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故事4-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词产生的联想是“meat(肉类)”,这个答案就评为阳刚;如果联想到“kind(仁慈)”,“1ovihg(温情)”,则评为阴柔。读侦探小说并喜欢化学评为阳刚,读诗歌或者喜欢戏剧则为阴柔。
尽管这在今天看起来相当了不起,可是,特曼和迈尔斯测验使用了许多年而无人对它的假设发出过疑问。可是,随着女性在最近几十年内社会地位的改变,女性性格的许多方面也有了很大变化,另外,由社会学习理论家和其它的学者们得出的大量研究发现,也对传统的一些假设提出了挑战。在过去30多年几百篇研究文献中,有下面几个例子:
——女孩子的确比男孩子更怕老鼠、蛇和蜘蛛——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们在早年就学会,让她们而不是男孩子来表达害怕更为合适,更容易得到容忍。
——女孩子比男孩子更自发地玩小木偶,这个事实长期以来就是一个证据,证明女孩子天生是更喜欢养东西而且喜欢帮助人。可是,女孩子更经常被人给一些玩偶来玩,这是一种形式的社会培训。女孩子更喜欢养东西的天性至少有一部分是后天学来的。
——小学的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具有同情心一些,这可以根据她们有更多的意愿去给生病住院的孩子写安慰信这个标准来判断。但是,男孩子很乐意去采取一些被人教会看作是阳刚性的一些行动来帮助人。在成人阶段,女人比男人更乐意去帮助一些闷闷不乐的人,可是,这主要是指在一些传统上认为更适合女性职能的场合里,如照顾一个受伤的孩子。男性更乐意在一些冒险性或者需要力量的情形下去帮助人。总起来说,在帮助人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性差别有一部分或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会学习得来的。
有一阵子,一些女权主义者抱着很极端的看法,她们认为,几乎所有的性格和智力差别都是社会不平等、压力和后天培养的结果。可是,如研究结果证明,很明显,有些认知性的差别和性格差别的确是生物构成影响的结果。例如:
——妇女在运动、生意和实验室环境下现在变得更有进取心一些了,可是,在社会生活当中,她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没有男人更有进取心。后者在目前的家庭暴力、强奸、杀人案和一般性的犯罪当中都要占更多的分量。男子更大的进攻性在早年生活当中就出现了,远在社会影响出现之前。这些发现都有力地说明,社会学习过程,在它起很大作用的时候,会对在生物构成上有所不同的一些差别产生作用,并加大这个差别。
——女孩子和妇女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平均起来略胜男孩子和男子,可是,在空间识别能力方面也略输男子。口头表达能力上的差别在早年出现,而空间差别是在成年之前出现,这时候往往是社会影响最具影响力的时候。因此,两者都在某种程度上指向大脑的结构上的差别。
——女人比男人在感知一些非语言的情绪暗示的意义方面比男人更强,如姿势、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这有一部分可能是学习得来的技巧,可是,一些证据,比如儿童早期就出现了这些差异,会使人们想到,是否因为进化的原因而使其有生物学上的成因。识别身体语言可能对较软弱的女性的生存更有意义。
结论是,尽管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的上述观点不符合研究发现的成果,可是,传统的许多想法,如男女性格天生有别等也证明不正确。大多数的男女差异现在都归结为社会学习的结果,或者是社会影响和生化学因素共同造成的,可是,有一些的确也是天生的。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凯依·多克斯对最近这方面的研究观点作了如下总结:
作为一位女权主义者所希望的,不一定就是一位科学家所看到的……试图“否认”性别差异的努力已经引起了争论,有科学的学术争论,也有一般水平上的争论,即差别的确存在。但是,承认有性格差别存在,不应该成为一种借口,说明性别和种类在人类的行为当中就有一种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这一说法很好地解释了关于心理学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真理,它会随我们的故事进展越来越清楚:有关许多心理学现象的一些相互对立和好像互不相容的一些理论,彼此攻讦达2500百余年之久,可出于某种原因,借助积累下来的知识,却证明两者都是对的。
身体、基因和性格
男女特征上的差异是由生物学因素决定的这种理论,是更大的一种理论,即,性格是天生的这种理论的一部分。这种理论有两个相关的版本,一种版本是,个人的身体特征影响性格,另一个版本是,性格由具体的基因或者某些基因的相互影响决定的。
第一个版本几乎与心理学本身的历史一样古老。加伦的性格体液理论是其古老版本的一种形式。另一种是相面学,这个观点从古希腊一直到当代都有人相信,即人体的特征和面相都伴有相关的性格特征。在成千上万的例子当中,有这么一个例子:在《坎特伯雷故事集》当中,乔史说严肃古板的的教士(学者)“不那么肥,”可是“空心的”,而结过多次婚、俗气的“巴思的寡妇”也是一张“阔”脸,“面色红润”,而且“齿大如门”(齿间有缝,按照面相学来说就隐含着大胆和色欲旺盛),那位俗不可耐的米勒则是胖如肥虎,一脸棕色,骨架硕大,鼻大如盖,黑孔阔绰。
本世纪初年,身体-性格理论一直是戴着科学的面罩的,当时,厄恩斯特·克雷奇默(1888一1964)这位曾在德国南部数所精神病院从业多年的德国精神病专家宣称,他已经发现病人的身体和他的性格及精神状态之间存在着联系。他说,一些四肢短小、面孔呈圆形、矮胖健硕的人,他们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要么兴高采烈,要么极度沮丧;这是些癫狂与抑郁交替发作的人。那些四肢长、面容瘦和矮小身材的人倾向于内向、害羞、冷淡和反社会。他们是些分裂症的患者。那些四肢平衡、肌肉结实有力、进取型和欢乐的人,他们有其它一些精神毛病。
克雷奇默相信,身体外形和性格类型或者精神状态都是由荷尔蒙分泌造成的。他的理论发表在1921年的《体格与性格》杂志上,当时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并得到好评,因为它好象是对古老传统给予了科学的支持。可是,其它科学家在他的理论里挑出了毛病。他们说,许多人并不能干干净净地容纳在三个类别中的任何一个里——短小,肥胖的人所具有的性格常常是瘦长的人应该具有的,而瘦长的人常常表现出运动员的性格。另外,克雷奇默的举例也是有失偏颇的。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平均比住院的癫狂抑郁病人年轻些,光是这一点就可以解释他在身体脂肪分布中找到的很多不同。
可是,这种身体-类型的思想的确是吸引人的,而且很快就有了一位在科学上精力更充沛的新同伴,即哈佛的医生和心理学家威廉·谢尔登(1899-1977)。克雷奇默的书以英文出版后不久,谢尔登开始了一项“体别”研究(身体类型),而且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收集了大量身体尺寸和正常人性格的数据。(在他的晚年,他把自己的研究扩展到了精神病人和少年罪犯的研究。)
作为一位研究人员,谢尔登殚精厉竭,刻苦进取:他拍摄了不下4000幅男性大学生的裸体照片,并记录下了他们主要的身体尺寸。从这些大量的数据里,他得出结论说,共有三种基本的人体类型,跟克雷奇默的差不太多:ENDOMORPH型,即轻柔、圆形和丰满的人;ESOMORPH,即硬郎、方阔、大骨结和肌肉丰富的人;还有ECTOMORPH,即高挑、瘦削和头颅大的人。他相信,这些类型代表最早在胚胎中就开始产生差异的三层细胞中的一种或另一种的特别的发育:ENDODERM,这种细胞中会产生消化道和内脏器官;MESODERM,这里会形成骨骼和肌肉;还有ECTODERM,神经系统是从这里产生的。
为了显示性格特征与这些体型的相互关系,谢尔登对他的200名受试者进行了性格测试,并且在数年时间内根据广泛的面谈和他自己对行为的观察积累了大量其它的特性数据。他发现,如他自己所料,具有特色的特征模式与每一种体格类型相联系。矮小圆滚的ENDOMORPH型通常是社会型的,他们放得开,健谈而且喜欢奢侈的生活;平衡发展的MESOMORPH是些精力旺盛,言行果决,勇敢无畏,乐观向上和喜欢运动的人;而高挑瘦削的ECTOMORPH则是内向、害羞、高智商、受约束和不善交际的人。谢尔登推断说,是基因决定哪种类型在胚胎发育时多加成长,因而,也决定这个人将要表现出来的性格模式。
他的主要作品是在40年代发表的,当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和学术兴趣。可是,大多数心理学家发现,谢尔登的类型学流于肤浅,而且他的研究方法也是有错误的:他对于受试者的社会经济背景注意甚少,尽管一个穷人家的小孩子很难说会长成一个肥胖和乐天的ENDOMORPH,或者,一个有钱有势的小孩子会变成一个羞答答的、智力超群的ECTOMORPH。心理学家们对其极高的相关性尤为狐疑——+.79至十.83——这是谢尔登所报告的三种体格类型与其相关性格类型的相关度。到这种程度的相关度在心理学上是极为罕见的,因为大多数现象都有多重因素造成,这使人们想到,其基本的研究设计一定存在着漏洞。而且,也的确存在着一个漏洞。我们引用一位显耀的权威人士加德纳·林塞的话来说:
要全面地研讨为什么会观察到如此多的协同变化,就必须考虑好几方面的因素,可是,对于大多数心理学家们来说,这个解释只好象是在撒谎,因为事实上,谢尔登本人在执行两套标准。结果,人们可以推论,谢尔登在这个领域里以前隐性的信仰或者期盼导致他以一种同样的方式来额定身体和性情两方面的东西,而不管实际上存在的现实情况如何。
支持谢尔登观点的人后来寻求各种方式来弥补他这方面的开足;他们把从照片当中得来的身体类型拿去让从未见过这些人的评定者去评定,而让性格评价由从问卷数据而不是从面谈中抽出的评定人来进行。这些研究确立了谢尔登在身体类型和性格之间建立的联系,可是,其相关性却小得多。可是,哪怕就是这些数据也不一定能在身体类型和性格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间接的,社会性的。因为人们一般会认为肌肉发达的人会成为领导人,而软弱瘦小的人会避开身体竞争并依靠其大脑,因此,孩子们在感知到成人希望他们成为怎样的人之后,会相应地按要求作出自己的言行。
尽管体格理论吸引了不少注意力并在50年代引发了大量研究,可是,对它的大量批评,再加上这个理论属于遗传继承型的理论因而与当时流行的自由主义精神相矛盾,使它的影响随时日消隐了。到60年代,按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史专家厄恩斯特·希尔加德的说法,它几乎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可是,性格天生的更强有力证据,或者至少是一种向着一个模式或者另一个模式发展的预先想法还是继续有自己的市场的。
到40年代,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精神病专家亚历山特·托马斯和斯特拉·切斯开始在婴儿和小孩子中进行个人禀性差异的研究。(“禀性”是性格的一部分,它是一个人面对刺激和不同情形时具有特色的情绪反应方式。)托马斯和切斯收集婴儿从出生时起的行为数据,一部分是通过个人观察,一部分是向父母问一些具体的问题,如婴儿第一次洗澡,或者吃第一口麦片时的反应。他们发现了一些每一个不只生过一个孩子的母亲都知道的东西的证据,即,婴儿从出生的第一个小时起就有了禀性的不同。
几年的研究之后,托马斯和切斯分别了生命最初状态下就很明显的九类差异。一些婴儿比别的活泼些,有些婴儿进食、睡眠和排泄较有规则的节奏,而另一些却不规则或者无法预测;有些婴儿喜欢任何新的东西(他们吃第一口东西时对勺子作狼吞虎咽状),而另一些则不然,(他们会把食物吐出来);有些更快地适应环境变化,而另一些则对其生活周期的改变闷闷不乐。有些对刺激反应强烈,不是大笑就是狂嚎,另外一些则是微笑或者小声地哭;有些大部分时间都是高兴的,而另一些则郁郁寡欢。有些婴儿好像对每个地点、声音和碰触都很清醒,而另外一些则只对某些刺激有反应,对别的则置之不理。有些婴儿在不舒适的时候会很容易地岔开,而另外一些则专注不放。有些婴儿的注意力很广,可以跟一个玩具玩很长的时间,而另外一些则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之间快速地转移。
总起来说,托马斯和切斯发现,约有三分之二的婴儿在生命早期即表现出明显的禀性。十分之四的婴儿是“轻松的”(平和,易适应),四分之一是“困难的”(容易发怒,很难哄好),六分之一是“热身很慢”(有轻微的糊里糊涂或者稍有领悟力,但对人或者事物很容易习惯)。
在托马斯和切斯观察一些孩子长成近成人的时候,他们在开始阶段对婴儿在儿童期间和少年期间保持不变的禀性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们更为仔细的发现引导他们得出更合格的结论。这些基本的禀性经常因为一些大的事件而有一些变化,如严重的车祸或者疾病,或者因为环境的变化如一位父母去世,或者家庭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事件或者环境的变化,生命早期的禀性风格基本就是成年时期的风格。
行为基因学的研究当中得出了更有力的证据,证明性格有一部分是由天性决定的。这个稍稍游离于心理学主流之外的专业主要是研究基因对心理特征的影响的。其主要的咨询方法是由高尔顿发起的,这个方法是要察看基因程度不同而又彼此相关的一些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相似的精神能力、性格和成就。直系表亲百万基因当中有八分之一的基因相同,同胞兄弟有一半相同,而双胞胎全部相同。如果基因对心理发展有影响,则两个人的基因关系越近,其心理学上的类同性则越相像。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进行的浩如烟海的研究证明,这种情况是真实的。有些研究还证明,基因关系越近,其精神健康或者疾病的种类越相像。其它一些人还发现,总的智力水平和特殊的精神能力也是这样的。在过去的15年当中,一些基因学家和心理学家还发现,基因关系越近,个人之间的性格也越近。
有些性格研究是以对同胞兄弟或者双胞胎的特征相互关系的分析为基础的。同样的,双胞胎比同胞兄弟更为相像。尽管如此,如果他们是在同一个家庭一起养大的,这样的证据还是不甚理想,因为他们在整个过程中有同样的或者非常近似的环境影响(双胞胎特别是如此,因为父母对他们一视同仁)。因为这个原因,最好的数据——不过也是最难获取的数据,因为例子是如此稀少——却是应该来自一出生或出生不久就分开来并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家庭里养大的双胞胎,这样的话,环境至少就会有所不同。
想一想吉姆·刘易斯和吉姆·斯宾格这两位双胞胎的情况吧,他们1940年出生后刚一个月就分开了,并在俄亥俄州相距45英里的不同的两个家庭里养大。1979年以前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当时他们已经有39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