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27-阴证略例 >

第4章

227-阴证略例-第4章

小说: 227-阴证略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降,大汗而解,或躁扰不宁,勿惊可也。《活人》例后,举前贤诸去格拒之寒,大热药中,佐以 
人溺、胆汁、茶、蜜、盐之类,虽各随经,大抵与学士破阴导阳之意同。吾是以知仲景有此 
证也,但言简而意有余矣。明者当识! 
有人初得病,四肢逆冷,脐下筑痛,身疼如被杖,盖阴证也。急服金液、破阴等丹。其 
脉遂 
沉而滑,沉者阴也,滑者阳也,病虽阴而见阳脉,有可生之理,仲景所谓阴病见阳脉者生也 
。仍灸气海、丹田百壮,手足温,阳回得汗而解。或问滑脉之状,如何便有生理?予曰∶仲 
景云翕奄沉?曰何谓也?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名曰滑。古人论滑脉,虽云往来 
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仲景三语而尽也。此三字极难晓会。然翕合也,言张 
而复合也,故曰翕为正阳;沉言忽降而下也,故曰沉为正阴;方翕而合,俄降而下,奄谓奄 
忽之间。仲景论滑脉,可谓谛当矣。其言皆有法,故读者极难晓会。 
浮大数动滑阳脉,阴病见阳生可得。 
沉涩弦微弱属阴,阳病见阴终死厄。 
阴阳交互最难明,轻重斟量当别白。 
轻手脉微为在表,表实浮而兼有力。 
但浮无力表中虚,自汗恶风常淅淅。 
重手脉沉为在里,里实脉沉为亦实。 
重手无力大而虚,此是里虚理审的。 
风则虚浮寒牢坚,水停水蓄必沉潜。 
动则为痛数为热,支饮应须脉急弦。 
太过之脉为可见,不及之脉亦如然。 
荣卫太甚名高章,高章相搏名曰纲。 
荣卫微时名卑 ,卑 相搏名捐阳。 
荣卫既和名缓迟,缓迟名沉此最良。 
九种脉中辨疾证,长沙之脉妙难量。 
阳结蔼蔼如车盖,阴结循竿亦象之。 
阳盛则促来一止,阴盛则结缓而迟。 
纵横逆顺宜审察,残贼灾怪要须知。 
右手气口当主气,主血人迎在其位。 
气口紧盛伤于食,人迎紧盛风邪炽。 
数为在腑迟为脏,浮为在表沉为里。 
脉浮而缓风伤荣,浮坚涩坚寒伤卫。 
脉微大忌令人吐,欲下须防虚且细。 
沉为气弱汗为难,三者须要当审记。 
阳加于阴有汗证,左手沉微却应未。 
趺阳胃脉定死生,太溪肾脉为根蒂。 
脉来六至或七至,邪气渐深须用意。 
浮大昼加病属阳,沉细夜加分阴位。 
九至以上来短促,状若涌泉无入气。 
更加悬绝渐无根,命绝天真当死矣。 
病患三部脉调匀,大小浮沉迟速类。 
此是阴阳气已和,勿药自然应有喜。 
学士脉歌一篇,即仲景评辨二章也,要当识之。 


韩祗和温中例
属性:夫伤寒病之说,始自黄帝已开其端,主仲景方陈其条目,后世肤浅之学莫知其数。立言 
者只 
云∶病在表可发汗,病在里可下之,或云∶不可汗,或云∶不可下,即未尝有温中之说。仲景《伤寒 
例》云∶尺寸俱沉细,太阴受病也;尺寸俱沉,少阴受病也;尺寸俱微缓,厥阴受病也。又辨 
太阴证云∶太阴病,脉浮,可发汗,宜桂枝汤。又手足温,自利不渴,宜四逆汤。又腹满时 
痛,桂枝加芍药汤。辨少阴证云∶少阴证,始得之,发热脉沉,麻黄细辛附子汤。又少阴病 
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又少阴病,身体疼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附子汤。又厥阴 
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又少阴病,脉沉,急温之,宜四逆汤。今举仲 
景论中数条,最是治三阴病之良法。今世之用,尚有未尽证者。愚尝校自至和初岁,迄于今 
三十余年,不以岁之太过不及为则,每至夏至以前,有病伤寒人十中七八,两手脉俱沉细数 
,多是胸膈满闷,或呕逆,或气塞,或腹鸣,或腹痛,与仲景三阴病说,脉理同而证不同, 
因兹不敢妄投仲景三阴药。才见脉沉及胸膈满,便投下药下之,往往不救。尝斟酌仲景理中 
丸与服之,其病势轻者,即胸中便快,其病势重者,半日许满闷依然。或有病患脉沉细迟, 
投仲景四逆汤温之,多药力太热,后必发烦躁。因较量此形证,今别立方以治之,得多对证 
之药,不可不传焉。 
上此一条,非四逆热而不当也,仲景当汉之末,韩氏当宋之隆,时世异也。病患但两手脉沉细数,或有力, 
或无力,或关脉短及力小,胸膈塞闷,气短不能相接者 
,便可随脉证投温中药以治之。此一法甚活。 
病患两手脉沉迟,或缓或紧,皆是胃中寒也。若寸脉短及力小于关尺者,此阴盛阳虚也 
。或胸膈塞闷,腹中胀满,身体拘急者,手足逆冷,急宜温之。 
若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宜温中汤主之;清明以后至芒种以前,宜橘皮汤主之;芒种以 
后至立秋以前,宜七物理中丸主之。此皆随时也。 

韩祗和温中例
温中汤
属性:丁皮(一两) 干姜(二钱) 白术(二钱) 陈皮(二钱) 丁香(二钱) 浓朴(一两,姜制)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葱白三寸,荆芥五穗,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三服未快, 
手足尚逆,呕吐,更加舶上丁皮二钱,干姜二钱,炮用。 

韩祗和温中例
橘皮汤
属性:陈皮(一两) 藿香(三钱) 白术(二钱) 葛根(二钱) 浓朴(一两,姜制)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一块,枣大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如三 
服未快,手足尚逆,呕吐不定,加半夏三钱,丁香、枝杖半两,每服加葱白三寸煎服。 

韩祗和温中例
七物理中丸
属性:白术(二钱) 干生姜(一钱) 人参(三钱) 桔梗(三钱) 葛根(三钱) 藿香叶(二钱) 
上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至七分,和滓热服。如三服未快,手 
足尚逆,呕者,加半夏二钱,干姜二钱,炮。 
病患两手脉沉细无力,虽三部脉力停,亦是阴气盛也,更不须候寸脉短治之,或胸胁满 
闷,身体拘急疼痛,手足逆冷,速宜温中药和之。 
上此一条,不须候寸脉短一句。然当不若曰三部既沉,便是无寸口也。若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 
宜浓朴丸主之;清明以后至芒种以前,宜白术汤主之;芒种以 
后至立秋以前,宜橘皮汤主之。 
上此一条,李思训举和解因时一说,与韩氏相似。然汤液仲景四时之法,固以备矣,以 
其后人不识,故韩、李为是丁宁也,此亦大概耳。若应见违时,只可随应见而治之。 
海藏云∶仲景既言春为温病,夏为热病,长夏为大热病,随经之药,加减轻重,便为因 
时和 
解也。正治应见,便是活法,韩、李因时定药,是则然矣!证复违时,定药难用,若用定药 
,却是不因时也。假令立春、清明、芒种、立秋,即岁之主气也。定时也,若岁之客气,司 
天在泉,太过不及,胜复淫,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岂可定时为则邪?主气为病,则只论主 
气;客气为病,则只论客气;主客相胜,上下相召,有万不同之变。人之禀受虚实,亦犹是 
也。以此言之,则仲景大经之言尽矣。但患世之医者不知耳!此亚圣言简而意有余也。后之 
贤 
者,辞多而意少,务救一时之弊,云此韩、李为是因时一说也。是说也,又为庸医执方疗病 
者设,非敢为仲景别立一法也。噫!二公虽不足为汉之仲景,亦足以为今之仲景也。 

韩祗和温中例
浓朴丸
属性:当归(半两) 丁香枝杖(半两) 浓朴(一两,姜制) 细辛(一钱) 人参(三钱) 甘草( 
半两,炙) 干姜(半两,炮) 
上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至六分,和滓热服。三服后脉尚细 
,及寸脉尚细无力,每服加葱白三寸,同煎服。 
此一条言寸脉小者,阳不及九天也,加葱以通经。 

韩祗和温中例
白术汤
属性:白术 半夏 当归 浓朴 制干生姜(以上各半两) 丁香(三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一枣大,打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三五服后脉 
未有力,寸脉尚小,加细辛半两,每服加葱白三寸,同煎服之。寸口小,加细辛散阴升阳。 

韩祗和温中例
橘皮汤
属性:橘叶(半两) 藿香(三钱) 葛根(三钱) 半夏(半两) 浓朴(姜制)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一如枣大,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三五服后脉尚小 
,手足逆冷,加细辛三钱。 
病患胸膈满闷,时时呕逆,肢节疼,两胁下痛,腹中鸣。此是有停饮,宜二苓汤。 

韩祗和温中例
二苓汤
属性:赤茯苓 木猪苓 白术(各半两) 滑石(一两) 通草(一钱) 白豆蔻(一钱) 丁皮(三 
钱) 陈皮(二钱) 桂枝(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小便未快,加瞿麦三钱。呕未止, 
加半夏半两。淅淅恶寒甚,每服加葱白三寸。 
上此一条,举李思训调小便例同。 


灰包熨法
属性:病患服前药,胸膈不满闷者,此上焦有阳也,或药力太过,上焦有热,腹满虚鸣,时 
时痛 
。此是被阳药消逐,得上焦阴气并入下焦也。虽是下焦积寒冷,上焦阳盛,更难投温下焦药 
也。当用灰包法∶炭灰或桑柴灰二三升许,入好醋拌和,干湿得所,铫内炒令灰热,以帛 
包里,置脐下熨之,频换灰包令常热,以腹不满痛为度。或初熨时,病患不受者,勿听,但 
令极熨之,不住灰包可也。如灰包熨后,得下利一两行,或小便二三升,或微似有汗,此是 
阴气外出,或下泄也,勿疑之,病轻者乃得愈也。后出余气而解,举此为例。 
病患三部脉沉,寸脉力小于关、尺,此为阴盛,当投温中药以消阴气。温中药者浓朴汤 
,陈皮、人参、白术、藿香、当归、干姜、细辛之类是也。 
海藏云∶霜露山岚雨湿雾露之气与饮冷,寸口脉小,同诊一法,神术汤后举。此韩氏三 
部脉沉,寸口小于关、尺,为证一体。 
病患若因服下药太过,两手脉沉细数,肢体逆冷,烦躁而渴者,此是阳气下陷入丹田, 
阴气 
厥逆满上二焦,故令人躁,此名下阴躁也。医者见病患烦躁,又不询其端由,亦不详其脉理, 
便用凉药治之。凉药既下,病势愈甚,至于困极不救者多矣! 
病患因下之太过,两手脉沉迟细而无力,或遍身及四肢逆冷,烦躁而渴,或引饮不休, 
好泥 
水中卧者,须用性热药治之。凡投性热药,皆须冷服,何故如是?今谓病患腹中阴气太盛, 
若投汤济,即阴阳相系,药下即吐,须候汤剂极冷即投之。投之不吐者,盖腹中阴气与冷冻饮料 
相逢,即同气相从尔,故药下不吐也。药虽冷,久则必热,所谓始同而终异也。故醇酒冷冻饮料 
,久即发热。假令投仲景四逆汤之类,一根据前说。若病患不烦躁,即热药可温服之,下后躁 
渴引饮不休,与伤冷只好饮冷同意。 
上此一条,本是阳证下之成阴,非阳气上行而躁,乃阳气下陷而躁,即同伏阴脉也。叔 
和云∶短脉阴中有伏阳。 
海藏云∶热药冷服,内有伏阳则可,若脉已虚,按之全无力,或病患素无所养,只可温 
服,不然阴气必不能酝酿回阳,利害非轻。 

海藏老人阴证例总论
神术汤
属性:治内伤饮冷,外感寒邪无汗者。 
苍术(制,二两) 防风(二两) 甘草(炒,一两) 
上 咀,生姜水煎,加葱白三寸,治吹奶如神。一调六三钱。 
太阳证,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者,加羌活。 
太阳证,脉浮紧中带弦数者,是有少阳也,加柴胡。弦为弦而有力。 
太阳证,脉浮紧中带洪者,是有阳明也,加黄芩。 
以上三证,约量每服加二钱匕。不论三阳,妇人服者,加当归尤佳。 


神术汤六气加减例
属性:太阳寒水司天,加桂枝、羌活。 
阳明燥金司天,加白芷、升麻。 
少阳相火司天,加黄芩、地黄(生)。 
太阴湿土司天,加白术, 本。 
少阴君火司天,加细辛、独活。 
厥阴风木司天,加川芎、防风。 
上神术汤六气加减法,非止为司天之气设也。至于岁之主气,与月建日时同,前应见者 
,皆当随所应见,根据上例而加减之。 
《日华子》云∶滑石治乳痈,利津液。《生气通天》。云∶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 
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王氏云∶阳气出则出,阳气藏则藏。晚阳气衰,内行阴分,故宜收敛以拒虚邪。动筋骨 
则逆阳精耗,见雾露则寒湿交侵,顺此三时,乃天真久远。 
扁鹊云∶脉一呼一吸皆四至而涩者,邪中雾露之气。仲景云∶清邪中于上焦。又云∶霜降以后,春分以前, 
中雾露者,皆为伤寒。 

神术汤六气加减例
神术加本汤
属性:每服内加二钱匕,以意消息。 

神术汤六气加减例
神术加木香汤
属性:每服内加二钱匕,以意消息。 
问病患中霜露山岚雨湿之气,头项身体不甚痛,但四肢沉困,饮食减少,或食已痞闷 
,寸脉隐小,与内伤饮冷相似,何也? 
答曰∶此膏粱少有,贫素气弱之人多有之,以其内阴已伏,或空腹晨行,或语言太过, 
口鼻 
气消,阴气复加,所以成病。经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虽不饮冷,寸口亦小。又云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故从内感而求其类也。仲景云∶浊气中于下焦,以此。 


论雾露饮冷同为浊邪
属性:经云∶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均雾露也。故寸口小,内伤饮冷寸口亦小。雾露入腹虽不饮冷与饮冷同,内 
伤饮冷虽非雾露与雾露同,何哉?脉皆阴而寸口小耳。此云岐子复断浊邪中于下为饮冷同伤也。韩氏言寸口脉微而小, 
即不可下,则阴盛阳气不能升于九天可知矣。 

论雾露饮冷同为浊邪
白术汤
属性:治内伤冷物,外感风邪有汗者。 
白术(二两) 防风(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 咀,每服称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一口,止一二服,待二三日渐渐汗少为解。 
《活人》防风白术牡蛎汤当在此下。 
风温证,面赤自汗,嘿嘿不欲语,但欲寐,两手脉浮而缓,或微弱,此证不宜发汗。若 
汗之 
,似令人筋惕肉 ,或谵言独语,或烦躁不卧。若下之,直视失溲便。若火之,发狂似惊痫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活人》本方葳蕤汤,以有麻黄,故不敢用,宜用上白术汤主 
之。 
头眩汗出,筋惕肉 者,加牡蛎。 
腰背强硬者,加羌活。 
舌干发渴者,加人参。 
身灼热甚者,加知母。若内伤冷者不加。 
体重多汗者,加黄 。 

论雾露饮冷同为浊邪
黄汤
属性:治伤寒内感拘急,三焦气虚自汗,及手足自汗,或手背偏多, 
或肢 
体振摇,腰腿沉重,面赤目红,但欲眠睡,头面壮热,两胁热甚,手足自温,两手心热,自 
利不渴,大便或难,或如常度,或口干咽燥,或渴欲饮汤,不欲饮水,或少欲饮水,呕哕间 
作,或心下满闷,腹中疼痛,或时喜笑,或时悲哭,或时太息(去声,)或语言错乱失志。世 
疑作谵语狂言者,非也,神不守室耳!始得病,寤寐之间,或恐或悸,头项不甚痛,行步只 
如旧,阴气盛阳气走也。两手脉浮沉不一,或左右往来无定,便有沉涩弱弦微五种 
阴 
脉形状,举按全无力,浮之损小,沉之亦损小,皆阴脉也。宜先缓而后急,缓宜黄 汤。 
人参 黄 (味甘者) 白茯苓 白术 白芍药(以上各一两) 甘草(七钱半,炒) 
呕吐者,加藿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