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试教材经济法基础 超清晰电子版 >

第34章

试教材经济法基础 超清晰电子版-第34章

小说: 试教材经济法基础 超清晰电子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或:=(纳税年度收入总额一必要费用)×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4.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或:=(每次收入额一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
  (3)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或:=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数见表5-6。
  表5-6.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级数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的
20
0
2
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5.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
  =(每·次收入额一800)×20%×(1-3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运用税率×(1-30%)
  =每次收入额×(1-20%)×(1-30%)
  6.对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适用税率
  8.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每次(月)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一准予扣除项目
  —修缮费用(800元为限)-800元'×20%
  每次(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一准予扣除项目一修缮费用(800元为限)
  ×(1-20%)×20%
  9.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收入总额—财产原值一合理费用)×20%
  10.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
  11.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
(二)税额扣除
  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其中:
  1.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是指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并在境外实际缴纳的税额,不包括纳税后又得到补偿或由他人代为承担的税额。
  2.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税法适用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该应纳税额即为扣除限额,应当分国(地区)、分项计算。
  3.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低于依照前款规定计算出的扣除限额的,应当在中国补缴差额部分的税款;超过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作为税额扣除,但可以在以后年度扣除限额的余额内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例5-3】李某2007年3月取得如下收入:
  (1)薪金收入2900元;
  (2)一次性稿费收入5000元;
  (3)一次性讲学收入500元;
  (4)一次性翻译资料收入3000元;
  (5)到期国债利息收入886元。
  要求:计算李某当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解析】
  (1)薪金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2900-1600)×10%一25=105(元)
  (2)稿费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5000×(1-20%)×20%×(1-30%)
  =560(元)
  (3)一次性讲学收入500元,属劳务所得。按照税法规定,每次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500-800=一300(元),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4)翻译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800)×20%=440(元)
  (5)李某3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105+560+440=1105(元)
六、个人所得税减免规定
(一)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下列各项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T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个人提取原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11.个人转让自用达5年以上,并且是唯一的家庭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12.对个人购买福利彩票、赈灾彩票、体育彩票,一次中奖收入在1万元以下(含1万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1万元的,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
  13.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其他所得。
(二)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2.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3.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七、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与缴纳
  1.纳税申报
  个人所得税实行代扣代缴和纳税义务人自行申报两种计征办法。其中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义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
  (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4)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除自行申报纳税的情形之外,一律实行代扣代缴。自行申报纳税义务人,应该在取得所得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该在户籍所在地税务机关或指定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在两处以上取得的所得,按照税法第八条规定需合并计算纳税的,由纳税义务人申请、税务机关批准,可在其中一处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纳税义务人要求变更纳税申报地点的,须经原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2.个人所得税纳税期限
  扣缴义务人、自行申报纳税义务人每月应纳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即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预缴,年度终了后30日内,合计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然后按12个月平均并计算实际应纳税款,多退少补。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义务人在次月7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3)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30日内缴入国库。纳税义务人在1年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当在每次取得所得后的7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4)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应当在年度终了后30日内,将应纳税款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扣缴义务人和自行申报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税法规定期限报送个人所得税报告表或纳税申报表。如遇特殊原因,不能按照规定期限报送时,应当在报送期内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适当延期。
  (5)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以结付利息的储蓄机构为扣缴义务人,实行代扣代缴。扣缴义务人在向储户结付利息时,依法代扣代缴税款。
  储蓄机构,是指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结付利息,包括储户取款时结付利息、活期存款结息日结付利息和办理储蓄存款自动转存业务时结付利息等。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应当在给储户的利息给付单上注明。
  (6)外籍个人和港澳台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储蓄存款的利息所得,其居民国(地区)与我国(内地)签订的税收协定(包括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签订的税收安排)规定的税率低于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税率的,可以享受协定待遇,但须提交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申请表;协定税率高于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税率的,按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税率执行。
  缴纳税款和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纳税申报表期限的最后一日,如遇公休假日,可以顺延。
  本章思考题
  1.企业所得税法中,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项目是如何规定的?
  2.企业所得税法中,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项目是如何规定的?
  3.在企业所得税法中,税收优惠有哪些方面的规定?
  4.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哪些特别纳税调整项目?
  5.试比较新、旧企业所得税在纳税人的规定上有哪些异同?
  6.试比较新、旧企业所得税在税收优惠上有哪些异同?
  7.在个人所得税中,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在纳税义务方面有何不同?
  8.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中,各类所得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9.个人所得税各类所得的扣除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10.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如何规定的?
  本章主要参考法规索引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一次修正  1999年8月30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三次修正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四次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994年1月28日  国务院令第142号发布  2005年12月19日  国务院令第452号修订)
  4.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1999年9月30日  国务院令第272号发布)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1994年3月8日  国税发'1994'044号)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1994年3月8日国税发'994'045号)
  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1994年3月31日  国税发'1994'089号)
  8.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产权人重新购房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2003年5月28日  财税'2003'123号)
  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后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2003年7月1日  国税发'2003'80号)
  10.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2003年7月11日  财税'2003'158号)
  11.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2004年1月12日  国税发'2004'6号)
  1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严格执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和不征税项目的通知(2004年2月6日  财税'2004'40号)
  1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合伙企业投资者变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地点审批后加强后续管理问题的通知(2004年6月29日  国税发'2004'81号)
  1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所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2005年1月21日  国税发'2005'9号)
  1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收回转让的股权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2005年1月28日  国税函'2005'130号)
  16.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城镇房屋拆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005年3月22日  财税'2005'45号)
  17.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2005年3月28日  财税'2005'35号)
  1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为员工支付有关保险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2005年4月13日  国税函'2005'31 8号)
  1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兼职和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收入如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2005年4月26曰  国税函'2005'382号)
  20.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2005年6月2日财税'2005'94号)
  2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2005年6月13日  财税'2005'102号)
  2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购买和处置债权取得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2005年6月24日  国税函'2005'655号)
  23.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息红利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补充通知(2005年6月24日  财税'2005'107号)
  2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的通知(2005年7月6日国税发'2005'120号)
第六章  财产、行为和资源税法律制度
  本章是关于财产、行为和资源税法律制度的介绍。财产税类,是以纳税人拥有的财产数量或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行为税类,也称特定行为目的税类,是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