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

第9章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9章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是这种意向活动的执行者。各种意识的活动都从纯粹的自我“发射”出 

  去,同时又由纯粹的自我汇聚起来。 

       通过普遍的中止判断以及批判性地运用笛卡儿的方法,“我们实际上什 



①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第121 页。 

①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第123 页。 

②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第159 页。 


… Page 39…

                                                          ① 

  么也没有丧失,但却获得了全部绝对的存在,” 即纯粹意识的领域。这是 

  一个绝对的或先验的主体性的存在区域,是一个可进行直观研究的领域,它 

  拥有无限丰富的、具有最高科学威仪的明确认识。胡塞尔强调,这个区域并 

  不是总的实体性区域宇宙的一个部分;因为世界自身是一个总体性,就其意 

  义而言,它不允许有任何扩展。“绝对的或先验的主体性的区域以一种特别 

  的、完全独立的方式 ‘在自身中包含着’实体的宇宙,或者说‘在自身包含 

  着’在任何扩展了的意义上的所有可能的实体世界和所有世界,就是说,它 

                                                                             ② 

  通过现实的和可能的 ‘意向构造’而将它们包含于自身之中。”于是,他 

  又通过对时间的意识的构造、前符号改变、认识中对象的各种构造方式等问 

  题的讨论,来说明意识活动的对象是由意识活动构成的,超越的“实体之物” 

  的世界完全依赖于意识,“将人和人的自我作为下属的个别实体包含于其中 

  的时空世界,按其意义来说只具有意向的存在,就是说,只具有对意识来 

  说在第二性的、相对的意义上的存在。它是一个被意识在其经验中设定的存 

  在,它原则上只有作为那些受到论证的杂多现象所具有的同一之物才能被直 

  观和被规定——除此之外,它便是一个无(或者更确切他说,对它除此之外 

                                                     ① 

  还会是什么的想法是一种背谬的想法)。” 总之,世界本身的全部存在只 

  是某种“意义”,所有实体的统一都是“意义的统一”;这意义或意义的统 

  一是以意义给予的意识为前提的;意义给予的意识是绝对起源的存在,它自 

  身不再通过意义的给予而存在。胡塞尔的这种观点受到他的哥廷根和慕尼黑 

  同道的严厉批评,认为这是投向主观唯心主义的怀抱。不过,胡塞尔自己断 

  然否认这种指责,认为他在这里并没有“否定实体现实”,并没有从作为实 

  体大全的“世界的完全有效的存在”抽掉什么东西,而“只是取消了对实体 

  现实的解释,即与实体现实固有的明确意义相矛盾的解释。”② 

       胡塞尔虽然设计了一条还原之路,但他对此并不满意,不断否定自己, 

  直到晚年仍致力于孜孜探求更令人信服的通向还原之路。虽然胡塞尔想建立 

  作为严密科学的哲学的愿望并未实现,但深入研究他的哲学探索的轨迹,总 

  结其得失,必将有助于我们从整体联系中把握现代西方哲学的走向,准确估 

  价各种哲学尝试的深度、广度和意义。 



                                      4。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中的最早流派。它首先产生于19 

  世纪30年代的法国,随后跨越英吉利海峡,在英伦三岛进一步繁荣。它的 



①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第162 页。 

② 《胡塞尔全集》第3 卷,第2 册,第590—591 页。 

①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第16O—161 页。 

②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第164 页。 


… Page 40…

  主要代表是法国的孔德以及英国的穆勒和斯宾塞。 

       实证主义的产生与当时欧洲特别是法、英两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在思 

  想理论上的反映有着密切的联系。孔狄亚克、百科全书派和霍尔巴赫等倡导 

  的反封建的感觉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在18世纪下半叶曾脍炙人口。大革 

  命以后,随着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这一盛况逐渐消失,各种排斥社会 

  革命、排斥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保守哲学纷纷登场。例如,法国的梅斯特 

   (1753—1821)宣称理性已没有能力统率人类,只有信仰、权威和传统才能 

  够约束人群,稳定社会;起初追随孔狄亚克的毕朗(1766—1824),后来也 

  走向了唯灵论。英国的卡莱尔(1795—1881)则以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意 

  志主义哲学来反对唯物主义。但是,各种保守思潮都没有足够的力量既满足 

  时代对社会理想的需求,又适应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心理学)发展的 

  要求。因此,当时的不少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许多思想家纷纷转向探讨改 

  造社会的实际问题。尽管各人对如何改造社会有不同的看法,但著名空想社 

  会主义者克劳德·昂利·圣西门的这种观点却获得了相当的共识:改造世界 

  首先需要认识社会规律,需要改造科学和世界观;目前的时代是批判、否定 

  和解体的时代,是精神紊乱的时代,是有批判而无组织的时代;因而我们迫 

  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体系,这种体系必须以经验和科学为基础。曾一度作为 

  圣西门秘书 (1817—1824)并受托为他的《实业家问答》撰写其中有关科学 

  的教育体系部分的奥古斯特·孔德,就深受圣西门的影响。尽管两人后来分 

  道扬镳,但是,在创立实证主义哲学体系过程中,孔德无疑采纳了圣西门的 

  不少思想观点。例如,“实证主义”一词最早就是圣西门提出来的,孔德把 

  它接过来作为自己哲学的名称,并把“实证”的含义解释或扩充为实在、有 

  用、确定、精确、积极和相对。又如,圣西门把人类历史划分成三个时代, 

  即准备工作的时代,假设体系的组织时代和实证体系的组织时代;第一个时 

  代是人类理性的原始偶像崇拜到多神教的时代,第二个时代是人类理性达到 

  单一基因、神的观念的阶段,即有神论时代,第三个时代是人类理性单一基 

  因的观念从宗教外壳下解放出来,建立一种科学体系即实证主义体系的时代 

  ①。孔德直接采纳了圣西门的这种观点,提出人类精神发展的三阶段(或运 

  用三种哲学思维方法)论,即神学阶段(虚构的方法)、形而上学阶段(抽 

  象的方法)和实证阶段 (实证的方法)。 

       实证主义作为被其创始人一再强调是以近代实验科学为根据的一种“科 

  学哲学”,还有其产生的科学背景。以文艺复兴为标志,欧洲近代实验科学 

  开始挣脱神学和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枷锁,走上了加速发展的道路。在这个过 

  程中,以崇尚理性反对信仰为特征的欧洲近代哲学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无疑起 

  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不少哲学家都不同程度地表露出将哲学当作凌 

  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的倾向,这种倾向在黑格尔那里发展到了登峰 



① 参阅《圣西门选集》第1 卷,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第199—200 页。 


… Page 41…

造极的地步。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各个分支日渐分化,趋向于 

专门化的发展。这一方面促使冲破思辨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桎梏的意识和呼声 

日益强烈,另一方面又迫切需要一种能作为统一各门科学之方法和理论基础 

的哲学,以促进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主张科学的标 

准是唯一合理的标准,倡导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来改造哲学、统一科学和 

以实证方法作为各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既是上述强烈呼声和迫切需要 

在哲学上的一种体现,也是实证主义所以能对西方自然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 

造成深刻影响的重要原因。 

     任何哲学流派的产生都有各自的理论根源,都离不开对先前的某种理论 

传统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实证主义也不例外,它与自威廉·奥卡姆以来一 

直存在于西欧哲学中的经验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与休谟的经验主 

义哲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实证主义并不是这种经验主义传统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的简单继续,而是对它作了重要的改造。 

     实证主义的原则 (它最先由孔德提出,并为此后其他实证主义者所奉 

行)是:知识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哲学必须以 

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在尚未把握 

能为实证自然科学所证实的知识的领域,我们的任务就是运用实证自然科学 

的方法去取得这种知识。 

     根据这一原则,实证主义便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特征: 

     第一,拒斥“形而上学”,否认哲学研究诸如世界的本原、事物的内在 

本性、现象的起源和目的等本体论问题的必要性,要求把追求事物内在本质 

及绝对知识的倾向当作徒劳无益的企图予以摒弃,试图以此来超出唯物主义 

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第二,强调哲学必须以经验为基础,要求把知识限定在经验(现象)的 

范围内,专心致力于发现经验(现象)之间不变的关系。不过实证主义者把 

 “经验”的涵义改造或规定为按照“实证科学”的要求获得的、能够诉诸实 

验科学检验的、具有科学的意义和价值的经验,这表明他们想竭力克服以往 

经验主义哲学在“经验”问题上的缺陷,并以此为武器来反驳思辨哲学。 

     第三,对人类知识的力量抱乐观的态度,强调运用实证科学改造自然乃 

至改造社会的可能性。 

     第四,受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实证主义者不仅承认自然和社会的运动 

变化,而且力图用演进的观点来解释运动变化,但却反对唯物辩证法。 

     第五,主张功利主义道德原则,提倡爱、秩序、进步和改革,但反对剧 

烈的社会革命。 

     从50年代起,实证主义开始在英法两国的思想界占据主导地位,涌现 

了一批追随者,例如在法国,法兰西学院教授拉菲特(1825—1903)、法国 

科学院院士利特雷 (1801—1881)、因《艺术哲学》一书而享誉世界的著名 

美学家丹纳(1828—1893)等人都是孔德实证主义的信徒。在英国,著名的 


… Page 42…

联想主义心理学家贝恩 (1818—1903)、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道德哲 

学教授西奇威克(1838—1900)等人也是实证主义的坚定追随者。进入70、 

80年代,实证主义(尤其是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在欧美各国的传播更是盛况 

空前。20世纪初,它还跨越重洋,在东方各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实证主义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都是它的后继者,所以通常分 

别称这二者为第二代实证主义和第三代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实用主义以 

及当代科学哲学的某些流派,也都受到它的重大影响。 

     实证主义创始人孔德的哲学思想已在上卷介绍,这里向读者介绍穆勒和 

斯宾塞的哲学思想。 

      (1)穆勒的哲学思想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出生于伦敦一个学者家庭。父亲 

詹姆士·穆勒 (1773—1836)是休谟的信徒,在古典文学、历史学、政治经 

济学、哲学等领域均有较高的造诣,他依照自己的理想精心规划对小穆勒的 

文化教育。3岁左右,穆勒就开始学习希腊文,8岁学拉丁文,随后阅读了 

大量希腊和拉丁文的文学、史学著作。从12岁起,在父亲的引导下,他开 

始学习逻辑学,不仅读经院派逻辑学,也读亚里多士德的逻辑学著作和柏拉 

图的对话集。父亲的精心指导和大量逻辑学著作的熏陶,使他懂得了如何使 

思想严谨、缜密。15岁那年,父亲指导他阅读法文版的阐述功利主义思想家 

杰里米·边沁(1748—1832)主要思想的著作《立法论》。边沁不仅主张要 

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人生最高原则和最终目的,而且试图把这条 

道德原则运用到政治、立法、行政、司法等领域,使之成为政治原则、立法 

标准和社会目的。《立法论》不仅丰富和充实了穆勒的思想,而且奠定了他 

的人生目标:做一个社会的改革者。 

     1820年,穆勒到了法国,不仅学习化学、动物学、高等数学,而且学习 

法国语言文学和法兰西革命史,并结识了一些自由派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从 

而确立了做一个民主自由战士的信念。 

     1821年回国后,穆勒开始研究18世纪哲学,特别是洛克、休谟、爱尔 

维修、孔狄亚克等人的哲学思想。后来,还研读过孔德的 《实证哲学教程》 

等早期著作以及苏格兰哲学家威廉·惠威尔(1795—1866)的《科学归纳史》 

 (1837)、《归纳科学的哲学》(1840)和威廉·密尔顿的《关于哲学和文 

学的探讨》(1852)、《形而上学和逻辑讲演录》(1859)等著作。这些人 

的思想都对穆勒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1823年,穆勒经父亲的介绍,进入东印度公司工作,前后达35年之久。 

1865年,他作为自由党员被选入国会,任职三年。1873年5月8日去世。 

     穆勒的主要哲学著作有《逻辑学体系》(1843)、《论自由》(1859)、 

 《功利主义》(1861)、《威廉·哈密尔顿爵士的哲学研究》(1865)、《奥 

古斯特·孔德和实证主义》(1865)以及《关于宗教的三篇论文》(1874)。 


… Page 43…

     外界与心灵。与孔德等法国实证主义者一样,穆勒也强调事实和科 

学方法的价值,强调知识起源于经验,注重社会改革。但是,孔德重视专门 

科学的方法和结果,致力于人类知识分类和系统化,穆勒则以法国人所忽略 

的心理学、逻辑学为出发点。 

     穆勒断言,我们只能认识现象而无法认识自在之物,认识现象就是认识 

人们自己的感觉经验;所以,除了感觉的真实性之外,不可能找到其它任何 

真实性。既然如此,我们何以确信外界世界的独立存在?穆勒以记忆、期待 

和联想律来回答这个问题。例如,我看见桌子上有一张白纸,然后,我闭上 

眼睛或走入另一间屋,我不再看见这张纸,但我记得它,而且在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我仍可以期待或相信会看见它。因此,不管我是否实际看到白纸, 

我总是相信看到白纸的可能性。我过去的感觉是感觉恒久的可能性,即它们 

始终有依照感觉上曾经出现的序列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