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主张:产生运动的原因一终止,运动就会停止)。彭加勒认为,惯性原
理可以推广为如下陈述 (即广义惯性原理):物体的加速度仅取决于该物体
于邻近物体的位置以及它们的速度。这一原理是无法用判决性实验予以检验
的。因此,惯性原理乃是约定的产物。牛顿的另外两个运动原理也同样如此:
“这样一来,力学原理以两种不同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方面,它们是
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真理,就几乎孤立的系统而言,它们被近似地证实了。
另一方面,它们是适应于整个宇宙的公设,被认为是严格真实的。如果这些
公设具有普遍性和确定性;而这些性质反为引出它们的实验事实所缺乏,那
么,这是因为它们经过最终分析便化为约定而已,我们有权利作出约定,由
于我们预先确信,实验永远也不会与之矛盾。然而,这种约定不是完全任意
的;它并非出自我们的胡思乱想;我们之所以采纳它,是因为某些实验向我
们表明它是方便的。这样就可以解释,实验如何能够建立力学原理,可是实
① 彭加勒:《科学与假设》,第3 页。
② 彭加勒:《最后的思想》,纽约1963 年版,第17—18 页。
… Page 62…
验为什么不能推翻它们。与几何学比较一下,几何学的基本命题,例如欧几
里得的公设,无非是些约定,要问它们是真还是假,正如问米突制是真还是
假,同样是没有道理的。”①
彭加勒指出,作为约定的公理或原理无所谓真假。所以 (例如)问欧几
里得几何学是否真实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这好比问:米突制是否比旧
度量制度更为正确;或者问:笛卡儿坐标是否比极坐标更正确。一种几何学
②
并不比另一种几何学更真实,它只能是更为方便。” 关于约定所依据的“方
便”,巴黎大学哲学史教授莱伊(1873—1940)在《现代哲学》一书中作过
如下解释:“物理学是关于实在事物的科学,尽管它竭力想用‘方便的’方
式去表达实在事物,但它所说明的总还是实在事物。 ‘方便’仅仅在表达的
手段上。智慧可以在寻求最大的方便的过程中改变这些手段,但在这些手段
背后隐藏着的是自然规律的 ‘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不是任凭智慧的自由意
愿所能建立的。相反地,它束缚着智慧,并使智慧的表达手段局限在狭窄的
③
范围内。”这也就是彭加勒所说的“方便”的涵义。
彭加勒强调约定是我们精神自由活动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约定是完
全任意或随心所欲的。这是因为,首先,科学原理是从科学事实提炼出来的,
而科学事实并不是科学家凭空创造的,它是由将未加工的事实翻译为某种专
门的科学语言而制作成的:“科学家并没有凭空创造科学事实,他用未加工
的事实制作科学的事实。因而,科学家不能自由而随意地制作科学事实。工
人不管如何有本领,他的自由度总是受到他所加工的原材料性质的限制。”
①其次,任何一个约定 (无论几何学的或力学的)都有其经验(实验)根源,
都必须反映物与物之间的现实关系,“经验固然让我们自由选择,然而又支
②
配我们的选择,帮助我们认识最方便的途径。” 因此,科学规则与游戏规
则是截然不同的。游戏规则可以随心所欲地约定,甚至可以采取完全相反的
约定;“与此不同,科学规则却是一种富有成效的行动规则,需要附带说明
的是,至少就一般情况而言,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不会成功。”③
彭加勒进一步指出,尽管科学原理具有约定的特征,但决不能由此把科
学归结为纯粹的约定。因为科学原理并不等于科学,科学并不能整个由科学
原理构成,例如当约定式的力学被孤立时,它就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所以
他尖锐地指出:“凡原理都是些伪装的定义与公约。不过,它们仍是由实验
的定律引出……有些哲学家未免推广得过分、过远了。他们以为原理就是全
① 彭加勒:《科学与假设》,巴黎1920 年版,第162—163 页。
② 彭加勒:《科学与假设》,商务印书馆1957 年版,第40 页。
③ 转引自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 年版,第483 页。
① 彭加勒:《科学的价值》,巴黎1905 年版,第232 页。
② 彭加勒:《科学与假设》,商务印书馆1957 年版,第2 页。
③ 彭加勒:《科学的价值》,巴黎1905 年版,第218 页。
… Page 63…
部科学,因此以为全部科学乃是公约的。这种荒谬的学说,即所谓唯名主义,
实在不值一谈。”①
彭加勒的约定论不仅对以爱因斯坦等人为代表的20世纪自然科学家的
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逻辑实证主义乃至语言分析哲学的发展
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新黑格尔主义
新黑格尔主义不是一个具有统一观点的完整的学派,而是继承、发挥和
改造以黑格尔哲学为集大成的绝对唯心主义传统的各种思潮的总称。它的兴
起同欧美各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密切相关。垄断资产阶级
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把自己当作国家和民族的化身,要求改造以强
调个人的自由、民主权利为出发点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国民意识,由强调个人
转向强调国家。正如美国新黑格尔主义的先驱哈利斯(1835—1909)在其主
编的《思辨哲学杂志》发刊词中所说:“迄今为止,作为我们政府形式的基
础的观念,仅发展到它的本质阶段之一——脆弱的个人主义阶段上。在这个
阶段,国家的统一体被看作是外在的机构,似乎可以完全抛开,而代之以私
人或公司的事业。现在,我们达到了另一本质阶段的意识,每个人都承认他
的本质方面属于国家本身,公民的自由并不在于纯粹的任性,而在于在现行
法律中得到表现的生命的实现。对国家生命的这个新阶段需要细细加以领会
②
和理解。” 这样,推崇原子式个体的经验主义哲学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就难
以满足政治、经济发展的新需要,相反,实现整体和绝对的黑格尔哲学却十
分适合于论证这种新需要。于是,“复兴黑格尔”的呼声就在率先由自由资
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的英国首先出现,并迅即在社会制度及哲学思想方
面与英国属于同一传统的美国引起反响,后来、又在德、意、法等国盛行。
新黑格尔主义者大都是通过研究、评述和解释黑格尔哲学的某些方面来
论证自己的理论,各人的哲学观点、政治立场等都不甚相同,有的新黑格尔
主义者甚至否认自己是黑格尔主义者。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许多共同性。
与拒斥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哲学流派相反,新黑格尔主义者坚持把诸如世界
的终极实在、世界的本质等问题作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并力图沿黑格尔的道
路去说明世界。他们同黑格尔一样,以绝对的、统一的精神为实在。不过,
黑格尔是把理性的精神实在化,从而把精神发展视为理性的辩证发展,新黑
格尔主义者则是把非理性的精神实在化,从而把辩证法非理性化。在政治
上,他们大多主张国家高于个人,个人对整体权力要绝对服从。
新黑格尔主义思潮最早出现在英国。1865年,知识渊博、辩才过人的苏
① 彭加勒:《科学与假设》,商务印书馆1957 年版第98 页。
② 转引自弗姆 (VergiliusFerm)编《哲学体系史》,1950 年英文版,第318 页。
… Page 64…
格兰人斯特林(1820—1909)发表英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和解释黑格尔哲学的
巨著《黑格尔的秘密》。他在这部著作中把黑格尔对近代欧洲的贡献同亚里
士多德对古希腊的业绩相提并论,认为黑格尔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一切具有
永恒智慧和永久精神价值的东西全都熔于一炉,用一种统一的眼光去观照天
地万物。斯特林因此被视为新黑格尔主义的先驱,但打破经验论哲学一统英
国思想界的局面,使新黑格尔主义在英国立足的则是牛津大学教授格林
(1836—1882)以及凯尔德兄弟(1835—1908,1820—1898)等人。格林是
穆勒在牛津大学的劲敌,他对一直雄霸英国哲学界的传统经验论作了猛烈批
判,认为它把知识还原为孤立、分散的原子式的知觉,忽视理智的作用,因
此不能解释知识的可能性。我们之所以有可能整理经验,乃是因为实在本身
就是一个秩序井然、相互关联的系统,这样一种系统的存在,也意味着存在
永恒地尽善尽美的意识,即绝对精神。所以他要求以德国哲学、尤其是黑格
尔哲学取代经验论哲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格林反对穆勒、斯宾塞等人用自
然科学方法解释道德生活的倾向,认为人不仅是自然的产儿,而且还具有超
自然的精神原则(自我意识),正是后者使人可能具有道德。在政治上,格
林主张个人同社会、国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双方并不具同等地
位:个人无论在道德上或政治上都必须对社会、国家尽义务,都必须服从和
遵守道德规范、戒律以及各种法律。在他看来,无限表现在有限之中,自我
本身的善唯有与社会上其他人发生关系时,即通过公共的法律、风俗习惯以
及种种制度和机构才能得以实现。
格林去世之时(1882年),新黑格尔主义已在英国全面形成。在此后三
四十年间,新黑格尔主义者把持了各主要大学的哲学讲坛,其中影响最大、
声望最高的是牛津大学麦尔顿学院研究员布拉德雷。影响稍逊于他的鲍桑葵
(1848—1923)也是一位重要的首领人物。后者先是受教于格林,后与布拉
德雷相互影响,尊称布拉德雷为自己的老师。剑桥大学的麦克塔格特(1866
—1925)作为黑格尔著作的注释者,也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新黑格尔主义迅即在美国引起反响:60年代出现了以新英格兰人哈
利斯 (1835—1909)、犹太血统的德国移民布罗克迈尔(1826—1906)等人
为代表的以翻译、介绍和研究黑格尔哲学为宗旨的“圣路易学派”。该学派
出版《思辨哲学杂志》,刊载研究古典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论著,选
登德国哲学论著的译文,影响很大。该学派还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解释美国
的命运,如把美国内战解释为一种悲剧性的必然性,认为南方抽象的权利与
北方抽象的道德之间的猛烈冲突势必孕育出一种新的、在伦理学上是具体的
国家意识。该学派还特别注重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对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
的各种问题进行辩证分析。与此同时,该学派还很注重用理论去影响实践,
指导行动。不过,美国新黑格尔主义最有影响的人物要数哈佛大学教授罗伊
斯 (1855—1916)。他学识渊博,颇多创见,特别是对观念的意义以及整体
与部分、绝对与相对、社会与个人等关系问题作了深刻的探究。
… Page 65…
英国新黑格尔主义的衰落同它的崛起一样显得很突然。20世纪初,英国
传统的经验主义经过摩尔(1873—1958)和罗素(1872—1970)等人的努力,
以逻辑经验主义的新形式再度复兴。他们对布拉德雷,更广义地说是对新黑
格尔主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前提发起了强大攻势,结果导致新黑格尔主义在
英国迅速衰落。在美国,由皮尔士开创的、以詹姆斯和杜威力最主要代表的
实用主义思潮的兴起,也使美国的新黑格尔主义相形失色。第一次世界大战
初期,人们普遍地把普鲁士国家主义同黑格尔的政治理论等同起来的倾向,
更是加剧了英美思想界的戏剧性变化。当时,有不少人,特别是英国人把血
淋淋的战争归结为黑格尔国家理论所造成的,因而斥责黑格尔学说是一种充
满谬论和邪恶的学说。
20世纪初,新黑格尔主义又在德、意兴起。在德国,先是文德尔班、那
托尔普、卡西尔等一批新康德主义者转向新黑格尔主义;20年代后又出现了
以克罗纳(1884—1974)、格罗克纳(1896—)等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新黑格
尔主义者。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克罗齐和金蒂雷 (1875—
1944),后者直接用其哲学为法西斯作论证,并出任墨索里尼政府的教育部
长,战后被处决。
法国新黑格尔主义思潮直到20年代末才开始兴起,其形式很独特:用
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来解释黑格尔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
法),并以此来反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法国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代表有华
尔(1888—1974)、伊波利特(1907—1968)等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其它哲学流派相比,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已越来
越小。
就理论形态的代表性以及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言,布拉德雷与克罗齐是新
黑格尔主义众多支派中较为突出的。
(1)布拉德雷的哲学思想
弗兰西斯·布拉德雷(1846—1924)出生于布吕诺克郡一个牧师家庭。
早年就读于牛津大学,自1870年起任牛津大学麦尔顿学院研究员,直到逝
世。他的一生近乎隐居,专事研究、著述。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研究》(1876)、
《逻辑原理》(1883)、《现象与实在》(1893)、《真理与实在论文集》
(1914)等。这些著作不仅使他被公认为英国新黑格尔主义的领袖,而且为
他赢得了巨大的社会荣誉,晚年还获英王授予的功勋勋章,成为英国历史上
第一位享此殊荣的哲学家。
①现象与实在。布拉德雷的全部“形而上学”都是围绕思维与实在这一
核心问题展开的。在他看来,哲学就是探讨终极实在的学说,它的任务就是
要努力达到对实在的完整而非片断、具体而非抽象的把握。实在就是“绝
①
对”,绝对是唯一的实在。绝对的“标准”是自相一贯,换言之,凡自相
① 布拉德雷: 《现象与实在》,牛津1897 年英文版,第136 页。
…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