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0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 >

第88章

10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万”③。
  在此之前,各地曾流传着“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的民谣。如今曹州已被农民军攻陷,应验了民谣,向人们预示着农民造反的风暴将在全国兴起,这既大大鼓舞了农民军的斗争士气,也极大地震撼了唐朝统治者。② 《贵耳集》卷下,《全唐诗》卷七三三转载。
  ① 《全唐诗》卷七三三。
  ② 《全唐文》卷八○四。
  ③ 《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僖宗乾符二年。
  第二节纵横中原唐廷见王仙芝与黄巢起义军声势浩大,立即诏令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等五节度使进击义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王仙芝与黄巢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流动战术,率军进围沂州(治今山东临沂)。乾符三年(876)七月,天平节度使宋威在沂州城下击败了义军,并上奏说王仙芝已死,遣散了诸道兵。王仙芝、黄巢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经过短暂休整之后,便转战河南,迅速攻占了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之地。接着,农民军又攻陷了汝州(治今河南临汝),威震东都洛阳。唐廷软硬兼施,一面下令赦免王仙芝等人,一面又频频调动各地官军镇压农民军。王仙芝在攻占阳武之后,攻郑州不下,于同年十二月接连进攻申、光、庐、寿、舒、通州等地,逼近扬州,淮南节度使多次向朝廷告急。
  在农民军的沉重打击下,唐各地州官多闻风丧胆。当王仙芝、黄巢进攻蕲州(治今湖北蕲春)时,该州刺史裴偓诱降义军领袖,请唐廷授任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思想有了动摇,欲放弃斗争,接受唐的官职。黄巢大怒,斥责王仙芝说:“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余众安所归乎!”①这时群情激愤,责骂不已,怒不可遏的黄巢出拳把王仙芝打得头破血流。在这场冲突之后,黄巢率领二千人马向北进发,与王仙芝分道扬镳了。
  乾符四年(877)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治今山东郓城),杀节度使薛崇。三月,又攻陷了沂州。黄巢虽连下二州,但仍是孤军作战,势单力薄。这时王仙芝部将尚让屯兵嵖岈山(今河南遂平西),黄巢便与尚让会合,共保嵖岈山。黄巢与王仙芝再次合兵不久,即进攻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南),由于唐廷调来大批援军,农民军作战失利。于是王仙芝率原班人马南下,再次与黄巢分裂。
  黄巢率本部人马在蕲、黄一带迂回作战,由于作战失利,不得不北返中原,连下匡城(河南封丘东北)、濮州。乾符五年(878)二月,转而进攻亳州(治今安徽亳县)。在此期间,王仙芝相继攻克了安、随二州后,再次为唐廷诱降动心,派尚君长等人前去联络,却为唐将所杀。王仙芝知道上当受骗,遂进兵荆南,不久在黄梅兵败战死。余众一部分南下,活动于江浙一带;另一部分则由尚让率领北上,与黄巢会师于亳州。
  王仙芝既死,众将便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初步建立了农民军政权机构。不久,在黄巢率军袭破了沂、濮二州之后,形势又一度逆转。唐廷命右卫上将军张自勉为东北行营招讨使,督兵进剿农民军。黄巢欲进兵襄邑、雍丘,为滑州节度使李峄所阻。在各地活动的义军也多被官军击溃。黄巢欲进攻东都,唐廷又迅速派来大批援军。这时,唐廷再一次诱降,诏命黄巢为右卫将军,但黄巢“度藩镇不一,未足制己”,仍拒绝投降唐朝。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僖宗乾符三年。
  第三节转战南北乾符五年(878)三月,黄巢率军进攻汴、宋二州,唐廷以张自勉充东南面行营招讨使,以阻止义军。黄巢转攻卫南(今河南滑县东北)、叶(河南叶县)、阳翟(河南禹县),唐廷又诏命河阳兵千人开赴东都,与宣武、昭义兵守卫宫阙,还征调义成兵三千人守卫东都附近的伊阙、武牢等地,以增强东都的防御力量。黄巢见河南一带官军势力强大,难以取胜,而江南则力量相对薄弱;而王仙芝旧将王重隐又攻陷了洪州(治今江西南昌),转战于湖南,于是便率军渡江南下,与王重隐部相呼应,接连攻下了虔、吉、饶、信等州。八月,黄巢军进攻宣州,在南陵为官军所败,于是又进入浙东,经婺州至衢州(今属浙江),然后披荆斩棘,开山路七百里,攻入福建。同年十二月,义军攻下了福州(今属福建)。
  在农民军中曾有“逢儒则肉,师必覆”的传说,其意是遇到儒者则杀,军队必然要覆灭。大概是黄巢屡试进士不第,对儒者颇为同情,因此当农民军进入福建后烧官府、杀官吏,但凡自称为儒者的皆释而不问。当义军经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门前时即下令说:“此儒者,灭炬弗焚。”
  乾符六年(879)正月,黄巢军遭藩帅高骈部将张璘、梁缵的袭击,一再失利,遂进入广南,包围了广州(今属广东)。在此期间,黄巢曾致书浙东观察使崔璆、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求为天平节度使。二人惧怕黄巢威势,极力申奏,但朝廷不许;黄巢自己上书,求为广州节度使,却只授予率府率。黄巢恼怒,大骂执政,便急攻广州,遂于九月占领了岭南的这个重镇,杀节度使李迢,并进而攻占岭南一些州县。
  黄巢在广州自称“义军都统”,并发布檄文,斥责朝廷“宦竖柄朝,垢蠹纪纲,指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状,铨贡失才”,提出“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檄文所说,史称“皆当时极敝”。
  黄巢军已转战各地多年,这次占领广州,“欲据南海之地,永为巢穴”,作为反抗唐朝统治的根据地。但在这一年,从春至夏,疫病大为流行,不少义军将士染上了疫病,“死者十三四”,部下又多“劝请北归,以图大利”。黄巢见在广州难以持久,于是决定杀回中原地区。
  同年十月,黄巢率军离开广州,向西北进发,攻取了桂州(治今广西桂林),恰遇湘江水暴涨,义军便乘数十只大木筏顺流而下,经永州(治今湖南零陵)、衡州(治今湖南衡阳),攻占了潭州(治今湖南长沙)。之后,尚让乘胜进攻江陵(今属湖北),号称五十万。荆南节度使王铎见义军声势浩大,诸道兵又未赶到,以为江陵兵少难以固守,便退守襄阳。尚让攻克了江陵后即与黄巢合兵进攻襄阳,但在荆门中了埋伏,被官军击败,损失甚大。黄巢收集余众,稍加休整,遂渡过长江进攻鄂州(治今湖北武汉),攻破了外城。之后,又转而进攻饶、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这时黄巢军又得以发展,“众至二十万”①。
  黄巢在江浙一带的胜利进军再次震撼了唐廷,唐僖宗一面任命淮南节度使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命他迅速进攻义军,同时征调昭义、感化、义武诸道兵南下,与高骈协力作战。广明元年(880)三月,高骈遣其将张璘渡江南下,黄巢军连战失利,退守饶州(治今江西波阳)。张璘又乘胜进军,五月,① 《资治通鉴》卷二五三,僖宗乾符六年。
  黄巢又退守信州(治今江西上饶)。这时北方诸道军已兵临淮南,张璘又率兵追击甚急,而信州又恰遇疫病流行,义军士卒多死,元气大伤。在义军处境十分危急的时刻,黄巢巧施缓兵之计:一方面用重金贿赂张璘,使其减慢进军;另一方面又致书高骈,表示“投降”。高骈中了黄巢圈套,以为大功告成,遂上奏朝廷,声称义军“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当黄巢获悉诸道兵已经北渡淮河,散归其镇,而且义军也恢复了作战能力,即抓住时机,一举杀死张璘,大败淮南兵,并乘胜攻占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婺州(治今浙江金华)。同年七月,黄巢率军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北渡长江,进围天长、六合等县,义军一时兵势甚盛。这时,高骈见诸道兵已经北归,张璘又战死,“自度力不能制,畏怯不敢出兵,但命诸将严备,自保而已”,同时又向朝廷上表告急,奏称义军六十万,距扬州已不足五十里。之后“遂称风痹,不复出战”①。
  唐廷本对高骈寄以厚望,这时见高骈告急,顿时慌了手脚,急忙诏命河南调动各道兵驻守溵水(今河南商水西南),以阻止黄巢军北进。九月,义军击败泗州(治今江苏盱眙)官军,又遇溵水官军内讧,各自散归本镇,于是义军全部渡过淮河。黄巢自称“率土大将军”,队伍“自淮以北整众而行,不剽财货,惟驱丁壮为兵耳”②。义军攻陷申州(治今河南信阳)之后,长驱进入颍、宋、徐、兖等州,所到之处,官吏四处逃散。
  起初,义军将北渡淮河时,宰相豆卢瑑曾议请授黄巢为天平节度使,待其到镇时再发兵除掉他。另一宰相卢携执意不从,认为只要发兵守住泗州,义军不能入关,必还掠江、淮,便无能为力。不久义军北上,淮北告急,卢携遂惶愧称病不出,京师也充满了恐怖气氛。十一月,义军进入汝州(治今河南临汝),黄巢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并传檄官军说:“各宜守垒,勿犯吾锋!吾将入东都,即至京邑,自欲问罪,无预众人。”①这时朝廷乱作一团,有人主张调发关内诸镇兵扼守潼关,大宦官田令孜还自请率两神策军弓弩手去守关;有人则认为义军拥有六十万之众,潼关又无重兵,难以坚守。但僖宗还是决定让田令孜率兵东守潼关。十一月十七日,黄巢大军进抵洛阳城下,唐将齐克让退守潼关,东都留守刘允章则率众出城迎接黄巢入城。义军纪律严明,只是“供顿而去,坊市晏然”②。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五三,僖宗广明元年。
  ② 《旧唐书》卷十九下《僖宗纪》。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五四,僖宗广明元年。
  ② 《旧唐书》卷十九下《僖宗纪》,纪日则从《资治通鉴》。
  第四节建立大齐政权黄巢军进占洛阳不几日,即向关中挺进。十一月二十一日,僖宗以田令孜为汝、洛、晋、绛、同、华都统,将左、右军东讨。就在这一天,黄巢率军西进,攻占了虢州(治今河南灵宝)。并警告拒守潼关的官军说:“吾道淮南,逐高骈如鼠走穴,尔无拒我!”
  田令孜虽名为汝、洛诸州都统,率神策、博野等军十万守潼关,但他只是遥领,却派左军马军将张承范等率神策军前往拒战。当时,神策军士皆是长安豪富子弟,只是为了厚得供给和赏赐才贿赂宦官挂名军籍的,平日高车大马,悠然自得,未尝经历战阵。所以一旦听说出征,吓得父子抱头相哭,为了逃避战事,多以金帛雇商贩与贫民代行。十二月一日,黄巢大军进至潼关, 唐守关将士断炊,士气低落。义军奋力攻关,而尚让又从被称为“禁坑”的关旁谷中小道迂回到关后,前后夹攻,官军溃退,博野乱军直奔长安,大肆劫掠。
  黄巢一举破关,又乘胜攻克了华州(治今陕西华县),留部将乔钤驻守,自己亲率大军直捣长安。十二月五日,百官刚刚退朝,传闻博野乱兵入城,即各自逃匿,僖宗在田令孜神策军的护卫下,狼狈逃往成都避难,只有很少人从行,文武百官及诸王、妃多不知皇帝去向。当天下午,黄巢前锋柴存未受到任何抵抗即顺利进入长安,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官数十人至灞上迎接。黄巢乘坐金色肩舆,其将士皆披发,束以红绫,身穿锦袍,手执兵器,簇拥黄巢而行。义军浩浩荡荡,“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黄巢终于实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夙愿。黄巢军意气洋洋地进入长安城,长安市民夹道观看,尚让一再告谕市民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义军将士在街道上每遇到贫民,“往往施与之”①。
  十二月十二日,黄巢进入太清宫。翌日,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赦天下。黄巢封其妻为皇后,尚让、赵璋等为宰相,郑汉璋为御史中丞,李俦等为尚书,皮日休为翰林学士,孟楷、盖洪等为尚书左、右仆射兼军容使。黄巢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则官复原职。可见,大齐是由农民军文武官与唐官僚混合而成的一个政权机构。农民军憎恨官吏,对唐宗室、公卿士族实行严厉的镇压政策,“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宰相豆卢瑑、崔沆及左仆射于琮、右仆射刘邺、太子少师裴谂等藏匿民间,被义军搜出后“皆杀之”,将作监郑綦、库部郎中郑綦拒不投降,“举家自杀”。投降黄巢的左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因匿公卿于夹壁墙中,事发后被杀。①农民军给唐宗室、公卿士族以巨大的打击,“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②。韦庄的这些诗句形象地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
  大齐政权的建立,标志着黄巢农民军已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昔日威令天下的公卿贵族已被打翻在地,而备遭欺压凌辱的贫苦农民如今却堂而皇之地做了大齐皇帝,扬眉吐气,这无疑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当时有人写① 《资治通鉴》卷二五四,僖宗广明元年。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五四,僖宗广明元年。
  ② 韦庄:《秦妇吟》。
  诗道:“自从大驾去奔西,贵落深坑贱出泥。邑号尽封元谅母,郡君变作士和妻。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吃虀。。”③作者虽然站在敌对的立场上讥讽农民政权,却也无法掩盖这一历史巨变的事实。
  黄巢虽然建立了农民政权,但却没有出台什么改革措施,稳定人心。也没有及时追击望风而逃的僖宗朝廷,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所以僖宗得以从容地组织力量,大力围剿农民军。当僖宗逃至兴元时,即诏令诸道各出军收复京师。中和元年(881)正月,诏令镇东、太原、代州等藩帅各发本道兵并赴京师讨伐义军。三月,以凤翔节度使郑畋同平章事,充京西诸道行营都统,与泾原、秦州、鄜延、夏州等节度使“同盟起兵,传檄天下”。七月,又以宰相王铎兼滑州刺史,兼充京城四面行营都统,“遣郎官、御史分行天下,征兵赴关内”①。僖宗调兵遣将,各路军马陆续向京师进发。
  黄巢称帝后,曾遣使调发河中(今山西永济西)粮饷,唐河中将王重荣拒战,缴获粮饷四十余船。广明元年三月,黄巢以朱温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攻陷了邓州(治今河南邓县),以阻止荆、襄官军北上。接着又遣尚让、王播率军进攻凤翔(今陕西宝鸡)。尚让以为郑畋乃一介书生,不谙军事,麻痹轻敌,中了埋伏,大败而归,损失二万多人。原已投降义军的唐夏绥节度使诸葛爽这时也背叛了义军。四月,黄巢任命其将王玫为邠宁节度使,为唐将所攻杀。这时部分官军已分别进至长安附近的渭北、沙苑、渭桥、武功和盩厔(今陕西周至),渐渐逼进长安。黄巢误以为唐大军赶到,急忙率军出城东走。唐军入城大肆劫掠,乱不成军。黄巢夜宿灞上,听说官军已乱,又无援军,回师攻城,官军大败,“死者什八九”,义军收复了长安。②这时,义军同州刺史王溥、华州刺史乔谦(钤)、商州刺史宋岩听说黄巢已撤离长安,也慌忙弃城而走。稍遇风吹草动,黄巢及其将则弃城而走,这一事实说明大齐政权还是很不稳固的。
  黄巢再次进驻长安后,也极力想打开局面。中和元年(881)六月,遣其将王播围攻兴平(今属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