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落日:邓贤 >

第2章

落日:邓贤-第2章

小说: 落日:邓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条是组织第二次东征,坚决打通绥远,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向中苏或者中蒙边境转移,建立共产主义的桥头堡……我党的方计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是投靠苏联以后就由不得你喽,斯大林同志也有错误思想嘛,他的大国沙文主义就很严重,对兄弟党指手划脚,了不得……靠别人终究靠不住,还得靠自己。〃第三条是抗战爆发,国民党不得不转移注意力枪口对外,从而国共第二次携手合作。这当然是最理想对革命最为有利的局面,我党将因此彻底摆脱困境步人发展壮大的大好时期
  伟人将不屈不挠的目光投向被浓重黑暗遮断的东南夜空。在距离陕北窑洞只有几百里的古城西安,他的那个暂时比他强大的对手蒋委员长此刻正在做什么呢?开会,读书,会客,搞阴谋诡计?总之有一点答案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都没有睡觉。〃你相信命运吗?〃历史问。〃我更相信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如果第一种可能出现怎么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天将拂晓,一个蓄大胡子的美男子匆匆推开窑洞门,把刚刚睡着的伟人惊醒。 〃报告主席;西安来电,发生一个重大事件。〃
  〃……恩来同志,难道什么事情比睡觉更重要吗?〃伟人具有从容不迫的幽默感。 〃主席,这个事件足以改变中国历史。〃
  〃哦;有这样的事情吗?……毛泽东可不是唯心主义者。〃伟人接过电报,把头俯向灯光:〃让我们来判断一下它的实际意义吧。〃军民载歌载舞,红军剧团上街
  一列雷霆万钧的火车从远处呼啸而来;扳道人伸出手臂扳动道岔,于是巨大的列车车轮在铁轨交叉处发出令人心悸的尖啸和摩擦声,然后驶离原轨道进入另一条干线。道岔在这里决定列车的走向,它的每一次移动就是一次新的选择,而任何一列火车在从起点驶向终点的途中都将经过许多站台和经历上百次的道岔扳动。这种情形与我们社会进化的历史过程非常近似。
  纵观一百年风云,中国社会的长长列车经历了许许多多重要的车站和道岔;清王朝覆灭,辛亥革命成功,军阀割据,南北混战,中华民国几经难产,北伐战争爆发,国共内战,〃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共和国建立,反右倾,大跃进,三年饥荒,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发展经济等等。在每一次列车前进的关键时刻,都有许多伟大或者不够伟大的人争相伸出手来扳动历史的道岔,因此我们看到中国社会的火车头常常被许多相悖的意志力量驱使着曲曲折折地来到人类二十世纪的终点。我们试想,如果上述任何一处道岔被扳动的不是现在的方向,我们看到的中国历史不就已经变成另外一种模样了吗?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历史的道岔被一个偶然因素改变方向。扳动道岔的那个东北青年名字叫张学良。
  国民党被迫同意停止武力剿共,与共产党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一章 东方忍者
  一缕淡淡的曙光穿破东方大际的云霭,浓重的暗夜好像涌动的潮水一样向远处退去,附近田野传来一阵阵狗吠和雄鸡此起彼伏的打鸣,于是匡庐大地的河流村庄就在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春夏之交充满诗意的黎明中渐渐现出形状来。晨六时许,随着九江渡口公路上响起由远及近的脚步和人声,路边的草丛里有了动静,两支守候已久的黑洞洞的猎枪几乎同时从岩石的阴影里探出头来。
  薄雾缭绕的公路转弯处很快出现一队隐隐绰绰的黑影,从准星缺口望出去,能看清走在前面的是持枪行进的卫兵,卫兵之后是骑在马上的军官,军官后面紧跟着几乘沉甸甸的滑竿。滑竿上的人因为距离远看不清面孔,只能猜出有男有女,一共五人。〃……该死!先打哪一个?〃趴在石缝下面的年轻枪手有些沉不住气了,他那张表情紧张的脸看上去很稚气,最多不超过十六岁。
  〃X他娘!你打那个穿蓝衫的,我打后面那个……反正只好撞运气了!〃年长的枪手狠狠啐了一口,暴躁地说道。 〃要是打不中怎么办?〃
  〃你害怕啦,孬种……你不想报仇了?想想你父母是怎么死 的?……头挂在电线竿上!〃
  “……呜呜呜……〃少年枪手捂住脸哭起来。
  〃你给我滚开,胆小鬼!〃中年人狠狠给了少年一个嘴巴,压低声音骂道:〃……你带上山田先生的钱滚得远远的,别让我再看见你!……我张大山对天发誓,我一定要亲手杀掉这个独夫民贼,为民除害,为黄石冲父老乡亲报仇雪恨!……〃岩石后面的声音沉寂下来,少年枪手抹去眼泪重新举起猎 枪,这回他不再胆怯,眼晴里闪动愤怒的火苗。
  公路上的队伍已经走近伏击圈,滑竿上的男人全都戴着礼帽墨镜,这就给狙击手辨认目标带来困难。其实张大山接受任务前只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物模模糊糊,只有那颗著名的光头给他留下了印象。
  〃……除掉这个人,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你们统统都将青史垂名。〃神秘的山田先生拍着江西暗杀团一号杀手的肩膀说:〃……我的情报很可靠,剩下的事就拜托你们啦!〃
  张大山们不懂政治,对名垂青史也没有兴趣,只是因为对那个光头的深仇大恨才使他们暂时同山田先生结为联盟并接受日本机关的情报和经费。
  打完光头,再打日本人,将来的天下终将是穷人的天下!暗杀团的好汉们在心里暗暗发誓。
  卫队走过来,军官的坐骑打着响鼻,马蹄在沙石路上发出不紧不慢的得得声。竹滑竿在轿夫肩上嘎吱嘎吱响着进入很近的射程之内,狙击者甚至能够听见轿夫们沉重的喘息和脚步。
  〃轰──〃地一声巨响,少年人抢先搂响猎枪。第一乘滑竿仿佛受到弹簧猛烈抽打那样抛起来,然后四分五裂地跌下沟去,变成一堆破竹架子。
  紧接着张大山的猎枪将第二乘滑竿打得好像天女散花一样,公路上到处落下燃烧和散碎的破竹片。
  接下来的战斗不难想象,装备精良的卫兵立刻发起反击,向偷袭者开火并包围上来。一发子弹击中少年人的肩头,他的喉咙里轻轻〃哦〃了一声,颓然跌坐在地下。
  〃……别扔下我,大叔!〃疼痛使少年的脸变了形。 〃孩子,你是好样的,大叔陪着你!……来吧,兔崽子!你大爷怕死就不是好汉了
  战斗结束,两个奄奄一息的俘虏被押解到南昌。一周之后,军事法庭做出死刑判决,南昌城门到处张贴枪毙犯人的布告。执行死刑那天,南昌城万人空巷,市民都挤在囚车经过的街道两旁争睹大名鼎鼎的暗杀团匪首的丰采。其中一个血肉模糊的死因居然硬撑着伤腿站起来,直着脖子嚷一句:〃……穷人是杀不完的!暴动万岁!〃赢得满街喝彩。
  行刑前一名宪兵军官奉命告之囚犯:他们的伏击是完全失败的,因为那些滑竿上坐的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真正的大人物已经提前从另一条路上了庐山。
  囚犯大叫一声。撞石而亡。
  这是自民国政府建都南京以来,无数暗杀政府首脑的阴谋中不成功的一例。暗杀团受到戴笠军统的追剿从此偃旗息鼓,许多涉嫌读取罪的江西地方官员被撤职查办。
  是年七月,〃芦沟桥事变〃爆发,华北上空战云密布,中国国内各党派及阶级矛盾暂时趋于缓和。
  曙色未明,蒋介石宋美龄夫妇早早守候在山间的亭阁里等待日出。
  这是一个难得心境松弛并且无所作为的早晨,整座庐山还在沉睡,委员长夫妇已经踏着湿漉漉的露水登上含鄱口。昨天庐山下过一场小雨,通路泥泞,山谷里到处雾岚氲氤流水淙淙,据当地人讲,雨霁之后的清晨有时能看到庐山奇景云海日出。蒋介石近来心绪不佳失眠严重,他仿佛是一头被鞭子驱赶的老牛,没日没夜地在工作的磨道里打转;彻夜开会,打电话,会客接见,批复文件,找人密谈,检阅和视察,签署各种命令,发出指示和收回指示,等等。夫人看到先生日渐憔悴的脸庞和眼圈浮起的黑晕,就决心说服他丢开国家大事到大自然中寻求片刻解脱和安宁。天地漆黑,群山如黛,他们来得太早了些。
  从汉阳峰和五老峰夹峙的巨大豁口望下去,深不测底的悬崖下面雾气蒸腾,天空与大地仿佛两片色调浓淡不匀的巨型板块,一齐倾斜着融入这片浑沌未开的朦胧曙色之中。
  一阵挟带浓重潮气的山风拂来,蒋介石不由得打个寒噤。〃大令,你冷吗?〃夫人担心地问道。
  先生摇摇头。暗夜容易使人浮想联翩,他不想说话,就在亭子里来回动。
  东方天际的曙光和朝霞久久没有踪影,浓重的暗夜好像潮水无边无际,星星在天幕上眨着眼晴,兀立的群峰好像巨人的鬼脸挤压人的精神。长期睡眠不足使得蒋介石突然感到心绪恶劣,他不好扫了夫人的兴,就深深吸进一口湿漉漉的雾岚。努力压抑自己内心的厌烦和气愤,但是等待观赏日出的那点点勉强的兴致还是不可挽回地消失殆尽。这是公元一九三七年七月中旬的疗养圣地庐山。此时北方芦沟桥已经响起战争迫近的隆隆炮声,江南大地却是一片安词谧,老百姓与其说对战争威胁麻木不仁,不如说渴望歌舞升平发展经济。因此在长江流域经济带到处都能看到繁忙的商业竞争和热气腾腾的生产活动,城市和乡村都被资本主义的经济浪潮所席卷;城市急速扩大,传统的土地耕作者大批拥往城市和工厂做工,工人、农民和资本家同心同德地站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旗帜下努力奋斗,这种情形充分显示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经济第一次起飞的良好势头。但是来自北方平原的炮声无疑给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前途投下一层阴影。日本人当然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起来,他们乘中国内战尚未完全结束所以迫不及待地发出气势汹汹的战争信号。风暴乍起,作为南京政府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独裁者蒋介石,他感到自已好像一个心力不济的船长,眼睁睁看着中国这条大船开始操纵失灵,然后被身不由己地刮向风暴深处。中国国内出现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国共合作局面。
  蒋介石五月下旬就提前偕夫人上了山。自民国政府建都南京,他已经习惯夏季在庐山办公。〃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痛定思痛,下决心要在今年夏季亲自抓两件大事;一件是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一期开学,他须将其置于眼皮子底下予以训导。〃西安事变〃的一个严重教训,就是军队尤其是高级将领必须绝对忠诚可靠。另一件是邀请全国各界著名人士上山,召开谈话会共商国是。共商国是其实只是一个民主姿态,具体说是〃西安事变〃的直接产物。如果不是张杨发动兵谏,强迫领袖接受六项条件,他怎么能够容忍那些三教九流包括行将剿灭的共产党都来同他委员长平起平坐,共商什么〃国是〃呢?蒋介石感到后背有些燠热,他解开衣领钮扣,撇下夫人独自走出亭阁,在一块大石头旁边站定,驻足向北眺望。
  作为一个统治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四万万人口的大国政治家,他的目力虽然不能穿透寥廓的宇宙空间和浓重的黑暗,但是此刻他的思想的利箭却已经飞越江河大地,飞向遥远的北方平原上那片狼烟四起形势险恶的战场。他与其说站在庐山之巅休生养性,等待观赏日出,不如说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制高点上梳理自己的思绪,耐心地等待捕捉任何一线稍纵即逝的宝贵时机。于是中国的独裁者蒋介石握紧那根著名的香檀木手杖,把自己牢牢钉在脚下这片黑色的土地上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攘外必先安内〃,这是既定国策,也是兴国安邦之道。国家不宁,如何谈得上齐心对外御侮?日本人纵有天大的野心,可是蒋介石坚信蛇吞不下大象,因此日本人也吞并不了整个中国,何况英美诸国决不会容忍日本独霸亚洲。最可怕的心腹大患还是中国人自己,将来与委员长争夺天下的除了共产党还能有谁:退一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西安事变〃的出现虽然使蒋介石痛失一次剿共良机,但却从反面更加坚定了他翦除共产党的决心。
  但是〃七·七芦沟桥事变〃的爆发使这种原本就非常微妙的政治格局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蒋介石动了动,他将好奇的目光慢慢转向西北方向,那是一片被更加浓重的暗夜遮断的重重叠叠的山峦和风沙横行的贫瘠的黄土高原。在被漫天风沙包围的通向黄河故道的一处西北角落,在宝塔山下一座被摇曳的菜油灯照亮的简陋的窑洞里,他的那个比他年轻六岁的政治对手和死敌,那个注定要威胁他的江山并向他发起挑战的造反派,那个留着一头长发和说一口土里土气的湖南话的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他现在在做什么呢?读书?开会?研究时局对策?抑或又在策划一个什么阴谋?总之冥冥中仿佛有种灵感提醒他,他的那个对手此刻决没有睡觉,他是不是也正好像他一样,站在宝塔山下,迎着东方即将升起的旭日和朝霞,把探询的目光投向庐山,投向站在庐山高峰上的蒋委员长?毫无疑问,这是两个意志坚定决不屈服的人,他们都要以打败对手为目标来施展自己的宏图大业。〃……我要消灭你!〃庐山上的领袖说。 〃不!是我要打败你,中国是属于我和人民的!”宝塔山下的那个伟人回答。 ……
  一个侍从走来将风衣拽在领袖身上,说夫人说早晨天凉,请先生进亭子里休息。委员长不耐烦地挥挥手,他讨厌别人来搅扰他的思路。
  ……伟人的思想和目光注定不能照面,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如同积雨云中的阴电和阳电,一经碰撞就要爆发惊天动地的社会裂变。
  因此两个伟人的碰撞被推迟了整整八年。
  碰撞结果,庐山上的灵感得到验证,一九四九年秋天的那个结局使两个对手互相调换了位置,宝塔山下那个说湖南话的伟人带着王者的微笑走出窑洞,走进万民欢呼的北京城。假如委员长预先知道这个结局,他会同意实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吗?问题是他能够抗拒历史的必然吗?
  等待已久的曙光和亮色终于显现,东方天际渐渐映出一抹鱼吐白,一溜淡淡的胡霞响箭一般穿透浑沌的空间,于是淹没在黑暗中的天地万物开始显露各自生机勃勃的形态。当第一声嘹亮的鸟鸣从深谷中传来时,湿漉漉的空气起了震动,把遐想中的国家领袖曳回严重的战争现实面前。……日本人的突然逃攻打乱了蒋介石的韬略。
  六年前〃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占领东北,全国民众激愤,抗日呼声日高。更有一些学生受了煽动,到处游行请愿,还跑到南京柳坐示威,逼迫姿员长表态抗日。如果说蒋介石的一生处处充满变幻莫测的惊涛骇浪,那么六年前的那次东北危机则可以算得上最大的“冒天下之大不韪〃。〃九·一八〃伊始,他顶着来自国民党内外的天大压力密令张学良不许抵抗,虽然东北不可避免地沦陷敌手,国人唾骂,但是最大的胜利者却不是日本人也不是共产党而是蒋委员长。东北原本是张作霖奉系军阀的老巢,一个不容染指的独立王国,严格说满清以前并不属于汉人。丢掉奉系的领地而收编几十万战斗力很强的东北军,并且暂时牵制住野心勃勃的日本人,这不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是什么?何况等到委员长削平地方军阀,剿灭共产党,国民经济发展壮大,什么时候向日本人宣战收复东北还不是他的权利吗?!……宋美龄悄悄出现在先生身旁。蒋介石嗅到夫人的熟悉气息,但是他没有动弹,他的思想依然在浑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