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方文学简史(亚非其它国家部分) >

第1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方文学简史(亚非其它国家部分)-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辑85册,依类别分为:
  (一)国别、地区文学史,
  (二)分体文学史,
  (三)文学运动、流派、思潮,
  (四)文学比较、交流,
  (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
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

  内容简介

  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如下:一部在世界上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书—— 《圣经》,被德国大诗人歌德誉为“诗国”和“诗人之邦”的伊朗文学。位于中南半岛上的两个佛教国家——缅甸和泰国的文学。我国南邻越南和东邻朝鲜的文学。远离亚洲大陆、位于东南部一群海岛上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文学。非洲大陆黑非洲地区的文学虽然比较年轻,但是近年以来发展颇为迅速,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本书所参照的主要书籍是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外国历史、世界地理、民族等卷,圣经公会出版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朱维之著《圣经文学十讲》,张鸿年著《波斯文学史》,韦旭升著《朝鲜文学史》,伊·德·尼基福罗娃等著、刘宗次、赵陵生译《非洲现代文学》,特此表示感谢。

  一、希伯来古代文学之总汇

  —— 《圣经》

  古代希伯来文学在古代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的学者认为,希伯来文明可以和中国、印度、希腊文明并列,属于对人类近代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大文明之一。

  希伯来人是现今犹太人和以色列人的古称。希伯来人的国家位于亚洲西南部的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即从地中海东岸到约旦河和死海周围一带,面积不大,地形狭长。希伯来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为闪米特族的一支。希伯来语属内含语系闪语族。

  《圣经》的产生

  希伯来人的祖先哈俾路人本来生活在两河流域。公元前14世纪左右,希伯来人经过一次大迁徙,从两河流域来到迦南地区。起初与当地土著迦南人发生激烈冲突,其后由于两族语言相近,逐渐融和起来,当时希伯来人分为12个游牧部落,后来逐步形成南北两个部落联盟,南方的是犹太(又译犹大),北方的是以色列。希伯来人在这块土地上经营了几百年,其间曾经多次遭到从地中海东岸附近小岛上来的非利士人的骚扰。犹太和以色列各部落与非利士人进行过长期斗争。在对外斗争中,部落首领的权力不断扩大,从而加速了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公元前11世纪时,他们开始建立统一的国家。他们的第一任国王是扫罗 (公元前1028—公元前1013在位)。扫罗在领导希伯来人建立自己的国家,反抗非利士人侵略的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继之,大卫登上王位 (公元前1013—公元前973在位),建都于耶路撒冷,赶走了侵略者,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大业。大卫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上台(公元前973—公元前933在位)。所罗门在位期间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鼎盛时代。

  公元前925年,以色列犹太王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北是以色列,南是犹太。自此以后,国力日渐衰弱,不断受到周围大国的侵略。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灭亡,结束了该国2百余年的历史。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又攻占了犹太王国的首都耶路撒冷,带走数万犹太人作为俘虏,史称“巴比伦之囚”,犹太王国随之灭亡。其后,这个地区先后为波斯、马其顿和罗马等帝国所统治。在这期间,犹太人举行过多次反抗,可是不断遭到镇压,结果全部归于失败。最后,犹太人被驱逐出境,流落世界各地。

  希伯来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汇集在 《圣经》里。《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是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包括《旧约全书》(简称《旧约》)和《新约全书》 (简称《新约》)两个部分。“约”是盟约的意思,旧约是上帝通过摩西与希伯来人所立之约,新约是通过耶稣基督与信者另立之约。从编辑过程来说,《旧约》的成书与犹太教的确立是密切相关的。犹太教是犹太人的民族宗教,崇拜上帝耶和华,于“巴比伦之囚”时期形成。同时,他们着手编辑民族文化遗产,作为宗教经典;到公元前二世纪大功告成,称为《圣经》。

  《新约》的成书则与基督教的确立密切相关。基督教也是由犹太人创立的,时间约在公元1世纪,起初为犹太教的一个派别,后来独立成教,信奉耶稣为基督 (救世主),并发展成为世界三宗教之一。基督教一面承认犹太教的《圣经》为经典,一面又另外编辑一部经典,并将二者合在一起,称前者为

  《旧约》,后者为《新约》,统称《圣经》。除了基督教《圣经》以外,还有一些希伯来文学作品收入《次经》、《伪经》和《死海古卷》等书里。《次经》又称《后成典之经》,是从未编入正典的著作中选编的。《伪经》是“模拟”或“伪仿”作品的意思,专指假托《圣经》人物名义写成的作品。《死海古卷》是指本世纪在死海地区新发现的《圣经》抄本。不过,在上述各种典籍中,只有《旧约》是完全用希伯来文写成的,而且文学价值最高。

  《旧约》中文学作品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为建国前的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传说、故事、劳动歌谣和英雄战歌等。第二个时期从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为建国后的文学,主要体裁有故事、抒情诗和预言等。第三个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为亡国后的文学,主要体裁有哀歌和颂神诗等。

  《旧约》共有 39卷,一般分为经律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集等四个部分。经律书指一至五卷,即《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这部分作品产生最早,内容是关于希伯来人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历史书共十卷,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纪》上下、《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内容是记述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历史。先知书共14卷,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弥迦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和《玛拉基书》,内容是先知先觉者的号召和演说。诗文集共十卷,包括《路得记》、《以斯帖记》、《约伯记》、《诗篇》、 《箴言》、《传道书》、《雅歌》、《耶利米哀歌》、《但以理书》和《约拿书》,内容是诗歌、小说、戏剧和箴言等。

  《旧约》中的文学作品广泛地、生动地表现了希伯来人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和思想感情,包括神话、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预言和箴言等多种体裁。下面介绍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

  宇宙创造的神话

  《旧约》的神话集中在第一卷《创世纪》里。“创世记”的原义是“原始”,记述关于宇宙的创造,人类的起源,罪恶和人世苦难的开始;同时记述上帝如何与人类来往。在这些神话中,最有名、最出色的是宇宙创造的神话,人类起源的神话,挪亚方舟的神话。

  宇宙创造的神话描绘了上帝创造宇宙的过程。其中说道:起初,宇宙混沌一片,没有秩序,乱成一团。于是,上帝开始进行创造。第一天,他创造了光明,把一天分为白昼和黑夜两部分。第二天,他创造了穹苍,把水上下分开,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第三天,他让大地上的水汇集在一起成为海洋,让其他的地方成为陆地,并且让陆地上长出各种植物。第四天,他创造了太阳、月亮和星星,让太阳支配白天,月亮管理黑夜。第五天,他创造了鱼类、鸟类,让鱼在水里游,鸟在天空飞。第六天,他创造了陆地上的各种动物,然后又创造了人类,按照他自己的样子 (其实,不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而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上帝),并且让人类管理鱼类、鸟类和兽类。然后,《旧约》里说,“这样,整个宇宙都创造好了。第七天,上帝完成了他的工作就休息了。他赐福给第七天,圣化那一天为特别的日子;因为他在那一天完成了创造,歇工休息。这就是上帝创造宇宙的过程”。

  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个神话呢?第一,这个神话把上帝说成是宇宙的创造者,万物的主宰者,颂扬他的功德。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不科学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宗教观念,我们不能接受。第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古代希伯来人对于宇宙来源的有趣想象。这种想象虽然不符合实际,不科学,但却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这是因为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天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一个大人是不能再变成小孩儿的,除非他变得孩子气了。但是,难道小孩儿天真不令他高兴吗?难道他自己不应当努力在更高的阶段上把小孩儿的真实的本质再现出来吗?不是每个时代在儿童天性中都有它的特性,在它的自然真实性中复活着吗?为什么人性展开得最美好的社会幼年时期,不应该作为一个永不复返的阶段显示着不朽的魅力呢?第三,关于宇宙是怎样创造的,我国也有自己的神话,即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氏炼五色石补天等,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人类起源的神话

  人类起源的神话描绘了上帝创造人类的过程。其中说道: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了一个男人,把生命的气息吹进他的鼻孔,使他有了生命。上帝把他安置在伊甸园里,叫他耕种,看守园子;并且告诉他说:“园子里任何果树的果子你都可以吃,只有那棵能使人辨别善恶的树所结的果子你绝对不能吃;你若吃了,当天一定死亡。”上帝怕他闷得慌,便趁他睡觉的时候,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并用那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于是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结为夫妻。他们二人都光着身子,然而并不觉得羞耻。蛇是上帝所创造的动物中最狡猾的。它对那女人说,你们吃善恶树上的果子也不会死的。那女人看见善恶树的果子非常好看,认为也一定格外好吃,就摘下果子,自己先吃了,又给她的丈夫吃了。他们一吃下那果子,眼睛亮了,发现自己赤身裸体很不雅观。那天黄昏,上帝来到伊甸园里,发现那两个人躲起来了,便知道他们偷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上帝生气了,他对蛇说:“你要为这件事受惩罚。从现在起,你要用肚子爬行,终生吃尘土。”又对那女人说:“我要增加你怀孕的痛苦,生产的阵痛。虽然这样,你对丈夫仍然有强烈的欲望,他要管辖你。”最后对那男人说:“你要终生辛劳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土地要长出荆棘杂草,你要吃田间的野菜。你得汗流满面才吃得饱。你要工作,直到你死了,归于尘土。”不但如此,上帝还把那个男人和那个女人赶出伊甸园,怕他们再偷吃生命树上的果子而永远活下去。那个男人名叫亚当,希伯来语的意思是“人类”。那个女人名叫夏娃,在希伯来语中发音近于“生命”。他们是人类的始祖。

  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个神话呢?第一,和上面那个神活一样,这个神话也把上帝说成是人类的创造者,人类的主宰者,颂扬他的功德,这是它的主题。与此相关,这个神话还宣扬人类的始祖偷吃禁果是有罪的,这种罪过传给后世子孙,因此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即所谓“原罪”;所以必须信仰上帝,受苦赎罪,才能得救。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宗教观念。第二,拨开这层迷雾,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古代希伯来人对于人类起源的有趣想象,这种想象也有它的艺术魅力。同时,对于人类偷吃禁果,我们还可以作翻案文章,即这种行为在上帝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但在我们看来却是值得赞赏的,人类如果没有这种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就永远不能进步,也许我们今天还在赤身裸体。第三,这个神话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局限——轻视妇女,诬蔑妇女。诸如女人是男人的肋骨造成的,女人首先偷吃禁果,女人要受男人管辖等等。其中对于女人首先偷吃禁果一点,我们也可以作翻案文章,即如果认为偷吃禁果是反抗行动,那么女人是首先起来进行反抗的,是最富有反抗精神的。第四,这个神话流传很广,影响很大,成为西方不少文学艺术作品的题材,其中最有名的是英国17世纪诗人弥尔顿(1608——1674)的长诗《失乐园》(1667)。第五,关于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我国也有女娲氏与伏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人类的神话和女娲氏用黄土造人的神话,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挪亚方舟的神话

  挪亚方舟的神话描绘了上帝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