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配则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把分解出来的部分或单元重新组合,以再现
对象的内部结构。分割为编配服务;编配不是被动的反映、摹写或复写,而
是积极、真实的创新。第三,重视探寻深层结构。结构主义者把结构分为表
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认为对事物的研究不仅应该揭示可以观察到的表层结
构,而且应该进一步探寻各种表层结构所共同依附的、具有支配作用的深层
结构。深层结构是先天的合逻辑、合理性的结构能力的产物,是人的心灵无
意识地投射于对象之中的。第四,强调整体与关系。结构主义者认为,对象
之间以及对象内部诸元素之间都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只有说明关系,
才能适当地解释整体和部分。正如英国哲学家迈克尔·莱恩所说,结构主义
者“坚持只有存在于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适当地解释整体和部分。结构主义
方法的本质和它的基本信条在于,它力图研究联结和结合诸元素的关系的复
②
杂网络,而不研究一个整体的诸元素。”在结构主义者看来,整体并不是
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相反,一切部分的性质都是由整体的结构关系所决定
的;只有在整体中才能认识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
在社会历史观上,他们反对传统的主体性观点,主张把主体范畴当作令人讨
厌的宠儿予以抛弃,或者说,把它消解于客观化的、无个性和无意识的结构
中。所以,对结构主义者来说,世界“不是在一个个性的、历史过程的、多
多少少是自由决定的、视野敞开的世界里,而是在一个规则的世界里,一个
被看成一份音乐总谱 (列维…斯特劳斯语)的世界里,或者一个符号阵列中
①
(拉康语)。”第五,以共时性取代历时性。历时性是从事物形成和发展
的过程来研究一个事物,共时性则是从事物一个时间内的横断面来进行研
究。结构主义者强调共时性的研究方法,试图以此来发现永恒不变的结构规
律。
结构主义的方法源于语言学。正如法国哲学家利科尔所说:“我们知道,
① 转引自陈元晖《论冯特》,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第86 页。
② 迈克尔·莱恩:《结构主义入门》,转引自《外国哲学资料》第四辑,商务印书馆1978 年版,第174—175
页。
① 布洛克曼: 《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14 页。
… Page 71…
②
结构主义是把语言学模式应用于人类学和一般人文科学。” 瑞士著名语言
学家索绪尔被公认为是结构主义的先驱。
斐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早年除在自己的祖国瑞士接受教育
外,还曾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求学。大学毕业后,曾到法国高等研
究学院讲授语言学。 1891年应召回瑞士日内瓦大学讲授语言学。1906年
起主持日内瓦大学的印欧语法讲座,后来人们所公认的导致语言学发生重大
变革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式,就是在该讲座中提出来的。索绪尔逝世后,他
的学生根据他前后9次所作的关于印欧语法讲座的笔记整理并出版了《普通
语言学教程》 (1915)。
19世纪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是比较语言学,其特点是注重语言的历史演
变和比较,注重语言的个人因素。索绪尔在长期的语言学研究过程中发现,
这种忽视整体、忽视社会因素的研究方法无法真正阐明语言的本质。因此,
他转向考察语言的整体性质和社会因素。他首先把语言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区
别开来,在承认历时性研究方法的价值的同时,更强调共时性研究方法的重
要性。这意味着必须把语言现象理解为一定时间互相并列、互相依存、互相
制约且自成一体的符号系统,着重从整体上和形式结构上去研究各种语言现
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同整个系统的关系。
接着,索绪尔又区分了语言与言语,认为言语是个人的现象,而语言则
是社会的现象。语言是被运用它的社会当作社会成规从祖辈那里无意识地继
承下来并被普遍地、自然地奉行遵循的;它不受个人的言语行为的影响,而
且决定个人的言语行为。唯其如此,语言的表达交流和传递才成为可能。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词项组成的符号系统,其中每一
词项的意义都依赖于其他词项的关系或得自其他词项的同时性存在。所以,
语言学的研究不能着眼于语言的各个要素及其意义,而必须探究语言的形式
结构。由此,他把语言的一切单位,包括词义部分(词根、词冠或结尾部)、
词或句子,都理解为符号,语言学于是就成了一门符号学。索绪尔进而指出,
在语言学这个符号系统中,任何一个符号都可以分为“能指”(语音)和“所
指”(意义)两个方面。例如,听到Book(书)的语音,就是“能指”,在
听者的大脑中引起的书的意义,就是“所指”。显然,能指与所指是不可分
割的,没有意义的作为语言单位的语音与独立于语音的意义都是不可想象
的。不过,语言单位的功能不是体现在语音和意义本身,而是体现在语音和
意义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网络:“符号的功能完全依赖环境这一符号同其他符
号之间的关系,或更确切地说,依赖于这一符号与其他符号之间的差异。”
①识别Book的语音,是把它同Cook(厨师)、Hook(钩子)、Nook(凹角)
等的语音相区别,书的意义完全依赖于它同报纸、纸张等的差异,如此等等。
② 利科尔:《解释的冲突》,转引自《现代外国哲学论集》,三联书店1981 年版,第77 页。
① 转引自安纳·杰弗森等《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第35 页。
… Page 72…
所以,语言系统就是一系列语音上的关系或差异与另一系列意义上的关系或
差异的平列;研究语言的功能就应该研究这一系列关系及其构成的网络。
索绪尔还指出,语言系统的各要素只有在相互对立的状态中才有意义,
才能被理解。例如,没有“冷”就无所谓“热”,没有“上”就无所谓“下”,
等等。所以,语言是一个包含着互相对立的系统。
索绪尔的上述观点对此后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即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
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产生了直接影响。布拉格学派的雅可布森(1896—
1982)把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运用于音位学研究,他建立的音位分析法直接
启发了列维—斯特劳斯,为后者的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分析工具。哥本
哈根学派把索绪尔的形式化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描写语言学派的乔姆斯
基(1928年—)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被列维—斯特劳斯誉为划时代
的事件,对结构主义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中叶,法国人类学家列维
—斯特劳斯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建立了结构主义人类
学,并认为这种方法是对研究人类社会一切现象都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此,
结构主义便成为一股广泛的哲学思潮在欧美各国风行开来。对此的详细剖
析,将在下一卷进行。
(2)分析哲学的先驱弗雷格的哲学思想
分析哲学是现代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潮之一。德国数学家、数理逻辑
学家、哲学家弗雷格被公认为是这一思潮的精神先驱。戈特洛布·弗雷格
(1848—1925年)曾先后就读于耶拿大学和哥廷根大学,1873年获哲学博
士学位,1879年开始在耶拿大学执教,直到1918年退休。主要著作有《概
念语言》(1879)、《算术基础》(1884)、《函数与概念》(1891)、《论
概念与对象》(1892)、《论涵义与指称》(1892)、《算术的基本规则》
(第一卷1893,第二卷1903)、《思想:逻辑研究》(1918—1919)等。
他的主要观点是:
①反对心理主义。数学一向被认为是严密科学,数学知识历来被公认为
是必然的和普遍有效的知识。但对这种知识的基础究竟是什么,不同哲学立
场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心理主义者认为数是一种观念,数学的基础是人的心
理过程。经验主义者则把数学的概念和原理都视为对经验活动的概括。弗雷
格从研究数学的基础步入哲学之门。他在《算术基础》一书中严厉批判了心
理主义和经验主义,认为二者的共同错误是把数学的基础归结为主观的东西
(人的心理过程或经验活动),从而无法说明数学知识的必然性和普遍有效
性。在他看来,一种普遍必然性的知识的基础决不可能是没有客观性和必然
性的东西,而只能是绝对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逻辑就具有这种性质,因此
数学的基础是逻辑。数不是观念,也不是来自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数是概念,
是一个逻辑规定;数、函数、极限、分数、负数、复数等,都只能由逻辑来
定义。所以他强调,必须“始终把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
… Page 73…
客观的东西严格区别开来。” ①
由于把数学归结为逻辑,弗雷格致力于数学表达式的逻辑形式的研究,
在建立数理逻辑系统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与此同时,他把知识与表
达联系起来,从知识的表达形式入手研究一般知识的性质问题,认为知识的
本性是它的客观性和可表达性;而可表达性要求语言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和普
遍性。自然语言显然不具有这种严密性和普遍性,它往往含义模糊或包含感
情色彩,不能准确表达知识,尤其不能精确表达科学知识。所以他力图把自
然语言符号化,构造出一种纯形式语言,以此来确保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
性。②函项学说。既然数学的基础是逻辑,那么就可以把数学表达式视为函
数式或函项式。弗雷格在对函数的性质作了深入研究后指出,函数包含变
项,具有不完满性,因而需要用对象去充实;在函数中变项的位置代入对象,
就可使函数获得完满性,并得到一个函数值;函数值有真值,也有假值。他
进一步指出,函数式中不变的成分,代表函数式的形式方面,代表关系的整
体,是函数式的普遍性方面,它对函数来说是本质性的;而函数式中可变的
部分,即可被确定的对象代替的部分,代表函数式的内容方面。
弗雷格进而将上述思想运用于对语句的哲学分析,把语句的逻辑结构也
分解成函项和自变项。函项是句子中的不变成分,大体相当于句子的谓词,
它表达命题的普遍有效性;自变项是句子中的可变部分,大体相当于句子的
主词,它具有特殊的意义。例如,“保罗是牧师”这个句子,自变项为“保
罗”,函项为“…是牧师”。函项代表关系的整体,自变项代表关系中的对
象,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整体中的整体与项的关系,而项可
以是多重的,例如,必然有许多可以代替“保罗”的专名,如果在函项“…
是牧师”中填入其他专名,这个句子就改变了。因此,关系可以是多重的。
他还强调,句子是意义的基本单位,词不能离开它出现于其中的句子而单独
具有意义:“决不孤立地询问一个词的意义,而只在命题的关系中询问词的
①
意义。” 弗雷格的这些思想包含着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传统逻辑的重大
变革。传统的形式逻辑是主谓逻辑,其逻辑分析是主谓分析,认为每个句子
只有一个主词,而谓词则是主词的性质。这种分析无法处理诸如a大于b之
类的关系命题,而对具有多重关系的命题更是束手无策。弗雷格的函项学说
用关系逻辑取代了主谓逻辑,极大地拓展了逻辑学的范围,并对分析哲学家
造成了重大影响。
③涵义与指称学说。在传统哲学看来,a=a和a=b这两种同一性命题
的逻辑地位是不同的:前者是分析命题,没有提供新的信息,没有扩大我们
的知识,因而没有认识价值;后者是综合命题,提供某种新的信息,增加了
我们的知识,因而具有与前者不同的认识价值。
① 弗雷格:《算术基捶,牛津1959 年版,第X 页。
① 弗雷格:《算术基捶,第V 页。
… Page 74…
弗雷格不满于传统哲学对同一性命题的解释。在《论涵义与指称》一文
中,他从考察提供新信息的同一命题a=b何以可能入手,讨论了符号的涵
义与指称之间的根本区别,认为只有把涵义与指称严格区分开来,才能说明
a=b这样的同一命题:a=b是真的,当且仅当a与b指称了同一个对象。
在他看来,无论专名或句子都有涵义与指称的区别。专名的指称是对象,专
名的涵义是其指称方式。句子的涵义是其表达的思想,句子的指称是其断定
的真值。因此,涵义与指称是不同的。
涵义与指称的区别表现在,不同的表达式,指称相同而涵义却不同。例
如,“晨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天体”和“暮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天体”,这两个
表达式确定的是同一个对象——金星,即两个表达式的指称是相同的。但二
者的涵义却不同,因为确定对象的方式和提供的信息内容各不相同。弗雷格
举了包括概念词、函项式和关系表达式在内的大量例子来说明这种情况。此
外,一个指称可以有很多涵义。例如,“亚历山大”这个专名,它的涵义可
以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的缔
造者”等等。这种涵义与指称不同一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他由此得出结论:
①
由指称的同一不能推出所表达的思想的同一 。
涵义与指称的区别还表现在,有些表达式只有涵义而没有指称。这类表
达式一般出现于神话和诗歌中,自然语言本身无法避免这种缺陷。弗雷格认
为,无指称的专名,无所断定的句子都是没有真值和没有意义的;用于科学
目的的表达式必须有指称,必须把涵义与指称联系起来确定其真值。弗雷格
断言,他竭力企图构造的形式语言决不会出现没有指称的情况,在这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