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真貌-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
撒都该人是合作主义里的最积极的一派。他们最早接受希腊文化,所以他们分别和马卡比、罗马以及目前的希律王合作。他们的神学本质上是人文主义,他们不相信死后的存在,也不相信神对今世的事情会插手,一切都是听天由命。既然没有将来的奖赏或是惩罚,一个人倒不如及时行乐。考古学家发现他们有宏伟华丽的大房子,银和金的器皿,很明显撒都该人是很懂得享受人生的。在巴勒斯坦各党派中,如果现况发生任何变化,撒都该人的损失会是最大。
在中产阶级颇受欢迎的还是法利赛人,他们是走中间路线的人,他们徘徊在统独之间,他们注重洁净的生活,像守安息日,礼仪上的洁净以及各项节日。法利赛人把凡不谨守律法的犹太人当做外邦人,将他们赶出各地的公会,抵制他们的生意,排斥他们参加宴会和公共活动。不过法利赛人自己也因此遭受许多迫害。曾有一天他们中间几百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虽然法利赛人热情地相信弥赛亚,他们却对于任何自称为救主或是会行神迹异能的人非常地谨慎,以免给国家带来更大的伤害。
法利赛人很小心地选择争取的事项。只有在必要的时候,他们才将生命摆上奋斗。有一次彼拉多反悔取消了一项以前和犹太人讲好的约定,那就是不准罗马军队带任何有皇帝肖像的装备进入耶路撒冷,因为法利赛人认为那是一种偶像敬拜。为了抗议这一决定,他们有一群犹太人(大部分是法利赛人)聚集在彼拉多的宫外五天五夜,他们哭泣地恳求彼拉多能收回成命,彼拉多命令他们到广场去,他在那里埋伏了罗马的军队,他威胁法利赛人如果再抗议,他就把他们全部杀死。可是法利赛人同心协力哭天泣地,宣告他们宁死也不愿看到他们的律法被破坏,后来此剧是以彼拉多妥协收场。
当我考虑这些团体以后,我想我大概会加入法利赛人的行列,我很敬佩他们所采取的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付统治当局,而又不失去他们愿意为原则付出任何代价。他们注重秩序,所以法利赛人大多是好公民(关于为什么福音书中记载如此多耶稣和法利赛人的冲突,学者们多有争论。其实与撒都该人、禁欲派或奋锐党相比起来,耶稣与法利赛人的立场是最接近的。有一个解释是说因为写福音书的时候耶路撒冷已经毁了,其它的党派完全消失,所以福音书的作者就专注于对基督教颇有威胁的法利赛人)。像禁欲派或奋锐党这些极端分子很令我不安,而撒都该人在我眼中实在是投机分子,所以我大概会是一个同情法利赛人的人,我会站在群众的边缘,观察耶稣如何处理一些当时很棘手的事件。
耶稣是否会赢得我的跟随呢?虽然我很希望如此,可是我无法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有不少次,耶稣激怒了法利赛人中各个不同派别。耶稣提出了第三条路,既不合作,也不独立。他彻底地把重心从希律或凯撒的国度转到神的国度。
如今回头来看,有时还真搞不清楚耶稣在哪些枝节使得各个党派分离,更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被耶稣教训的一些细节气愤填膺。虽然禁欲派、奋锐党、法利赛人甚至撒都该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是无论如何也要维持犹太人的特点。在这个共同目标之下,耶稣可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我肯定我也会感受到这种威胁。
事实上,犹太人是在他们文化的四周设立一些围墙,希望能保护他们这个小不点的民族免于异教的同化。上帝是否会正如当年把他们从埃及解放出来一样地也救他们脱离罗马?有一个传说认为,如果以色列全家每一个人有一整天悔改,或是以色列人全体能守住两个毫无缺陷的安息日,那么弥赛亚的拯救很快就会来到。辉煌的新圣殿激起了一股属灵的复兴浪潮,圣殿在耶路撒冷显著的一大片高地上,成了全国尊严的焦点以及未来的希望。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正如其它犹太人一样,来衡量耶稣对守旧律法、守安息日以及圣殿的看法。我怎么能调和传统对家庭重视的文化和耶稣所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生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耶稣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是大祭司和管圣殿的撒都该人耳中,他们怎么接受「我能拆毁神的殿,三日内又建造起来」?这可不是一句普通吹牛的话,这根本是亵渎并背叛上帝,居然敢攻击把全犹太人联合在一起的中心!当耶稣宣告他可以给人罪得赦免,这对犹太人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就好象今天如果有人宣布他可以给人护照或是建筑执照。他以为他是谁呀?难道他可以取代整个现有的制度?
后来的历史证明,犹太人所担心的这种文化自杀并非没有理由。主后70年,不是耶稣,而是其它有能力的领袖所发动的反抗暴政,导致罗马人把整个耶路撒冷和圣殿都夷为平地。后来再重建耶路撒冷成为一个殖民地,并在犹太圣殿的旧址上盖了丘比特庙,禁止犹太人进入城内,违者一律处死。罗马人那时开始逼迫犹太人流亡海外,直到近期才能回国。这件事彻底地改变了犹太教的面貌。
第一部份 何许人物 第四章 试探:旷野的对决
爱是凡事甘心愿意,并且仅对甘心者命令。爱是放弃权力,神是放弃权力。——赛孟尼·魏(SimoneWeil)
福音书明言,耶稣这个加利利的乡下佬,就是神的儿子,由天而降来对抗邪恶。如果这是他来的使命,那么耶稣的优先次序就令人怀疑。首先是自然灾害,如果耶稣有能力治愈疾病,使死人复活,为什么不处理一些宏观的困难:像地震、飓风或是在地球上给人类带来瘟疫的一大群突变的病毒呢?
哲学家和神学家责怪地球上许多的病态,都是因为人类拥有自由意志的后果,这样的看法引起不少的问题。我们是否享受太多的自由?我们有自由彼此伤害或是残杀、发动世界大战,或是污染我们的地球;我们甚至可以自由地毁谤上帝,并且像没有永世的一幅样子活着。至少耶稣也可以设计出一些不可争议的证据,来堵住怀疑者的口,叫人相信上帝的机会大大增加。像他现在这样,实在是很容易令人忽略神或是否认神。
耶稣成人以后第一次「正式」的作为就是进入旷野,与那控告者面对面地应付这个困难。魔鬼引诱神的儿子来改变自然律,借着花招快捷方式以达成他的目的。在巴勒斯坦充满了风沙的平原,不仅是耶稣的品格接受考验,整个人类的历史也系于此一挑战。
当约翰·弥尔顿写史诗《失乐园》的续集时,他把耶稣生平中受试探而非钉十字架当做耶稣夺回世界努力的枢纽。以前在花园里有一对男女,因撒旦应许给他们升高到一个他们原有的地位而惨遭失败。几千年后,另外一位人类的代表,照保罗的话,是第二个亚当,也面对相似的试探,不过有很奇怪的反转。古蛇在伊甸园问道:「你可以像神吗?」;试探者在旷野问道:「你可以成为真正的人吗?」
当我读到受试探的故事,我注意到当时并没有现场的见证人,这些细节一定是出自耶稣本人。为了某种原因,耶稣觉得有责任把这一挣扎的时刻以及个人的软弱公开给他的门徒。我假定试探是一场真实的冲突,而非耶稣事先安排好的一场表演。同一位试探者,他曾经发现亚当和夏娃的致命伤,现在更是精准地攻击耶稣。
路加以低调的手法来描述这一幕好戏:「耶稣被圣灵充满,从约旦河回来,圣灵将他引到旷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那些日子没有吃什么,日子满了,他就饿了。」这真像一场单打独斗中的战士,宇宙中两个巨人同时出现在一个荒野之上,一位才开始他的使命,在一种虚弱的光景中来到敌人的地盘,另一位则充满了信心,以逸代劳地准备主动出击。
在这场试探之中的一些细节很令我迷惘,魔鬼要求耶稣把石头变成面包,要将世上的万国送给他,并且催促他从高处跳下去以试验上帝保障身体安全的应许。在这些要求之中难道有什么邪恶不成?这三个试探本身其实很像耶稣应有的特权,也是人们对着弥赛亚最基本的期盼。耶稣后来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岂不是更令精彩的表演?而且他也能胜过死亡,从死里复活,成为万王之王。这三个试探实在不像有什么邪恶可言——然而很明显在旷野有一些极为关键的事发生。
英国诗人格纳·曼尼﹒霍普金(GerardManleyHopkins)描述旷野试探是耶稣和撒旦相识期间,撒旦对于道成肉身的奥秘是如在云里雾中,他搞不清楚耶稣是一个普通人,或是神的显现,还是像他自己一样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天使。他向耶稣挑战也是要借着耶稣能行的神迹来侦探仇敌的能力。马丁路德甚至推测在耶稣的一生中,因为他是如此的谦卑,又和有罪的男女混在一起,所以他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位,因此魔鬼忽略了他,甚至不认识他。因为魔鬼是高视雄峙的,他总是在注意那些又高又大的,并且与之接近,他是不会注意那些低下卑贱的。
在福音书中,这一场单打独斗中的战士是以武士的互相尊敬来相悖,好象两个拳击手在台上绕着对方转。对耶稣而言,可能最辛苦的是要愿意来接受这一趟试探,为什么不把试探者一举消灭,拯救人类历史脱离魔鬼的恶毒呢?耶稣可能在抗议。
在撒旦这边,他提出以他的统治权来交换胜过神儿子的成就感。虽然撒旦提出了三个试探,最后,他自己反倒胜不过这些试探。前两个试探他不过要求耶稣证明他自己,最后的试探他要求敬拜,这是上帝永不会同意的。
旷野的试探显出撒旦的真面目。可是神依然是隐藏的。撒旦说:如果你是神,就露一手给我看。做神就要像神。耶稣的回答是:只有上帝能做这些决定,所以我不会听你的要求作任何事情。
在温·文德(WimWender)几部优美的有关天使们影片中(如「欲望之翅」;「远方,近处」)。这些天国的生物,在一起以充满了孩童般的惊奇讨论、品尝喝咖啡和消化食物的滋味、体验温情和痛苦、感受走路时骨胳的运动、体会另一个人类的抚摸,他们大惊小怪的赞叹,因为在人间没有一件事是预知的。以每分钟、每小时的生活来面对现在,而非只是永恒。当耶稣大约三十岁,就是他第一次在旷野与撒旦对决的时候,他已经很清楚做人的这一切「好处」。他很舒适地住在他的皮肉之中。
我回头看这三个试探,我看出撒旦的建议有了一个颇具诱惑力的改善。他引诱耶稣能享有做人的好处而不会有任何的坏处;能品尝面包的美味而不受饥饿和农作物等规律的限制;能经历一些刺激而没有真实的危险;享受美名和权力却没有被拒绝痛苦的可能——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十字架而要冠冕(耶稣所拒绝的试探,对我们这许多跟随他的人而言,却依然是我们心所恋慕的)。
在伪经的福音书,就是被教会判定是伪造的那些作品中,似乎耶稣早就屈服了撒旦的试探。那些幻想的记录提到耶稣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做了一个泥麻雀,然后吹一口气,就使麻雀变成了真的;或是把一条死鱼丢在水里看着它奇迹似地开始游动;他把他的玩伴变成了小羊,好给他一个教训。甚至使一些人变聋变哑,然后再享受医治他们的乐趣。这些在第二世纪杜撰的福音书,和今日的超人或蝙蝠侠漫画差不多。这些伪经的价值乃是提供了一幅和福音书完全相反的图画。在福音书中的弥赛亚是一位从来不为自己使用超自然能力的,从在旷野的试探开始,耶稣就展示他极不愿意扭曲任何在地球上的规律。
玛孔·玛格瑞基在以色列拍摄一些记录片的时候,发现旷野试探是如此的令他惊讶:
真是奇怪,当影子够长,而且光线又不是太弱,正是开始拍摄的好时间,我突然发现附近有一堆石头散列,每一个石头几乎完全一样,看起来就像一些刚出炉的金黄色面包。要耶稣把这些石头面包变成了真正可吃的面包,正如他后来在婚宴上把水变成酒应该是一样的容易。到底为什么不做呢?罗马当局时常免费发送面包来获取人民对凯撒王国的忠心,耶稣也可以用同样的手法来推广他的国度。
只要耶稣点头同意,他大可以不必使用四本不出色的福音书和一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失败者来建立基督教的世界。他可以用一套动听的社会经济计划和原则每一个乌托邦就都可以成就,每一个希望都达成,每一个美梦都成真,那么耶稣可以成为一个大施主,伦敦经济学院和哈佛商学院都会喝采,英国的国会将给他立一个像,可能美国的国会也会竖立一个更大的纪念碑,苏俄的红场也少不了相反,他拒绝了这一切的机会,只不过因为只能敬拜神。
从玛格瑞基看来,旷野试探主要还是围绕着耶稣同胞心中最主要的问题:弥赛亚是什么样的人?一位爱民的弥赛亚,能将石头变面包喂饱家人?一个圣经弥赛亚,高高站在圣殿房顶角上?一位君王弥赛亚不仅统治以色列,并且治理万邦?简而言之,撒旦提供耶稣一个机会来做我们以为我们所要的那样威武的弥赛亚,我肯定是同意希望有一个玛格瑞基所形容的弥赛亚。
我们什么样的弥赛亚都要,就是不要一个受苦的弥赛亚——恐怕从某一个层次来看,耶稣自己也不要吧!撒旦建议耶稣从高处跳下来好试探上帝的保护可真是正中要害,这样的试探是会再来的。有一次耶稣在怒中严厉地责备彼得:「撒旦,退我后去吧,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那是当彼得听到耶稣预言自己的受苦和受死就劝阻耶稣之时,彼得说:「主啊!万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彼得这种直接要保护耶稣的反应,其实正伤到痛处,耶稣在彼得的话中再一次听到撒旦的要他走一条容易的道路的试探。
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罪的试探是以嘲笑的方式来诱惑他,一位罪犯讥笑他:「你不是基督么?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四周观看的人也说:「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他神若喜悦他,现在可以救他!」然而却没有拯救,没有神迹,没有简单不痛苦的道路,耶稣为了要能拯救别人,很简单,他就是不能救自己,当他在旷野面对撒旦的时候,他一定是知道这一个事实。
※※※
我个人所有的试探引诱,总不外乎是一些平凡的情欲或贪婪,可是当我回想耶稣所受的试探,我发现主要中心是他来到地球的理由,以及他工作的模式。其实,撒旦以「速成」来引诱耶稣,他大可以食物来赢取群众并且控制万国,又可以保护自己免于危险。撒旦以弥尔顿的话来讥笑耶稣:「为什么迈向至善之脚步如此缓慢?」
我第一次看见这一点是从多斯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所写的伟大小说《卡洛马夫的弟兄们》(TheBrotherKaramazov)。这本书就是以旷野试探为主题的,不可知论者的依凡·卡洛马佐夫(Ivan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