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企业没戏吗i]-郎咸平-纯文本 >

第5章

[中国企业没戏吗i]-郎咸平-纯文本-第5章

小说: [中国企业没戏吗i]-郎咸平-纯文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1…3  葡萄酒宣传画报
  通过上文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旧世界中低端葡萄酒如何大相径庭,这些区别追根溯源来自于他们截然不同的酿酒哲学,也正是新世界崛起、旧世界式微的原因。
  旧世界的中低端葡萄酒制造者仍认为,酿葡萄酒就是要让葡萄酒自己去诠释属于大自然的风味,而不是尝试去改变自然的风格。在他们心目中,酒是崇高的,人是卑微的,人应该虚心地去敬仰酒、了解酒、欣赏酒,而不是改变酒来适应人、迁就人、满足人。他们自视清高,继续按照酿造高端葡萄酒的方式来酿造中低端葡萄酒,将他们的“酒本位”酿酒哲学奉行到底。
  而新世界的酿酒哲学恰恰相反。他们把酒和人的地位掉过来,酒是饮品、商品,酒自然要适应人、迁就人、满足人,而不是要求人本身去为酒来改变什么。通过贯彻这种“人本位”酿酒哲学,新世界在中低端葡萄酒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两者的对比说明,中低端葡萄酒的行业本质,就是通过改造自然来适应人,而不是像高端酒那样,通过保存自然来吸引人。
  从上文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葡萄酒要成功,必须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但中低端葡萄酒和高端葡萄酒必须采用不同的路径,说的是两个故事。
  高端葡萄酒应走的方式有些许姜太公钓鱼的意味,竭尽全力将天赋的自然精华珍藏下来,然后通过评酒师、名流、酒评大赛等方式将这个信息传达出去,将消费者吸引过来。
  而中低端葡萄酒不能装腔作势地摆出一副高姿态,也不能高傲地让人等待熟成,想成功地拉近自然与大众的距离,就必须谦虚地走下高台,改造自然的不足、变得圆滑讨喜以迁就众人的口味。
  第三节  中国葡萄酒
  说实话,我们在研究外国葡萄酒和中国葡萄酒的时候心情天差地别。
  旧世界的造酒人们有一种“贵族”的气息,将葡萄酒当成一门真正的艺术,他们对葡萄酒的热爱和追求完美的态度无法不令人赞叹。即使暂时在中低端酒上栽跟头,也是因为恪守“让自然去酿酒”的理念因而与中低端酒行业本质有所冲突,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虽败犹荣”,输得有气节;而新世界中低端酒的造酒人则充满“民主”的务实精神,钻到普罗大众的心眼里,造出令人可轻松愉悦享用的葡萄酒。
  而国产葡萄酒呢?高不成、低不就。葡萄酒市场表面上蓬勃发展、充满希望(如今中国葡萄酒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十,葡萄种植面积更是名列世界第五),但实际上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中国整个葡萄酒市场如此混乱的状况,根源有两个:①标准的缺失;②浮躁、投机取巧的中国酒企。其实这两个缺陷不管在任何行业都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大坎,在葡萄酒行业中其危害可说是致命的。
  一、严苛标准的缺失
  谁说我们国家葡萄酒没有标准的?怎么可能没有标准呢?应该说清楚的一点是:真正的标准包含两点:一是标准的存在;二是标准的贯彻。我国大部分时候第一步走得非常漂亮,然后停下。这并不是“有标准”。
  但是我们很惊讶地发现,在葡萄酒行业,这个情况发生了改变——连第一步都不行了。
  1。我们喝的真的叫葡萄酒吗
  1994年在国家试图与国际接轨,出台与国际标准相当的葡萄酒行业国家标准后,轻工部很贴心地“考虑到参差不齐的中国红酒各生产商之综合条件”,反应迅速地出台了另一个行业标准。这个标准如何?只需一点就足以见其水平:允许半汁葡萄酒的存在。什么是半汁葡萄酒?可在葡萄汁中随意加酒精、加水以及很多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那还是可以合法地被称为葡萄酒的。
  “行标”一出,“国标”立即沦为“推荐标”。推荐?就是随便,想执行就执行不想执行算了,只要到达“行标”我们就不会找你麻烦了。
  当时什么状况呢?葡萄酒这个行业在中国刚刚起步,消费者们大多没喝过也不知道葡萄酒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而且兴致勃勃。中国葡萄酒消费在1994年至2000年增长达61。8%(世界葡萄酒产量只增长了6。5%左右)。面对这么一群热血沸腾又无知幼稚的消费者,谁愿意袖手旁观?葡萄酒厂从1994年的130多家猛增到2002年的600多家,大多数投入了“行标”的怀抱。于是乎中国葡萄酒市场一片混乱,乌烟瘴气。
  2002年一则新闻震惊市场《业内人士惊曝葡萄酒业内情:80%是“洋垃圾”》:“市场上30元以下的酒,70%以上都是勾兑的;60元以下的酒,40%都有问题;200元以下的酒,平均50%也有问题。不客气地说,哪个企业敢站出来说自己的酒没有勾兑过,我可以和他叫板。”
  “其实真正的干红是没有任何添加物的,而现在市场上的很多干红都有添加物,因为国外的很多‘洋垃圾’进来后,必须要用这些物质去勾兑。夏天一到,港口会有很多大塑料罐装的进口原酒,这些国外的‘洋垃圾’进入中国组装,然后让中国的消费者喝。”
  这则新闻像炸弹一样把葡萄酒市场炸开了锅,引得国内大牌纷纷出面反驳(这是中国酒企第一次那么团结!还有第二次,请看下文),酒协也义正词严地声明。可讽刺的是,很少有企业敢直截了当地否认自己有如此行为,大多顾左右而言他。某名牌宣称“国家质监总局每年都要对红酒进行抽检评比,大企业的优质率都在90%以上。”用的是什么标准?——行标吧。
  那是2002年的新闻了,如今呢?
  仍时不时有假酒新闻、受害受骗消费者出现,连央视都有相关报导。许多人是这么评价大牌如长城、张裕的“其葡萄酒还是相对高质量的”,前提是“相对其他诸多国产还在以葡萄汁加水来造葡萄酒而言”;各种假酒劣酒新闻仍频频见诸报端。
  2。尊贵的年份酒
  中国名牌酒企总是不断宣称自己的酒为“年份酒”,为好酒,试图抬高形象卖出个好价钱。其实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宣称,就犯了两大致命错误。
  首先是对年份的错误宣传。其实酒的年份不是越久越好,单靠酒的年份无法说明酒的好坏。
  第二是说谎。前面把“年份酒”宣传成那么一个好东西,自家产品没有点“年份”怎么下得了台呢?于是瞎编年份。
  2005年时嘉裕长城葡萄酒被曝年份作假,公司总经理苏诚最后不得不在媒体公开承认:公司产品确实存在虚标年份问题,但这种不规范操作是目前葡萄酒行业内的“惯例”。而情况也确实如此,当时各大品牌,如长城、丰收、威龙等均有自己的“年份酒”,其中“92年份”价格都要比其他年份酒或普通葡萄酒高出很多。
  可是实际上我国从1996年以后才开始大规模出产干红葡萄酒,1922年时国内种植的葡萄产量及葡萄酒产量都非常稀少,只有数十吨,哪来成群结队的“92年份”“94年份”酒呢?再如前文所说,不是所有酒都放得的,最好的那些才可以,在法国也要AOC的才有存贮价值。在1992~1996年中国,试问哪个厂家有那样的酿酒水平?
  作为葡萄酒领军企业的中粮集团,在那时也被“波及”。被问及其华夏长城干红92年份酒是否真用1992年的葡萄时,红酒部有关负责人却答非所问,转而进行“红酒知识普及”:1992年是葡萄生长和收获的好年份,口感特别好,因此价格就高。好笑的是,该人士始终没有正面回答其92年份酒是否真用1992年葡萄,还敢说“是按国家标准生产的”,且同时强调目前还没有年份酒的标准。
  不仅如此,过了两年,情况仍不见改观。2007年底,王海公司告张裕卡斯特酒庄年份有假。情况同从前类似:张裕卡斯特酒庄注册成立时间在2001年9月3日,但在市场上居然出现了张裕卡斯特酒庄生产的1995年、1999年的年份酒。经过3个多小时的审理,法庭没有当庭判决。
  有葡萄酒爱好者特地带了国内某名牌“年份酒”与法国酿酒师一起试酒,结果实在不难预料:颜色很浅,单宁鲜明(新酒的特点);以其质量存10年以上是妄想;按其宣称的在“法国橡木桶发酵”,保守计算其售价是大亏本。
  3。不能用年份?创新分级!
  缺乏标准的情况下,为了尽力体现自家葡萄酒的“高贵血统”,中国商家可谓绞尽脑汁,于是各种葡萄酒分级方式应运而生,可谓“想象力”十足。
  长城干红的葡萄酒,有评星级的,如“四星”、“五星”,星级越高价格越贵;同时还分产区,有“葡园A区”、“葡园B区”,A区的比B区的产品每瓶也要贵100多元。
  张裕葡萄酒,则分为“大师级”、“珍藏级”、“特选级”、“优选级”。记者注意到,大师级葡萄酒市场上的售价在每瓶300元以上,特选级每瓶在100元上下,而优选级的每瓶仅需50元左右,大师级的价格比优选级高出了近7倍。
  在中国酒庄也作了葡萄酒质量等级的代言,从长城、张裕到小酒厂,不管有酒庄实体或者没有酒庄实体,几乎个个生产酒庄酒。
  以上分级都还算有根可循,借鉴于外国经验。这个就令人哭笑不得了:按照“树龄”分级等,树龄10年的葡萄酒标价108元,树龄20年的标价328元!中国酒商的“想象力”在此可算登峰造极……
  无可否认,产区、年份、酒庄、树龄等条件,跟葡萄酒的质量都有着很直接的关系。然而,都不是构成优质葡萄酒的唯一条件。前文已经提及不是年份好质量好,同理,不是产区好、在酒庄生产(甚至不在酒庄生产)、树龄老酒的质量就是好的。不知道这点的酒厂绝对做不出好酒。假如他们都知道,还用这种方式分级来进行产品区分,是不是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呢?
  好吧好吧,这么要求太苛刻了。假如分级可靠,不管怎么分其实都无所谓。那分级可信吗?毕竟那些可都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葡萄酒大厂呢。
  拿张裕为例,张裕公司总工程师李记明博士介绍,该标准划分以质量为核心进行综合评定。其影响因素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是原料质量,包括葡萄品种、产区土壤、气候、栽培技术等;第二是工艺条件,包括酿酒师的技术、原酒的发酵温度以及酵母的选择等;第三是陈酿设备,包括选用的橡木桶等设备。以此为基础,将张裕产品等级划分为四级:大师级、珍藏级、特选级、优选级。
  听起来十分科学可靠吧?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报导,记者选择了某品牌分别标注为大师级、特选级和优选级的三款葡萄酒让三位国内顶尖评酒专家进行质量评价。按照这个品牌的分级体系,大师级是最高等级,特选级为中间等级,优选级为最低等级。按照国际通行的葡萄酒质量品评方法——盲品请三位专业评酒师对这三款葡萄酒进行品评打分。评酒师的品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不同等级的这三款酒的质量没有明显区别。
  人难免出差错,即使是评酒师。记者又把这三款葡萄酒送到实验室进行测试。根据分析的结果来看,专家得出了和评酒师品评结果完全相同的结论,标注为不同等级的这三款酒没有明显区别。
  国家没有严格科学的质量分级导致了那么多问题,2008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葡萄酒国家标准中,仅仅把葡萄酒分为劣质品、不合格、合格、优良、优质几个级别,同时缺乏可操作的对应细则。葡萄酒商为了把不同质量的酒区分开来,也只好“被迫”发挥想象力,但等级区分和质量区别、质量区别和价格区别是否合理、一致,也只能辛苦各位消费者你们自己评了。
  二、浮躁、投机取巧的中国酒企
  在一个缺乏严格法制游戏规则的环境里,用乱世来比喻再恰当不过。虽然人们常言“乱世出英雄”,但这放在现实状况中就不一定了。乱世确实有可能英豪辈出;但也有可能流氓伺机而起、适时作乱,使局面更加混乱不堪,最后由第三者将江山一并取之。在中国,不幸的是,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些。
  
1。胸无大志、亦无廉耻
  那些始终不知名也似乎没有出名念头的中低端酒商就是乱世中流氓小混混的最佳代表。
  2002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洋垃圾”案中,业内人士透露,“4000多元人民币一吨进口原汁可灌1333瓶750毫升的葡萄酒,相当于每瓶原汁3元,加上税费和加工费,一瓶酒的总成本不超过15元人民币。但在市场上售价通常在30元左右,有的甚至在50元以上,利润丰厚。而靠自己种葡萄就不行了,酿酒葡萄种下三年后才挂果,这使得前三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有多少企业愿意等?”伴随的是不断上升的需求、不需要担心的市场和单纯无知的葡萄酒初级消费者。
  这就像有那么两三下功夫的一伙人,于乱世中游荡,看见一个富饶的村庄,旦路不拾遗。那伙人想啊想……
  是趁火打劫抢他一把,发笔小财然后迅速跑掉到别的地方去(说不定还有这么一个村庄呢!)呢?——反正社会正乱、没有军队保护村庄,规则未定、罪行并不成立(抢抢骗骗老百姓的小鸡小鸭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此做了坏事也不会受到追究,只是名声坏些罢了。
  还是老老实实地为村民提供服务,抵御匪盗侵扰、指导农业生产,取得村民的信任对村庄进行管理,将之发展成自己的大本营,将来进可攻退可守夺下大好河山呢?这样,来钱也太慢了吧?过程也太漫长了吧?说不定吃力不讨好他们发现自个儿小日子过得挺舒坦的根本不需要我们呢?我们其实也没什么指点江山的壮志啦,票子够了就什么都够了,好好赚他几笔然后衣锦还乡过土财主的日子,嘿!多省心多舒坦!
  2。或许胸中有大志,但心存侥幸、投机取巧
  相比之下,那些背景雄厚、资金充足、关系很硬、有头有脸的大牌酒商就像乱世中分裂割据的军阀了。他们兵力充足、粮草满仓、有一定的声望、为百姓之期盼依靠。哪个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成为天下霸主?照理来说,按他们的条件称霸一方是绝对没问题的。
  或许这个“绝对”就是一个问题。反正我兵多钱多名声响势力大,你们老百姓不买我的账还敢买谁的账?我那么显赫的家世渊源,不会出太大问题的,出了也有上头顶着。我那么有头有脸,撒点小谎骗一点点民脂民膏他们也不会介意的吧,很快就忘了;况且普天之下没有一个大军阀小军阀不这么做的,我也这么做就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不这么做了才吃亏呢!
  因此大众酒质量实在平平,好在对手是更糟糕的流氓们;在高端酒上显得异常积极,不断打破自己的价格纪录。至于质量呢?在吹嘘的总是自己人。一向关心中国葡萄酒的英籍葡萄酒大师JancisRobinson女士2008年拜访中国时说:“据说中国国产葡萄酒的龙头企业‘长城’每年可以灌装约1。5亿瓶葡萄酒。对一向佩服中国人的决心和组织力的我而言,更期待看到国产葡萄酒在质量方面的进步。但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这五年来,中国葡萄酒在质量方面并没有多大改观之处。”
  3。情势逼人?——当反观自身
  大小流氓和大小军阀们在受到谴责的时候,或许要说:“乱世之下,不由自主。”言下之意,都是国家产业环境太糟糕、法制配套不完全、发展历史短、标准难确定……所以我们谁也没有错。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