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曹操2喋血中原 >

第32章

曹操2喋血中原-第32章

小说: 曹操2喋血中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的袁绍其实极为沉得住气,很明白怎样才能万无一失的战胜曹军,要说不足之处,那就是在两支派往曹操后方之奇兵的兵力配备上有点失策。
  假如狠狠心交给刘备一万精兵,那将会如何?要知道,刘备以自己千余弱旅便已攻占了许都的南大门濦强,离曹操的老巢许都还有不足六十里,步兵也一日可达,那样的话,曹操还能在官渡坚持下去吗?
  趁其回军救京师,出动大军掩杀其后,大胜当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中国的历史也将改变轨迹了。
  再就是对派出骚扰曹军粮道的韩荀军也应该给予策应,胜曹军的关键在于切断曹军的后勤供应,千余的韩荀轻骑是官渡曹操大军咽喉上的利刃,不应该就这么让他给轻易的折断了。
  袁绍手边除十万步兵外,还掌握着万余铁骑,即使全部派往曹军粮道也不会影响与曹军的相持,按照“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理论,把韩荀这把杀鸡刀加强成牛刀也不为过!总胜过让韩荀部队孤单无援全军覆没为好。
  即便如此,袁绍用兵的方略也逐渐显露出了巨大的优势,曹操的主力在与袁军的对持中陷入了困境。三国志载“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这应该是袁绍听从沮授建议的明证。
  曹操实在忍不住了,这袁绍欺人太甚,十余万大军,东西连营数十里,隐隐已对官渡形成半包围态势。曹操也只得分兵与其对抗,但这样一来兵力更显单薄了。
  将士们也心中渐感恐慌,从前线的将军到后方许都的文武官员,不少聪明人士已开始暗暗的准备后路,竞相秘密的与将来可能的主人通讯联系。还是国人那句老话:识实务者为俊杰!俊杰--谁不愿意争当?
  必须打一仗了!要给后方的官员们一个安慰,要给前线的将士们一个振奋,要给袁绍的部队一个打击,趁还没有开始那决定生死的攻守战,把部队拉出去,在机动作战中灭掉袁军的威风!
  曹操还是老战斗作风,身先士卒!亲率手边不足万人的部队开出了官渡的防守工事,只可惜这是以步兵为主力组成的部队,只能结阵前进,在灵活机动方面当然要有所不足了。
  袁绍见曹操率军前来野战,不禁大喜,能把你的有生力量消灭在营寨外,当然对将来的攻坚大为有利。立即命令前部稍微后移,给曹军腾出厮杀战场,强弓劲弩封锁住曹军两侧的去路,却听从郭图、审配的建议,由两人从数里外的两翼军营,各出动一军,迂回向曹军的背后,切断曹操的归路,力求全歼出动的曹军。
  曹操见袁绍的部队未经厮杀便主动后撤,感觉正是突击的良机,才欲下令结束布阵,立即冲锋,忽见两侧箭弩如飞蝗般飞来,当即醒悟:这是袁绍在给自己让出厮杀战场,这场仗是硬碰硬,没有什么大便宜可沾。那就拼一场吧,只要摸清了袁绍的指挥位置,还是要冒险突击一下的。
  改令刀牌兵前移,防住敌人的弓弩,宝贵的骑兵居中待命突击,长枪军做好应付敌骑突击的准备,全军原地结阵,等待敌军出动应战,曹操本人则极力分辨袁军的传令骑来往于何处,只要弄清你袁绍的中枢之所在,那就对不起了!
  只见对面袁军队列不断变幻,已经开始缓缓逼近,却不见敌军的主力骑兵出现,敌人在等待什么?
  曹操不禁狐疑,丰富的战场经验使他本能的命令了望哨注意两侧远方,尤其是远处的侧后,了望哨惊报:“左右后方均有尘土扬起!”
  曹操立时明白:袁绍欲包自己的饺子!一时来不及细想,立即传令全军速退,今天这仗不跟你打了!
  等到全军开始向后移动,已经迟了,那对面袁绍的骑兵突然发起了冲锋,两侧的大批步兵也同时包抄过来,已经接到撤退命令的曹军阵形开始乱了。
  向后方的官渡方向望去,眼见得袁军迂回的部队已经合拢,曹操大惊!所幸位于中军自己的骑兵尚未移动,曹操立即传令:张辽、徐晃率骑兵断后,许褚、乐进带自己的虎士卫队全力开道,杀回官渡。
  两侧的步兵已经交上了手,现在的曹军处于三面被攻的不利态势,处于有利地位的袁军得势不饶人,杀声连天,箭弩如雨,曹军的伤亡眼见大增。
  所幸且战且退的曹军并未混乱,舍命开路的许褚、乐进又极其骁勇,许褚手下的“虎士”们又个个是豁得上性命的主,终于在抄后路的袁军中间撕开了一道裂缝,曹军总算无比狼狈的退回了官渡大营。
  曹操计点士卒,一战损失了三成有余,从此再也不敢出营,现在双方的战局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再是相持了,是庞大的袁军开始了围攻战,而曹军则自然处于没有退路的苦守状态中了。
  没有退路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事情是看不到希望!
  八十一、东汉时期的对空作战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孙子兵法三、谋攻。
  不少古代军事发烧友对官渡之战中袁绍的用兵表示了不屑,三倍于曹操的兵力,为什么不把缩成一团的曹军给包围起来?那样的话光是饿也能把曹军饿垮呀。
  这就是上面孙子兵法上所说,根据双方兵力应该采取何种战术的问题了。按孙子兵法所说,没有十倍于敌军的兵力,是不可能八面包围敌军的,这帐好算的很:包围敌军,属平均分配兵力,而被围的军队却有随时集中一点的主动权,一旦敌军突围或突出作战,全局上;不十倍于敌,在局部上就极难组织起强于敌军的兵力。
  按史载,“绍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于是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几场外围战下来,袁绍兵损不过万,也就是说,现在袁军还应有精兵十万出头;而曹军呢?总数史未详载,但从曹操孤注一掷的抽调二线兵力集中于官渡前线来看,总数应该三万出头,所以袁绍不可能进行包围全歼的战法,处于守势的曹军阵势密集,也无法进行分割逐步围歼,现在采取的半包围态势的进攻战术应该是正确的。
  从官渡本身实际发生战事以来,曹操便在关羽出走后抽调了几乎所有能抽调的部将来到了官渡,守宛城的曹洪、守阳翟的曹仁、扬武将军张绣,并且撤退了阳武的徐晃,现在已经集中起了所有能集中的兵力固守官渡。
  只是因为这官渡实在丢不起,官渡地处鸿沟上游,在东汉末年是许昌北面的门户,为汴水的起点。当时的鸿沟运河西连巩洛,东下淮泗,而官渡实为邺城进军许都的陆上交通要道加水路枢纽。官渡若失,许都便将直接面对袁军的攻击。
  官渡无城,曹操是据要道结营寨固守,袁绍则针锋相对,沿官渡外围依托沙堆扎下十余处营寨,立足于慢打硬耗;逼得曹操也只得分营十余处相拒,这样一来,曹军能用来机动作战的兵力已经不足万人。
  但是要想轻易的攻破一个营寨却不是那么容易,不管攻方人再多,能实际接触作战的肯定还是少于防守的人,因为守军可以密集排列,进攻方却绝对不能,贴近营寨后,守军的檑木、巨石便使士兵的盾牌失去了护身的作用。
  这里有一个关键处:就是守军是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高大的寨墙既是进攻者难以逾越障碍,又能掩护住守军不受攻击,所以,进攻方即便是付出数倍于守方的伤亡,能否接近至寨墙都是难说的事。
  对官渡曹操营寨的进攻,袁绍接受了谋士们的意见,从一开始就把它演化成了争夺高度的战斗,袁军没有直接进攻营寨,而是在离寨墙一定距离聚起了无数的土山,等到快要堆到与曹军营寨等高的时候又用树木在上面搭起了高高的木架,由步兵掩护着弓弩兵上到木架的阁楼之上,这下攻守双方的地利交换了。
  居高临下的袁军弓弩兵得意了,曹军寨墙内被一览无余,守军的檑石等防守重器不能及远,用不上,所有的防守士兵都成了袁军弓弩的靶子,士兵们人人自危,几乎所有的人蹲在工事内还要头顶着盾牌,这日子这么过下去?
  随着高架之上袁军得意的嘲笑声,传来的还有时刻不绝于耳的“新闻联播”:讨伐曹操的战前檄文、诱惑士兵们放下武器的优惠条件、青兖二州的家乡小调、巨额悬赏曹操首级的战地公告、连爷爷割下身、亲爹买太尉、曹操本人小时偷媳妇、大了玩寡妇的韵事都编成了段子,长篇连载了出来。
  精神原子弹的威力更是非同小可,曹军的士气日益低下,而将军与谋士们却是无可奈何,有人建议不计伤亡也要出击拆了那些武攻文骂的高架平台,被曹操阻止了,那正中袁绍的下怀,就等着曹军出来送死呢。
  冷兵器时代的对空作战的确有难度,以弓弩兵对射了一天曹操便发觉不妥,箭矢这东西造难耗易,对有阁楼严密防护的敌人很难造成有效的杀伤,却要大量的把这些宝贵的利器白送与敌军。也许这就是袁绍的最根本目的之一,箭矢耗用完了,那曹营也就到了被攻破的时候。
  怎样摧毁那些高架上的阁楼呢?人到急处自生智,曹操也当了回发明家,琢磨出了一种能抛掷石块的的车子,具体是什么原理史未详载,也没有实物给后人留下来,老孙判断与近代西方的掷石机原理可能不大相同,应该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使用的一种能拖拽或推着前进的车子。
  这种车子应该有一根或两根长杆,在顺置的杆子顶端设一个能放石块的装置,利用车子的惯性,在高速使车子前进时强制车子突停,使长杆高速变向竖起,借其力把石块抛甩向前方,估计准头肯定不会那么如人心意,但如果多了呢?漫天乱飞的石块那威势肯定是相当惊人的。
  老孙是凭空想像,没做过实验,人家曹操却是没经过实验也完成了这项用于实战的发明,结果极好,袁军土山上的高橹射楼全被摧毁,恐惧的袁军给曹操的发明起了个威风的名字,曰:霹雳车!
  实施空中打击的袁军受挫后并没有气绥,立即由空中转向了地下,与曹操玩开了地道战。
  八十二、今古奇观地道战
  在地下挖洞作为运兵路线,既不是袁绍首创也非最后一人,去年曹操偷渡安众突破刘表截击,摆脱张绣穷追时就是用的这一手;后世的人们更是把这种战术发挥到了极至。
  冀中平原上的冉庄地道战就不用多说了,一个小村庄就凭此名扬中外,举国敬仰;最惨的莫过于萨达姆的不伦不类的地道战,狡猾的兔子还知道留三窟呢,老萨却被美国人堵在了没有另外出口的地洞里,如果他知道中国“瓮中捉鳖”这个成语的话,估计会马上改造他的地下工事。
  宋徽宗开挖地道逛窑子的创举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首开了把地道战用于贴身肉搏的先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举国上下深挖洞,多少对人们闲置的体力起到了一定的释放作用,大家累极了自然就不会再费心分辨上级的对错,最起码也算是给后人开设地下旅馆业提前施了工,是真正的“前人挖洞,后人乘凉。”
  据报道,云南的国境线两侧的毒贩子早已把地道战术用于了贩毒大业;英国的一家银行金库就是被精于地道战的偷儿劫掠一空;淮河两岸无数的排污企业也是用这一手对付的环保检查人员。
  至于好多人代会选举时玩的提前内定之鬼把戏,那也是属于另类的地道战,凡是躲开阳光作业的都属这一范畴。不过听说现在已经公开化了,那就得另外定性了,从地下转入地上了么。
  袁绍的地下作业有相当的隐蔽性,原因是之前在曹军的寨外聚起了连绵的土山,开挖地道的最大的难点就是挖出的土堆在哪里,对于袁绍来说不存在这一点,加高土山就是了。
  一旦所有施工的地道都挖进了寨墙,而且曹军又没发觉的话,那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夜半三更,大家突然破开出口,那还不如同天兵突降?不对,从地下钻出来的,比喻不大准确,应该是如同鬼魅般出现在曹军面前!
  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绝不能被曹操发觉,如果发觉了那就另当别论了。有寨前的土山作为掩护,曹操能发觉吗?还就是从土山上出了漏子,致使袁军暴露了作战意图。
  一日,曹操在巡寨时突然觉得寨外的废土山哪儿有点不大对劲,左右告诉曹操:这是袁军在加高土山,何时再发石打击请曹操指示。
  曹操细察那被加高的土山之泥土颜色,心中已经有数:黄河流域的地层,由于是被决口的黄水带来的泥沙,数年一层不期的淤积而成,地下的泥土几乎是尺余一个颜色,细心的人很容易就能断定这泥土来自于多深的地下,恰巧曹操就是那个比细心人还心细的人。
  马上传令,在自己寨墙的内侧开挖一条深两人、宽一人的长壕,将士们有些不解:怎么护寨壕还要开挖在自己的寨墙里面?这是什么防守工事?
  凡是当官的人都喜欢故弄玄虚,以显示自己的大智大慧,简单的事情也要让它复杂化,像那锦囊妙计,到时再拆之类的把戏,都是人为的增加神秘感。
  没见参考消息也要分为内外两种版本吗?其实那上面的东西都是老百姓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就是为了增加神秘度,也能给到了一定级别的官员一种荣耀、被信任的感觉。
  曹操当然也不会例外,不会提前向将士们解释什么,所有的人当然也不会有人傻到能去怀疑领袖英明的地步,长壕工程当即动工。
  曹营的内外敌我双方现在都在积极的施工,地下地上同时干的热火朝地。曹操还又给士兵们加了一样活路:准备充足的水源,看来是要在快要完工的长壕里灌水作为障碍了。
  还是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虽然怎么看也觉得这是在障碍自己;已猜出曹操真实目的的谋士们更不会多嘴,只会在事后显得恍然大悟的样子,这是一个优秀部下的基本素质。
  露天作业毕竟速度快得多,曹操的寨内长壕先竣工了,曹操现在对将领们不需要保密了,命令他们全天候监视长壕的外壁,发现有人掏洞进来也不要声张,只要来客爬不出长壕,就坚决耐心的等下去,出现另一种情况也要开始往长壕里灌足水:来客想从洞里往回开溜的时候。
  一切如袁绍所料,数不清的地道已经在土山的掩护下顺利的挖进了曹营;一切也如曹操所料,曹营内现在也能感觉到地下的动静了。袁绍总攻突袭的时刻到了;曹操引水入壕的时刻也要到了。
  袁军在地下施工的士兵突然一镢捅了个空,万幸时间是在晚上,看来没有惊动曹军,伸头出去听了听,没有动静,看了看,是在一个壕沟的底部,袁军陆续钻出了地道,大家都很自觉的轻手轻脚不发一语,几乎所有的地道都挖到了长壕内的出口,长壕里的突击队员们越来越多,曹军还没有任何动静,形势看来大好,不是小好!
  只是有一点麻烦,进来的袁军怎么也不会预料有这么一道讨厌的深壕,没有携带任何登高器具,两人搭人梯看来也难攀上去,被困在壕中的袁军有点沉不住气了,出了洞的士兵想退回去,可是后面的还在继续往前挤,怎么可能像逛大街一般都走右边,进退自如?
  随着袁军弄出的动静越来越大,长壕上面的曹军再也无法装着听不见了,突然一阵锣响,营寨内火把一齐燃起,将长壕里外照的亮如白昼,挤在深壕内的袁军士兵几乎给吓晕了过去,没有任何反抗与还击的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