的新教团体没有一个像它那 

样重视传教事业的。据说直至今天,也没有任何一个团体像兄弟会的成员那 

样献身于传教,就占信徒总数的比例来说,他们投入传教工作的人数最多。 

在西印度群岛,在格陵兰,在北美各地,包括第地安人的部落中,在埃及和 

南非,到处都留下摩拉维亚兄弟会传教人员的足迹。他们还特别重视到世界 

上最艰苦的地区传教,这更能体现兄弟会传教士的热情、耐力和献身基督的 

精神。 

     摩拉维亚兄弟会最终还是发展成为独立的教会,尽管亲岑道夫极力反 

对。1742年,普鲁士政府承认它为教会,1749年,英国国会也通过承认它为 

独立教会的法案。1748年,摩拉维亚教会也作了一些让步,承认路德宗的奥 

格斯堡信纲,因而在次年被萨克森政府承认为萨克森国教会的一部分,并允 

许保留自己的特殊礼仪。 

     因摩拉维亚兄弟会的分裂迹象,亲岑道夫遭殃并被逐出萨克森,后来虽 

然撤销了对他的驱逐令,但已濒于破产。1760年5月,亲岑道夫逝世,施潘 

根贝格(1704—1792年)被从美洲召回海尔亨特,继承摩拉维亚兄弟会的领 

导工作。 

     虔敬主义运动在德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并因其艰苦的传教工作传播到世 

界各地,成为基督教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起一种较有生气的虔敬生 

活,激发了一般平民的心灵。虔敬主义提高了《圣经》的地位,认为在圣经、 

圣传和各种信经中,只有《圣经》才是基督教的灵魂所在。由于虔敬主义运 

动的倡导,更多的人熟悉了《圣经》,并促进了从灵魂修养的角度研习《圣 

经》的工作。 

     虔敬主义运动中的不少主张也受到责难。首当其冲的是禁欲主义,这似 

乎不大合乎近代社会的人文主义精神。其次,它坚持让人们通过艰苦的奋斗、 

灵魂上的挣扎以达到自觉的悔改,克服恶念,认为这是进入天堂的唯一日常 

途径。由于顽固坚持这样的主张,也引发了它的组织上的狭隘性,指斥虔敬 

派以外的人都是不信教者,从而也孤立了自己。另外,它强烈地排斥理智的 

作用,只一味地强调培养宗教的灵性情感,抑制了它在学术上的发展。不过, 

在宗教史的解释上,激进的虔敬主义者戈特弗里德·阿诺德(1667—1714年) 

却提出一种标新立异的观点。他说,对宗教史上的所谓异端分子,不能因为 

历史上定他为异端,他就真的是异端分子。他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的实际 

功过评价其在宗教史上的地位。阿诺德的这一观点将基督教史的研究向前推 

进了一大步。 

     虔敬主义运动忽视理性的缺点被继它之后出现的启蒙运动克服了。这 

里,表现出德国近代基督教的历史与英法等国的区别。英国福音奋兴运动的 

反理性主义思潮直接源于对理性主义的反感。在德国,宗教改革后大部分地 

区确立了路德宗的统治地位,虔敬主义运动冲破正统路德宗的死板统制,但 

却未能产生足以取代过去的教义神学家的神学领袖。启蒙运动吸取了英法的 

理性批判精神,为19世纪德国的神学思想大转变准备了理论条件。 

     德国启蒙运动的主角是克里斯蒂安·沃尔弗(1679—1754年)。他是一 

位数学家和哲学家,受莱布尼兹的影响很深。沃尔弗认为,只有能够用类似 


… Page 23…

数学的逻辑推理证明的方是真实的事物;真理是由心灵的先天内容即纯粹理 

性合乎逻辑地推演出来的,一切来自经验的观念都只具有偶然性;世界由无 

数简单的实体构成,每一实体都具有“力”,物体便是这些简单实体的集合; 

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机器,受机械定律支配;灵魂是人们体内既能意识到其自 

身,又能意识到其他物体的东西。它有要求知识和欲望的能力,满足了,它 

便快乐,反之,便是痛苦。沃尔弗不否认上帝的存在。他既然把事物看作偶 

然的,便推定必有一个原因存在,这便是上帝。上帝显示自己的能力并非靠 

启示和神迹,即使有启示,它也不可能包含有与理性相违背的东西。沃尔弗 

对人类历史抱乐观态度,他认为人总是要达到最彻底和完全,这是一切存在 

物的最高目的。所以,宗教所关心的不应是超自然的启示和神迹,不应是超 

自然地拯救人类脱离罪恶和死亡,而是上帝,自然宗教,与生俱来的道德和 

人类的进步。 

     沃尔弗的思想引起哈雷大学那些虔敬主义者的不满,他们促使国王弗里 

德里希·威廉一世(1713—1740年在位)革除他的职务。1723年,沃尔弗被 

命令离开大学。1740年,沃尔弗在哈雷大学的职务又被恢复,他的思想也为 

德国大部分地区所接受,虔敬主义在哈雷大学的支配地位也随之结束。 



     (2)英国的福音奋兴运动 

     英国的福音奋兴运动的产生与德国的虔敬主义运动有着同样的背景,基 

本思想和活动方式也相似。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理性主义在英国的宗教生活中发展很快,它的 

负面影响是教条主义,宗教生活的死板僵化,宗教情感上的平淡和沉寂,不 

论是国教会还是不从国教派,似乎都陷入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中。理性主义 

激烈深刻的学术论战引起知识分子的兴趣,但并未能激励更多的人去行动, 

尤其是下层群众中,宗教的实际影响力削弱了,致使一些鄙俗不堪的东西到 

处蔓延。 

     18世纪一开始,就有一些要求改革现状的人物在积极活动。他们反对自 

然神论的理性主义,写作极有感染力的宗教赞美诗,组织小的宗教会社,企 

图实现一种较为热烈的、激动人心的宗教生活局面。开始,这一改革运动只 

是地方性的、局部的,后来终于发展成为有广泛影响的福音奋兴运动。它迎 

合当时的时代需要——唤起群众心灵深处的基督教热情,并且直接付诸行 

动,而不是让人作审慎的思考和严密的逻辑论证。 

     福音奋兴运动的最初迹象出现在18世纪初,到约翰·卫斯理(1703—1791 

年)和他的弟弟查理·卫斯理(1707—1788年)及乔治·怀特菲尔德(1714 

—1770年)三大领袖出现之后,运动日益壮大,汇成一股汹涌的洪流,并沿 

着三个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的方向发展。其一是卫斯理兄弟领导的循道会, 

其二是怀特菲尔德领导的加尔文派循道会,第三支是安立甘宗的福音派。 

     循道宗的三位领袖人物的主要工作不在宗教思想和理论方面,而是通过 

艰苦的实际组织工作,力图激发信徒心灵上的挣扎、斗争、醒悟,从而在内 

心深处靠近上帝,坚定对上帝的信仰,以便获得无罪的人生。三位领袖,特 

别是卫斯理兄弟自己据说就曾有过这样的内心体验。1709年,卫斯理家失 

火,约翰和查理好不容易才被人从火场中救出,二人认为这对他们的生活是 

不同寻常的。1735年10月,卫斯理兄弟应聘到美洲的佐治亚传教。在前往 

美洲的航船上,他们遇到26位摩拉维亚派教徒。这些人在风暴中谈笑风生, 


… Page 24…

  毫无惧色,约翰·卫斯理对此感触颇深,他觉得这些摩拉维亚人对上帝的信 

  心是他从来没有的。1738年2月,约翰乘船回欧洲(在此之前,1736年,查 

  理已返回英国),狂涛中,他仍有怕死的感觉。约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很不 

  满意,他为此而内疚,检讨自己只能在顺境中才有宗教信仰,并决心改造 

  自己的灵魂。回到美国以后,卫斯理兄弟与摩拉维亚兄弟会教徒                        交 

  往甚密,其中一个叫彼得·波勒尔的,在赴美洲途中逗留伦敦,并组织了一 

  个公社,称作“脚镣巷会”,约翰是它的最初成员之一。彼得·波勒尔在此 

  布道,宣讲将自己完全交付给上帝的信仰,即刻悔悟,使心灵归于上帝的喜 

  悦,似乎帮助了卫斯理兄弟摆脱心灵的苦恼。 

       1738年,卫斯理兄弟都经历了一个心灵真正归向上帝的内心体验。查理 

  的体验发生在5月21日,是在他重病中。约翰是5月24日,据他自己称, 

  那天傍晚,他不自觉地到一个安立甘宗的会社听读路德的《罗马书注释》, 

   “大约在八点三刻,正读到他(路德)描述上帝如何通过信仰基督在人心中 

  造成转变时,我感到我的心不可思议地热乎起来。我感到我确实信仰基督, 

  只信仰基督便可以得救;我得到一个保证:基督已免了我的罪,就是我自己 

                                                ① 

  的罪,救我脱离了罪与死的律法的约束。”这次内心体验决定了约翰对什么 

  是开始基督徒生活的正当方式的看法,对他以后的一生是决定性的。 

       为了更多地了解摩拉维亚兄弟会,约翰于1735年6月启程到德国,会见 

  了亲岑道夫,并在海尔亨特住了两个星期。这更坚定了他已选择的生活方式, 

  并有保留地吸取了摩拉维亚兄弟会的观点和活动方式,返回英国后,便开始 

  布道活动。开始,正规的讲道场所并不接纳约翰,怀特菲尔德邀他到布里斯 

  托尔地方,向煤矿工人等下层群众做露天讲道,听众的情绪极为亢奋,“无 

                                                        ① 

  论男女都有大喊大叫、神志昏沉、浑身震颤的。”这使约翰很满意,认为自 

  己找到了一个向大众宣传福音的机会。1739年,约翰在布里斯托尔创办了第 

  一个循道宗的会社,并建立了一座小教堂,同年,他又将伦敦的一个旧铸造 

  厂改建成一座小教堂。1740年,约翰使循道宗从摩拉维亚派的“脚镣巷会” 

  中分离出来,成立了自己的联合会社。这种会社并不脱离英国国教会。约翰 

  将会社分成若干小组,以便会员互相鼓励和监督,培养真正基督徒的生活方 

  式。入会的条件很严格。约翰认为只有那些心灵真正归向上帝的人才有资格 

  入会,他为具备这个条件的正式会员发放“会员卷”,对其他会员则要加考 

  验,暂不发“会员卷”。“会员卷”每季度更换一次,以便将发现不合条件 

  的会员淘汰出去,吸收新的合乎条件的会员。这个办法对督促会员的灵性修 

  养起了很大的作用。1742年,约翰又调整了会社的组织形式,将会员分成许 

  多“班”,每班20人,由一名班长领导,并负责每周向每个会员征收一便士 

  的捐款。这套组织形式,后来成为循道宗的重要活动的特点之一。 

       卫斯理循道派的讲道人大都由平信徒担任,这不是约翰的初衷。他的本 

  意是应由受过按立的正式神职人员担任讲道师,无奈经按立的教牧人员很少 

  同情他的会社。随着运动的发展,平信徒被分配担任其他工作,如负责管理 

  会社财务的“管事”,管理学校的“教师”,看护病人的“病人巡访员”。 

  卫斯理的工作负担也不断加重,开始,他亲临各会社巡视,不久改为让布道 

  师到伦敦会见他,这种会见称为“年会”。以后,卫斯理又将各地的会社划 



① 威利斯顿·沃尔克: 《基督教会史》,孙善玲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580 页。 

① 威利斯顿·沃尔克: 《基督教会史》,孙善玲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版。 


… Page 25…

分为几个“巡回布道区”,有“巡回布道师”在各区之间传道,每一个巡回 

布道区设一较固定的负责人协理地方会务。 

     查理的身体状况不如他的哥哥,经不起在建立循道宗的小                 会社 

方面的奔波劳碌,但也尽力协助约翰,他的不少精力用在写作赞美诗上。查 

理赞美诗写得十分出色,不单是循道宗,一切操英语的基督徒也都认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