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舍,或事先声明脱离干系,或落井下石以显示自己的正直,或对办事人员横加指责,百般讥毁等等。有些恶劣的修行人,自己不持守戒律,反倒诽谤他人戒律不清净,他们自己做贼心虚,却把罪行强加于那些清净的行者头上,唯恐天下不乱。或者在承办某项事业之时,明明是自己的抉择和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危害,却不愿承担责任,反推给自己的同伴:“我说不能这样做,你偏偏不听,现在可好,你得负责任。”其实同伴曾多次提醒他这是错误的抉择,但他贡高我慢不愿听取。如今遭受损失,非但不知反省却倒打一耙,这样的可怜人虽然暂时脱离困境,但因果丝毫不爽,自己酿造了苦果必须自己承担。更何况恶心诽谤他人,妄添莫须有的罪名,实为明知故犯,最终害人不成反害己。
以上种种人,人格极其低劣,不用讲承办什么大事,就算最普通的小事也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最基本的前提。与这样的人交往共事,会平添许多麻烦,使自己身陷维谷之境。所以我们要小心提防那些如乌鸦一般的劣者。乌鸦常常食用粪秽等不净物,其嘴也自然染上诸多不净。吃完以后它便会飞到一个高高的清净地,左磨右蹭,直到把自己的脏嘴擦干净才飞到远处去。它把清净之地弄得污秽不堪,并不以为自己的行为卑劣,反倒认为理所当然。
若让愚者办事情,既是毁事又毁己,
如兽狐狸立为王,众兽受苦自亦亡。
如果让愚者去办事情,非但不能成功,反而会毁坏自己。比如将狐狸拥立为兽王,不仅让众兽受苦,自己也送了性命。
愚笨人做事情不但不会成功,结局亦通常有三种:一种毁坏事情后,别人才了知他的无能;另一种不仅坏事而且还会给委托之人带来灾难;再一种不仅将事情败坏,而且还毁坏自己和他人。这里所讲的毁坏自己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毁坏现世,伤人害己;另一种是毁坏后世,以今世的恶业为因来世感受种种痛苦。因此,办事择人千万不能委任愚者,否则会带来种种灾难和痛苦。
很早以前,森林中的百兽过着闲逸、安乐的生活。因没有兽王,便商议决定寻找一个有资格作兽王的动物来领导群兽,于是四处寻觅。一天,有只狐狸跑到一家染衣坊寻找食物,不慎掉进了染缸。它惊恐万分,拼命挣扎,等到爬出染缸时,已是精疲力尽。狐狸再也没有心思寻找食物,落荒而逃。它在河边喝水时,见到水中的倒影,忽然发现自己身上的颜色变得美丽异常,与众不同。狐狸自己知道那是在染缸里染上的。正在这时,寻找兽王的动物们发现了它,惊奇地问它是什么动物?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狐狸灵机一动,诈称自己是天帝派来作兽王的。群兽从来没有见到过它这样的动物,又听说是天帝派来的,便生起信心,拥立狐狸为王。
当上兽王的狐狸,得意忘形,作威作福。它不但役使所有的野兽为自己做事,还忘乎所以地让狮子当坐骑,四处巡视游玩。照理说狐狸当了兽王,应该对自己的同类特别关照才是,但这兽王并没有这样做,反而痛恨狐群,百般加以折磨。动物们本以为有兽王领导,生活会更加幸福、快乐,没想到却落得如此痛苦。众狐狸更觉得是飞来的横祸,大惑不解,暗地里对兽王进行观察,它们怀疑这天帝所赐的兽王可能是狐狸装扮的。众狐狸找了个机会,偷偷地询问狮子:“每月十五,月圆之日,兽王是否仍要骑着你去游玩?”狮子说:“不,兽王每月十五都给我放假,它总是单独离去。”群狐说:“我们狐狸因为业力的关系,每到十五日就会昏迷一阵,好一会儿才能恢复。你可以在十五日那天跟踪兽王,看它是不是狐狸所扮?”
等到十五日,兽王照常向远处跑去。狮子便悄悄地跟在后面,到了一个山洞里,果然看见兽王象死尸一样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狮子这才知道动物们都上当受骗了,尤其是自己,居然被狐狸当坐骑戏弄了这么长的时间,狮子羞怒难当,一跃而上将这只狐狸吞食了……。
群兽因为没有好好观察,让一只卑劣的狐狸当了兽王。最后的结果是让群兽都受到了莫大的痛苦,那自作聪明的狐狸也自取灭亡。同样,如果让愚者办事,其结果定是两败俱伤。
愚者欲求为安乐,所作皆成为痛苦,
如同有些遭魔者,为除痛苦而自杀。
愚人欲求自己的安乐,而所作所为却成为痛苦之因,如同某些遭魔害的人,为了消除暂时的痛苦而自杀。
佛经中讲:一切安乐都从利益众生的心而生,所有的痛苦都是从伤害众生的心而生。愚蠢的人不知苦乐的根源,又不顾及自己今生薄福少德的根本因,却妄求财富和身心安乐。通过正当的渠道,他们得不到财富,为了满足个人的贪欲便铤而走险,欺骗、敲诈、盗窃、巧取豪夺……。但往往又是财未到手,自己却锒铛入狱。即使是侥幸成功得到大笔的财产,因来得太容易也就不知珍惜,整日花天酒地、挥霍、吸毒自我麻醉,如此耗尽了钱财又令身体倍受毒瘾等痛苦,囊中羞涩之时便又故技重施。又有些人靠劳动赚了点钱,却以赌为乐,有的输光了全部家产,把自己的生命也变成赌本全部输尽。赢的人自是乐此不疲,妄想靠赌博大发横财,便以赌为业。还有些人以杀生为业,整日杀害无数旁生,仅仅为了吃穿二字,辛辛苦苦地造罪,孰不知来世将承受无边的杀生果报。
这些利欲熏心的愚人,以各种恶劣行径终究未能填满无底的欲坑,反而堕入更加痛苦的火坑。世间本无真实的安乐,痛苦永远紧随那些私欲横溢的愚者。他们的行为与那些动辄自杀的人相同。轻生的人有的是忍受不了病苦的折磨,也惧怕医治的痛苦;有的被魔魇所困而恐惧万分。他们缺乏勇气和智慧,又不信因果,便作出了轻率的抉择。有的是因凭空而来的委屈侮辱、感情上的挫折、生存的逼迫等等。他们认为没有前生也没有后世,选择死便能一了百了。其实,死并不能了却他们的痛苦,自杀的人当中,有的欲死不成反落下残疾或留下其它的后遗症;有的虽然自杀而亡,但由罪业感召,将在无数劫中承受更大的痛苦。律藏中讲:学佛受戒的人自杀,则犯杀生的佛制罪和自性罪;一般的人自杀也犯杀生自性罪。当年米拉日巴尊者也想自杀时,上师为他宣讲了许多毁自身坛城的过失,详见《米拉日巴尊者传》。
对学佛的人来讲,一切言行都应以佛法的教义来抉择,如理行持,切切不可步愚者的后尘。
愚蠢又是憨直人,有者毁己有伤他,
林中直树被人砍,笔直利箭会伤他。
愚蠢而又憨直的人,有的会毁坏自己,有的会伤害他人。森林中挺直的树木往往遭砍伐,笔直的利箭一射出便会伤害他人。
愚蠢的人已是够可怜了,如果他又性情憨直,那就更加可悲。从前,有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又笨又憨而且十分听话。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今天,我的怨家会上门来闹事,不管什么样的众生只要伤害我,你就用斧子把他砍死。”于是那宝贝儿子将斧子磨得又快又亮,专心等待仇家的到来。可是等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一个伤害父亲的仇人。那儿子有点着急了,左瞧瞧,右看看,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他看见一只虱子叮在父亲的背上吸血,便立即举起斧头向虱子砍去。不知虱子被砍死了没有,而他的父亲却因此丧了命。这位憨蠢的儿子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另外还有一种人,憨愚得往往伤害自己。以前,炉霍有个力大无比的憨愚人,一天,他和一个瘦弱无力的人打架。那位力寡的人自知打不赢,便对他说:“我们不如互相砍杀,你先砍我一下,我再砍你一下,看谁先求饶。”憨愚人点头答应,举起大刀向对方砍去,而对方左躲右闪用刀对抗,未受丝毫伤损;轮到对方砍他的时候,他却自持身强力壮,毫不躲避,任由对方砍杀。最后力薄的人身无寸伤,憨愚的人却遍体鳞伤,血流不止。
以上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直而又缺乏智慧的人,不善取舍,象树林中笔直的树木一样,终究是被砍伐的对象;也如同径直射出的利箭,必定会伤害他人。一个人心直固然是好,但若缺乏智慧,反而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平日不为利他想,此人行为如牲畜,
唯寻自己之吃喝,岂非牲畜亦能行?
平日只顾自己而不为他人利益着想,这种人的行为便和牲畜没有什么差别。只顾为自己寻找吃喝,牲畜岂不也能这样做吗?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分别心:能知言解意、直立行走的高级动物是人;四足伏地,全身长毛的是畜牲。凡夫只能以身相、体形来区别人和畜牲,而作者却站在相当的高度,提出了耳目一新的区别方法,将是否具足利他之心作为衡量人和牲畜的标准。那些只顾自己吃喝享乐,不管他人死活的人,仅仅是外在的身体形状与牲畜不同,其本质却属于只求吃喝的牛马一类。牛马羊等牲畜,从出生那天起,就已具足寻吃找喝的本领,在它们的全部生命中,除了吃喝玩耍以外没有其它希求。同样,也有不少行为与牲畜相同的人。他们短暂的一生中,唯有拼命找钱,满足自己的吃喝享乐,从不会给他人施舍钱财,甚至点滴之物。为了吃好喝足,他们谋财害命……其无羞无耻的自利行为,常被众人唾弃。相反,那些以利他为主的人,却广为人们传扬。比如道孚县的一位医生,现于某甲亢医院工作。他的宗旨是工作第一,病人至上。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他废寝忘食地操劳、探访,对待每一位病员都象亲人一样无微不至。众人都欢喜地尊他为“菩萨”。又如中央电视台曾报导过的一位姓许的钳工,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周围的群众服务。其利他之心,感动了国家最高领导人,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受到表彰,并号召人们向他学习。由此可见,有无利他之心也是世人分别善恶的准则。学佛的人更应具足利他心,一个人格都不完美的人,又怎么去圆满佛果呢?如今在这个精神荒芜的世界上,人面畜性的动物太多了!
不察有益和无益,不求智慧不闻法,
惟有寻求充腹者,真实一头无毛猪。
不去观察分辨事物有益和无益,也不求智慧和见闻学识,唯有一心一意寻求吃喝填充肚腹的人,纯粹是一头不长毛的老猪!
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应具足智慧。很多人都以为聪明就是智慧,其实不然。智慧的范围很广,通晓五明(五明:声明即语言文学;工巧明即一切工艺、历算等;医方明即医术;因明即考定正邪,诠释真伪的理法;内明即明自家之宗旨,指佛学)才算真正具足智慧的人,而愚蠢的人,不知寻求增长智慧的方法,也不懂得观察取舍,待人处事也自然不会抉择利弊,更不会顾及四周四邻的危害和利益。只要有吃喝,对自己有好处,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胡作非为。比如抗战期间出现的汉奸、卖国贼,他们引狼入室出卖忠良,危害乡邻,耀武扬威,人们对此痛恨至极,骂他们是披着人皮的狼、狗腿子、老猪等,这种人还能算是人吗?又如一位愚者想吃树上的果子,但树太高,他够不着,于是便把树砍倒来摘果吃,别人见了都耻笑他。对于智者来讲,与愚蠢的恶人相处,不如与一头猪相处,因为猪很听话,不会对与其相处的人造成威胁或损害。
猪在人的眼中是最愚笨的动物,所以文人常把没有智慧的人比喻为猪,但有的愚者却连猪都不如,在其吃饱喝足的情况下,也不会学习一点新知识。人自称为高级动物,意即身形动作以及内在智慧等都圆满超胜于其它动物。在此,作者为我们剖析只为私欲而活着的人并不比动物高级,他们既无智慧又不学习,只凭借人的外形来自满自足,实际上是一头直立行走的无毛猪。所以,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学佛的人,必须不断寻求智慧。
愚者之中欢欣游,学者之前怯而躲,
颈无垂肉顶无峰,具有上牙黄牯牛。
和愚人在一起能自在地欢游嬉戏,而在学者面前既畏怯又躲避,这样的人,虽然颈下没有垂肉,顶颈上没有肉峰,但却是一头长了上牙的黄牯牛。
愚人与愚人相处是有共性的,他们会以各种庸俗方式玩耍戏乐,譬如赌博饮酒、吸毒斗殴等。对于诸多低级趣味的消遣、卑劣的行为,他们并不觉得羞耻,反以为是当今最时髦的风尚:人生在世吃喝玩乐,游戏人间“潇洒一生”。但他们在智者跟前却是又害怕又躲避,偶然碰上也会胆怯地哆嗦,惶恐不安,甚至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或变个戏法逃之夭夭。在此,作者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愚者就象具有上牙的黄牯牛一样,见人就躲。牯牛具足两种特征:一是颈下有垂肉,二是顶颈有隆起的肉峰。以因明的推理,满足这两种特征的即为牯牛,但牯牛不具备上牙,所以说,愚者是长有上牙而无垂肉顶峰的牯牛。他们仅具足牛的本性,而不具牛的形象,真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
身为愚者却不自知的人,是难以引导促其觉醒的最可怜的人。他们于善法不学不闻,反倒觉得智者的勤学苦练是自讨苦吃,自我挟制,所以他们远离智者,并于背后讥议、诽谤。愚者之间有共同的语言、习气,能臭味相投;智者也只会和智者交往共事,他们绝不会与妓女屠夫等卑劣人为伍。在修行人当中,有的不精进于闻思修,整天游手好闲,一旦晃到主持大和尚跟前便会吓得瑟瑟发抖,无地自容。曾有一位大师持戒严谨,德高声隆,不苟言笑。调皮、贪玩的僧人都不敢接近他,无意中碰到,便会象木桩一样钉在那里,一动不动;若是问他两句话,更是吓得魂飞魄散,目瞪口呆,一有机会就溜之大吉。又如一些号称是宁玛派金刚阿阇黎的大气功师,他们在汉地带功传法,大肆宣扬、谋取信财,当宁玛派真正有成就的大德莅临之时,“大气功师”便闻风丧胆,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通过上述事理,应仔细观察,看看自己是否是一头具足上牙的黄牯牛。
若有饮食至彼处,委托办事时逃避,
虽能说话亦能笑,仍是无尾之老狗。
哪里有吃有喝就往哪儿去,委托他办事时总会想方设法地逃避,这样的人虽能说话也会笑,但却仍然是条没有尾巴的老狗。
无论是世俗人还是学佛的人,彼中愚者往往见好就上,见事就躲。一听说有好吃好喝或对自己有利益时,就会争先恐后地去享受、捡便宜。当某处大摆宴席,此类人往往不请自来,美美地享用佳肴后便一抹嘴扬长而去,连“谢谢主人”也懒得说。一有劳动或委托他办点事情,马上就会以种种理由推脱逃避:我现在有病、我很忙没空、我要闭关等。然后找一个清闲处蒙头大睡,一觉醒来闻到餐厅飘来的妙香,便大大咧咧地前往,遇见辛勤劳作,挥汗如雨的功臣毫无愧色。有关领导问及劳动情况时,他也能冠冕堂皇地来一句:“十分抱歉,前一次突击工作,我太卖力致使近日身体欠佳,下次有机会我一定好好干,随喜大家的功德。”等到下一次劳动,他又会堂而皇之地推脱。这些空头支票开了一次又一次,又有谁会再相信呢?某些修行人也是如此,劳动场所总是隐身不见,而于斋堂饭厅以及分发单资却是从不缺席。比如发新的法本,或者传某个甚深密法、窍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