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代佛教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名胜利王之鼓音
敦珠金刚上师造
译述者:释明珠 刘锐之
校对者:王丽东 郑慧常 谈延祚
敦珠上师赐序
古代密咒之大金刚乘 法规如何来源之所说
此天自在胜利大鼓音 无边殊胜名称人乐闻
如理密法与具福众生 希有广大需要之悲愍
从西藏语译成大汉文 如此文字决定清净愿
无上密道种子能成熟 作善福好德果亦成熟
对三界利益给欲乐者 末劫亦不衰落愿增长
三门尊敬精进具福者 如此善缘能战胜违缘
愿意趣任运所成吉祥 一切智法五位愿证得
如上胜语亦是智者移喜多杰非常随喜而作
愿 善 妙 增 长
敦珠上师之英文简介(译文)
西藏各寺院,奉行不变之流传,分为两大派:其一为经派,(包括小乘大乘),其一则为密乘。余以藏文編著此佛教史,是以藏人之观点,简叙佛教在印度之产生源流,及由莲花生大士与卑吗那密渣尊者最初传入西藏,得藏王赤松德真之虔诚维护。早期彼等在藏建立之寺,名宁玛寺,迄今仍本其固有之传统,传播佛教。此书之主要论题,系叙述密乘历史,密乘分为玛哈约噶阿努约噶及阿的约噶三系。
宁玛寺之传授方式有二:其一为教传,是连锁性地由高僧传给弟子。其一为岩传,是一种神奇之传授方式,据传是由莲花生大士,将密乘多种经典法要,分藏于山谷溪水之中,俾后世有缘者,搜寻获得,加以学习修证,如是发掘并以之传播。此书关于教传与岩传之传记,及其特点,均有详尽之纪载。
目前西藏环境特殊,关于宗教各种重要工作,均无从举办。而宁玛之传承,更缺乏完整之文字记载,实为后世瑜伽者之不幸。且多世以来,对于宁玛寺密乘之误解,及毁损之种种迷雾,如是诸故,均为加速余編著此书之原因。
此书附载佛教大事年表。及参考各书之提要。
余深信此书对于宁玛派之信徒,当有极大之铙益。并对协助此书出版者,致万分感激之意。
明珠活佛序
藏族持明珠活佛者我 因世法无常流落海滨
具福李世华君作檀施 为译西藏古代佛教史
极具虔心诚恳以邀请 我亦稍能说得汉地语
可作利益佛法众生事 善哉乃想叨少许福德
尤其不知大密来源者 言语各别所化耳根里①
中心欢喜不间断解说 因此无懈精进而能成
惜以我之智慧并不高 但是依经无谬度汉语
汉导舒囊卓之赞青者② 依样精进以写成汉文
且以汉导智慧经验高 所以不须极大之努力
如今佛教史已幸译成 知是宿世希有大愿故
如此善事封传承胜士 愿彼寿命常住金刚界
无尽大密甘露得流传 末法无余众生得解脱
藏历乙已年八月初七日,外年一九六五年九月三十日,在香港金刚乘学会内开始翻译,至藏历丙午年四月三十日,外年一九六六年六月十八日完成。我于佛教史内重要之义理,与部份名字,有不了了者,除请教 敦珠活佛而外,从无随意妄说,此则可以自信,且可为读者告也。
吉祥圆满
明珠昂旺丹增
①指汉人不识藏文。②舒囊卓之赞青为刘锐之居士法名。
目录
上师(著者)法相
莲师法相
上师赐序
敦珠上师英文简介(译文)
上师墨宝
明珠活佛序
目录
凡例
简要纲目
详明科判
师法法相一览表
圣地图片一览表
系统诸表一览表
师佛大德别名表
本文
译事笔记
译场留影
跋
附录
西藏古代佛教史提要
西藏密宗编年
凡例
一、本书所述显教释尊等史迹,与吾汉人所述者,或有不同:如世界缘起,与华严经所说不同,及世尊之母命终,由三十二后妃抚养,与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亦不同。如是甚多,但不敢强其不同,而使之同,存其真也。
一、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经名、法名等,务求统一。显教方面,以依玄奘法师为主,密乘则依拙译大幻化网导引法,并参考各家译本。但本书此类名词,将达五千则,故前后互异,在所不免,不胜抱憾。
一、专名音译,密乘方面,依奘师顺于古例之规定,常有迁就前人所泽:如赤松德真、拉萨、父续母续,大圆满之类,即本人前译,亦后如是,以求统一故也。间亦有不尽然,此盖无可如何者矣。
一、人名尽量加以汉化,使读之有亲切感。
一、经名或与前人所译者不同,可能为汉地所无者。
一、专有名词中,有如黑教、宁玛巴、大圆满等,本为某一教派,或某一法类之共同名司,但仍加以符号,以示区别。
一、文中于转世者,或译作化身,或作转世,盖因藏文有所不同,如化身为 直译名作殊胜,或幻化。转世为 直译应作后有、生死、或轮回,故分别作上述二种之称谓。不称“呼图克图”,以其为蒙古语之尊封号,已失时效矣。极少作活佛之称者,尊重之也。
一、在乙二章称吗哈约噶,阿努约噶等,在乙四章称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而在乙五章称生圆,本来涵义相同,如此称之,盖示无分别中,有所分别也。
一、本书所述,侧重于本派——宁玛巴。
一、偈颂之字数多少,悉依藏文字数译成,未敢妄事增损也。
一、本书大德 异人同名者颇多,经设法避免混淆,其法有二:(一)为将所译名之文字,给予以差别:如笛打零巴,亦作德达宁巴,又如释迦光、亦作释迦和、及释迦窝等。(二)为将之或显或晦,以为差别,如苏释迦忠兰者,一为麻窝车之小名晦之,一为苏香波巴之子显之,如是之例颇多也。
一、为对原文保持忠实,于纲目中,除甲一及甲二之乙二两章,稍加润色,余均依照原本译出。但为一清眼目,故如以科判,另表列之,并将页次标明,庶易翻阅。而于文内,不敢妄加标题,免狗尾之续貂也。至在分段,亦不敢妄加介绍文字,以资衔接者,亦此意焉。
一、人名简称,为求划一,与原本略有出入。如山达亲尼伦朱,原本简称亲呢,本书则别改称山达。但尚属通称,如罗青卓渣丹增,则不称罗青。(其义为大译师,故云通称)则依原本。简谓之为卓渣。
一、乙二章所述大德之史迹,多为未到西藏以前之事。
一、乙五章所述巴支移喜降伏事迹,似较残忍,仍照译出,不敢莽加删削,读者幸勿因微瑕而评白壁,有厚望焉。
一、每章之末,均用圆满一语,虽原本各章或具或不具,为划一处理,故一律用之。
一、各传承中,有同一人,而分别承受各派传承者。
一、有同是一人,而有略传两章以上者,以其地区不同,(如印度与西藏等)及传承各异也。
一、岩传派以能取得岩藏,便直接得莲师传承,不如教傅派之有传承系统,故不列表。
一、文中所附法相与地图,均尽量以初见者为主。
一、藏文原本所附法相与地图,其能与本文相配者已尽量予以配入。而无法编配者,法相部份,只余事业胜佛纪那雅等护法像十一尊,因文内并未述及其历史,或示现胜迹,故无从与文内相配合。谨按西藏佛教史成例,需将本宗护法,全部刊列文后,以表护持,今既汉译,一仍其例,于乙八章文内或章后分别刊出焉。若圣地中,则只有渣客浦之显密法洲,及堪布丁波车之密乘法洲两{巾*贞},遍查原文,似未提及。本拟请示 敦珠上师,又以书信往还,必须重译,既恐词不达意,更不愿多所奉读。不得已乃置于乙八章之后,明知此非善法,然不敢妄自臆测,致有张冠李戴之嫌。惟有俟 明珠大德,加以纠正,无任企盼。
一、西藏佛教,虽于藏王松真刚布迎请印度教主姑沙那等,以开其端。但至莲花生大士入藏而始盛。古代佛教宁玛巴实以莲师为始祖,故有全佛总集及第二佛之尊号,而藏人皆称之为“咕汝宁波车”(上师宝)而不名,其尊敬可想。近承 敦珠上师赐给莲师法相八尊,其所示之相,各有不同,故与修部诸成就者法相分别于卷首及文内印上,以期同得瞻仰。
一、莲师法相,有赞颂词者,是从藏文原本译出,而无赞颂词者,则是 敦师所赐给,以原像未附赞词,不敢妄加也。
一、本书著者 敦珠上师著述等身,文名盖世,书法尤佳,前于乙七章有关渣华龙清巴密解之开示,特作端楷,附以龙草(藏文之草体)。 庄严秀丽,兼而有之,珍贵无量,不敢自秘,爰付梓人,庶同得珍赏焉。
一、译本笔记,及跋等文内所列之日期,均以我国阴历为主,而以西元纪年辅之,非惟顽固守旧,实亦顺西藏之俗也。
一、藏文原附法相、图片、及 师赐法相,均配入书内。而为使翻阅方便,特各列制一览表,连同大德别名表,传承系统专表,全部附入,俾易参考。至在整编译稿时,所编成之藏汉专名辞典、藏汉分字辞典卡片、及藏汉人名、地名、经法名辞典。均付阙如,免累赘也。若藏汉常用专名音义对照,尚在编订之中,更无论矣。
简要纲目
甲一:文前叙敬分分二
乙一:叙编史之由
乙二:归敬福田分四
丙一:圣者赞颂
丙二:历代上师赞颂
丙三:三宝赞颂
丙四:缘起赞颂
甲二:依教广成分分八
乙一:般若乘缘起分四
丙一:我佛来源
丙二:遗教集结分二
丁一:共乘所说
戊一:第一次结集
戊二:第二次结集
戊三:第三次结集
戊四:其他结集
丁二:不共乘所说
丙三:佛教传播
丙四:大乘护持与弘扬
乙二:金刚乘缘起分二
丙一:胜者意趣分二
丁一:表示传承
丁二:经续结集
丙二:传播世间分二
丁一:持明语文传承分二
戊一:非人持明
戊二:人持明
丁二:补特迦罗口耳传承分三
戊一:吗哈约噶(生起次第)分二
己一:续部所说
己二:修部所说分二
庚一:教传
庚二:岩传
戊二:阿努约噶(圆满次第)
戊三:阿的约噶(大圆满)
乙三:西藏黑洲佛灯之传播
丙一:三代法王建立佛教
丙二:佛教浸衰经过
丙三:佛教重兴
乙四:金刚乘不共之三续法分四
丙一:'续'生起次第分二
丁一:续部
丁二:修部
丙二:'记'圆满次第
丙三:'口决部'大圆满分三
丁一:心部
丁二:自然果部分十四
丁三:心要部分二
戊一:教主莲花生大士之教规
戊二:教主卑吗那密渣之教规
丙四:'特别口诀部'心中之传记
乙五:长传教诲如大河不断之经幻心来源分四
丙一:生起次第共同经续幻化之来源
丙二:不共经续修部各别次序
丙三:圆满次第根本与支分(共同经续)之思想集合
丙四:大圆满心中心口决部(圆满系统)传承概要
乙六:甚深切近岩传之历史分三
丙一: 岩库性相与分类
丙二:岩传之重要分三
丁一:祈愿灌顶
丁二:受命授记
丁三:空行付托
丙三:岩传法器宝瓶及传授者之历史分四
乙七:反对旧教者忏悔之经历分四十四
乙八:佛教传播时期之经过简史分二
丙一:将来佛教住世时期展望
丙二:简史全部
甲三:释结施愿分分三
乙一:本书之根据
乙二:著书之缘起
乙三:愿文
详明科判
甲一:文前叙敬分分二
乙一:叙编史之由
乙二:归敬福田分四
丙一:圣者赞颂
丙二:历代上师赞颂
丙三:三宝赞颂
丙四:缘起赞颂
甲二:依教广成分分八
乙一:般若乘缘起分四
丙一:我佛来源分十九
丁 一:声闻乘说
丁 二:大乘共说
丁 三:佛本行赞说
丁 四:密乘经续说
丁 五:教主生遮移喜说
丁 六:教主柯雅华德说
丁 七:大乘不共说
丁 八:密严经偈说
丁 九:楞伽经说
丁 十:简要说
丁十一:摩尼宝经说
丁十二:本续密宗心经说
丁十三:妙法莲华经偈说
丁十四:父子相见经说
丁十五:庄严经说
丁十六:幻化本续说
丁十七:续上师论说
丁十八:十二相成佛
丁十九:所住各地年岁
丙二:遗教结集分二
丁一:共乘所说分四
戊一:第一次结集
戊二:第二次结集
戊三:第三次结集
戊四:其他结集分四
己一:迦湿弥罗结集
己二:渣伦打拿结集
己三:西藏所说
己四:分别论所说
丁二:不共乘所说分四
戊一:根本结集
戊二:千佛所说结集
戊三:三藏结集
戊四:二续结集
丙三:佛教传播分三
丁一:龙猛七代传播
丁二:十六上座传播
丁三:迦湿弥罗传播
丙四:大乘护持与弘扬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