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部经 >

第33章

中部经-第33章

小说: 中部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间无诸沙门婆罗门之正行、正道,彼等对此世间自知、自证而教化。居士等!如是依意有三种非法行、非正行。因如是非法行、非正行,居士等!如是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
  居士等!依身有三种法行、正行;依口有四种法行、正行;依意有三种法行、正行。居士等!云阿依身有三种法行、正行?居士等!于此有一类之舍杀生、离杀生、舍刀、舍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而住于怜愍一切生类。舍不与取,离不与取,或在村里,或在森林凡他人之财物,其不与者不盗取。对爱欲舍邪行、远离爱欲之邪行,凡母所护,父所护,(父母所护,)兄弟所护,姊妹所护,亲族所护,及有夫之女人,有杖罚所护之女人,乃至饰有华鬘璎珞之女人,不与如是之女人交媾者也。居士等!如是依身有三种之法行、正行也。居士等!云阿依口有四种之法行、正行?居士等!于此有一类舍妄语成为离妄语者,或至集会处,或至众会,或至亲族间,或至公会间,或至王族间,被提出作证人,被问:“友!当语如汝之所知。”彼不知而言:“我不知。”知而言:“我知。”不见而言:“我不见。”见而言:“我见。”如是或为自己、或为他人、或为少许之利得,不因此故意说妄语者也。有舍两舌成为离两舌者:由此处闻不于彼处语,而不离间此等;或由彼处闻不于语此,而无离间彼等。如是,或为诸离间之和解者,或为诸和合之促进者也。以和合为好;以和合为乐,以和合为喜,而为和合语者也,舍粗恶语,远离粗恶语。柔和顺耳、乐于入心,优雅为众人所欲、众人所好,语如是之语者也。舍绮语,远离绮语。为应时语者、实语者、义利语者、法语者、律语者也。以守口知宜时、场所、限度。有理由,有辨别,俱义利之语者也。居士等“如是为依口有四种法行、正行也。居士等!云阿依意有三种之法行、正行?居士等!于此有一类不贪欲者,对他人之财物资具无有贪欲:“呜呼!实无贪欲他人之财物为己有。”又有无嗔害心者,无害思惟:“愿此等之有情为无怨者、无恚者、无扰乱者、幸福者,自当守护之。”又有正见者,持不颠倒之见:“有布施之功德,有牺牲之功德,有供养之功德,有诸善行、恶行之异熟果;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诸化生有情;“于世间有沙门、婆罗门之正行、正道者。彼等于此世、他世自知、自证而教化。”居士等!如是依意有三种法行、正行。因如是之法行、正行,居士等!于此有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也。
  居士等!若法行者、正行者念:“呜呼!我身坏命终愿生于豪势之王族。”则彼身坏命终生于豪势之王族,斯有是处也。何以故?如是彼实为法行者、正行者也。居士等!若法行者、正行者如是念:“呜呼!我身坏命终后愿生于豪势之婆罗门族……乃至……豪势之居士族。”彼身坏命终则生于豪势之居士族也。何以故?如是,彼实为法行者、正行者也。居士等!若法行者、正行者念:“呜呼!我身坏命终后,愿生于四天王天……乃至……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偏净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虚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所有处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彼身坏命终当生于非想非非想处天,斯有是处也。何以故?如是彼实为法行者、正行者也。居士等!若法行者、正行者念:“呜呼!我愿:“由诸漏之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通智,自证具足住,彼则由诸漏之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通智,自证具足住也。何以故?如是,彼实为法行者、正行者也。”
  如是说已,萨罗村之婆罗门居士众白世尊言:“伟哉!卿瞿昙!伟哉!卿瞿昙!卿瞿昙!犹如扶起倒者、显现覆者、对迷者教以道、于闇中持来明灯、使有眼者见诸色!如是,卿瞿昙以种种方便开示法、于此、我等归依师尊卿瞿昙、归依法、归依比丘僧伽。师尊瞿昙!愿容认予等自今以后,终生归依佛、法、僧为优婆塞。”

第四十二 鞞兰若村婆罗门经

  北传 没有此经。
  本经乃鞞兰若村婆罗门居士众,来舍卫城,从世尊所闻,其内容与前经完全同样。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之只陀林给孤独园。尔时,鞞兰若村之婆罗门居士众,因有要事住于舍卫城。鞞兰若材之婆罗门居士众闻:“实释迦族子,由释迦族人出家之沙门瞿昙,住于舍卫城给孤独园,彼尊者瞿昙有如是之大名称:“如是,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包合此天、魔、梵天之世界,及沙门、婆罗门、天人之世界,自知、自证已而教化。彼说法初善、中善,终善、有义、有文,显示完全具足清净之梵行。若见如是之应供者为幸也。”所以,鞞兰若村之婆罗门居士众,诣世尊住处。诣已,有人向世尊敬礼坐于一面;有人向世尊问讯,交换友谊礼让之语,坐于一面;有人向世尊合掌,坐于一面;有人于世尊之面前报出姓名,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鞞兰若村婆罗门居士众白世尊言:“卿瞿昙!以何因、何缘,于此处有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耶?又卿瞿昙!以何因、何缘,于此处有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界耶?”世尊曰:“居士等!因非法行、非正行,如是,于此有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居士等!因法行、正行,如是,于此有一类有情,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界。”彼等曰:“我等对尊者瞿昙之所略说,未能详细分别理解其意义。如是,尊者瞿昙!能为我等说法则幸也,我等则对尊者瞿昙所略说义,得详细分别理解其意义。”世尊曰:“居士等!若然,汝等谛听、善思念之,予将说之。”鞞兰若材之贤罗门居士众应诺世尊。世尊乃说此:居士等依身有三种之非法行者、非正行者。……
  以下重覆四十一经第二段之初至终。但非法行、非正行代之为非法行者、非正行者。非法行者、非正行者代为以法行者、正行者,萨罗村人换为鞞兰若村人……愿师尊崔昙!容认我等自今以后,终生归依佛、法、僧。为优婆塞。

第四十三  有明大经

  北传 中含二一一.大拘稀罗经(大正藏一、七九0页)杂含二五一(大正藏二、六十页。)本经乃大拘稀罗问,舍利弗答之问答经。内容有相当严密之法论。北传中含,问者与答者刚相反。内容大体上一致。杂含之间者与答和巴利文一致但其内容,甚为简单。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大拘稀罗,于晡时由宴默而起,诣往尊者舍利弗之处。至已,与尊者舍利弗互相问讯,交换友谊礼让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大拘稀罗,向尊者舍利弗曰:“尊者!所言“无慧也,无慧也。”尊者!是由何被称为“无慧”耶?”舍利弗曰:“尊者!言“彼无慧、彼无慧者。”因此被称为“无慧也。”何谓彼无慧?彼无慧“此是苦也。”彼无慧“此是苦集也。”彼无慧“此是苦灭也。”彼无慧“此是苦灭道迹也。”尊者!“彼无慧,彼无慧者。”因此被称为“无慧也。”“善哉!尊者!”尊者大拘稀罗对尊者舍利弗所说大喜、随喜。对尊者舍利弗更问曰:“尊者!所谓“有慧也,有慧也。”尊者!是由如何被称为“有慧”耶?”舍利弗曰:“尊者!言“彼慧知之,彼慧知之。”因此被称为“有慧也。”何谓彼慧知之?彼慧知“此是苦也。”彼慧知“此是苦集也。”彼慧知“此是苦灭也。”彼慧知“此是苦灭道迹也。”尊者!“彼慧知之,被慧知之。”因此被称为“有慧也。”“尊者!所言“彼有识,被有识。”是由何被称为“识”耶?”“尊者!言“彼识知之,彼识知之。因此被称为“识也。”何谓彼识知之?彼识知“乐也。”彼识知“苦也。”彼识知“不苦不乐也。”尊者!“彼识知之,彼识知之。因此被称为识也。”尊者,彼慧与彼识者,此等之法是相合耶?抑相离耶?且对此法分解、分析之后,得知其差异耶?”“尊者!彼慧与彼识,此等之法为相合、而非相离也。且对此等之法分解、分析之后,不得知其差异。尊者!彼慧知之即识知之;彼识知之即慧知之。是故此等之法为相合者、而非相离他。且对此等之法分解、分析之后亦不得知其差异。”“尊者!如彼慧与彼识,此等之法为相合、而非相离者,有何差异耶?”“尊者!此慧与此识,此等之法为相合、而非相离者,于既好当修之者、识当偏知之,是即此等之差异也。”
  “尊者!所言“受,受。”是由何称之为“受”耶?“尊者!“彼感受之,彼感受之。”是故称之为受也。何谓彼感受?彼感受“乐”也,彼感受“苦”也,彼感受“不苦不乐也。”尊者!“彼感受之,彼感受之。是故称之为“受”也。”“尊者!所言“想,想。”尊者!是由何称之为“想”耶?”“尊者!“彼想之,彼想之。”是故称之为“想”也。何谓彼想?彼想青、想黄、想赤、想白也。尊者!“彼想之,彼想之。”是故称之为“想”也。”“尊者!彼受、彼想与彼识,此等之法为相合耶?或为相离耶?且对此等法之分解,分析后,可得知其差异耶?”“尊者!彼受,被想与彼识,此等之法为相合,而非相离者,且对此等法之分解、分析后亦不得知其差异也。尊者!彼感受即想之:彼想即识知之。是故此等之法为相合、而非相离者,且对此等法之分解、分析后亦不得知其差异也。”
  “尊者!五根之释放,以清净之意识,当导至何处耶?”“尊者!五根之释放,以清净之意识,当导至“虚空无边”之空无边处:当导至“识无边”之识无边处;当导至“无所存在”之无所有处。”“又,尊者!导至……之法,是以何慧耶?”“尊者!导至……之法以慧眼、慧知之。”“又,尊者!慧以何为利义耶?”“尊者!慧以通智为利义、以偏如为利义、以舍断为利义。”
  “又,尊者!由几何之缘,得生正见耶?”“尊者!由二缘得生正见,由闻他声及内思惟也。尊者!由此等二缘得生正见。”“又,尊者!有几支摄正见,得心解脱果、心解脱果之功德、慧解脱果、慧解脱果之功德?“尊者!有五支摄正见,得心解脱果、心解脱果之功德、慧解脱果、慧解脱果之功德。尊者!于此,正见乃依戒所摄为资助、依多闻所摄为资助、依对论所摄为资助、依寂止所摄为资助,及依观所摄为资助。尊者!是以此五支摄正见,得心解脱果、心解脱果之功德、慧解脱果、慧解脱果之功德。”.
  “又,尊者!有几何之存在耶?”“尊者!此等有三存在:欲之存在、色之存在、无色之存在。”“又,尊者!如何于当来有生耶?”“尊者!有情为无明所盖,为爱结所系,由于欢喜此处彼处,如是,谓当来有生也。”“又,尊者!云何当来不生耶?”“尊者!若无明已尽,明已生者,必尽渴爱,如是,谓当来不生也。”
  “又,尊者!云何为初禅耶?”“尊者!于此,比丘以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具足初禅住。尊者!是即谓“初禅”。”“尊者!初禅有几支耶?”“尊者!初禅有五支。尊者!初禅之比丘有寻、伺、喜、乐及一心。尊者,如是初禅有五支也。”“又,尊者!初禅有几支舍离与几支具足耶?”“尊者!初禅有五支舍离与五支具足。尊者!于此,入初禅之比丘舍欲贪、舍嗔恚、舍昏沉睡眠、舍调悔、舍疑也;转起寻、伺、喜、乐及一心。尊者!初禅有如是五支舍离与五支具足。”尊者!此等五根,异境界、异行界、不互相一致领受境界及行处,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尊者!此等五根有异境界、异行界、不互相一致领受对境及行境。有何所依耶?何者为领受此等之境界及行界?”尊者!此等五根有异境界、异行界,不互相一致领受境界及行界。(根各受境)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尊者!此等五根异境界,异行界不互相一致领受境界及行界。意为五根所依,意领受此等之境界、行界。”
  “尊者!此等五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尊者!此等五根,缘何而住耶?”“尊者!此等五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尊者!此等五根是缘寿而住。”“尊者!寿缘何而住耶?”“寿缘暖而住。”“尊者!暖缘何而住耶?”“尊者!暖缘寿而住。”“尊者!今我等如是解尊者舍利弗之所说:“寿缘暖而住。又,我等如是解尊者舍利弗之所说:“暖缘寿而住。”又,尊者!此说之真义应如何见耶?”“尊者!然则,我于尊者以喻示之,依喻于此,有智者当解所说之真义也。尊者!犹如点燃油灯,缘光而有焰,缘焰而有光,因光故有焰也。如是,尊者!寿即缘暖而住,暖即缘寿而住也。”
  “尊者!彼等诸寿行,即为彼等之受法耶?或诸寿行与受法为各别耶?”“尊者!彼等诸寿行,非即彼等之受法。尊者!若彼时诸寿行却为彼等之受法者,则入灭受想定之比丘当不可能知出定。尊者!因诸寿行与诸受之法为各别,故入灭受想定之比丘可能知出定。”“尊者!有几法,于此身灭时,此身之抛弃掷出,如横置无心思之木片耶?”“尊者!寿、暖、识之三法,此身之抛弃掷出时,如横置.无心思之木片也!”“尊者!此之死亡命终者,与此入灭受想定之比丘,彼等之间有何差别耶?”“尊者!此之死亡命终者:身行灭、安息;口行灭、安息;心行灭、安息。寿尽、暖息、诸根败坏;而入灭受想定之比丘,亦身行灭、安息;口行灭、安息;心行灭、安息;但寿不尽、暖亦不息、诸根寂静不败坏也。尊者!此之死亡命终者,与此人灭受想定之比丘;彼等有如此之差别也。”
  “尊者!有几何之缘入于不苦不乐之心解脱耶?”“尊者!有四缘入于不苦不乐心解脱。尊者!于此,比丘先舍乐、苦已,以灭喜、忧、不苦不乐,而舍、念、偏净成就第四禅住。尊者,依此等四缘,入不苦不乐之心解脱也。”“尊者!有几何之缘入于无相心解脱耶?”“尊者!有二缘,入于无相心解脱,即一切相之不作意,及无相界之作意也。尊者!由此等二缘,入于无相心解脱也。”“尊者!有几何之缘于无相心解脱住耶?”“尊者!有三缘,于无相心解脱住,即一切相之不作意,对无相界之作意及前预备之为作也。尊者,由此等三缘,有无相心解脱住也。”“尊者!有几何之缘,起无相心解脱耶?”“尊者!有二缘起,无相心解脱,即一切相之作意,及对无相界之不作意也。尊者!由此等二缘,起无相心解脱。”
  “尊者!此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及无相心解脱,此等诸法为义异、名异耶?或义同而名异耶?”“尊者!此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及无相心解脱者,尊者!因有方便,依据方便,此等诸法为异义、异名。然而尊者!因有方便,依据方便,此等诸法为同义而异名也。尊者!因如何方便,依据如何方便,此等诸法为异义、异名?尊者!于此,比丘以俱慈心偏满一方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