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喉舌备要秘旨-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咸马肾子,并水含后吐却,再服水一盅即愈。
x擦牙关兼去口中气味x
大黄(五钱) 甘杜 香附(去毛,酒制) 白芷 生石膏(各五钱) 真川椒 绿豆(各四
十九
粒) 细辛(三钱) 青果核(十八颗, ) 淮盐(八两,火 ,过绢筛用) 牙灰(三两,飞,
晒干)
共研细末,过绢筛,罐贮。每日清晨以之擦牙,不但永无齿疾,且可白如冠玉。
x取齿妙方x
活鲫鱼一条,重十两,以白砒一钱入腹内,放无风无猫无犬处,七日鱼身发白色,用鸡
翎拂毛,以少许膏药收之,每遇病牙,取少取膏药,贴齿片刻,牙即落下。
x脱牙x
白马肉埋地内俟生虫,取出 灰,点牙即落。
x牙痛奇方x
蜡梅花熬水含之愈。
x又方x
檬果皮煲黑醋含之愈。
x治各种牙痛经验神方x
宽筋藤(八分,切薄片) 连壳鸡蛋(一只)
用山水两大碗,煮数日滚,将蛋去壳,再煮至蛋极老,去蛋及藤服之,其痛立止。
x又方x
用生小蛤一只,剖开去皮,并头足洗净,遍蘸雄黄末,将蛤敷上患处,合口含住,俟觉
腥闷难忍,然后将口涎吐出,其牙虫随涎出,再含再吐,以痛止虫尽为度。
x少商穴图式x(左右皆同)
r少商穴图式p05…c5a1。bmpr
x刺少商穴法x
穴在手大指内侧,去爪甲如韭菜叶,刺入二分许,以手自臂勒至刺处,出血即消。若重
者,及脓成者,必须针患处,否则不治也。
牙部
附∶骨鲠符咒
属性:第一句开天门。第二句闭地户。第三句留人门。第四句塞鬼道。第五句穿鬼心。第六句
破鬼肚。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r图p05…c5a2。bmpr
左手持杯,用香炉鼎手指盛杯,杯内载茶,用右手剑诀,面向东方,以画第一画,念开
天门
,第二画念闭地户,第三画念留人门,第四画念塞鬼道,第五画念穿鬼心,第六画念破鬼肚
,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牙部
附∶治鸦片烟饮奇效方
属性:服此方者,一面吸烟。一面服药,至八日十日后,则可早可晏。可多可少,可吸可不吸
,妙在不用劫药,不用烟灰,其饮自化,应验多多,爰序于下。
鸦片烟流毒内地,受害良多,其中亦有急思改悔者,又莫得其方。市肆中药,于字义尚
未辨
明,何能奏效?纵有一二截止者,类皆劫剂。伐脾戕胃,贻害多端,譬诸作文,安有讲书未
明,而妄期佳构者乎?即如字义,世俗称瘾者,乃皮里肉外之红点,何得指为斯证?又称引字
,究属何根?方为引动,模糊图治,奚克见功?不知所谓饮者,乃饮食之饮,即医书所论痰饮
证也。夫浊者为痰,清者为饮,此理易知。治斯证者,总以涤饮化痰为主。或问此证,何由
而生?予曰∶凡人酣吸多则动脾家之湿,湿则生痰,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藏痰之器,故此
证总在脾肺二经。或又问曰∶既系吸多生饮,何以吸之?又名曰过饮。予曰∶烟乃通活之性
,痰系周身上下无所不至,一经土壅,则或泪流,或汗出,或背胀,或欠伸,或呕吐,或心
慌,皆痰之为患,骤得烟以通活,则痰食顿开,而诸证悉平,斯谓之过饮,客为首肯,不胜
欣然焉。予曰∶悯斯人之沉 ,亟思拯救,乃细揣各名家书,体会数年,始得其诀,故特创
一方,药品冲和,纯乎王道,俾戒饮者自制,不着丝毫烟灰,自能奏效。十余年来,获益者
不可枚举,因刊以公诸同好,惟愿普世共渡慈航,回头是岸云。
广橘红(白矾炒,五两) 制半夏(四两五钱) 川椒(七钱) 炙粉草(三两五钱) 天南星
(一两五钱) 诃子(一两) 白芥子(八钱) 块云苓(四两)
共研细末,姜水泛为丸,桐子大,每日饭后一时之久,以白滚水吞下三钱,日二次,服
至八天以后,自然见功,奇效无比。
x同治二年癸亥仲秋月上浣 湖北黄冈屠燮臣制方付梓x
上系桂林蒋小峰,于屠燮臣名道和,辑刊医学六种之普济良方内,摘录转传,历用经验
。南
丰赵献卿,吸烟已十八年,日需烟六钱,戊寅秋服是方,旬日痰少烟减,或偶多吸,即行醉
呕,平昔每吸必二十口乃过饮,服药两旬,每吸五口即得矣,遂接服戒却,而痰尽面丰,饮
食倍常,精神甚健。足征是方之果有益也。因捐赀梓印,以广其传,愿得之者或坚信自服,
或转传济人,切勿疑怠,则功德无量矣。再者如服是方,虽可一面吸烟,然须心存力戒,不
可恃服药而任意多吸,乃有益也。
牙部
附∶急救服毒良方
属性:一、凡误吞洋烟,急取广东之木棉花絮称准四钱,用笔管夹之,烧灰存性,置茶碗中,
再取
食盐称准二钱,碾碎同置茶碗中,开白水冲之,搅匀灌下,一刻间大吐黑水而愈。在胃则吐
,在肠则泻,毒多或久,则连服二三次,吐泻即愈。
一、凡误服卤水轻粉,一切毒物,急取木棉花絮六钱,烧灰碾碎冲服,不用食盐,一吐
而愈。
一、凡毒痢药力不治者,亦取木棉花絮六八钱,烧灰,用山楂一二钱,红糖一二钱,煎
服即愈。
以上诸法,传自江西,已活人数千,屡试屡验。近年京都有吞洋烟者,亦此法全活多
人,其应如响,伏愿诸君子广为传布,则功德无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