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妇科-盘珠集胎产症治 >

第3章

妇科-盘珠集胎产症治-第3章

小说: 妇科-盘珠集胎产症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为寒厥。厥气上升,满脉去形。逆气上行,满于经络,则神气浮越,去身而散矣。此非急以峻补大剂与之,不能举气 
以归元,回阳而复神。宜重用参、 ,使气血旺而神复,厥症自止。人参生化汤。如无块痛,滋荣益气汤。(补三十七、 
补三十八) 

卷中产后
恶露不下
属性:养胎余血,溷以浆水为恶露。气血旺者,随产而下。气血衰弱,或挟寒冷,或挟风邪,遂留滞不行,上攻则为血晕, 
蓄瘀则为儿枕,日久不出,腹痛心痛,遍身发热,五心烦热,骨蒸潮热,时作时止,浑如疟状,块在两胁,动作雷鸣, 
嘈杂眩晕,食少羸瘦,又与虚弱病相似,慎勿误治,致成血臌等症,宜生化汤合失笑散,补而消之。(和二十四、攻七。) 
起枕散亦好。(攻九。)若恶露流注四肢腰背等处,久必肿起作痛,速用葱熨以散之,内服加参生化汤。如不速治,将所 
注者,化而为脓,宜用神仙回脓散(攻十一)。然气血不旺,不可轻用,憎寒恶热,气虚也,十全大补汤。(补三十九。) 
日晡潮热,血虚也,四物汤加参、术、丹皮。(补七。)呕逆,胃气虚也,六君子汤加炒干姜(补一)。食少体倦,脾虚也, 
补中益气汤。(补六。)四肢逆冷,小便频数,肾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加益智仁。熨法,用葱一把,捣烂为饼,贴患处, 
衬浓布两三层,以熨斗文火熨之。 

卷中产后
恶露不绝
属性:元气不足,劳动伤经血也,或恶血未尽,适挟风冷,而致气血不调;或过服固胎药,产虽下而恶露不去,竟至二三 
月而点滴不已,皆宜补血顺血,调气通气为主。济阴丹可加味用之。(和二十七) 
气血俱虚而淡红不已,十全大补汤。(补三十九) 
怒火伤肝而血不藏,加味四物汤。(补二十八) 
胃气下陷,不能统血,补中益气汤。(补六) 
脾经郁热,血不归源,加味逍遥散。(补二十二) 
肝气热不能生血,六味丸。(补二) 
脾虚不能摄血,六君子汤。(补一) 
伤冲任之络而不止,加味固阴煎。(补二)六味丸(补二)加阿胶、麦冬、北五味。 

卷中产后
血崩不止
属性:产妇耗伤气血,经脉未得平复,而或惊忧恚怒;或劳役损动;或咸酸不节,伤于营冲;或气衰血弱,不能固摄,皆 
成崩中。若小腹满痛,肝经已坏,为难治也。其余郁热气陷,以致血崩,与恶露不绝同治。 
血多色紫,败血也,当去之,留之反作痛,不可以作崩论,生化汤加五灵脂、生蒲黄以破之。(和二十四) 
形脱而汗不止,加参生化汤;渴,加麦冬;泻,加茯苓;两手脉伏,或右手脉绝,加北五味、麦冬;痰,加竹沥、 
姜汁;惊,加枣仁;食不可进,闻药即吐,胃虚也,宜用参汤送饭锅焦粉,渐渐引开胃口,然后服药。 
崩下如牛膜,昏迷倒地,乃受惊而然,朱雄丸。(和二十九) 
恶血重来,如流水不止,昏迷不知人事,此因未满一月,妄行交媾,以致血不归经也。 
急用金狗脊散。(和三十) 
日久不止,宜升举大补汤。(补四十) 
血脱妄言妄见,宜升举大补汤,加辰砂少许,以坠其心火。(补四十) 
血崩如涌,口噤目斜,手足搐搦,肝经血耗,风生也。六味丸加荆芥穗。(补二) 
血来紫黑如豆汁色,怒伤肝也。宜加味四物汤。(和二十八) 
血来鲜红,是惊伤心,怒伤肝,劳伤脾,致血不归经也。生化汤和。(二十四。)加味治之,鲜血来多,再加升麻、 
白芷各四分。 

卷中产后
头痛
属性:头者,诸阳之会,产后阴虚,阴虚则阳胜,阳气上凑于头,故头痛;又有瘀血之气,上冲于头而痛者。一宜滋阴, 
一宜去瘀,慎勿误治。 
身热恶寒,感冒风寒也。生化汤加莲须。(和二十四) 
中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少许。(补六) 
气血俱虚,八珍汤。(补五) 
阳气虚,补中益气汤加附子。(补六) 
肾水不生肝木,六味丸加北五味。(补二) 
气滞,芎乌散。(散二十四) 

卷中产后
心痛
属性:非阳气虚寒,则瘀血上冲。生化汤加肉桂、吴茱萸,可以治寒;失笑散加当归、川芎,可以行血。若指甲青黑,手 
足冷而过节,此真心痛,不治。又恶血奔心,一丝入于心脏即死。 
足纯青心下痛,寒毒攻心也。人参、白术、附子、肉桂、当归,散其下寒而上寒自解。 
食冷物而作痛,生化汤加消食之剂。(和二十四) 
感风邪而作痛,生化汤,荆芥、防风、生姜。(和二十四) 
产后厥痛,血虚也。羊肉一斤,煮汁去肉,入当归一两,炒白芍五钱,炙甘草五分,再煎服之。(羊肉须取精者) 
中无血块,绵绵而痛,按之即止,血虚也,宜八珍汤。 

卷中产后
腹痛
属性:实则有恶露不尽,干血瘀积,食伤气滞,虚则有气弱寒阻,血虚空痛,须详审施治。虚者固宜调补气血,而 
实者亦勿得峻厉克伐。 
瘀血上冲,心腹胀满疼痛,牙关紧急,按之愈甚,大便难而小便易,宜失笑散(攻七)。煎汤下益母丸(即济阴丹, 
和二十七。) 
干血着于脐下,行气破血之药,投之不愈,知内有干血也,生化汤加炒大黄、炒虻虫。(和二十四) 
胸膈饱胀,恶食吞酸,手不可按,此饮食伤也,二陈汤加山楂、神曲。(和八) 
食消后而痛如故,按之痛止;或加头痛,烦热作渴,恶寒欲呕等症,此中气伤也。宜补脾胃,六君子汤。(补一) 
六脉沉伏,四肢厥冷,内伤饮食,而恶血不行也。宜行血消食,失笑散加山楂、神曲(攻七。)如无恶血积食,则为 
虚寒,宜补气暖胃。 
产后六七日,忽然脐腹疼痛,此由呼吸之间,冷气乘虚而入也。宜四顺汤。(热三) 
腹中 痛,客寒阻逆也,精羊肉煮汁,入当归、生姜煎服。 
腹痛欲绝,脉浮弦,风入胞门也,川断一两,防风三钱,煎服。 
冲任空虚,肝经血少,脉弦,熟地、吴茱萸、白芍、木瓜、蒺藜。 
恶心作呕,六君子汤。(补一) 
泄泻,六君子汤,加炮姜、砂仁、生姜、大枣。(补一) 
腹中块积,生化汤加肉桂、红花。(和二十四) 
六脉滑数,瘀血成痈。生化汤加丹参、丹皮。 
肾气虚寒,理阴煎(热四)。胃关煎。(热五) 
血少而痛,黄雌鸡汤。(补四十一) 

卷中产后
小腹痛
属性:儿在胞中,食母之血,所余者,结而成块。产时块从儿下则无患。不下,则滞而痛,名曰儿枕痛。黑神散(攻十)。 
久而不已,血化为脓。又产后寒气入腹硬筑,脐下刺痛,为寒疝。宜用炒吴茱萸,勿误治。 
血化为脓,流注关节,则成骨疽。脉洪而数,是其候也。失治,多为败症,宜急治之。若腹胀大,或转侧作水声, 
或脓从脐出,与大便出,当用补以托之,然后用神仙回脓散。(攻十一) 
子离其宫,血海陡虚,所以作痛,胞门受伤,必致壅肿,肿未消,因而拒按似块,实非块也,勿得作儿枕治,宜用 
殿胞煎(补四十二)。五物煎(补四十三)。 

卷中产后
肠疡
属性:怒郁血虚肠风,皆致肠疡。食诸鱼毒物,亦能致疡。食盐炒热熨脐,又箭镞烧红,淬入酒中,饮酒可愈,川芎、当 
归、甘草、淮牛膝、 本,为末,酒调下。 

卷中产后
腰痛
属性:腰者肾之外候,胞胎系于肾,产则劳伤肾气,损动胞络,虚未平复,风冷客之,故令腰痛。三圣散。(散二十五) 
恶露断,腰重痛而下注,两股如锥刺入骨,此血滞经络,必作痈疽。四物汤加延胡。(补七) 
真气虚而邪乘之,当归黄 汤加桑寄生。(补四十四) 
久痛不已,猪羊肾常食之。 
腹胀善噫,诸药皆呕,脾虚也。焦术,米泔煎服。 

卷中产后
胁痛
属性:膀胱宿有停水,恶露下而不尽,气血与水相激,故令胁肋胀痛。 
痛而呕吐,抵圣汤(攻十二)。非姜桂之辛以行药,势反助其胀矣。 
肝经血瘀,四物汤加肉桂、延胡、蒲黄、红花。(补七) 
肝经气虚,四君子汤加当归、白芍。(补四) 
肝经血虚,四物汤加人参、白术。(补七) 
肾水不生肝木,六味丸。(补二) 
肺金盛克肝木,泻白散。(散二十六) 
身热汗出,加参生化汤。(和二十四) 
气血两虚,十全大补汤。(补三十九) 
怒伤于肝,两胁胀痛,吐血寒热,宜八珍汤加柴胡、丹皮。(补五) 

卷中产后
遍身痛
属性:产后血气失升降常度,留滞关节,筋脉引急,是以遍身疼痛,甚则腰脊强硬,手足拘挛,身热头痛,切勿作伤寒治 
之。若认作伤寒,误发其汗,则筋脉动惕,手足厥冷,变生他症矣。趁痛散加桑寄生。(和三十一) 
按之而痛缓,血虚也。四物汤加炮姜、人参、白术。(补七) 
遍身青肿,麦芽一重,牛膝一重,填入瓦罐,盐泥封固, 赤研末,酒下二钱。治血流诸经极效。 
虚劳而指节疼痛,汗出不止。猪肾煮汁,煎当归、人参、黄 、生姜、韭白、淡豆豉少许,温服。 

卷中产后
遍身皮赤两腿肉青
属性:此败血流经也,生化汤加荆芥、肉桂、淮牛膝。(和二十四) 

卷中产后
臌胀
属性:产妇素弱,临产劳伤,中气多不足,胃虽纳谷,脾不健运。先服生化汤(和二十四)三、四剂。七日后,即服加参 
生化汤(补五十八)。以助其脾气,自无虚满之患。或因便秘而误服大黄;或因多食而过服消导;或因忿怒而误服耗气等 
药;又或恣饮寒冷,凝滞恶露以致胀者,或补气、或健脾、或暖胃行血,当察其所因以治之。 

卷中产后
血块
属性:因恶露未尽所致。或产后气血虚弱,风冷乘之,搏于脏腑,与血气相结,因而成块。切勿轻用散气行血药。 
风冷搏血,生化汤加木香三分,磨冲服。(和二十四) 
冷湿乘虚而致,生化汤加肉桂、白芷、炒姜。 
半月外不散,或如肿毒高寸许,身热食减,生化汤加肉桂、蓬术炭,攻补并治。(和二十四) 
肢节肉里结成小核,此血虚筋燥而挛结也。由多用行血破血药以消块,致血不养筋,而筋不舒耳。宜补水以滋肝血, 
养脾以运中气,八珍汤(补五)。归脾汤(补十九)加减治之。 

卷中产后
伤食
属性:产后血气已虚,胃中元气不足,饮食偶有所伤,即不能运化,因成痞闷。 
宿食停滞,口干满闷,六君子汤加神曲、山楂。(补一) 
怒后即食,食停而闷,生化汤加消食之剂。(和二十四) 
食消而仍痞,反作痛呕,脾胃伤也。六君子汤(补一)。咽酸嗳腐,加炮姜;作泻,加升麻。不应用补中益气汤。(补 
六) 
消导过多,反致满闷,不思谷食,宜长生活命丹。(补四十五) 

卷中产后
呕吐
属性:气血大亏,脾胃弱而中气不运也,败血乘虚而入,脾受之则不能运化精微而成胀满;胃受之则不能受纳水谷而生吐 
逆。宜用抵圣散。(攻十二) 
劳伤脏腑,寒邪入于肠胃,加减生化汤。(和三十二。)七日外,服温胃丁香散。(和三十三) 
嗽逆目眩,石莲散。(和三十四) 
饮食伤脾,六君子汤,加砂仁。(补一) 
肠胃气逆,肠胃燥涩而气逆也,宜六君子汤加藿香、砂仁。(补) 
胃气虚寒,六君子汤加炮姜、木香。(补一) 
寒水侮土,益黄散。(散二十七) 
肝木侮脾,六君子汤加升麻、柴胡。(补一) 
命门火衰,八味丸。(补四十六) 
腹痛泄泻手足冷,阳气虚也,附子理中汤。(热七) 
口渴内烦少力,血少汗多,不生津液也。宜生津益液汤。(和三十五) 
吐蛔虫,胃气将绝也。人参、白术、榧子、白薇、肉桂、神曲。 
吐脓血,又复发斑,因夏月受暑,未曾发出,至产始发,火毒炽盛,又不能尽发,故见症如此。不得不权用凉剂, 
人参、当归、川芎、麦冬、荆芥、元参。 
大呕大喘,风邪感于太阳也。难治。重用人参,佐以麦冬、当归、白术,少加荆芥、桂枝。 
呕吐下痢,邪感少阴也。缘肾火衰微,火为寒所驱逐,肾水亦随寒上趋而作呕,所谓真水亏,真阳飞越也。急用补 
阳之药,入于补阴之中,引火归源,是为要法。宜八味丸加减。(补四十六) 
两胁胀满便血,风邪伤肝也,此犹可救者,因其有便血耳,不然,邪留两胁,反成腹心之病。当归、麦冬、川芎、 
三七根。 

卷中产后
霍乱
属性:此由劳伤气血,脏腑虚损,食不运化,而邪复乘之,致阴阳升降不顺,清浊乱于肠胃,冷热不调,邪正相搏而然。 
血块疼痛未净,生化六和汤。(和三十六) 
血痛已除,藿香温胃散。(散二十八) 
渴而饮水,五苓散。(泻五) 
手足逆冷,问无血痛,用附子散。(热六) 

卷中产后
呃逆
属性:产后气血皆伤,风冷搏于气分,则气逆而上为呃,又脾胃虚冷,因食热物,冷热之气相冲击,使气不顺而呃逆。 
胃气虚寒,丁香、干姜、肉桂。 
胃中伏热,干柿、竹茹。 
脾胃虚热,人参、附子。 
中气大虚,阴火上冲。八味丸。(补四十六) 

卷中产后
喘急
属性:荣卫暴竭,卫气无主,独聚肺中,故令喘急。此为孤阳绝阴,真险候也。大料川芎汤救之,或生脉散合生化汤。(补 
二十三、和二十四) 
败血入肺,坐不能卧,生化汤合失笑散,或六君子汤合失笑散。(和二十四、补一、攻七) 
污血感寒,桃仁、丹皮、茯苓、干姜、蒌仁、北五味、桂枝、桑皮、紫苏、枳实。 
水气凌肺,人参、白术、茯苓、麦冬、苏子。 
脾虚生痰,六君子汤加姜汁、竹沥。(补一) 
忧恼作喘,川芎、当归、杏仁、桑皮。 
外感作喘,川芎、当归、旋复花、茯苓、半夏、杏仁、前胡。 
气短似喘,生化汤(和二十四)加人参、沉香。 
六七日,忽然手足蜷卧,息高气喘,恶心腹痛,此少阴感寒邪,而在内之真阳,为寒气逼越于上焦,上假热而下真 
寒也。人参、麦冬、肉桂、白术、吴茱萸,煎汤,候其微冷顿服之。若至半月一月外患此症,人参、白术、茯苓、当归、 
熟地、麦冬、吴茱萸、附子、牛膝,煎服之。皆为难救之症。 
七日内外感风寒,鼻塞恶寒,身热头痛,重嗽,宜用加参宁嗽生化汤。痰多,加花粉,或加竹沥、姜汁,冲服;恶 
寒,毋用麻黄;胁痛,毋用柴胡;火嗽发热,毋用寒凉。总以调理血气为主。(和三十七) 
误食耗气药,致气促绝食,人参生化汤,送饭锅焦粉。(补三十七) 

卷中产后
蝉声
属性:败血冲遏于心,转入于肺,气与血并结成块,入喉作声,竟似蝉鸣,此症十不救一。 

卷中产后
浮肿
属性:败血乘虚,流入经络,日久化水,故令面黄,四肢浮肿。若作水气治之,便致夭枉。宜小、大调经汤(和三十八、 
三十九)。血流为水者,下午肿甚,肿处必有血痕,或胁胀刺痛。 
咳嗽小便涩,寒水侮土也。宜补脾肺。补中益气汤。(补六) 
气虚,六君子汤(补一)。四君子汤去甘草,加米仁、炒陈卜子。(补四) 
六脉沉细无力,或咳嗽,或泄泻不止。脾土虚寒,命门火衰也。《金匮》肾气汤(补四十七)。 
口渴恶寒,脉沉无力,体虚而有湿热之积也,必上焦满闷,宜补中行气,兼用导水之剂,白术、茯苓、陈皮、木通。 
外感风寒,气血滞于经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