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古代中期宗教史 >

第1章

世界古代中期宗教史-第1章

小说: 世界古代中期宗教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内容提要 



     本书对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世界宗教史的基本内容作了叙述, 

其中包括:欧洲的希腊、罗马,古波斯帝国的琐罗亚斯德教,古代犹太教, 

印度佛教与耆那教,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教。本书陈述了作者研究的心得 

体会,并吸收了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成果,内容充实,文字流畅,是一本具有 

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 


… Page 3…

                                  一、概述 



              1。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的世界历史与宗教 



     世界古代中期各文明地区普遍进入了铁器时代,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上,各国均先后步入奴隶制社会,或由列国发展为奴隶制的统一王国和帝国, 

而中国则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在此社会转变时期,作为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的宗教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有的宗教受到了批判与改造,并产生 

了一批新的宗教。 

     欧洲地区的希腊半岛,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陆续建立了200余个奴隶 

制城邦国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泛希腊宗教与各城邦的国家宗教,于古典 

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公元前6世纪末,在意大利半岛出现了罗马共和国, 

其宗教信仰初为三主神,后为十二主神的多神教。在西亚地区,公元前7世 

纪末叶伊朗高原的米底人和巴比伦人联合灭亡了亚述帝国。公元前6世纪波 

斯帝国兴起,取代了米底王国,统一了伊朗高原,又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半 

岛、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城、咸海南岸的中亚地区以及埃及,还占领 

了印度河流域的西部地区。波斯帝国的出现,将希腊以西至古代印度西北部 

的广大文明地区连成一片,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在宗教方面,它出现 

了具有向世界宗教发展趋势的琐罗亚斯德教。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 

人复国后,于公元前5世纪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信仰唯一神的犹太教。它 

对后来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具有重大影响。南亚次大陆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 

元前4世纪是从列国时代向统一王国的转变时期,思想界出现了具有浓厚宗 

教色彩的学术争鸣,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佛教与耆那教。佛教是最早的世界宗 

教,在孔雀帝国 (约公元前324~前187年)时期臻于鼎盛,对后世影响很 

大,特别是对中亚、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至深。地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 

域的中国,在春秋战国之际逐渐过渡至封建社会,在此社会转变时期,出现 

了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先秦诸子均提出了各自的宗教观,传统的周 

代国家宗教受到了批判与冲击。但经过改造后,以“天”为最高神的天神、 

地祗、人鬼系统的国家宗教,仍得以延续。道家与阴阳家的学说为后世道教 

的产生提供了思想资料。本时期,由于各地区文明发展的程度不一,所以在 

宗教发展史上也出现了不平衡性。 



                2。宗教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国家宗教的特征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世界诸文明地区的历史,除中国逐步向封 

建社会过渡外,其它国家均处于奴隶制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这种历史发展 

的不平衡性,在宗教方面具有明显的反映。当时的各奴隶制国家,仅依其政 

权形式而言,其发展顺序是邦国、王国、帝国。邦国,即城市国家,小国寡 

民,一城一邦,是国家产生后的最初政权形式。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各 

城邦之间的争霸,进而产生地区性的王国。此后,伴随奴隶制的发展,交通 

能力的增强与眼界的扩大,各霸国经过武力征战,建立了本地区或跨地区的 

奴隶制帝国,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印度的孔雀帝国。由于古代世界 

各地理区域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时间有先有后,所以在同一时期内,因地区之 

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与政权形式并不一致。这种情况反映在宗教领域 


… Page 4…

则表现为多种宗教形式并存,从教义、教制到礼仪均各有特点,对神的观念、 

类型与彼岸世界的理解亦有所异。这需要我们作认真的比较研究。然而,本 

时期的宗教也有其共性,即其宗教信仰的主体,除佛教外,均属于国家宗教 

或民族宗教的发展阶段。其共同点如下。 

     第一,国家宗教所崇奉的主神、最高神或唯一神均是本国、本民族的保 

护神。从宗教信仰上肯定了神与王及王族的血缘关系或者王权神授。波斯帝 

国的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5年)自称为“众王之王”,“按照阿 

胡拉·马兹达的旨意,我是国王,阿胡拉·马兹达给我的王国”。 (见《贝 

希斯敦铭文》)。中国的国王则称为天子。 

     第二,国家宗教或民族宗教的神灵具有排他性,仅保护本民族的成员, 

属于全民的信仰,如希腊、罗马城邦宗教均如此,而且它还禁止其它民族参 

加,如犹太教的礼仪仅吸收本民族成员参加。印度雅利安人的民族宗教婆罗 

门教更有严格的规定:非雅利安人的首陀罗或奴隶、贱民如偷听念经将在其 

耳中灌蜡,偷念经则被割去舌头。国家宗教或民族宗教在本民族中是全民的 

信仰,亦不向外族传教;在多民族的王国中,国家宗教是统治民族的全民信 

仰,并向被统治民族扩散,如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 

     第三,国家宗教均出现了以宗教教职为专业的神职人员。他们或参与神 

庙管理,或主持祭礼和掌握巫术。但在不同地区与国家,其职能与地位有所 

不同,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在政权高于教权的国家里,他们或 

担任宗教官员,或由选举产生。其职能为管理神庙,操办祭祀活动以及主持 

巫术或占卜,但不能担任国家宗教祭祀的主持人,此项职能属于君主。如中 

国和希腊等国,主祭者为天子或城邦首席官员。他们无宗教特权,仅是掌握 

宗教方面的知识,一般认为其活动能影响或探知神意。第二种,在政教合一 

的国家里,教权与政权合为一体,祭司既是宗教贵族,又是掌握政权者,如 

公元前5世纪后的犹太国,祭司贵族撒都该人即属此类型。第三种,教权高 

于政权的国家与前者不同,其宗教贵族为最高等级。如佛教产生以前的古代 

印度,宗教贵族婆罗门的地位高于国王所属的刹帝利等级,他们不仅垄断宗 

教特权,而且参与并操纵政治,婆罗门教的《吠陀经》规定:100岁的刹帝 

利见到5岁的婆罗门,应象儿子见到父亲一样,为其让路。 

     第四,“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重献祭、 

礼仪,节日繁多,这是国家宗教或民族宗教的共同特征。重要宗教活动均由 

君王亲自主持。中国的周天子把祭祀最高神“天”垄断为自己的特权,仅此 

一项即有三种形式:郊祭,封禅,庙祭。希腊各城邦对主神的祭祀活动均由 

国王或执政官主持。至于国家发生战争,出现自然怪异现象,水旱灾害等, 

各国均需举行祭祀,并占卜以探神意,祈福避祸。而每次祭祀必对神祇有所 

奉献,重要祭祀需有牛、羊燔祭或三牲:牛、羊、猪。当时人们认为奉献祭 

物之多寡表明信仰虔诚之程度。节日多且冗长亦为国家宗教的特点之一。古 

希腊各城邦的宗教节日多达300余个,一般为一天,多者两三天,最长者达 

7天。本时期,各民族成员除参加全民的宗教礼仪外,每个家庭还有对祖先 

的祭祀活动,以及家庭成员的每件重大事项的祭祀礼仪。以古印度雅利安人 

的民族宗教为例,他们认为祭祀万能,祭祀活动贯穿人的一生。一个雅利安 

人从其被受孕怀胎至结婚前,应举行的祭祀多达12种。重献祭礼仪,轻信仰, 

是国家宗教或民族宗教不同于世界宗教的特征之一。 

     下面我们将自西向东,分述本时期的各国的宗教。 


… Page 5…

                           二、古希腊城邦时代的宗教 



                     1。古希腊城邦时代的历史与宗教概述 



        (1)城邦时期的历史转折与宗教变迁 

       古希腊于公元前8世纪步入了文明社会,开始了其城邦时期的历史。这 

  一时期又分为两个时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500年为其城邦的形成时期, 

  史称古朴时代;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330年是城邦的发展与繁荣时期,史 

  称古典时代。此后则进入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的历史转折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国家的产生, 

  约公元前800年左右,在希腊半岛及其附近岛屿产生了200余个城市国家, 

  史称城邦。它是国家的初级形式,特点为小国寡民,一城一邦,互不相属, 

  最多只是形成几个地区性联盟,而在此时期未出现统一的王国。另一转折是 

  出现了古希腊民族形成的趋势,各城邦的公民均认为他们属于同一民族,称 

                                                    ① 

  自己为“希腊人”,称各城邦之国土为“希腊”。他们由于进入希腊的时间 

  不一,形成了阿卡亚、伊奥利亚、爱奥尼亚和多利亚四种方言,但其语言是 

  共通的,并随城邦之形成创造了共同的字母文字。希腊各邦均以第一次奥林 

  匹克运动会开始之年(公元前776年)作为纪年,并具有共同的节日与文化。 

       伴随希腊社会的这两大转折,在宗教上的反映是多种宗教形式并存,相 

  互交叉,既有军事民主制时期遗存的民间宗教,又有构成本时期主体的城邦 

  宗教,还有反映希腊民族形成趋势的泛希腊宗教。 



        (2)古希腊宗教的特征 

       古希腊宗教属于多神教类型,但具有其自身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①神祇的三个层次。古希腊之神祇数以百计,职能不一,但已区分出了 

  三个层次,泛希腊的十二天神是全希腊共同崇拜的对象,其中众神之父宙斯 

  已成为最高神。各城邦除崇拜十二天神外,还有各自的国家保护神与城市保 

  护神,其来源或选自天神中的一个或数个,或来自本地之神祇、英雄。民间 

  宗教则崇拜各自的祖先、氏族、胞族、英雄神祇等。古希腊宗教三个层次的 

  神祇虽已明朗化,但其职能尚未专一,存在一神多职或多神一职的现象,在 

  国家形成后,亦有职司升降的情况。 

       ②神人同形同性。高度拟人化是希腊神祇的特征之一。神之外形为人体 

  之完美造型,经历代文学家之描述与艺术家之造型,神像不仅具有凡人之外 

  表,而且具有人之个性,栩栩如生,亲切有加。其神性既高于人性又同于人 

  性。高于人性之处表现在神的生命无限,长生不老,充满智慧,在其职司范 

  围内法力无边;同于人性之处则表现在神具有与人同样的喜、怒、哀、乐, 

  同样之情欲、弱点、缺点与错误,如嫉妬、报复等在希腊神话中属于家常便 

  饭,诸神包括最高神宙斯之风流韵事、不轨行为,并非罕见。 

       ③尚无系统之冥世观。人死后其灵魂到哪里去?古希腊宗教认为人死后 

  均至冥神主宰之冥城。那里并无恐怖的场面,灵魂仍与生前一样饮水吃饭, 

  故其家属后代必于其祭日奠酒上供,提供饮食。但希腊宗教认为唯有死者之 



① 塞尔格叶夫: 《古希腊史》,高教出版社,第11 页。 


… Page 6…

尸体入士埋葬,始能安息于冥府。故希腊人对死亡并不恐惧,所惧者是无人 

埋葬。本时期他们尚无系统的天堂、地狱观念,仅认为人在生前如不严遵祭 

仪、亵渎或触怒神灵,在冥府必受惩罚。故希腊宗教极端重视祭祀礼仪,按 

时献祭,搞好神与人之关系,祈福佑护人们福寿绵长,国运亨通。 

     ④无系统的经典、教义。由于城邦时代仅为文明社会之初期,故希腊宗 

教尚无经典,仅有神话。在教义中亦未形成系统的神学与哲学思想,亦无高 

度抽象与完美的神的理念和具有诫律性的伦理道德思想。他们重视现实社会 

与现实的人,而缺乏宗教的社会理想。 

     ⑤无具特权的祭司集团。由于城邦时代的政权高于教权,尚未形成严密 

的宗教组织制度与具有神权的祭司集团。国家宗教的主祭人为城邦领袖。神 

庙由城邦建造,祭司仅为神庙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供奉,照看圣火,传 

达神谕等项具体事务。 

     ⑥轻信仰,重献祭。希腊宗教非常重视献祭与仪规,他们认为人们信仰 

的虔诚程度必付诸行动,奉献之贡品愈多,神庙愈豪华、仪式愈隆重,则得 

到神之佑护愈丰厚,神之回报愈多,赐福祛灾,保境安民、平安无事。 



      (3)城邦时代古希腊宗教的史料 

     ①考古学资料。本时期古希腊宗教的史料较为丰富。其古代遗址已多处 

发掘,并已进行了较翔实的研究。希腊神祇的名称来源,最早可上溯至爱琴 

文明时代(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19世纪西方学者对克里特与 

迈锡尼两地的考古,发掘出了线形文字A与线形文字B,1952年英国学者已 

成功地释读了线形文字 B,为我们提供了希腊神祇最早的名称与职司。另外 

大量古朴时代与古典时代神庙、神象、陶器绘画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提供了 

丰富的实际材料。 

     ②希腊神话与史诗。古希腊的史诗是研究其宗教的重要参考材料。著名 

的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与《奥德赛》约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定稿于前6 

世纪。它反映了当时的宗教观念与宗教生活,以及诸神的性格与神人关系。 

其内容还含有比公元前8世纪更早一些的宗教内容。希西阿德(公元前750~ 

公元前770年)所著之《神谱》,系统地反映了古希腊人之宇宙观与各代天 

神的谱系及其斗争,以及神与凡人所“生”的子嗣,虽具有浓厚的神话成份, 

但对系统了解其神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③文学、史学与哲学著作。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古希腊的抒情诗集, 

公元前5世纪雅典悲剧作家爱斯奇里斯(公元前525年至前456年)、索福 

克里斯(公元前496年至公元前406年)和幼里披里斯 (公元前485年至公 

元前406年)的伟大剧作为我们提供了古典时代希腊人的宗教观念与生活。 

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的历史学、哲学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宗教内容,希 

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至前425年)的《历史》,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 

年至公元前400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至 

公元前354年)的《希腊史》以及柏拉图等人的哲学著作,均为研究本时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