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火德宏基(第一部) >

第1章

火德宏基(第一部)-第1章

小说: 火德宏基(第一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风天纵起陈桥,

  铁马冰河气象豪。

  掉转乾坤惊四裔,

 
 
 
  敉宁宇宙换清朝。

  笑谈止戈三杯酒,

  慎重人言一生劳。

  武略文功千载后,

  谁能颂我近唐尧。

  宏基直欲铁江山,

  未竟功勋尚顾瞻。

  孰料子孙轻稼穑,

  岂知夷虏复残贪。

  惊闻淮甸三秋草,

  醉看西湖六月天。

  人事幽明逢困卦,

  腾腾大梦去如烟。

  作者为本书题词

  抖开尘封千年的真切历史,

  品味古往今来的异同人生。

  一页页看下去,

  有丑陋和阴暗,

  更多的是雄奇瑰丽,

  那才是世之精粹,人之毓秀,地之灵蕴,天之造化。





前言

  《赵宋王朝》是一部真实详尽地展现有宋一代三百余年历史的多卷本长篇小说,起于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元年(公元955年),止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作者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经过高度的艺术加工和锤炼,将这一王朝十八代皇帝、数百位臣僚的风云叱咤、悲欢离合再现给读者,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巨的历史长卷(共八百多万字)。《火德宏基》是全书的第一部。

 
 
 
  本书通过第一主人公赵匡胤从后周时期就展现出来的政治、军事才能,顾瞻千里的博大胸襟,深谋远虑的伟人器局,大智大勇的非凡气度以及多层面上的人格魅力,再现了一位气吞寰宇、矢志一统天下而又处处以民生为本、虚怀若谷的帝王形象。第二主人公赵普自始至终辅佐赵匡胤谋取天下,进而出谋献策,治理天下,才有了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才有了反贪倡廉的康强吏治,才有了先南后北收复荆南(高继冲)、湖南(周保权),平定西蜀(孟昶)、南汉(刘),进而攻下南唐(李煜)的节节胜利。赵普是那个时代里谋略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正是这种君臣相得,才使赵匡胤基本完成了他的宏基伟业。其他武臣如潘美、曹彬、党进、李处耘、王全斌、崔彦进、袁彦、慕容延钊等真实历史人物,在全书中也着墨较多。这些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无畏将军,为赵宋王朝的创建、巩固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是宋朝千秋基业的第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随着新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君臣之间、文武之间、官吏之间、后宫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的争夺钩斗也日益凸显,本书用大量的史实,再现了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除此之外,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文化、经济、礼法、官制、兵制、民俗等方面也甚为重视,勾勒出一幅全景式的中世纪中国写生图。

  全书在结构上十分注意宏观和微观的把握,书中不仅刻画了众多帝王将相,还穿插了一些市井小民的恩恩怨怨。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疑窦丛生,既伏线于千里,又百川而归一,每个重要人物,都有一个既合于人情世理又出人意料之外的结局。还有一些暂时尚无结局的人物,如张永德与姚桦哥的婚事到底如何,了一大师究竟是何许人也,江南国主李煜和王后周飞琼结果怎样,皇弟赵光美、皇子赵德昭、赵德芳命运怎样,宋皇后会被如何安置,老丞相赵普真的一蹶不振?新丞相卢多逊还能继续揽权?在新的一朝中,又会有哪些英豪贤俊脱颖而出?敬请关注本书第二部《烽戎底定》。

  本书中的许多章节和故事,都是作者与夫人徐飞女士共同商定和反复修改的。另外,李焱晶也对本书写作和改定做了许多工作,谨此说明。

  李之亮

  2005年12月





第一回 潘将军高平遇救

  血肉横飞,狼藉一片,山坡上、山谷间,扭扭曲曲地躺着上千的士卒。刀上沾着血,枪上沾着血,士卒的衣甲和身子都泡在血泊里,偶尔还有三两个士卒痛苦地抽搐几下,呻吟几声,慢慢地,全都死了。三月天里,山风吹来,连声呼号,像恶鬼的哀鸣,让人听着毛骨悚然。好在这一带绵延几里的地方变成了一片血海,没有活着的人了!这一天是个晴天,战斗 
 
 
平息下来时,太阳已经偏到了西边,西山上头有几片惨红的云,颜色越来越暗,由惨红变成紫色,又变成浓灰色,最后随着整个天空变成铁灰而成了混沌一片。

  风越来越紧,原来断断续续的呼啸声连成一片,像群狼长嗥,分外凄厉。

  后周显德元年三月癸巳,也就是公元九百五十四年三月十九日,周皇帝柴荣与北汉主刘旻的一场恶战在潞州高平县之南打响。何谓后周?乃是五代梁、唐、晋、汉、周的最后一朝,这不必讲。何谓北汉?乃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在北方契丹与后周之间的一个小国,以太原为都,占据着河东数郡之地。因为当时五岭以南的广州还有一个刘姓藩国,习称南汉,所以太原这个汉国便称之为北汉。说起来这个小国建立时间并不算长,其国主刘旻本是后汉高祖刘暠的同母弟。刘暠建后汉的时候,刘旻被授以太原府尹之职。刘暠死后,其子刘承祐即皇帝位,又加刘旻为河东节度使。当时大将军郭威担任着后汉的枢密使,与刘旻甚不相合,两人摩擦一直不断。不久郭威废掉后汉建了大周,刘旻自然不服气,于是便在自己掌握的河东之地封疆自固,另立一国,绍续前统,仍称为汉。

  潞州本为后周的重要边镇,镇守此州的李筠也是郭威手下一员老将,而刘旻以区区弹丸之地蜷缩在太原,全靠北邻强国契丹撑腰鼓气,他又何以敢兴师动众,南侵中原大国呢?这还要从年初说起。原来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早想剿灭刘氏,可惜上天不佑,正月之初害了急症,没几天便崩逝于汴京。刘旻与郭威本有夙仇,早想灭掉后周。闻得此讯,觉得这是个大好机会,可刘旻也深知自己与大周兵力众寡悬殊,迟疑之间,请了太原城里最有名的卜师胡瞎子入朝推测吉凶。这胡瞎子原是中原人氏,早年因战乱被掠到北方,一家人先后死于北汉人之手,连自己的双眼也是被汉人打瞎的,岂能心向刘氏?他借机谈玄,说只要在三月内出师,汉人必胜。刘旻被他说得心痒,于是派人出使契丹,请求发兵。那契丹早有吞并中原之志,自然与刘旻一拍即合,两国约定二月里会师太原,乘周人不备,合兵南下。

  再说镇守潞州的昭义节度使李筠在此地时日已久,一直没有过大的战事,便自以为兵多势众,骄纵淫逸起来。手下将士见主帅日日笙歌,夜夜花酒,谁个还把兵备当成急务?日间虽有候卒报北汉有南侵之心,李筠却从未放在心上,直到月底,刘旻与契丹十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涌出太原以南要塞团柏谷,在太平驿杀死了李筠爱将穆令均后,李筠才急忙将兵卒全部调入潞州城里死守。刘旻初战告捷,便认定是天假其便,于是引兵而东,大有一日间拿下潞州之志,不想契丹人狡狯无比,刘旻亲率大军向潞州进发时,契丹大将杨衮却按住兵锋,只说是要汉兵围困潞州之南,契丹人留在潞州之北,实则只屯聚在团柏谷一带静观其变。刘旻求胜心切,继续进发,孰不知大周新即位的皇帝柴荣早已探得虚实,选调三军,兵分四路,布下了一个大大的口袋: 河中节度使王彦升率一万人马沿汾河北上,驻兵晋州;天雄节度使符彦卿自河北磁州向西推进;殿前都虞候韩令坤、殿前散指挥使慕容延钊率禁兵从屯留北上,绕道襄垣,切断北汉大军,使之首尾不能相顾;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李重进独率一部在潞州城与李筠会兵,伺机增援主力。李重进是个什么人呢?此人不仅是大周老将,而且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年纪比柴荣还大几岁。郭威临终前,曾专召李重进在自己榻前向柴荣跪拜,以防他日后乱了君臣之分。这次出征,柴荣原本没打算惊动李重进,李重进却执意请兵。柴荣考虑再三,给他安排了一个二线增援的角色,因为前锋之职毕竟太危险了。中军正帅樊爱能、副帅白重赞、前锋赵匡胤、殿前指挥使张永德等带精兵两万余人直趋泽州,柴荣自己也随中军之末出了京城。

  李筠退守潞州,更让刘旻兴奋异常,他也不去围攻潞州,率三四万大军绕开坚城,径直向南杀去。依他的意思,避开李筠直下泽州,然后越过太行山,搅他周朝一个天翻地覆,是件更便宜的事,何乐而不为?不想行到潞州以南百余里的高平县时,与向北开进的樊爱能大军不期而遇。一方是汉王亲率的北汉主力,一方是柴荣压阵的周军中锋,双方都没了退路,未等列阵,两军前锋已经兵刃相接,厮杀声骤然在一道道山谷中震荡开来。

  樊爱能没想到汉军的主力偏偏让自己碰上,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眼看着汉军士卒如成团的黄蜂般汹涌而来,惊恐之间,竟不知如何传令属下。副帅白重赞问他以何阵御敌,樊爱能却反问道:

  “汉兵究竟来了多少人马?”

  “禀元帅,汉兵近十万人马,其后还有契丹三万精兵。”白重赞回答。

  一听说还有契丹三万兵马,樊爱能脑袋嗡地一声,片刻,对白重赞说:

  “你率人堵住前面几道谷口,本帅带几千精兵分两侧绕上山梁,从谷中将汉军掐为两段。”

  山谷口的周军一下子被撤走数千人,兵力渐渐不支,又听得汉营中传出阵阵呼喊: “周兵主帅逃跑了,杀呀!”

 
 
 
  樊爱能的部署并无大错,可面对越战越勇的北汉军队,这些刚离开谷口的士卒没有跟随主帅上山,却成群地跪倒在地,降了汉军。樊爱能气急败坏,挥刀砍了两三个兵士,见大队汉兵朝他围过来,慌乱之中,他也掉转马头,抛下众人,向南逃去。

  前锋将赵匡胤、副将党进也已分别陷在厮杀之中,闻得主帅逃逸,眼见汉兵又如潮水般涌动,周兵阵脚将乱,赵匡胤挥舞长枪,声嘶力竭地大吼道:

  “汉贼只有几千人,弟兄们不要怕,随我捉拿刘旻,为大周立功!”

  喊罢夹马向前,一彪人马紧随其后,不消多时,竟将冲出谷口的大股汉军撕开了一道豁口。

  “赵先锋,潘某来也!”剑光闪处,又跃出一位铁甲将军,直扑汉营而去。此人是赵匡胤手下的偏将潘美。

  随着几声怒喊,形势果然发生了变化,汉兵像被震慑了一样,眼瞅着几个不要命的周将横冲直撞,不觉纷纷倒退,一时间白刃相接,火星迸溅,直杀得天昏地暗,山间的尘土腾空荡起。两个时辰过去,尸骨塞满了道道山谷。

  刘旻没想到刚才的优势陡然间发生变化,急命手下将军刘汉忠带领后军继续向前冲杀。这边赵匡胤喝令部将党进、潘美等死死阻住各道谷口。死伤的士卒越来越多,空气里飘着呛人的血腥味儿。刘旻见众军突不破山口,十分恼怒。这一次他是下了死决心才发重兵的,他原以为恶仗要出了泽州进太行山时才会打响,不料刚出南境便遇到柴荣大军如此顽强的抵抗,发狠地吼叫:

  “冲,死多少人也要冲过去!”

  他料定柴荣也把老本都掏出来了,只要突过潞州,直捣汴京并非遥不可及,狭路相逢,勇者能胜!

  双方的战旗都在山风中猎猎飘扬,只是不时就会倒下几杆。正当刘旻见赵匡胤、党进等周将渐渐难以招架时,猛听见山头上爆发出阵阵呐喊,成群的周兵奔涌下山,汉兵猝不及防,顿时大乱,连刘旻也躲闪不及,被后退的士卒撞着战马,险些摔落在地。他弄不清山上究竟下来多少周兵,也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来这么多周兵,阵脚一乱,他也控制不住马头,向后退了几里,来到一片平缓的坡地上。

  北汉虽有不小的伤亡,但因此来人数众多,仍旧还是人山人海。已经拼杀了几个时辰,刘旻命各部燃火烧饭,他打算饱食之后再次发动大举强攻。

  灶火一团团烧起来。饭还没煮熟,猛然又听得北面传来汉兵惊恐的喊叫:

  “周兵杀过来了!”

  “周兵来了,快跑呀!”

  这一次混乱得更厉害,连滚烫的锅灶也被踢得乱翻。原来是襄垣韩令坤和慕容延钊乘刘旻不备,从背后杀了过来。火光映着刀光,刀光闪着血光,数不清的骑兵和步卒狂奔乱踏,把北汉兵杀得四散奔逃,谁也顾不得谁了。

  柴荣的部署可谓妙算: 主帅所部堵住汉军的先锋,李重进的禁兵和李筠的潞州兵从各山头突然奔下,打乱汉兵的长阵,韩令坤、慕容延钊所部则从背后包抄围歼。这一来刘旻满盘皆输,不但没有通过潞州,连主力部队也被打得七零八散,死伤无数。

  风刮得更紧了,像是要把山间刚刚长出绿芽的树林成片掀翻。天全黑下来,前锋军营里烧起了数百火堆。赵匡胤还披着铠甲,外面围着一领已经破旧的战袍,挨着帐子转了一圈。他以前打仗也是如此,每次战后,他总要跑遍各个营帐,向受伤的士卒说上几句宽解的话。常言道: “士为知己者死。”正因为赵匡胤有爱兵如子的好名声,他手下的将士个个都是敢杀敢死的壮士。可今天,他的心情却与以往大不相同,每进一帐,都要问一句:

  “谁见到潘将军了?”

  几十个营帐都查遍了,伤号里也找不到潘美,这不由得让他越来越焦躁。从最西边的营帐里走出来,正碰上副先锋党进。党进的脸刚刚擦过,火光之下还能看得见未揩净的血迹。他迎着赵匡胤快步走过来,双手刚合在一起准备施礼,被赵匡胤一把揪住前襟:

  “党将军,潘美现在何处?”

  “老赵!”党进是不识字的庄稼人出身,打起仗来凶猛如虎,从来不顾性命,军中号称“党大虫”。他对将帅士卒的称谓别有一套,不论官职高低,凡比他年岁大的都称“老”,哪怕比他大一天也是如此,凡比他年岁小的都称“小”,哪怕比他小一天也无例外。他跟赵匡胤数年旧交,一向称他为“老赵”,因为赵匡胤比他大一岁,其实莫说赵匡胤,就是主帅樊爱能、副帅白重赞,他也是老樊、老白地叫。上上下下都知道他是个粗人,没有谁跟他理会。“你老哥枪一扬,我和老潘都冲上去了,汉贼成群往上扑,个个儿都掂着钢枪,我哪能光替你盯着老潘哪!”

  赵匡胤放开党进,不做声了。党进快人快语:

  “哎,老赵,老潘是福相,你放心,他不会死!”

  这话自然说到了赵匡胤心里,他与潘美相交数载,虽不是结拜兄弟,但一直情同手足,他甚至想过: 日后若要成大事,没有潘美这样的弟兄是不可想像的。眼前这个党进虽也是条好汉,只是有勇无谋,且不懂法度,比不得潘美智勇兼备,又是从小在军旅中长大,在郭威帐下作过军差,深明纪律。

  “你说他不会死,那你去把他找回来!”

  赵匡胤原本是一句绝望的话,他估计潘美十有八九已经阵亡,凭着他多年带兵的经验,像这样的恶战,如果没有死在乱军之中,早该回营复命了。现在除了已知阵亡的几名将佐,所有的部下都回到了营中,独独不见潘美。党进是给个棒槌就当真的人,闻听赵匡胤之言,应声说道:

 
 
 
  “没啥说的,我这就去把老潘找回来,若是找不回来,拿我问罪!”他转身就走,没几步,又扭头大声喊:“可是不管活的还是死的啊!”

  “滚!”赵匡胤最不愿意听“死”这个字,他勃然大怒,顾不上对副将的礼数了。

  “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