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39-黄帝内经太素 >

第52章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52章

小说: 439-黄帝内经太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针疗脓成大,伤以处多,故得出脓。害,伤也。是以脓成唯须砭 也。平按∶“以大治大多害” 
《甲乙》作“以大治大者其功大,以小治大者多害大”。以成脓者《灵枢》、《甲乙》作已成脓 
血者。砭石《灵枢》、《甲乙》作砭石。 《灵枢》、《甲乙》作铍。注难瘥袁刻作难愈。)黄 
帝曰∶多害者,其不可全乎?(多害者,砭 之伤,即至死也。)岐伯曰∶其在逆顺焉。(逆者 
多伤至死,顺者出脓得生也。)黄帝曰∶愿闻逆顺。岐伯曰∶以为伤者,白眼青黑,眼小,是一 
逆也;内药而呕,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项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脱,是五逆 
也。除此者,为顺矣。(先有五伤,后行 者,为逆也。先无五伤,脓成行 ,为顺也。嘶,先妻 
反,声破也。平按∶白眼《甲乙》作白睛。欧《灵枢》、《甲乙》作呕,“除此”下有“五”字。) 

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三
量络刺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六第三十九《血络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十 
四。 
黄帝曰∶愿闻奇邪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邪在血络奇络之中,故曰奇邪也。平 
按∶经者下《甲乙》有何也二字。)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出黑 
而浊者,何也?血清半为汁者,何也?发针而肿者,何也?血出多若少而面色苍苍然者,何也? 
发针面色不变而烦闷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刺络有此八种之异,请 
解所以也。平按∶《灵枢》血出黑作血少黑。血清半为汁者《灵枢》、《甲乙》作血出清而半为 
汁者。血出多若少《灵枢》、《甲乙》作若多若少。烦闷《灵枢》作烦 。多出血《甲乙》作出 
血多。)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脉中气多血少,血持于气,刺之 
气血俱出,其血先虚而复脱气,气血俱夺,故仆也。平按∶盛《灵枢》、《甲乙》作甚。)血气 
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之。(阳气多者其血滑,刺之血射。此为阴气多者,阴多为 
涩,故阴字错也。平按∶射下《灵枢》、《甲乙》无之字。)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 
以浊,故不能射。(热气久留痈蒸,故血黑而浊也。平按∶蓄积《灵枢》作畜积,《甲乙》作积 
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 
(新水未变为血,所以别行。旧水留而不泻,以为水肿。平按∶未合和血《甲乙》作未和合于血。) 
阴气积于阳,则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气久积阳络之中,刺之阴血涩而未 
行,阳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 
面苍然。(得,遇也。阴阳成和则表里相持,未合刺之,故俱脱离,所以脱色面色青。平按∶泻 
下《灵枢》、《甲乙》有之字。《甲乙》写作泻。苍然《灵枢》作苍苍然。注成袁刻作咸,亦通。) 
刺之血多、色不变而烦闷者,刺络中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闷。(刺络血者,邪尽血 
变。血多其色不变,其心闷者,以其刺属脏虚经,阴气有脱,致使心闷也。平按∶血多《灵枢》 
作血出多。《甲乙》无血多色三字。中虚经《灵枢》、《甲乙》作而虚经。)阴阳相得而合为痹 
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弗能虚也。(阴阳相共受邪为痹, 
是为阴阳俱盛,故出血不虚也。平按∶外注于络,《甲乙》外上有而字。)黄帝曰∶相之奈何? 
岐伯曰∶血脉盛者,坚横以赤,上下无处,小者如针,大者如 ,即而泻之万全。(相,候也。 
阴阳俱盛,其候如何?阴阳内经盛溢,必注于络,故候坚横盛络泻之,万全者也。平按∶《灵枢》、 
《甲乙》无处作无常处,如 作如筋。即而泻之《甲乙》作刺而泻之。)地无失数,失数而反, 
各如其度。(数,理也。若失理而反取者,各如前之度。平按∶地《灵枢》、《甲乙》作故。反 
《甲乙》作返。)黄帝曰∶针入如肉着者,何也?岐伯曰∶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肉着针,故 
坚焉。(肤肌气热,故令针热,则肉着转之为难,可动针久留,热去针寒,自然相离也。平按∶ 
针入如肉着者《灵枢》作针入而肉着者,《甲乙》作针入肉着。注肉着袁刻误作内着。) 

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三
杂刺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人迎候阳,见《灵枢》卷四第十九《四时气》篇。自刺家不诊至末,见 
《素问》卷十四第五十五《长刺节论》篇。又自篇首至必深以留之,见《甲乙经》卷五第一。自 
风水肤胀至尽取之,见《甲乙经》卷八第四。自飧泄至热行乃止,见《甲乙经》卷十一第四。自 
温疟至五十九刺,见《甲乙经》卷七第五。自转筋于阳至皆卒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四。自徒水至百三十五日,见 
《甲乙经》卷八 
第四。自着痹至取其里骨,见《甲乙经》卷十第一。自为 胀中至虚补之,见《甲乙经》卷九第 
七。自疠风者至无食他食,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九。自腹中常鸣至三里,见《甲乙经》卷九第 
七。自少腹控皋至以调之,见《甲乙经》卷九第八。自善呕至以去其邪,见《甲乙经》卷九第五。自饮食不下至则散而 
去之,见《甲乙经》卷九 
第七。自少腹病肿至取三里,见《甲乙经》卷九第九。自治痈肿者至为故止,见《甲乙经》卷十 
一第九。自病在小腹至炅病已也,见《甲乙经》卷九第九。自病在筋至骨热病已,见《甲乙经》 
卷十第一。自病在诸阳脉至病已止,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二。自病风至百日而已,见《甲乙经》 
卷七第一中篇。自病大风至末,见《甲乙经》卷十第二。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可宝?(一 
则四时不同,二则生病有异,灸刺总而要之,何者为贵?平按∶《灵枢》宝作定,下同,注云∶ 
一本作宝。)岐伯对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宝。(灸刺所贵,以得于四 
时之气也。平按∶ 
《甲乙》气穴上无得字。)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取之;(春时人气在脉, 
谓在经络之脉,分肉之间,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也。平按∶《甲乙》“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 
作“故春刺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深刺作深取。)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夏时人 
气,经满气溢,孙络受血,皮肤充实,故夏取盛经孙络,又取分腠以绝皮肤也。平按∶《甲乙》 
络上无孙字,夏作长夏。分间袁刻作分肉。)秋取经输,邪气在腑,取之合;(秋时天气始收, 
腠理闭塞,皮肤引急,故秋取脏相之输,以泻阴邪,取腑经之合,以泻阳邪也。平按∶输《灵枢》 
作,《甲乙》作俞。《灵枢》无气字。)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冬时盖藏,血气在中,内 
着骨髓,通于五脏,故取井以下阴气逆,取荥以实阳气也。平按∶《甲乙》冬取井荥作冬取井诸 
俞之分,必深作欲深。)风水肤胀,为五十九 ,腹皮之血者,尽取之。(以下杂刺。有此风水 
刺,一也。风水及肤脉,刺水穴为五十九 ,又尽刺去腹皮络血也。平按∶《灵枢》风水上有“温 
疟汗不出为五十九 ”十字,本书在后,水作 ,五十九 作五十七 ,《甲乙》注云∶“《灵 
枢》作五十七刺。”腹皮《灵枢》、《甲乙》作取皮肤三字。)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之陵泉, 
皆久留之,热行乃止。(飧泄刺,二也。飧泄病虚冷,皆补足三阴,上取关元等,下取阴陵泉也。 
平按∶《甲乙》三阴之作三阴交。《灵枢》、《甲乙》陵泉上无之字。)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 
刺。(此温疟刺,三也。温疟,寒热病也,故刺热输五十九 也。)转筋于阳,理其阳,卒针之; 
转筋于阴,理其阴,皆卒针。(转筋刺,四也。六阳转筋,即以燔针刺其阳筋。六阴转筋,还以 
燔针刺其阴筋也。平按∶两理字《灵枢》作治。《灵枢》、《甲乙》阳下无卒针之三字,皆卒针 
作皆卒刺之。)徒水,先取环谷下三寸,以 针 
之,已刺而针之,筒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水,必坚束之,缓则烦 ,束急则安静,间日一 
刺之,水尽乃止,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 
(,纡元反。此水刺法,五也。环谷,当是脐中也。脐下三寸,关元之穴也。 关元,内筒引 
水,水去人虚,当坚束身令实,复饮补药,饮之与食相去而进,间日刺之,不可顿去,水尽乃止, 
禁如药法,一百三十五日乃得愈。徒,空也。空饮无食也。平按∶以 针之《灵枢》作以铍针针 
之,《甲乙》作 针刺之。已刺而针之筒而内之《灵枢》作已刺而筒之而内之,《甲乙》作而藏 
之引而内之。入而复之《甲乙》作入而复出。水《灵枢》、《甲乙》均作 。必坚束之《灵枢》无 
束之二字。缓则烦 《灵枢》缓上有来字, 作 ,《甲乙》作闷。束急《灵枢》作来急。饮闭药 
《甲乙》作饮则闭药。)着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里骨。(此着皮刺,六也。卒针,燔针。准 
上经卒当为 ,刺痹法也。里骨,谓与着痹同里之骨,名曰里骨,以其痹深,故取此骨也。平按∶ 
里骨《灵枢》作三里骨。卒取其里骨《甲乙》作为肝痹三字,注云∶一作 痹。)为 胀,中不 
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 胀刺,七也。 ,脚胫也。胫寒为胀,取三里补泻为要也。 
平按∶为 《灵枢》作为干,《甲乙》无此二字。胀《灵枢》作肠,《甲乙》作腹。盛、虚下《甲 
乙》均有则字。)疠风者,索刺其肿上,以刺,以锐针锐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 
食,无食他食。(此疠风刺,八也。索,苏作反,散也。刺疠风肿上也。已,复锐头之针 
以锐其处,去针以手按之,出其恶气,食如禁法也。平按∶索《灵枢》作素。以刺《灵枢》、《甲 
乙》作已刺。以锐针锐其处《灵枢》作以锐针针其处,《甲乙》作以吮其处。恶气《甲乙》作恶 
血。)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贲之原、巨虚上廉、三里。(大肠气上冲 
刺,九也。大肠手阳明脉,络肺下膈属大肠,故邪气在大肠,循手阳明脉上冲胸,不能久立也。 
贲,膈也。膈之原,出鸠尾也。巨虚上廉与大肠合,以足阳明上连手阳明,故取巨虚上廉,并取 
三里也。平按;常鸣《甲乙》作雷鸣,上冲作常冲。贲《灵枢》、《甲乙》作盲。)少腹控皋,引 
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皋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动肝, 
散于肓,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小肠上冲刺,十也。皋音高。小肠传脊,左环叶积,其 
注于回肠者,外传于脐上。小肠之脉,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故得连皋系、属于脊、贯 
肝肺、络心系也。是以邪气客小肠,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动于肝气,散于肓,结于脐也。取 
肓原。肓原,脖 也,齐上一寸五分也。平按∶皋《灵枢》、《甲乙》作睾。《甲乙》小肠者上有 
小肠也三字。动肝《灵枢》作熏肝,《甲乙》作熏肝肺,散于肓《甲乙》肓作胸。齐《灵枢》、《甲 
乙》均作脐。)刺太阴以予之,(小肠脉贯肺,故取手太阴五输疗前病之穴。)取厥阴以下,(小 
肠脉贯肝,故取肝脉足厥阴疗前病五输之穴也。平按《灵枢》、《甲乙》作以下之。)取巨虚下 
廉以去之,(巨虚下廉与小肠合,故取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调所过之经补泻之。善欧, 
欧有苦, 
长太息,心中济济,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欧苦,故曰欧胆者, 
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部,调其虚实,以去其邪。(口苦刺,十一也。长太息者, 
太息长也。胆热之病恐惧,故如人将捕之也。邪在胆者,热邪在于胆中,溢于苦汁,胃气因逆,遂 
欧胆口苦,名曰胆瘅,故取三里以下胃之逆气,取胆脉少阳,调其虚实,以去热邪也。平按∶欧《灵 
枢》、《甲乙》作呕。济济《灵枢》作 ,《甲乙》作淡淡。欧苦《甲乙》作呕苦汁。胃气逆 
《甲乙》作胃逆。以闭胆部《灵枢》作“以闭胆逆,却”,《甲乙》作以闭胆逆。) 
饮食不下,鬲 
塞不通,邪在胃管,在上管则刺抑而下,在下管则散而去之。(饮食不下刺,十二也。邪在胃管, 
则令膈中气塞不通,饮食不下之候。邪在上管,刺胃之上口之穴,抑而下之;邪在下管,刺胃之下 
口之穴,散而去之也。平按∶鬲《灵枢》作膈。管《灵枢》、《甲乙》均作脘。而下均作而下之。) 
少腹病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足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 
管,取三里。(腹胀不通刺,十三也。邪在三焦,约而不通,故少腹肿,不得大小便。可刺足太 
阳大络,及足厥阴孙络结聚之血可刺去之,又刺肿上,及取胃管,并刺三里也。平按∶少腹病肿 
《灵枢》作小腹痛肿,《甲乙》作少腹肿痛。络脉上《甲乙》有结字。)睹其色,察其目,知其 
散复者,视其目色以而知病之存亡。(取病存亡刺,十四也。散则病亡,复则病存也。平按∶以 
而知病之存亡,《灵枢》无而字,恐衍。)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专务不散,则一 
其形也。移神在脉,则听动静也。气口则手太阴寸口脉,人迎则足阳明人迎脉也。平按∶壹《灵 
枢》作一。)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濡者病持,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 
口候阴,人迎候阳。(气口藏脉,故候阴也。人迎府脉,故候阳也。平按∶《灵枢》视上有以字, 
濡作软,持下作将下。)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疾头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阳刺,入一,旁四。(不诊刺,十五也。所刺之家,病患自知病之所在,不复须诊,更不为诊, 
即为针之,故曰藏针。藏针之法,刺至骨部,不得伤于骨肉皮部皮者,乃是取其刺骨肉之道,不得 
伤余处也。刺头病者,头为阳也,甚寒入脑以为头疾痛病,故阳刺之法,正内一,旁内四,疗气 
博大者也。本作阴刺者,字误耳。平按∶疾头痛《素问》作头疾痛。为藏针之,《素问》新校正 
云∶“全元起本无藏字。”《素问》病已下有上字,阳刺作阴刺,新校正云∶“《甲乙经》∶阳 
刺者,正内一,旁内四。阴刺者,左右卒刺之。此阴刺疑是阳刺。”与此正同。四下《素问》有 
处字。注更不为诊,袁刻脱为字。)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俞也,(寒热刺,十六 
也。大脏,肺脏也,肺脏之形,大如四脏,故曰大脏。刺肺寒热之法,近脏刺之,刺于背俞。迫,近 
也。平按∶《素问》背下重一背字。)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热气去而止,与刺之腰,发脏而泄 
出血。(刺背俞,迫脏刺之,使脏气会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