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一课经济学 >

第16章

一课经济学-第16章

小说: 一课经济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产品而发行的。因此,货币总量的价值乘以它的“流通速度”,一定等于交易商品
总量的价值。所以,只要流通速度不变,单位货币的价值恰好与投入流通的货币数
量成反比。货币和银行信贷的投放量翻一番,“价格水平”就会翻一番;增为三倍的
话,价格水平也刚好增为三倍。总之,货币数量增加几倍,商品的价格也将提高几
倍。 

由于篇幅关系,我们无法在这里一一剖析这种看似有理的说法的荒谬之处。不
过,我们应该弄清楚,货币数量增加为什么会使价格提高,又是如何使价格提高
的。 

货币数量的增加,一定有其具体的原因。比如说,它是由于政府的支出超出了
税收能够负担、或者可望负担的水平(假定也超过了政府靠发行国债获得的收入)。
再比如说战争时期,政府印制钞票来支付契约承包商。这笔支出首先会抬高战时所
用物资的价格,大量钞票因此流入到战时承包商和他们员工的手里。(在价格管制
那一章,我们为简便起见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现在讨论通货膨胀,我们同样忽略政
府试图管制价格造成的复杂状况。即使都考虑进来,也不会改变分析的结果。价格
管制会导致某种“堵塞”或“受压抑”的通货膨胀,其结果是减小或掩盖对经济运行的
前提影响,但这是以更加恶化的后期影响为代价的。) 

这么一来,战时承包商和他们的员工便得到了更高的货币收入。他们会把这些
钱拿去买自己想要的商品和服务。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商家,因为需求增加
了,可以大肆抬高价格。因为这些买主口袋里有很多钱,他们不在乎价格,而在乎
自己想要什么就必须要得到什么。在有钱人眼里,每一块钱的主观价值已经降低


了。 

我们把战时承包商和他们的员工称作A群体,把直接向A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
的商家及其员工称作B群体。现在,B群体由于销量和价格大幅提高,会向C群体
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C群体同样得以提高价格,获得更多收入,进而向D群体
购买产品和服务。依此类推,直到价格上涨和货币收入增加覆盖整个国家。这个过
程完成之后,几乎每个人的货币收入都有所增加。但是(假设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并
没有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也会相应上涨。整个国家并不比以前富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相对或绝对财富和收入和以前一样。相反,通货
膨胀是一种不公平的过程,它会对不同群体的命运造成不同的影响。最先获得新增
货币的群体获利最大。例如,A群体的货币收入会在价格上涨之前增加,因此他们
能买到的商品数量,是涨价后的数倍。B群体的货币收入会在价格刚开始上涨时增
加,因此B群体能买到的商品数量还是会增加。当价格普遍上涨之后,货币收入还
没有增加的群体,不得不以较高的价格来购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意味着他们的生
活水平比以前更差。 

我们可以用一组假设性的数字来更清楚地说明这一过程。假设我们把整个社会
分成A、B、C、D四大类生产者,他们按顺序获得通货膨胀的货币收入利益。在A
群体的货币收入已经增加30%的时候,他们所购买的商品价格还未上涨。到B群
体的货币收入增加20%时,物价平均上涨仅为10%。但是当C群体的货币收入增
加10%时,价格已经上涨了15%。当D群体还没有等到货币收入增加时,他们所
购买产品的平均价格已经上涨了20%。换句话说,货币收入在通胀前期增加几类
生产者,会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价格或工资上涨而获益,但是货币收入在通胀后期
才得以增加的几类生产者,则必然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蒙受损失。 

假设几年后通货膨胀暂时停止,最终结果是货币收入平均增加25%,价格平
均涨幅也相同,每个群体的货币收入都增加了这么多,每个群体所生产的产品都上
涨了这么多。但是,这并不能掩盖过渡期间各个群体的获利和损失。以D群体为
例,尽管在最后阶段该群体的收入和产品价格也上升了25%,而他们能买到的商


品和服务,也只是和通货膨胀开始前完全相同。但在通货膨胀期间,在该群体的收
入和产品价格还没有上涨时,该群体不得不多花30%的钱向A、B、C等其他的生
产群体购买产品和服务,这些损失将永远得不到补偿。 

 3 

 因此,通货膨胀只不过是我们的核心课程的又一例子。它或许能在一段不长
的时间内,给享受特别待遇的群体带来利益,但这一定会以牺牲其他群体的利益为
代价。而且就长期而言,它会给整个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即使相当轻微的通货膨
胀,也会扭曲生产结构。它会导致一些产业过度扩张,迫使其他产业萎缩萧条,以
此误导资本配置并造成浪费。当通货膨胀停止或减弱时,那些被误导的资本投入
(形式可能是机器、工厂或写字楼)不可能产生足够的回报,并很有可能损失大部
分的价值。 

通货膨胀一旦启动便不受控制。我们不可能引导其平缓温和地结束,我们无法
扭转随之而来的经济萧条。甚至不可能在预先设定的时点,或在价格上涨到预先设
定的水平而让通货膨胀暂停。靠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都无法驾驭通货膨胀。那些能
从通货膨胀中获得利益的政治集团,必然坚持继续维持通货膨胀。当有人主张让价
格上涨并固定在25%最好,就有人进一步主张,价格上涨50%,带来的好处会翻
番,更有人坚持价格上涨100%的好处将是四倍。 

此外,我们不可能控制通货膨胀下的货币价值。前面谈过,货币价值绝不是靠
机械推导能得出的。比方说,你不可能事先计算出,货币数量增加100%,则单
位货币价值下跌50%。我们也说过,货币的价值是由持有者的主观价值认定的。
而价值的认定,不仅取决于每个人持有的量,而且也取决于货币的质。例如,战争
的胜败将决定参战国货币汇率的涨跌,这与货币数量关系不大。货币的当前价值往
往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货币数量的预期。还有,每个人对货币价值的认定,不可避
免地会参考其他人对货币价值的认定,就像对待投机性交易所里面的期货商品一
样,彼此的判断会相互影响。 


所有这些,可以解释为什么恶性通货膨胀一旦发生,单位货币价值下跌的速度
将远远超过比货币数量正在增加或者能够增加的速度。到这个地步,那就是灭顶之
灾,整个通货膨胀的计划就此宣告破产。 

 4 

 然而,人们对通货膨胀的热情从未消失过。似乎没有哪个国家能以别国的失败
为前车之鉴,也没有哪代人能从前人的苦难中吸取教训。每一个国家,每一代人,
都沉迷于相同的幻景。每次都伸手去摘死海的苹果,一到嘴里便化为一团灰烬。通
货膨胀的特质让人们幻化出千百种错觉。 

当今社会主张实施通货膨胀最顽固的论调,是认为它能“使产业之轮运转起
来”,能把我们从产业停滞和资产闲置的白白损失中拯救出来,进而带来“充分就
业”。这套说法的原型仍就是混淆金钱与财富。它假设通货膨胀能带来新的“购买
力”,而且新购买力产生的影响会向外扩散,好比一颗石头丢到池塘里,掀起阵阵
涟漪那样。但是我们已经知道,对特定产品的实质购买力是由其他许多产品组成
的,它不可能只靠印刷更多我们称之为美元的纸张,就能神奇地提高。交易经济的
基本运作方式,是某甲拿自己生产的东西,去交换某乙生产的东西。* 

通货膨胀的真正作用是改变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它所带来的最大改变,是
提高相对于工资率的商品价格,借此来恢复价格和生产成本之间可以持续经营的关
系,进而能借恢复经营利润来盘活闲置资源,鼓励恢复生产。 

整个事情已经摆明:把难以为继的工资率降低,是更直接和更诚实的做法。但
是久经世故的通货膨胀支持者声称这种做法在政治上行不通。那些通过直接调降工
资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提案,甚至被他们指控为 “反劳工”。但是他们本身提出的计
划就是在欺瞒劳工,就是通过价格上涨来降低劳工的实质工资率(即以实质购买力
表示的工资率)。 

他们小看了经过千锤百炼的劳工;大工会都聘有专业的劳动力经济学家,所以


劳工不容易被蒙骗。鉴于此,通货膨胀政策似乎既无法达到其经济目标,也无法实
现其政治目的。但是,工资率却会因为工会的强势而得不到矫正。大工会不会自己
降低工资率,他们反而会坚持依照生活费用的增幅调升工资。如果各大工会都这样
做,那么价格和重要工资率之间不合理的关系就会继续存在。事实上,工资率的结
构甚至可能变得更不公平——众多没有参加工会的工人,他们的工资率在通货膨胀
之前本来就不高(甚至可能因为遭受工会排挤,而被压得过低),而在物价上涨的
过渡期间,他们的处境将进一步恶化。 

 5 

 总之,这些老练的通货膨胀支持者一点都不坦白。他们并没有开诚布公地阐
明问题,到头来甚至把自己也愚弄了。他们也开始大谈钞票,好像它本身就是一种
财富,这就跟那些妄想靠印钞创造财富的无知者没有两样了。他们甚至努力去论证
一种“乘数”(multiplier),来证明政府每印制和开销一块钱,整个国家的财富就
会很神奇地增加好几块钱。 

事实上,他们使公众的注意力从经济萧条的真正原因上移开了。大多数时候,
萧条的真正原因是工资…成本…价格结构失调:工资与价格失调、原材料价格与产成
品价格失调、价格之间彼此失调、工资之间彼此失调。在达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失
调消除了生产的动机,甚至使得生产无法继续;并通过交易经济的有机关联,使这
种不景气向外扩散。一直要到这些失调被矫正,充分生产和充分就业才会恢复。 

通货膨胀有时的确可以起到矫正这些失调的作用,但这是一种轻率而危险的手
段。这种矫正手段靠的是错觉,而不是开诚布公。它给每一经济过程罩上了一层迷
惑人的面纱,欺骗了几乎所有人,包括那些受其害的人。我们都习惯于用金钱来衡
量自己的收入和财富。这种心理惯性十分强烈,就连专业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也
不容易摆脱。坚持用实体产品和实质福利来看待各种关系很不容易。当我们听到,
国民收入(以货币计量)比通货膨胀之前增加一倍,谁不会觉得更富有更骄傲呢?
原先周薪75美元的小职员,现在能拿120美元,他也会觉得比以前更强。他当然
能感觉到生活费用涨得厉害,但是他并没有充分觉察到自己的真实处境。虽然同样


是实质购买力降低,他无法接受生活费用不变而工资调减的事实,但是他会欣然接
受工资调增而生活费用上涨的事实。通货膨胀有如自我暗示、催眠术、麻醉剂,可
以减轻手术时的痛苦。通货膨胀也像鸦片,吸上一口,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6 

 这正是通货膨胀的政治功能。因为通货膨胀能混淆了所有事情,所以一直被
当今的“计划经济”政府所利用。例如我们在第四章谈到,有人鼓吹靠推动公共工程
去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现在我们知道那种说法是错的。我们说过,如果投入公共建
设的钱是靠税收,那么政府公共工程上多花一块钱,供纳税人自己支配的钱就会少
掉一块钱;公共工程每创造一个工作机会,就会毁掉一个私营部门的工作机会。 

但是如果公共工程的支出,不是靠税收来买单呢?假设它是用赤字财政来支付
的,也就是说,来自政府借债或者印刷钞票。那么,上一段所说的一得一失的结果
似乎就可以避免。有人可能说,这种公共工程是靠“新的”购买力创造出来的,纳税
人的购买力并没有被拿走。整个国家似乎并未花费任何代价,却神奇地得到了某些
东西。 

不过,我们已经知道要去考察这种做法的长远影响。政府欠下债务,总有一天
是要拿纳税人的钱去还的。并且政府不可能无限期累积债务,这样做,总有一天会
破产,就像亚当。斯密于1776年所说的: 

当公债增大到某种程度时,公公道道完全偿还了的实例,我相信几乎没有。国
家收入上的负担,如果说是曾经全然解除过,那就老是由倒账解除的,有时是明言
的倒账,常常是假偿还,但没有一次不是实际的倒账。 

但是当政府开始偿还其因公共工程累积的债务时,征收的税收必定大于财政支
出。因此,以后它毁掉的工作机会,一定比它创造的工作机会要多。过重的税负不
仅会削弱购买力,而且会打击或者毁掉生产积极性,从而减低国家的总财富和总收
入。 


避开这种后果的惟一方法,是假设大权在握的政治人物,只在经济萧条或“通
货紧缩”期间才花钱,并在经济欣欣向荣或“通货膨胀”期间赶紧把钱还清。这只是
极力倡导政府支出的人自欺欺人的妄想。大权在握的政治人物,从来不这么做。考
虑到这种运作的政治压力,考虑到经济预测如此难以捉摸,政府不可能这么做。赤
字支出一旦启动,就会产生强大的既得利益,这种利益会促使赤字支出一直实施,
而不会顾及由此造成何种负面影响。 

如果政府不打算偿还累积的债务,而借助通货膨胀来应对,其结果就是我们前
面所叙述的。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能只获得而不付出。通货膨胀本身就是一种税
收形式,而且可能是最邪恶的形式,支付能力最低的人,负担通常最沉重。假设通
货膨胀对每个人和每样东西的影响均等(我们知道这绝不可能),那就相当于对所
有的商品征收单一税率的销售税,对面包、牛奶、钻石、皮衣征收的税率相同。或
者,它也可以被看作对每个人的收入征收单一税率的税,没有人能够例外。它不仅
对每个人的支出征税,而且对他的存款和人寿保险也征税,也就是是单一税率的资
本税,穷人缴纳的税率,和富人一样高,没有人能够例外。 

但是情况可能更糟。我们知道,通货膨胀对每个人的影响并不是均等的。有些
人的苦难比其他人更深重。通货膨胀本身是一种不公平的过程,穷人所承担的税负
通常比富人重,因为穷人的财力不比富人,无法通过投机购买实质资产来保护自
己。通货膨胀这种税,不是税务稽征机关所能控制的。它无孔不入。它可以任意施
加税率,谁也无法事先确定。我们知道今天的税率是多少,却无法知道明天会是多
少;等到明天,又不知道后天将是多少。 

和所有税收的影响一样,通货膨胀这种税收也决定了个人和企业不得不服从的
经济政策。它不鼓励谨慎节俭的行为,而鼓励各种挥霍、赌博及其他不计后果的浪
费行为。它往往使投机比生产更有利可图。它扯裂了稳定的经济关系。它那无处说
理的不公,驱使大家乱来,各自为政。它促使人们要求施行集权控制,最后的下
场,必定是幻境的破灭和经济崩溃,国家和民众苦不堪言。 

第24章 抨击储蓄 


 先哲早已告诉我们,储蓄是一种美德,挥霍浪费可耻。这个古老的智慧,反
映了我们共同的道德判断,以及未雨绸缪的明智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