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中医-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老齐,其实就是一位税务局局长,哪里会开方子啊?但是他有办法,他就翻开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找差不多对症的方子,就这样,找到了理冲汤的方子。
这个理冲汤是张锡纯创立的治疗妇女闭经或者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的方子,是一个补虚和化淤同时进行的方子,组成是:生黄芪、党参、白术、生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莪术、生鸡内金。
其中生黄芪、党参、白术、生山药是补虚的,主要是补气,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足了,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天花粉和知母是润燥的,防止补气的药物过分温燥;后面的三棱、莪术、生鸡内金都是化淤的。
第33节:这才是中医(33)
这位老齐懂得一些医理,张锡纯在方子后面写道:〃若病人身体羸弱,脉象虚数者,去三棱、莪术,将鸡内金改用四钱(原来是三钱)。〃老齐就照此修改了一下方子,然后把方子送给了朋友。
结果,这位朋友的妻子服用了十几副以后,〃饮食日进,疼止魂消〃,这个病就痊愈了。
这下老齐高兴极了,敢情这本书真的这么实用啊。于是,立刻又买了好多本《医学衷中参西录》,到处送朋友。
但是这事儿还是没算完。后来老齐就想了,我们沈阳没有好的医生,如果这位张锡纯能够来沈阳,那该多好啊!
说干就干,这位老齐立刻就把这事儿和当时大帅府的秘书刘海泉说了,当时的沈阳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统治着,所以才有大帅府。刘海泉一听,好啊,我给你介绍我们沈阳的天地新学社吧,于是,就把天地新学社的朋友给找来了,说这样吧,〃为拯救一方疾苦计〃,我们一起办一个医院吧,把张锡纯请到沈阳来主管这个医院。
大家都想,这是一个什么医院呢?因为在当时,西医有医院,有教会开的,有东洋人开的(日本当时也叫东洋),中医可从来没有医院啊。
最后,大家一拍桌子,就办一个中医医院吧,叫立达医院。
于是,老齐就写信给张锡纯,请他来沈阳,开办立达医院。
当时张锡纯正在汉口的驻军里面,接到邀请以后,心情激荡。他走出营房,远处长江吹来的风掀动他的头发,他陷入了深思。
让我们来问一问张锡纯是怎么想的吧。
张先生,您觉得这个中医能成立医院吗?
张锡纯:应该能,中医应该能有自己的医院。
但是,我们中医,从来都没有过医院,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屋子、一张桌子、一个脉枕,一个老大夫在那里诊脉看病,或者提着一个灯笼去患者家里出诊,哪里有医院的说法?
张锡纯:可是,中医为什么就不能有医院呢?西方人有了医院,东洋人有了自己的医院,我们中医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医院?我们的患者,为什么就不能住在医院里,让医生每天来根据病情的变化更改方子?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条件更好的护理环境中康复?我们中医为什么就不能拥有这一切?!
张锡纯独自站立在江边,极目远眺,心潮澎湃。西方人、东洋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够做到,而且,我们中医将会做得更好!
这件事,从古至今,没有人做过,我张锡纯就是要做!
这样,张锡纯下定了决心,去沈阳!此时,全国军阀开始争权夺利,风云日变。他告别了军队的战友们,踏上了远赴东北的路途。
这一年,是公元1918年。
第34节:这才是中医(34)
张锡纯和朋友们在沈阳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
学者评价:〃中医之有院,实自此始。〃
那么,张锡纯在立达医院的表现如何呢?大家都对张锡纯抱以很大的希望,张锡纯会不会令他们失望呢?立达医院能否站得住脚呢?
力挽狂澜
现在,我们很多人怀疑中医的疗效。这不怪患者,是我们中医大夫自己不努力学习,所以很多病看不好了,还有人评价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调养可以,但是急症要西医治疗。
如果张锡纯看到中医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他会心酸的。
那么,张锡纯那个时候是什么样的呢?
张锡纯在沈阳立达医院的表现,我们只能用〃大展宏图〃〃力挽狂澜〃这样的词句来形容。
当时,沈阳政府部门(沈阳县署)有个科长,这位私生活不太检点,常流连于各种风月场所,结果染上了梅毒。这可把他给吓坏了,这事儿可严重了,名声受损就不必说了,如果有好事者给贴在论坛里,网络上的朋友们知道了,事儿就闹大了。而且这个病搞不好是要命的啊。于是,他就赶快住进了日本人开的医院(东人医院),结果,日本人给治疗了二十多天,病却更重了,是〃头面肿大,下体溃烂,周身壮热,谵语不省人事〃,不但发热发烧,甚至开始说胡话了。
这些日本医生怎么说呢?他们说,这是毒气已经散开了,不能再治疗了,没救了。
这下,朋友们都慌了。大家开始讨论,该怎么办?
这时候,这位科长的一位朋友,是一个警务处的科员,叫孙俊如,他说,听说税务局局长齐自芸请一个叫张锡纯的人来沈阳办了个立达医院,我们何不把他请来?
于是,张锡纯就被请来看病了。
张锡纯听了情况介绍以后,他立刻想到,此时这个患者应该是温热的症候,可以用治疗温病的方法来处理。
于是,他就把半斤生石膏研成了粉末,然后煮成一大瓶水,放在了一个葡萄酒的瓶子里。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日本人的医院,不让中医去诊治,所以张锡纯要伪装成朋友前去看望,这和现在的一些西医医院一样,中医大夫去看患者要偷偷摸摸,患者服中药要偷偷地服用。
张锡纯当时也是这样,〃托言探友,盖不欲东人知为疗治也〃。到了病房以后,一看,这位科长的头面肿大,而且非常红,等到医生不在的时候,张锡纯就偷偷地给患者诊脉,果然是洪实的脉象,这确实是热证。于是,就让他服用这个生石膏熬的水,这位科长就开始捧着一个葡萄酒的瓶子喝。
估计日本人来看了以后,一定会说:〃摇西,大大地好!多多地喝!〃
第35节:这才是中医(35)
第二天,张锡纯又来看望,见到患者头面肿大的症状变轻了,脉搏的洪实也减去了一半,但是神志还是不清,胡言乱语。于是张锡纯就告诉家属说,再买党参五钱,煎汤,兑入生石膏水中再喝。
等到次日,张锡纯又来看望了,这次,这位神志已经清醒了,脉象也平和了。
估计这位科长清醒以后,就开始问身边的人,这葡萄酒是怎么回事儿?我这些天是喝高了吗?
家人就把情况告诉他了。
他一听,嗨,那我还在这儿住个什么劲儿啊,这也治不了我的病,我赶快住到人家那个立达医院去啊!
于是,立刻办理出院手续,赶快住到了立达医院的病房。
这样,张锡纯治疗就更加方便了。经过张锡纯的治疗,十几天后,这位科长的梅毒症状都消失了(后十余日其梅毒亦愈)。
科长欣喜若狂,看来我们的中医院,还真管事儿啊。
当时陆军二十八师的师长叫汲海峰,这位汲海峰师长的母亲已经年逾七旬了,身体很不好,非常羸弱。老太太平时胃口不好,吃点东西就感觉不消化,所以只能喝些牛奶来度日,间或喝些米汤。就这样,已经卧床两年了,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张锡纯的立达医院开业的这年,这位老太太又患了感冒,是温病,这下可把这位师长给急坏了,怎么办?一听大家风传这位张锡纯医术高明,于是就亲自来请张锡纯,把他从沈阳接到自己的老家锦州给母亲看病。
张锡纯一听,二话不说,就动身随着来到了锦州。
这时,大家都在议论,能行吗?这么重的病,老太太年龄这么大了,儿子当了那么大的官,怎么不请个东洋医生啊,这个中医院的院长看病行吗?
一看到老太太,张锡纯就感觉她的身体确实太虚了,当时是发热咳嗽,吐出的痰是黏稠的,已经昏聩了。一诊脉,脉象是细数,按下去微微觉得有力。
张锡纯这就明白了,这个老太太的身体,本来就是阴虚,同时受了温热之邪,但是现在外邪已经没有多少了,所以主要的精力要用来滋阴。
于是,他就开了个自己创立的方子,叫滋阴清燥汤,这个方子主要的药物就是滑石、甘草、白芍、生山药,就这么简单的几味药。张锡纯又根据情况加上了玄参。
就这个方子,喝了一副,老太太就立刻感觉精神足了,病似乎好了一半。于是,就又把药渣再煎了一遍,兑入一个鸡子黄(就是生的鸡蛋黄,中医认为有滋阴的作用),服完后,这个病就好了。〃愈后身体转觉胜于从前〃。
这个病,大家觉得非常难治,张锡纯却只用了一副半的药就给治好了。
第36节:这才是中医(36)
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
应该说,立达医院一开业,张锡纯就屡治重症,手到病除,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这立刻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就在立达医院刚刚开业没多久,有一家人,捧着一副写好的对联,送到了医院里。大家看到这副对联,都交口称赞,说这个字写得真好。送对联的这家人却说,这一定要感谢院长张锡纯,否则就没有这个对联了。为什么呢?
原来,当时立达医院的位置就在大北关,开业的时候是秋天。医院刚刚开业,小北门的一个患者就来求诊。患者是个十三岁的孩子,是家长带来的,当时患了黄疸,已经有一个月左右了,请了医生,服了药但是没有效果。等到后来,已经不能吃饭了,这么下去,这孩子可就要没救了。
此时,家长听说大北关开了一个中医院,大家都议论,说这个中医也有医院了,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听说这个院长医术还挺高明的,是税务局的齐局长亲自请来的呢!
这位家长一听,觉得有希望了,于是赶快就带着孩子来看病了。
张锡纯亲自接待这个患者,一诊脉,脉象非常沉细,张锡纯就明白了,这是一个虚实夹杂之证。
于是,他就开了一个方子,这个方子一共就两味药:硝石和矾石,各等份,研成粉末,用米粥冲服,张锡纯让这个孩子一次冲服六分。
大家一看,天啊,这是什么方子啊?您就不开点草药什么的?就这么两味药?这个中医院也太简单了点吧?
张锡纯忙解释,这个方子大家可别小瞧啊,这是我们中医的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记载的硝石矾石散啊,是专门用来治疗女劳疸的。什么是女劳疸呢?就是因为房劳太多,伤肾,欲火结聚而成的疸证,中医叫黑疸。但是张锡纯对这个方子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不仅仅是女劳疸需要用这个方子,只要是黄疸,都可以使用,效果还不错。直到今天,我们在使用这个方子时,还经常引用张锡纯的论述呢。
大家一听,噢,原来这个方子是大有来历啊。于是,就让孩子按方服用,结果,十天左右,这个病就痊愈了。
张锡纯也很高兴,但仔细端详这个孩子时发现,孩子的脸上和眼睛还有一点发黄,于是,就开了个小方子:生山药、生薏米各八钱,茯苓三钱,让他自己回去煎汤喝,结果,连着服用了几副以后,孩子的身体就彻底地恢复健康了。
这个孩子,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书法写得却很好,画也画得很好,病好了以后,家长问他,你怎么感谢张院长啊,孩子酝酿再三,写了一副对联。
于是,就发生了前面出现的那一幕,全家人带着孩子,来到医院,把对联送给张锡纯。
第37节:这才是中医(37)
张锡纯那是当老师出身的,一看孩子这手字,赞不绝口,称赞他的字是〃字态韶秀〃。
我的老家也是沈阳,不知道为什么,我在看张锡纯写的医案时,总是觉得那个时候沈阳的文化气息特别浓郁,人们有一种斯文之风。张锡纯经常和朋友们诗文唱和,这种气氛现在好像有些淡了,可能是经济浪潮的影响吧。
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欢看武侠小说,小说中的用剑高手是什么样的呢?
高手出现的时候,往往不是大战三百回合,那不叫高手,那是耍蛮力气。真正的高手,往往不先出手,而是等着对手出手,只要对手露出一个细微的破绽,高手就会立刻出剑,在别人还没有看清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一切就都结束了。
高手的剑已经收回入鞘。
此时,对手的身上,并不是满身的伤痕,而是只有一处伤,但是这一处伤,却能够致命。
我在看张锡纯的医案时,就有这种感觉。张锡纯治病,通常不用很多味药,有时甚至只是一味,而且,一般也就是几副药,但是,这就足够了,一剑封喉。
这就够我们研究学习的了,张锡纯为什么能做到?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诀?
我不说各位也知道了,张锡纯的立达医院,很快就名声大噪了,因为疗效好啊。现在很多人行医打广告,有的私人医院广告做得铺天盖地,我觉得有这个广告的费用,还不如去请好的医生来,有疗效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而群众的传播才是长久的。
正因为名声大了,所以,到张锡纯这里来的,都是疑难病症患者。在别处没治好的病人,都跑张锡纯这儿来了。
当时,奉天高等师范的书记叫张纪三,这位才三十多岁,这一年,患了温病,〃感受时气之毒〃,就是瘟疫瘴气之类的疾病。此病医生该用清解的方法治疗,但是这个医生用的思路却有些问题(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是怎么用的药了),总之是使得毒气往下走了,结果导致肚脐以下都肿了,接着,就开始溃烂,最后到什么地步了呢?整个肾囊都烂了,睾丸都露了出来,下腹部那里,皮肤破溃,出现了五个孔,一到小便的时候,这五个孔全部都往外出尿。
这个时候,所有的医生都摇头了,〃中西医皆以为不可治〃,大家都不敢接手这个患者。当时沈阳已经有西医了,西医外科应该是很强的,一看,也不行,您另请高明吧。
这样下来,这位张先生早已吓得要死了,估计是吾命休矣,唉,才三十几岁啊!
就在此时,有人告诉他了,说我们沈阳新成立了一家中医院,叫立达医院,院长张锡纯那是手段高超,可以立起沉疴啊,您去那儿看看得了。
张纪三的心里立刻燃起了希望,是吗?有这等地方,赶快抬我去看看吧!
第38节:这才是中医(38)
于是,这个没有医院敢接收的患者,就被抬到了立达医院。
那么,张锡纯会怎么办呢?他会接手治疗吗?要知道,这样的重症,一旦治不好,是会有损名声的。
但是,张锡纯才不考虑那个呢,他二话不说,马上为患者诊断。诊断结束后,他看到患者惴惴不安的样子,就对他说:〃不要担心,你这个病我治定了,但是可能要多服几副汤药,我要让你的疮口里面长肉,把脓给排出来。〃
大家一看张锡纯自信的样子,都舒了一口气。
于是,张锡纯提笔,开了方子:生黄芪、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甘草。
就是这么几味药,其中生黄芪用的量是一两,天花粉是一两,其他的药都是几钱。这个生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