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本草害利-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间云∶诸湿肿满,皆属脾土,法应补脾实土,兼利小便,而反用甘遂下之,是重虚其本也
。水既暂去,复肿,必死矣。必察病属湿热有饮有水,而元气尚壮,乃可一施,不然多致不
起,戒之须慎。
〔利〕苦甘寒,泻肾、膀胱及隧道水湿,逐留饮水胀,攻痞结疝瘕。
仲景治心下留饮,与甘草同行,取其相反以立功。凡水胀,以甘遂涂腹绕脐,内服甘草汤,
其肿便消。二物相反,而感应如神。
〔修治〕二、八月采根阴干,用东流水浸去黑水,面裹煨熟用,以去其毒,入丸散,捣
为末。
膀胱部药队〔凉膀胱猛将〕
龙胆草
内容:(见肝部)
膀胱部药队〔凉膀胱次将〕
车前子
内容:(见心部)
膀胱部药队〔凉膀胱次将〕
绵茵陈
内容:〔害〕按茵陈虽为黄胆主药,须分阴黄阳黄,阳黄宜茵陈,阴黄宜温补。若用茵陈,多
致不
救,蓄血发黄,不可误用。
〔利〕苦寒,入膀胱。除湿热,利小肠。铃子茵陈,山阴茵陈,力俱峻。
〔修治〕五、七月采茎阴干,去根细锉,勿令犯火。
膀胱部药队〔凉膀胱次将〕
海金沙
内容:〔害〕淡渗无补,小便下利及诸淋,由于肾水亏真阴不足者,勿服。
〔利〕苦寒,入小肠膀胱。除湿热,消肿满,清血分,利水道。惟热在太阳经血分者宜
之。
〔修治〕七月收其全料,于日中曝小干,以纸衬承,以杖击之,有细沙落纸上,且暴且
击,
以尽为度。其沙及草,皆可入药。
膀胱部药队〔凉膀胱次将〕
黄柏
内容:(见脾部)
膀胱部药队〔温膀胱猛将〕
淡吴萸
内容:(见肝部)
膀胱部药队〔温膀胱次将〕
乌药
内容:(见脾部)
膀胱部药队〔温膀胱次将〕
茴香
内容:(见肝部)
胆部药队〔补胆猛将〕
乌梅
内容:(见肝部)
胆部药队〔补胆次将〕
枣仁
内容:(见心部)
胆部药队〔泻胆猛将〕
桔梗
内容:(见肺部)
胆部药队〔泻胆猛将〕
青皮
内容:(见肝部)
胆部药队〔泻胆猛将〕
香附
内容:(见肝部)
胆部药队〔泻胆次将〕
秦艽
内容:〔害〕泄散疏利之品,凡下部虚寒,小便不禁,大便滑者勿服。
〔利〕苦寒平,入胃、肝、胆、大小肠五经。祛风活络,养血舒筋,退热退黄,利湿通
淋。
〔修治〕二八月采根,曝干用,形作罗纹相交,长大白左纹者良。
胆部药队〔泻胆次将〕
川芎
内容:(见肝部)
胆部药队〔泻胆次将〕
火麻仁
内容:〔害〕多食损血脉,滑精气,痿阳事。妇人多食,即发带疾,以其滑利下行,走而不守
也。
肠滑者尤忌。
〔利〕甘平,入脾胃,润五脏,通大肠,滑利下行,走而不守,宣风利关节,催生疗难
产。
〔修治〕七月七日采,良。九月采入土者损人,极难去壳。裹沸汤中待冷,悬井中一夜,
晒
干就新瓦上,去壳用。
麻仁一物,询之药肆所备,每每误用,须分别书之。润燥通肠闭,催生,则用火麻仁,
即大
麻仁。如滋阴养肝,则用黑芝麻。又一种四方棱而小者,名巨胜子,味苦,平肝明目。又一
种大胡麻,名胡麻仁,一名壁虱胡麻,一名亚麻,能祛风湿、疮癣、疥癞。又小胡麻,一名
三角胡麻,即茺蔚子,一名益母子,通经活血,平肝祛风。用者宜审。
胆部药队〔泻胆次将〕
升麻
内容:(见肺部)
胆部药队〔泻胆次将〕
紫草茸
内容:〔害〕苦寒性滑,通利九窍,痘疮家气虚,脾胃弱,泄泻不思食,小便清白者,俱禁用。
痘
疹若出而红活及白陷,大肠利者,切宜忌之。
〔利〕苦寒,入心包、肝、大小肠四经。凉血和血,通大小肠,宣发痘疹,清解疮疡。
〔修治〕二月采根阴干,其根头有白毛如茸,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明。去头,并两畔髭,
以
石压扁,曝干细锉用。
胆部药队〔泻大肠次将〕
秦艽
内容:(见胆部)
胆部药队〔泻大肠次将〕
旋复花
内容:〔害〕走散之药。病患涉虚者,不宜多服。冷利大肠,虚寒人禁用。
〔利〕味咸微温,兼苦,入肺、肝、大肠三经。咸能软坚,能祛老痰结积,温能解散,
咸可
润下,故治风气湿痹,大肠燥结,又能通脉。草名金沸,功用相仿。
〔修治〕六月至九月采花,去蕊并壳及蒂子,蒸晒干用。有细毛,恐射肺,令人嗽,须
用绢
包好,入煎剂。
胆部药队〔泻大肠次将〕
郁李仁
内容:〔害〕性专下降,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然下后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
标急
救之药。津液不足者,慎勿轻投。
〔利〕味苦甘、辛平,入脾、大肠二经。润燥行水,下气破血,得酒入胆,治不寐。
〔修治〕五月采核,捣碎取仁,先以汤浸去皮尖,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干,研如膏用。
胆部药队〔泻大肠次将〕
杏仁
内容:(见肺部)
胆部药队〔泻大肠次将〕
大腹皮
内容:(见脾部)
胆部药队〔泻大肠次将〕
白芷
内容:(见脾部)
胆部药队〔凉大肠猛将〕
黄芩
内容:(见脾部)
胆部药队〔凉大肠猛将〕
黄柏
内容:(同上)
胆部药队〔凉大肠次将〕
梨子
内容:〔害〕寒冷凉中,肺寒咳嗽,脾家泄泻,腹痛冷积,寒痰痰饮,妇人产后,小儿痘后,
胃冷
呕吐,西北真中风证,及金疮,法咸忌之。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此之谓也。又云∶寒则
血凝泣,多食成冷痢。
〔利〕味酸甘寒,入心、肺、脾、肝、大肠五经。外宣风气,内涤狂烦,消痰醒酒,人
知清
火消痰,不知散风之妙。生食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可滋五脏之阴,虚火宜熟,实火宜生,梨
汁润肠清痰止嗽。治痰嗽,宜加入姜汁蜜水。
〔修治〕七月采,今北人每于树上包裹,过冬乃摘,亦妙。
胆部药队〔凉大肠次将〕
地榆炭
内容:〔害〕性寒而下行,凡脾胃虚寒作泄,法并禁用。白痢久而胃弱,胎产虚寒,泄泻血崩,
脾
虚作泄等症,亦在禁例。
〔利〕味苦寒,入肝、大肠二经。止血痢肠风,除带下五漏,善主下焦血症,兼去湿热。
〔修治〕二八月采,似柳根,外黑里红,取上截切片炒黑用。
胆部药队〔凉大肠次将〕
槐角
内容:(见胆部)
胆部药队〔凉大肠次将〕
知母
内容:(见脾部)
胆部药队〔凉大肠次将〕
连翘
内容:(见心部)
胆部药队〔温大肠猛将〕
胡椒
内容:(见肝部)
胆部药队〔温大肠猛将〕
破故纸
内容:(见肾部)
胆部药队〔温大肠猛将〕
枸杞子
内容:(见肝部)
胆部药队〔温大肠次将〕
当归
内容:(见心部)
小肠部药队〔补小肠猛将〕
生地
内容:(见肾部)
小肠部药队〔泻小肠猛将〕
木通
内容:(见心部)
小肠部药队〔泻小肠次将〕
瞿麦
内容:〔害〕善下逐,性猛利,能坠胎,孕妇忌。胎前产后,一切虚人患小水不利者禁用。水
肿蛊
胀脾虚者,并忌之。小肠无火热者,忌服。
〔利〕味苦寒,入小肠膀胱二经。利水破血,出刺坠胎,八正散用为利小便之主药。若
心经
虽热,而小肠虚者忌用。恐心热未除,而小肠复病矣。当求其属以衰之。
〔修治〕七月采,凡使只用蕊壳,不用茎叶,若一时同使,即空心令人气噎,小便不禁
也。
用时以竹沥浸一伏时,漉晒。
小肠部药队〔泻小肠次将〕
海金沙
内容:(见膀胱部)
小肠部药队〔泻小肠次将〕
川楝子
内容:(见肝部)
小肠部药队〔泻小肠次将〕
薏苡仁
内容:(见脾部)
小肠部药队〔泻小肠次将〕
赤芍
内容:(见肝部)
小肠部药队〔泻小肠次将〕
茯苓
内容:(见肾部)
小肠部药队〔泻小肠次将〕
灯芯
内容:(见心部)
三焦部药队〔补三焦猛将〕
淫羊藿
内容:(见肾部)
三焦部药队〔补三焦猛将〕
嫩黄
内容:(见肺部)
三焦部药队〔泻三焦猛将〕
青皮
内容:(见肝部)
三焦部药队〔泻三焦猛将〕
木香
内容:(见肝部)
三焦部药队〔泻三焦次将〕
柴胡
内容:(见肝部)
三焦部药队〔泻三焦次将〕
香附
内容:(见肝部)
三焦部药队〔凉三焦次将〕
栀子
内容:(见心部)
三焦部药队〔凉三焦次将〕
麦冬
内容:(见心部)
三焦部药队〔凉三焦次将〕
川黄柏
内容:(见脾部)
三焦部药队〔凉三焦次将〕
地骨皮
内容:(见肺部)
三焦部药队〔凉三焦次将〕
青蒿子
内容:(见肝部)
三焦部药队〔凉三焦次将〕
连翘
内容:(见心部)
三焦部药队〔温三焦次将〕
台乌药
内容:(见脾部)
三焦部药队〔温三焦次将〕
白蔻仁
内容:(见脾部)
三焦部药队〔温三焦次将〕
紫衣胡桃
内容:〔害〕动风痰,助肾火,肺家有痰热,命门火炽,阴虚吐衄等症,皆不宜施。多食动风
生痰
,伤肺,脱人眉,令人恶心吐水吐食物,同酒食,多令人咯血。
〔利〕味甘热而润,入肺、肝、肾三经。温肺补肾,而通命门,峻补下焦。润肠胃,悦
肌肤
,兼胡粉而白发变黑,佐补骨而治痿强阴。又云∶能解虚弱幼儿痰喘,服人参胡桃汤,喘即
定,连皮服,盖皮有敛汗之功也。
但用一味,空腹时连皮食之,最能固精。
〔修治〕秋冬熟时采之,沤烂皮肉,取核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