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读书指津--(青年版·社科卷) >

第7章

读书指津--(青年版·社科卷)-第7章

小说: 读书指津--(青年版·社科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刻成了读者急欲阅读的诱惑。有时候,我们对于某一部分的史实已了若指
掌,但我们仍急于去阅读,那些诱惑已不是历史真相,而是著者们眼中的历
史是怎样一个历史。

这部史书似乎还给我们这样一个提示,面对历史就像面对《红楼梦》,
一千个读者会读出一千个林黛玉,不同的人对待历史,就有不同的历史在其
心中形成。从这一点上说,《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是那些著者们个人
的历史,它充满个性,富有色彩。但正像你不同意别人读《红楼梦》时对林
黛玉的理解一样,读这部史书,我们也需要用自己的视角,用我们已经愿意
接受的历史观点与之融合,使之形成活于我们自己心中的历史。只有这样,
这些活的历史才会变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有益于自己的人生。

(梁启谈)


[提要书目]

《文明的历史脚步——韦伯文集》

黄宪起、张晓玲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韦伯以他渊博的知识、独特的历史比较方法,对东西方主要国家几千年
的文明史进行纵横全面比较,从而论述了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以路
德教、加尔文教为精神支柱,以自由市场经济、资本核算为本质的西方资本
主义文明的历史发展特征、趋势,并探究中国、印度资本主义未得到发展的
原因。

《走出中世纪》

朱维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文讨论的对象,是从晚明到晚清的思想文化的历史。在作者看来,这
个过程就是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历史的过渡过程。他称之为中国走出中世纪的
过程。历史属于过去,审视却是常新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坚尼·布鲁克尔著,朱龙华译,三联书店出版。

佛罗伦萨这座历史名城,在文艺复兴时期向人类奉献了米开朗琪罗等一
大批杰出的艺术家的人文主义者,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文笔,介绍这座缔造光
辉历史和伟大人物的城市。由此可知,佛罗伦萨产生文艺复兴有其必然性。

《异端的权利——卡斯特利奥反对加尔文史实》

斯·茨威格著,赵台安、赵振尧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后代将会迷惑不解,为什么在如此灿烂的黎明之后,我们还会退化回
到昔米莱人的黑暗之中。”(卡斯特利奥)

《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中国大历史这名词是由黄仁宇创用的,指的是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
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主要采用综合法和归纳法。本书从先秦写到当
代,与以前史书不同的是,作者在写作各章时,更将前一时代所留下来的影
响昭然指出,强调揭示历史发生的必然性。值得重视的还有,作者不仅注意
阐释历史,而且注意推演未来,对祖国前途的关心,贯穿于全书字里行间。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黄仁宇著,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资本主义这个名目,在不同作家笔下会有不同解释。一个历史家所看到
的资本主义,可能与一个经济学家所看到的资本主义迥然不同。14 世纪以
来,世界中的大变动多数与资本主义有关。虽然资本主义不是引起战争、造
成新旧国家分离并合的总原因,但是它牵涉广泛,在各种大规模事件中总有
直接与间接的介入。本书为历史著作,它写的是一个历史学家眼里的资本主
义。在书中,我们将看到资本主义的独特内涵,还将看到资本主义与晚近数
百年世界历史的关系。


《创造者》

[美]丹尼尔·丁·布尔斯廷著,汤永宽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美国著名文学派史家丹尼尔·丁·布尔斯廷的力作,是其《发现
者》的姐妹篇。本书重现了人类三千多年的文化艺术成就,栩栩如生地描述
了创造我们璀璨的文化遗产的杰出人物,介绍了人类世界的哲学、戏剧、文
学、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等。创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金字塔的建
造到佛罗伦萨大教堂优雅圆顶的设计,从但丁的《神曲》到巴尔扎克的《人
间喜剧》,从酒神节的古朴仪式到现代芭蕾的优美舞姿,作者以其特有的典
雅而富于魅力的笔触,深入而全面地探讨了人类的创造这一博大精深的主
题。

《发现者》

[美]丹尼尔·丁·布尔斯廷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发现者》是《创造者》的姐妹篇。先有《发现者》,之后才有《创造
者》。《发现者》讲述的是关于人类谋求认识世界和自身的故事,讲述的是
人类对错觉——知识的错觉——的克服,人类正是在这种克服的进程中完善
着对宇宙以及对自我的认识。本书出版后影响甚大,已被译成20 种文字。

《历史研究》

[英]汤因此著,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影

汤因比是20 世纪思辨的历史哲学的代表,曾被西方学者尊为“国际上的
智者”。本书是汤因比最重要的著作,以分析各种文明的循环发展和衰落为
基础。作者把人类6 千年的文明史分为26 个文明,而每一个文明都经历兴起、
生长、衰落、解体和灭亡5 个阶段,认为人类20 多种文明中,绝大部分已绝
灭,现尚存5 种文明,也大多走向衰落或解体阶段。

《世界的中国观》

忻剑飞著,学林出版社出版。

本书的副标题是:近二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作者以大量国外
汉学材料为基础,描述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进程。要理解和解读中国文化之
谜,离不开国外中国观的反馈信息。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这类信息,为读者打
开了一个理解中国的新维度。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美]喻里森·索尔兹伯里著,过家鼎等译,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美国革命的传奇是福吉谷。法国革命的
传奇是摧毁巴士底狱。俄国革命的传奇是攻占彼得格勒的冬宫。中国革命的
传奇则是中国红军的长征。

作者认为20 世纪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
途的事件了。作者用富有感染力的笔触描述了这个事件的始末及其深远影
响。他认为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多
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史记》

司马迁著,岳麓书社出版。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华民族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
太初年间三千年来的历史发展的一部总结性的记录,对这一长时期的整个社
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斗争发展,作了概括而又详实的叙述。它不
但是一部历史杰作,为我国史学纪传体奠定基础,而且是兼具异常丰富的思
想内容的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更是一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的宝贵的人类精神文化遗产。

《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二部)

费正清主编,章建刚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原是《剑桥中国史》的第12 卷和第13 卷,由美国著名中国学专家、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主编。本书叙述的是1912 年至1949 年期间中华民国的
历史,是国外学者对中华民国史的研究成果的结晶,不但为读者提供了广泛
的资料,而且为读者提供了值得人们重视的历史研究的视角。

《美国扩张与发展史话》

[美]卡罗尔·卡尔金斯主编,王岱等译,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选译自美国读者文摘出版社1975 年出版的《美国史话》一书,主要
讲述了美国领土扩张、经济发展以及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历史进程。其中
还涉及到一些美国在国外的战争。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国,美国的历史充满了
惊心动魄的故事,美国的人民体现了不断进取的精神,读者将从这里看到一
个与中国有着很大差异的国家历史,并引发出自己的思考。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上、下册)

杜石然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其它事物一样,是有着一定的历史继承
性的。今天的科学技术,正是由过去的科学技术发展而来。研究和了解中国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探讨它的发展规律,将可以起到借鉴历史、温故知新
的作用。而这部书作为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通史,当会给读者许多教益。

(本部分提要书目由李咏梅、梁丽明、黄伟林撰写)


文艺美学

[综合导读]

文艺美学的书很广泛,它们包括那些研究文学、艺术和美的规律的书。
美学曾经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比较深奥。文学则是大家所熟悉的。我们侧重
于从文学论著的角度来谈谈阅读问题,相信这样对读者会有举一反三的效
果。

爱文学的人很多,爱文学理论的人很少。

许多作家都公开地表示过对文学理论的不以为然。绝大多数文学读者则
视文学理论为无物。他们觉得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激动人心的抒情象征
已经足够,为什么还要那么多枯燥无味的解释和评说。

这一切并不妨碍文学理论的存在,甚至不能阻止文学理论一天天的成长
壮大。

凡存在必合理。文学理论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我以为,文学理论至少满足了人类的一种理解欲望。人类的这种理解欲
望不仅仅停留在快乐感性的层面,它还努力向智慧理性的层面延伸。

文学早已成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存在。文学理论则要对这种存在作一番阐
释、分析、探究和评说。

人类有许多文学的读者,但也有一批乐于对文学的功能、内涵、形式结
构、方法类型进行思考的读者。这些读者在作这些思考的时候,自然会希望
读到有关这些思考的书。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历史上,文学理论的书已有许多。中国有《文心雕龙》、
《诗品》、《人间词话》,西方有《诗学》、《诗艺》、《艺术哲学》等等。
这些著作已流传百年甚至千年,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堪称本学科的权威之作。
阅读这些著作,对全面深入了解文学自然大有益处。

除了经典文学理论家撰写的文学理论著作外,我觉得经典作家撰写的文
学理论著作尤其值得一读。英国小说家佛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德国诗人
歌德的《歌德谈话录》、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前苏联作家巴
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乃至
中国诗人艾青的《诗论》、小说家王蒙的《当你拿起笔》、王安忆的《王安
忆小说讲稿》等都是特别能给人启发的文学理论书籍。这些著作的好处在于
作者既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又有良好的理论修养,它们讲述的文学理论,常
常显得更真切、更透彻、更合乎创作实际。

还应该指出的是,对文学理论著作的阅读,应该建立在阅读文学作品的
基础之上。有读作品的经验,才能有读理论的收获。只读理论,不读作品,
这种理论不可能在你心灵深处留下痕迹。事实上,我们读文学理论著作,也
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在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的世界中,文学作品显
然占据第一位的位置。

最后要补充的是,以上我们所说的文学理论,用的是狭义的文学理论概
念。广义地看,文学理论应该还包括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好的文学史可以作
为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向导;好的文学批评则能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生
活的时代层出不穷的文学作品。阅读文学史著作培育的是我们的学养,我们
将获得丰富的经典知识;阅读文学批评启发的是我们的识见,使我们保持充
沛的创造活力。

(黄伟林)


[导读书目]

《谈文学》

朱光潜著,开明书店1946 年5 月第1 版,后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

文学的特点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像数学物理,有公式可依、定律
可循。因了这一特点,许多谈文学的书就容易流于玄虚,常常是洋洋万言,
给人模糊含混,难以捉摸的感觉。相比之下,朱光潜的《谈文学》,努力做
到“切实”二字,以求实的态度对待务虚的文学,确实把握了文学的脉搏,
感应了文学的律动,于文章得失,创作甘苦方面,道出了诸多内行的见解,
知音的心得。

比如,朱光潜特别强调文学的趣味。他认为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
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到的
趣味表现出来就是创造。显而易见,朱光潜是把趣味问题作为文学的核心问
题来看待的。在他的心目中,文学教育的第一件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
趣味如此重要,又如此玄虚,那么,怎样才能习养而成呢?如果没有切实的
途径,所有关于趣味的谈话就显得轻浮飘渺,大而无当。所幸,朱光潜指引
了习养趣味的途径,他表示,唯一的办法是多多玩味第一流文艺杰作,在这
些作品中把第一眼看去是平淡无奇的东西玩味出隐藏的妙蕴来,然后拿通俗
的作品来比较,自然会见出优劣。这是一条相当切实的途径,也是一条十分
正确的途径,它同时还表明文学趣味的养成仍然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在这里,
作者写作的求实态度和对文学自身规律的尊重都体现出来了。

求实的态度和纯正的趣味使作者能超越人云亦云的局面,表达自己独到
的观点。批评界常有一种宽容的说法,即写作和欣赏各自独立,写作的平庸
并不妨碍欣赏的高雅,所谓手低而眼高。朱光潜却以自己的经验为据,指出
了这种说法的自欺欺人。他认为:你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写作的甘苦,对于
旁人的作品就难免有几分隔靴搔痒。很显著的美丑或许不难看出,而于作者
苦心经营处和灵机焕发处,微言妙趣大则源于性情学问的融会,小则见于一
字一句的选择安排,你如果不曾身历其境,便难免忽略过去。

朱光潜是研究美学的学者,标举高尚纯正的趣味,体现其眼高;朱光潜
又是擅长说理文的高手,朱自清称他能近取譬,深入浅出的本领是他的特长,
可谓手亦不低。可以说,朱光潜的作品,手高和眼高是和谐统一的。在《谈
文学》一书中,专门辟有《作文与运思》、《选择与安排》、《咬文嚼字》
等章节来谈写作的技巧,从中可以看出朱光潜在文章的结构布局、文字表现
诸方面,确实功力深厚,经验老到。《散文的声音节奏》一节,强调白话文
必须念着顺口,要自然、干净、明朗,能够在长短、轻重、缓急上面显出情
感思想的变化和生展。这无疑是很高的标准,而以这标准去对照朱光潜的文
章,也分明衬出朱光潜说理文的语言已臻较高境界。

朱自清说朱光潜的文字“像行云流水,自在极了。他像谈话似的,一层
层领着你走进高深和复杂里去。他这里给你来一个比喻,那里给你来一段故
事,有时正经,有时诙谐;你不知不觉地跟着他走,不知不觉地‘到了家’”。
这里所谓“到了家”,大概指的是读者已同意和接受了朱光潜的美学道理。
由此可见,朱光潜以美文论美学,的确实现了学术和文章兼美。


(黄伟林)

《谈美》

朱光潜著,开明书店1932 年11 月出版,后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朱光潜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