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政治史-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中央政府机构有:蒙古翰林院,掌管起草皇帝诏令;太常礼仪院,
掌管礼乐祭祀封赐等;太史院,掌管历法;集贤院,掌管学校事务;宣徽院,
掌管御膳;太医院,掌管医药;太府,监掌管库藏及钱帛出纳;秘书监,掌
管文书档案。
元朝时的中国疆域比汉、唐时还要广阔。全国共13个大行政区。以燕京
为中心,河北、山东、山西为“腹里”,直辖于中书省。土蕃(今西藏)直
辖于宣政院。由宣政院在西藏地区设置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三个元帅府,
元帅府下又设若干万户府,屯戍军队,征收赋税。其他地区划分为11个行省,
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行省
及其下设行政机构分为行省、路、府、州、县五级。行中书省为行省的最高
政府机构,主要长官为丞相、平章知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统领行省军政
事务。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蒙古管事官或亲民官),掌管并督察
辖区的行政事务。县以下建里甲制度,二十户为一甲,甲主的衣食由所属居
民供给。在汉人地区,与里甲制度相结合,建“锄社”,五十家组成一社以
① 《元史》卷23 《武宗记》二。
… Page 106…
“年高通晓农事有兼丁者”为社长,组织协调本社农民耕种土地,兴修水利。
元朝政府将所属人口分为民户、站户、军户、打捕户等,承担各种不同
的差役,世代相袭,不得改变。另外,隶属于国家设置的银局、毛缎局、玛
瑙玉局、染局、绣局、镔铁局等机构的手工艺人,称为匠户,也子孙相袭,
不得改业。
(2)封建土地制度的演变
蒙古人13世纪初进入华北地区时,把他们分封制的封建制度也带到了这
里。他们将州、县作为投下 (封地)分封给王公贵族和功臣。这些封建领主
在自己的领地里,自置官吏,拥有独立的司法、行政权力。封地里的人民为
①
没有人身自由的“驱丁”,成为封主的私产,不得随意迁徙。在蒙古人与金
交战的战乱年代,北方农村的豪强地主多修筑寨堡以自保,也建立了相对独
立的政治势力。这就在北方的广大地区形成了类似欧洲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蒙古大汗窝阔台(元太宗,1229—1242)时期,开始限制领主的司法、
行政权力,庄园制度开始瓦解。窝阔台采取中书令耶律楚材的建议:由国家
任命州县官吏,在各地设万户总军,以制衡领主的骄横;严禁民间随意杀人,
有犯死罪当杀者,必须向官府报告,违者死罪;禁止封主独立征收赋税,改
由政府派官员征收丝棉等物,再由政府转拨给封主,每5户一斤丝,称为五
户丝,领主除五户丝外,不得滥征。但这些法令当时未能完全贯彻执行。
元世祖进一步推行削减领主权力、强化中央集权的政策,完成了分封制
度向封建地主经济的转变。世祖严禁诸王、驸马越中书省而奏闻。并且屡次
诏令诸王、驸马,除本管职事外,不得干预民间诉讼;规定金、铁冶、茶、
盐课税,宝钞、刑名、粮储、造作、差役等事,均听朝廷处断,违者治罪。
从而收回了领主手里的司法、行政权力。世祖大量赐予土地给诸王、公主、
驸马、大臣、高僧、寺观。但这些土地只是“食邑”,受赐者只是因此成为
了大地主,获得了大量地租,并不享有欧洲庄园领主所具有的独立的司法、
行政权力。驱丁大批转变为佃农。
元世祖以后,全国的土地大体分为官田和私田。官田由金朝屯田军的田
地和南宋的官田演变而来,由政府所掌握,部分作为军事屯田,部分作为官
吏的职田。私田当时称民田或自实田,为蒙、汉地主私人占有的土地。元朝
承认土地私有权,不限制土地占有数额,凡在政府登记注册,并由政府核实
过的私田,均为合法。官田和私田大都以招人佃种的方式耕种。元朝土地集
中现象突出,有的地主用几千家佃农为其耕种。
元朝赋税制度仿唐之租庸调法。蒙古人原为游牧民族,不懂农业,也并
无税制。窝阔台刚刚占领中原时,大臣别迭等人提出,汉人于国家无用,不
如将汉人杀光,空出华北,使草木繁茂,用作牧场。耶律楚材向窝阔台奏明,
如用汉人而得地税、商税之利,一年可有银50万两,绢8万匹,粟40万石,
则国家有余。窝阔台听其意见,遂设立税制。
北方与南方的税种不同,但都较为沉重。北方赋税主要为地、户、丁税。
丁税原为主税。太宗时每丁粟一石,世祖时每丁粟三石。因过于沉重,逃亡
者极多,无法征收。地税逐渐成为主税。地税按田亩征收,每亩三升;每石
附加“鼠耗”三升,“分例”四升。户税为科差,征收丝料,包银和俸钞。
丝料根据户等高低不同,最高每两户出丝一斤及颜料。包银每户纳银四两,
① 多为俘虏或战乱中掠夺来的平民,对主人和国家具有双重依附关系,与辽朝投下州县中的二税户相同。
… Page 107…
其中二两纳银,二两折丝、绢、颜料。世祖以前,官吏都没有俸禄。世祖时
开始按官级品位给俸。1267年,每户增纳银一两,作为诸路官吏俸禄,故称
俸钞。南方的赋税主要为两税和科差。秋税水田亩 (米)五升。夏税纳布、
绢、丝、棉等物。科差的名目与北方的相同。此外,南、北方都还有杂税和
附加税。
由于户税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元朝政府推行否定驱丁制的
政策,从贵族手里夺回税户。《通制条格》规定:除有官府明文分拨给贵族
的户籍外,一律收归官府征收赋役,诸王公、驸马、公主招收户籍,违法令
者予以改正。同时,禁止将良民买卖为驱丁;由俘虏而为驱丁者,应予以释
放。
(3)元末的腐败政治和农民起义
14世纪以后,元朝政治日趋腐朽。各项封建制度逐渐败坏。
皇权开始衰落。元武宗 (1308—1311)及其后的 25年之间,换了8个
皇帝。为了争夺帝位,皇室内部相互倾轧,几乎演变成内战。国家军政大权
业已经转移到蒙古族权臣手里。
皇帝奢侈腐化,无节制地赏赐蒙古贵族,在宗教活动方面更是挥霍无度。
武宗继位的第一年,政府岁入钞280万锭,而他花费了钞820万锭。他在位
的几年里,用在修建寺院、敬神等宗教活动上的开支,高达政府收入的60—
70%。财政入不敷出,就要加重赋税,滥发纸币,以至民众怨声载道,社会
陷入危机。
政府日趋腐败。官员以各种名目搜刮钱财,收取贿赂。下级第一次见上
级要交“拜见钱”,平日无事要的是“撒花钱”,逢年节要交“追节钱”,
长官生辰要交“生日钱”,因管事而索要的“常例钱”,送迎官吏要交“人
情钱”,专门纠察地方百官的肃政廉访官吏,也是“所至州县,各带库子检
钞称银,殆同市道。”①
元顺帝(1333—1368)“怠于政事,荒于游宴”,国家的财政支出成倍
增长。与此同时,又遇连年天灾。1333年,腹里地区暴雨成灾,饥民 40万。
1334年,江浙水灾,饥民 59万。 1337年,江浙又遭水灾,饥民40万。1344
年,先是河南、江淮一带旱灾严重,赤地千里,接着黄河在曹州、汴梁等地
三次决口,洪水数年不退。中原饥民无数。人祸天灾,数十万农民离开了土
地,无以谋生。社会动荡,人心思变。民间流传民谣:“天雨线,民起怨。
②
中原地,事必变。”白莲教在河南、山东、江淮一带秘密传布。教众传闻:
弥勒佛就要降生,明王即将出世,光明必将战胜黑暗。
1325年,河南赵丑斯率众起义,提出“弥勒佛当有天下”。1337年,河
南胡棒聚众烧香,举弥勒小旗暴动。1338年,彭和尚在袁州领五千农民起义,
背心皆书佛字。至1340年,中原一带的小规模暴动已有三百余次。元丞相伯
颜以暴动者都为汉人,提出杀绝汉人张、王、刘、李、赵五姓,重申汉人不
得执寸铁。
1348年,方国珍于浙东率众暴动。方国珍原为佃农,因杀地主而亡命海
上。
1351年4月,元政府鉴于黄河历年决口,影响财政收入,遂以2万军队
① 叶子奇:《草木子》卷四下《杂俎篇》。
② 从摩尼教和佛教的白莲宗演变而来的民间秘密宗教。
… Page 108…
弹压,征发大名、汴梁等地15万民工修治黄河。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
乘机策划起义,于修河必经之处预埋独眼石人,使人四处散布:“莫道石人
①
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不料暴动前夕走露风声,韩山童被杀,其子韩
林儿逃亡武安山中。同年5月,刘福通于颍州率众起义,攻克元粮仓朱皋镇,
开仓济贫,从者数万;后又接连攻克汝宁(今河南汝南)、光州(今河南潢
川)、息州(今河南息县)、信阳(今河南信阳)等地,“贫者从乱如归”,
人马迅速发展到几十万。起义军全部■巾裹头,称红巾军或红军;信奉弥勒
佛,烧香聚众,又称香军。
8月,白莲教首领徐寿辉、彭莹玉于蕲州(今湖北蕲春)、黄州(今湖
北黄冈)一带起义,亦以红巾为标志,并建立政权,建元治平,国号天完。
同年,白莲教首领郭子兴在濠州起义;布王三、孟海马在湘、汉地区起义;
芝麻李、彭早在毫丰沛地区起义。
1353年,盐贩张士诚率众于泰州起义。
1354年,元顺帝将丞相脱脱解职。脱脱所率百万大军一时四散,其中很
多人投奔刘福通,红巾军的声势越来越大。
1355年,刘福通攻克毫州(今安徽毫县),建立政权。刘福通迎韩林儿
为小明王,定国号宋,建元龙凤,统领中原各地的红巾军。
同年,郭子兴死,其部将朱元璋继任。朱元璋幼年出家,后乞讨为生,
早年追随郭子兴,深得信任。他大力吸收文人,重视他们的建议;部队纪律
严明。1356年,朱元璋攻占建康(今南京),改名应天府。他接受元朝老学
士朱升“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以应天府为根据地,逐步恢复
社会的封建秩序。他设置都水营田使,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并减免租税,
使农民能够安定生活;同时,避免锋芒外露,接受韩林儿封他的吴国公爵位
和左副元帅的官职。
1357年,刘福通兵分三路北伐元朝。东路击败山东、河北等地元军后,
直抵距大都百里的柳林,受阻后退回山东。中路攻克绛州、大同、进入塞北,
攻占上都。西路出武关,进攻长安,后入四川,其余部攻占甘肃、宁夏等地。
同年,元朝廷宣布撤除南人,北人的界限,凡起兵平定红中军者,一律赐予
官职;并招降方国珍和张士诚,任命方国珍为浙江省参政,张士诚为太尉。
1358年,刘福通攻占汴梁 (今开封),随即以汴梁为都城,兴建宫殿。
1359年,在元政府的支持下,颍州沈丘的察罕贴木儿所组织的地方武装
迅速崛起,先攻占了汴梁,使刘福通退败安丰。又击败了红巾军在山东的部
队,占领山东。1363年,张士诚围攻安丰,城破,刘福通被杀。韩林儿逃亡
建康。
1360年,徐寿辉部将陈友谅杀徐寿辉,于江州(今江西九江)称帝,国
号汉。徐寿辉部将明玉珍也于四川自立,建国号大夏,都重庆。同年,陈友
谅进攻朱元璋,一度曾经攻入建康,但在江东桥为朱元璋所败。
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会战于鄱阳湖,陈友谅中矢而亡,全军覆没。
1364年,朱元璋称王,并开始进攻张士诚。朱元璋逐步攻占了张士诚控
制的高邮、淮安等地,并于湖州、杭州一带消灭了张士诚的主力。1367年,
围攻苏州。9月,苏州城破,张士诚死。接着,朱元璋南下宁波,迫方国珍
遣使归降。此后,朱元璋又出兵取福建、广东,统一了中国东南部。
① 《元史》卷51 《五行志》。
… Page 109…
占据中国北方的元朝政府,大将扩廓贴木儿、孛罗帖木儿、李思齐等之
间内战不已,社会更加没有了秩序。
1367年,朱元璋杀韩林儿。11月,发兵北伐,并发表檄文,说明北伐的
目的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朱元璋要求部
队做到:“勿妄杀人,勿夺民财,勿毁民居,勿废农具,勿杀耕牛,勿掠人
子女。”北伐军首先平定了山东,继而攻克汴梁、潼关等重地;后沿运河北
上,克德州、通州,进逼大都。1368年7月,元顺帝携后妃、太子及部分蒙
古族大臣出大都北逃。9月14日,北伐军攻克大都。元朝灭亡。
… Page 110…
八、东、南亚中世纪政治
1。印度
古代印度最早的居民是达落毗荼人,后来多居住在印度南部;属印欧语
系的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世纪进入南亚次大陆,成为印度的主要居民。印
度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原始森林、荒漠旷野、高山峻岭、辽阔平原、长江
大河错落分布。民族成分复杂,语言、习俗各异。从而形成了印度中世纪政
治状况的多样性与不平衡。如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印度之人,
随地称国。殊方异俗。”为温德亚山脉所分隔,南北印度在中世纪一直未能
统一。
(1)笈多帝国及后继王朝(320—1206)
在这个时期,印度基本上处于分裂状态,统一只是短暂的。
贵霜帝国衰败后,北印度分裂,小国林立。4世纪初,恒河上游摩揭陀
的岌多家族兴起。320年,旃陀罗笈多 (320—340)建立笈多王朝,都华士
城。经过长期的征服战争,至5世纪初,笈多王朝基本统一了北印度。5世
纪末年,嚈哒人 (白匈奴人)入侵,在旁遮普建立嚈哒帝国。6世纪初,北
印度诸王公联合打败嚈哒人,北印度随之陷入分裂局面。6世纪初,德里北
部的坦尼沙国兴起。至7世纪初,国王波罗羯罗伐弹那(即戒日王,606—647)
再次统一北印度,都曲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