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宗教史 >

第13章

世界现代前期宗教史-第13章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宗教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推行教理考试制度,指定应考教材,如《佛教圣句集》、《佛传》、《戒 

律基础》等。 

     1870年以后,泰国诸王继续搜集巴利语三藏的各种地方语写本,进行校 

勘。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在位时 (1868—1910)提出将全部三藏付印的计划。 

付印前,不仅对泰文本作了详尽的校订,还和高棉文、僧伽罗文及孟加拉文 

进行了比照校勘,于1893年出版,共39卷,印行1000部。这次编印的泰文 

藏经,尚遗小部经8种未曾编入。 

      (2)柬埔寨近代佛教 

     上座部佛教在柬埔寨占有统治地位,印度教和大乘佛教的一些宗教法事 


… Page 53…

只是在民间流传。柬埔寨佛教来自泰国的传承,也分为大宗派和法宗派两派。 

大宗派的寺庙和僧人占绝大多数,多在农村活动;法宗派得到王室贵族的支 

持,主要在城市活动。1870—1945年间,柬埔寨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在法国 

殖民统治期间,佛教受到法国化的打击,一度衰落不堪,僧侣和佛徒成了反 

抗侵略者的重要力量。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期,佛教作为民族文化的 

象征和提高民族意识的手段,有了新的复兴,涌现出不少爱国僧侣。1909年, 

创立了巴利语学校,1914年改为巴利语高级学校。 

      (3)老挝佛教复兴 

    老挝是东南亚佛教的重要基地,盛行的上座部佛教始终稳定发展。其僧 

伽也分大宗派和法宗派,大宗派人数占有绝对优势。老挝除上座部佛教外, 

也有大乘佛教流行。19世纪末,法国殖民主义占领老挝。在外国入侵期间, 

佛教一方面遭受到严重打击和破坏,一方面激起僧侣和佛徒的爱国激情。20 

世纪初,老挝佛教逐步复兴。 

      (4)孟加拉佛教 

     18世纪孟加拉佛教开始复兴,一些僧人纷纷到邻国缅甸礼佛求学。1887 

年,僧人科里帕色纳在吉大港创立“孟加拉佛教协会”,同时,外地来孟加 

拉的僧人沙拉米特拉也在此宣教。统一的僧伽开始分裂。出现了几个不同的 

佛教派别。 

     此外,新加坡的佛教与中国广东、福建等地的汉传佛教有渊源关系。1898 

年,中国僧人贤慧、会辉和转道等人在新加坡建造了第一座寺院——莲山双 

林寺,汉传佛教正式扎根立足。稍后,中国僧人圆瑛和太虚相继到新加坡传 

法,受戒听讲者数千人,开始出现了新加坡佛教会、中华佛教会和青年佛教 

会等组织。 


… Page 54…

                         七、佛教在欧美的影响 



     进入近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和科学技术 

迅猛发展,世界贸易成倍增加,强占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对东方文化了 

解愿望和行动得到了加强。产生于东方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到了近 

代逐渐传到西方。从此,西方的大多数国家逐渐地都有了佛教组织和僧团, 

佛学研究的风气也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这时期欧美国家开始出版了许多佛教 

方面的著作和刊物,向西方人介绍和宣传佛陀思想。在西方,近代的一些思 

想家和哲学家首先注意到古印度的佛教,后来对中国佛学、日本佛学以及东 

南亚佛学也发生了兴趣。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其经济发展迅速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移民。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19世纪最后30年从欧亚涌 

来了1400万移民,这不仅解决了劳动力不足,而且移民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 

技术和他们的文化,其中包括宗教信仰。亚洲移民给美国带来了佛教。 



                       1。佛教在欧洲的流传和影响 



     从19世纪开始,欧洲人对东方文化的兴趣,从多方面发展起来。在佛教 

方面,突出地表现在对各种文本佛典的搜集、整理、刊行和研究上。如德国 

对佛教的研究就形成著名的维也纳学派,出版了许多介绍和研究佛教的著 

作。 

     汉文佛典在19世纪已引起西方的重视,S·比尔于1871—1878年间,开 

始翻译介绍。但由于文字上的困难,只能是零打碎敲,始终不成系统。19世 

纪末到20世纪初,中亚细亚,中国新疆、甘肃以及西藏地区,引起了西方各 

国的特殊兴趣,尤其是来自英、俄、法等国以各种身份出现的学者络绎不绝。 

他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佛典、除梵、藏、汉文者以外,还有吐火罗文、栗特 

文、突厥文、回鹘文与和阗文等佛教文献。其中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1862 

—1943年)在1900—1916年间,三次进入新疆、甘肃地带,非法搜集文献 

资料,特别是发现了敦煌石窟,并盗走了大量佛籍写本和佛教绘画及版画, 

由此开创了西方敦煌学一科。列强在中亚细亚和中国掠取的佛教文献和文 

物,大都保藏在巴黎、伦敦、柏林、列宁格勒 (前苏联城市)和东京的图书 

馆或博物馆中。在近现代,佛教哲学对欧洲产生了影响,其中对存在主义的 

影响相当明显。他们把人的现实品格规定为恐怖、厌烦、失败、绝望以及生 

老病死等痛苦,与佛教如出一辙。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1905—1980年)发 

挥的存在主义著名原理“存在先于本质”,与佛教的业报思想在“人创造人 

本身”这点上,就是完全相通的。 

     作为一种信仰,佛教在西方流传,受到日渐增多的东方移民和侨民的影 

响。从19世纪末,东方文化主动加强了向西方的传播,佛教起着主导作用。 

斯里兰卡达摩波罗发起的摩诃菩提学会,先后在英、德、美、澳和非洲等地 

设置分会或传教中心,出版多种语文的佛典和刊物,创办佛学院等,影响很 

大。马拉拉塞克拉(1899—1973年)曾去英国留学,后被前苏联莫斯科大学 

授予名誉哲学博士,是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发起人之一,并任首届主席。他 

主编的英文《佛教百科全书》,在推动佛教向全球发展上起过重要作用。日 

本净土宗南条文雄(1849—1927年),在英人马克思·缪勒的支持下,译《大 


… Page 55…

明三藏圣教目录》为英文,向西方介绍汉文佛典概貌;又译梵本《无量寿》、 

 《金刚》等经,传播大乘佛教。铃木大拙(1870—1966年)译《起信论》、 

 《楞伽经》为英文,并将佛教禅法介绍到了西方。中国的杨仁山致力于向西 

方传播佛教事业,1894年,与英人李提摩太合作,首先译《起信论》为英文; 

此后又培养梵语、英语和中西兼通的佛教人才,为佛教西渐作准备。太虚在 

英、法等国学者协助下筹建世界佛学苑,进一步开拓了汉地佛教的西传事业。 

19世纪末,出生于康居的甘珠尔活佛在印度创建乌金贡桑却林寺,弘扬藏传 

佛教宁玛派教法,为西方世界培养出首批藏传佛徒,先后在布鲁塞尔和雅典 

建造了乌金贡桑却林寺,宁玛派的瑜伽得到流行。 

    德裔英人马克思·缪勒,从1875年起,主持编辑出版了《东方圣书》共 

51册,包含许多重要的佛教经典。伦敦大学著名的佛学学者李斯·戴维斯 

 (1843—1922年)于1881年创立了巴利圣典协会,出版和翻译巴利语三藏; 

1908年又在伦敦建立佛教协会,自任会长,著有《佛教》、《印度佛教》、 

 《早期佛教》等。德国赫尔曼·奥登堡从1897年起,在俄国科学院开始主持 

校订出版《佛教文库》的梵文经典,这套丛书中收进了英国人本多尔的《大 

乘集菩萨学论》 (1897年)、法国人蒲山的 《月称中论释》(1903—1913 

年)、日本人南条文雄的《法华经》(1980—1912年)、俄国人谢尔巴茨基 

的《辩中边论安慧释》(1936年)等。他的名著《佛陀生平、教义及僧团》, 

主要是依据已刊行的巴利文献研究成果写成的。由此形成佛教研究中的维也 

纳学派,带动了许多德国学者,或从巴利文,或从梵文,间或也从汉文和藏 

文中研究佛教经典和历史。俄国人谢尔巴茨基(1866—1942年)是前苏联科 

学院院士,最有成就的佛教学者,曾在奥登堡指挥下参加中亚“探险队”, 

发现许多梵语和藏语文献,由此开始对北传佛教,特别是对陈那和法称的研 

究。他称法称是“印度的康德”,整理出版了法称的《正理一滴论》梵文本 

和藏文本,及陈那的《集量论》。对于瑜伽行派的其它著作如《俱舍论·称 

支释》、《辩中边》、《晚句论》等也有英译本出版。从1897年起,他参加 

了奥登堡的《佛教文库》编纂工作。从李斯·戴维斯、奥登堡到谢尔巴茨基, 

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学术的、历史的,而不是信仰的。这些研究,对他们的思 

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哲学和人生观方面。 

    神智学的积极活动家、俄国的贵妇海伦娜·布拉沃茨基夫人,曾游历东 

方许多地方,到过西藏受法,后入美国籍。从1880年起,在欧洲开展了积极 

活动。1897年,德国成立了由弗朗茨·哈尔特曼创建的神智学分会。奥尔考 

特著有 《佛教教理问答》,1881年出版,在欧美的影响颇大,曾多次再版, 

并译成许多种文字。英国诗人埃德文·阿诺尔德于1879年出版《亚洲之光》, 

以诗的形式介绍了佛陀的一生与思想,在西方流传甚广。 

    这批神智学者对佛教有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佛教并不主张人格神,因 

之它是最高形态的完全的神学体系;但是人类精神深处确有不朽的灵魂,并 

在转世,人们应该了解、发展这一灵魂及其转世中的精神能力。神智学对于 

佛教在欧洲的传播,起了催化作用,尤其是在英国与德国。 



      (1)佛教在德国 

     1881年,在德国弘扬佛法的第一人——德国学者奥登堡的《佛陀:生涯、 

教义、僧团》一书出版。该书是他为批驳法国某学者关于“佛是神话人物” 

的说法,写出叙述佛陀生平、教义、教团的历史著作。在他的影响下,许多 


… Page 56…

德国艺术家、哲学家、作家开始以佛教思想为主题进行创作。1903年,在德 

国的莱比锡成立第一个佛教传教协会,有会员8人。发起人卡尔·塞登斯塔 

克,以出版社为基地,在1905年发行了《佛教徒》杂志及副刊《佛教世界》, 

不久失败停刊。到1907年,会员达到50余人,再次出版《佛教瞭望台》, 

发行500份。这个协会的宗旨是提倡素食,保护动物,推动和平运动,结果 

并不怎么成功。此后,一批德国人到了缅甸与斯里兰卡,有的还进了那里的 

佛寺。他们希望在欧洲建寺,并计划建在瑞士的泰桑,但没能实现。及至达 

摩波罗的大菩提会在德国成立分会,又重新激起了信徒的热情,组织出版了 

叫做《大菩提论说》的刊物。此前不久,英国巴利圣典协会在德国成立分会, 

也推动了佛教信仰的流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佛教活动全部停止,一些 

佛教徒或死于前线,或流散四方。在斯里兰卡的德国和尚当作“敌国侨民” 

被拘留起来,遣送到澳大利亚。 

     1903年,德国人安东·顾也斯(1878—1957年)离开巴黎在缅甸仰光受 

戒出家,成为第一位德国比丘三界智高僧。他出家不久,来到斯里兰卡南部 

的波尔加斯杜瓦小岛的“岛寮寺院”,在这里精读巴利佛法并习修持。这所 

寺院后来成为德国佛教徒朝圣之所和德国佛教僧伽中心。1906年,他出版了 

 《佛陀圣言》一书,在西方影响极大。一些德国人随他出家。1909年三界智 

在布雷斯劳创立出版社,并发行《佛教世界——德国佛学月刊》,由塞顿杜 

克·伯恩医生担任编辑。同年他还创办了“德国巴利文学会”,目的是建立 

一座西方佛教精舍寺院。1911年,他感到在欧洲建立寺院的时机尚未成熟, 

就又率徒回“岛寮”修行,先后又有十余名德国人在此受戒出家。 

     战争结束后,德国的佛教团体重新开展活动,先后建立了好几个佛教中 

心。1913年,卡尔·塞登斯首先在柏林建立了德国佛教传道会,陆续出版了 

 《佛教徒》、《佛教新报》、《佛陀世界镜报》等。 

     达尔克和格林的佛教团体,对佛教无我说有不同的解释,形成对立两派。 

达尔克自称新佛教,对于“无我”,坚持上座部的见解;格林则认为,以往 

人们对于佛陀言教理解错误,佛陀本人从未否认永恒的灵魂,“无我说”应 

该从迥然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任何我们可以用称名描述的都不是“我”,“我” 

存在于理性能了知的范围之外。他认为自己发现了佛教的原初教义,称之为 

 “老佛教”。达尔克于1912年写出成名作《佛教世界观》,1918年创办《新 

佛教学报》。格林于1915年出版了他的著作《佛陀的教义,理性的宗教》一 

书。 



      (2)佛教在英国 

     英国对佛教研究的理论出发点是基督教中心说。这与它在东方的殖民主 

义统治是分不开的。1875年,英驻锡兰总督秘书奇尔德斯完成《巴利语词 

典》,由此开展了对巴利语佛典的研究。1881年,李斯·戴维斯创立巴利圣 

典学会,出版了校订过的巴利原典与部分英译、法译、德译等多种译本(翻 

译出版巴利语三藏),这为欧洲的佛学研究打开了大门。这个学会的会刊刊 

载有关佛学的研究论文。这个时期出版了相当一批有关巴利文佛教和语言的 

学术论著,形成研究上座系的学派。 

     这一时期,一些梵文经典的问世,又提高了学者对大乘佛教的兴趣。自 

1891年鲍尔斯在中国新疆库车发现了桦树皮抄本佛经以后的几十年,西方一 

些学者以探险家身份在中亚和中国新疆掀起了掠劫文物的高潮,其中英国人 


… Page 57…

斯坦因劫夺最多。斯坦因曾3次到中国新疆和中亚“考察”,掠夺了敦煌千 

佛洞所藏大批梵文、龟兹文、于阗文、回鹘文和栗特文的佛教经典,这些文 

献在西方展出后,震动了欧洲的学术界,引起了对佛教考古学、佛教语言学 

和文献学的兴趣。他们考察报告和展示的文献,也刺激了英国对大乘佛教的 

研究。对于中国佛教文献,西方学者最注意的是古代僧人西行的游记。1884 

年,S·比尔出版《大唐西域记》英译本,再版时又增收入《法显传》和惠生 

的《使西域记》,1888年,又翻译出版了《慈恩法师传》。英国学者对这些 

珍贵材料进行了艰苦的研究,成果之一是托玛斯·沃特斯在本世纪初发表的 

 《大唐西域记考证》。19世纪末来中国的传教士约瑟夫·埃德金斯,进一步 

考察了中国的宗教状况,1877年著《中国的宗教》,1881年著《中国的佛教》 

和《北传佛教中的涅槃》,1885年著《中国佛教介绍》,这些书籍向英语国 

家传播了中国佛教的信息。有关中国佛教研究的还有艾特尔18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