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从美国空降兵到新东方老师:洗脑 >

第10章

从美国空降兵到新东方老师:洗脑-第10章

小说: 从美国空降兵到新东方老师:洗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考虑到“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这两个先决条件,几乎所有来新东方上课的学生都会绝望。第一早就过了十五岁这个非常重要的年龄,第二一时又不太可能完全脱离中国这个中文语言环境,想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没错,是不可能。谁说可能谁是在骗你。大家就该死了那条心,认清以下几个现实:

    1, 这辈子就别想说得像美国人一样。

    2, 我们所能做到的只能是以“流利地道”为目标,尽量去接近这个目标。

    3, 我们完全有能力用英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4, 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是有价值的,不是废话。

    5, 没有任何一种速成的窍门或者捷径,必须老老实实地从头学起。

    认识到这几点,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考虑下面的问题了。

    WHY?

    为什么要学英语?这是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的中国,几乎已经到了全民皆“英”的地步,不管是真的发展到了这一步,还是民间与政府共同炒做的结果,总之生活在大城市,接受了高等教育,想有进一步发展的话,英语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跟股票,房地产,和邪教一样,什么东西要是大家都在追捧,那它早晚得降温,甚至被取缔。我觉得学习英语这种热火朝天的劲头有点过,是时候理性地考虑一下了。

    远的不说,只回想一下十年前,那时候年轻人步入职场的时候,除了文凭,必要的加分有这么三项:电脑知识,驾驶汽车,英语。按当时的情况,这三项都属于专业知识,只有司机会开车,只有电脑专业大学毕业生会用电脑,也只有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被要求使用英语。

    现在的社会早就不是这样了,这三项技能已经不再是专业知识,而成为了基本的生活技能,由“知识”变成了“常识”。过去两年我在北京生活,接触的绝大部份大学毕业生都早就在这三个方面武装好自己,准备接受职场的考验。

    北京可能是比较特殊一点,学生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换取锦绣前程,其他各大城市的大学生可能要若干年之后才会意识到,没有这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步入职场会显得先天不足。

    我没有专门去查找相关的统计数字,但是显然从2003年开始,北京的大学生们普遍对考托福考GRE出国丧失了兴趣,把以前准备用来学习英语出国深造的资金转向到了实用性的英语技能培训上面,这从北京新东方学校总部报名处门前不再排起几里地的报名队伍就可以看出来。

    造成这样的结果很多,比方说美国严格签证制度,赴美留学的竞争空前激烈,除了真正出类拔萃的学生之外,绝大部份学生到最后都惨遭淘汰。再比方说赴美留学成本太高,不是一般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等等原因。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国际化建设导致的职场多样化。很多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去挤出国留学这个独木桥,只要付出相对轻松很多的努力,就可以在中国解决一个还不错的前程,那还何必继续折磨自己呢。

    这样的思维方式刚刚在北京普及,我想很快就会蔓延全国。当然,先行一步的北京大学生会先发制人,抢占方兴未艾的这些能够在中国真正使用英文的工作位置。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先付出,必然先得到回报,剩下的人只能是跟风,不存在公平不公平的问题。

《洗脑》PART3 洗脑英语(2)

    类似这样的“知识”变成“常识”的事情很多,它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如果总是在跟风,模仿别人的成功模式,学习自己暂时根本不需要的知识的话,很容易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过是常识性的东西,不会带来预期的回报。

    结论是,学习也要有超前意识,要有预见的能力。

    如果让我来预期和推荐,我认为投资知识,人力资源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将在十年后成为常识,成为最基本的职场敲门砖。现在就在这些方面付出努力的人将会构成金字塔的顶端,被随后加入者所构成的金字塔基座越捧越高。这个预期需要时间来考验,我姑且说之。

    受课堂规模太大的局限性影响,我一向不大有时间真正和学生们交流,也无法统计出具体的数字来划分学生们各自的学习目的到底是什么,但按照常理来讲,无非有以下两大原因:

    第一, 通过各种考试。包括高考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GRE,BEC,考研英语,职称考试,等等等等。有些考试是自找的,有些考试是必须的,到底要不要去参加这个考试因人而异,这属于个人选择问题,我无意发表见解。

    第二, 提高英语实用能力,找个好工作。为了这个目的而做的投资包括英语口语课程,少儿英语,商务英语,求职英语等等。

    无论选择哪些课程来学习,学生们都要付出大量的个人时间和金钱,必然在掏腰包之前已经考虑成熟了。但我还是要说,绝大多数学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问自己“为什么学英语”这个问题,也并没有给自己找到一个值得推敲的答案。

    “学英语很流行”,“大家都在学英语”,“学英语早晚有用”,这是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交代,我只能说:答案错误。

    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刚到美国时的处境。不会英语,没有钱,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对美国文化没有任何实质的了解,假如把现在中国高中生的英语能力打个对折,把他放到美国去自生自灭,那就是当年的我。

    在那种情况下,求生是本能,学习是本能,完全没有任何好高务远的目的。生活中的每一份收获都非常现实地以金钱的方式体现出来:会说英语,就可以当服务员,每个月收入两千块;不会说英语,就只能当服务员的助手,每个月收入壹仟两百块。

    那时对我来说,英语代表至少八百块钱的月收入差距,八百块钱代表四个月的伙食费,或者两个月的房租费。算完这笔账后,我的学习热情高涨。

    生存和繁衍是人的本能,这就是古人所谓的“食色性也”,但那指的是原始状态的生活方式,也是最基本的。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我们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本能,比方说学习的本能,娱乐的本能,模仿的本能,竞争的本能等等。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比方说学英语这件事,多问问自己“为什么”,透过表面现像去找到本质,看看自己到底是为了满足什么本能的需要才愿意做这件事情。只有找到这个目的,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以及达到这个目的的最佳途径。

    如果实在找不到具体的原因,学习英语只是因为随大溜,那我只能说,英语并不是最佳教育投资目标,有那时间和金钱,还是吃点好的穿点好的算了。

    实际上应该“吃点好的穿点好的”的人占绝大多数,尤其是最近这种学习英语的狂热劲头,非常要不得。居委会的大爷大妈也开始说英文了,虽说符合“学习本能”,却还是使人心生疑窦,迎接奥运会也不是这么个迎接法。

    一个萝卜一个坑,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是这萝卜老惦记着跳到白菜坑里,那只能是成心给社会添乱了。

    只有在充份意识到,英语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它甚至会影响到生存本能的需要,这时候才有必要考虑下一个问题。

    高老师答学生问

    讲课时间长了,总被学生重复问一些问题,证明这些问题具有代表性,抓住这个机会,统一回答几个问题,希望给更多人以帮助。

    问:我下个月就要出国了,现在想突击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应该怎么做呢?

    答:现在应该吃点好的,买身漂亮衣服穿穿,全国各地到处转转,多陪陪父母家人。总之尽量开心,享受生活,就是千万别再到课堂里面去折磨自己了。

    全中国也找不出一个教学环境能超过国外那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你都马上要出国的人了,还跟别的同学瞎起什么哄?等真的出去了,从生活当中学习最地道的英文,还免费,多好。

    我就不明白,到底准备到什么程度算足够?永远不可能足够。只要有自信,有逻辑思维能力,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就完全可以应付外国的生活,别害怕。

    真想为此而做些准备的话,要准备的不是英语口语,而是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多找几个“海龟”聊聊天,打听一下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看有什么窍门或者捷径可以借鉴,这就足够了。

    找我也行,不过一般我没时间跟人闲聊,聊也收费,收得还很多,所以至今也没人敢跟我聊,都吓跑了。但是我会推荐买我这本书来看,要不你直接买我的书得了。

    问:我到底应该学习英式发音呢,还是美式发音呢?

《洗脑》PART3 洗脑英语(3)

    答:你应该学习怎样不发中式发音。至于选择英式还是美式,能问出这个问题,证明你的英语水平还太低,目前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人,包括在美国生活了两年的很多留学生,都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英语跟任何语言都一样,其基本组成元素是单词,语法,和句型,其灵魂是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及思维方式,把这些东西组合到一起就成了语言,落实到文字上看起来都一样,只不过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带有不同的口音。

    中国有普通话,或者叫标准话,言外之意是除了普通话之外,其他都不标准。所以中国人已经习惯于认同一种“主流发音”,除了这个“主流发音”,其他的发音方式都是地方方言,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错的,是在学习时需要刻意回避的。

    以这种方式来看待英语就行不通,因为使用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太多了,谁都觉得自己最牛叉,谁也不服谁,互相提防着别人文化入侵,全世界就没有那么一种“标准英语”,只能看谁经济实力强大,谁就更具文化侵略能力,到最后一看,就数英国和美国强大,大家就默默地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当“标准英语”了。

    怎么就没人说,我要学澳洲英语呢?

    先打好基础,背足够多的单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目前看来就足够了。将来随便到哪个国家,生活至少两年,过了最基本的语言关,对当地文化有了真正的了解,那时候再考虑口音的问题才对。

    口音代表一种地区文化,也是融入当地社区的手段,有时候也被人拿来装酷。这些都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你在中国,离人家的地方文化十万八千里远,基本的英语还说不利索呢,你装什么酷?

    多留个心眼,那些强烈建议你学“英式”或者“美式”的老师,都是自己只会教“英式”或者“美式”。哪像我,从来就告诉学生爱学啥学啥,都学也无所谓,早晚能用得上。

    还是我水平高。

    问:到底中国好还是美国好?

    答: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个圈套,所以拒绝正面回答。

    实际上我回答什么都是我自己的看法,对你的生活将没有任何帮助,因为我的经历不具备可模仿性,也没有模仿的价值。

    你这样问,估计也不是为了希望得到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希望我能够给你鼓励,让你能充满勇气地面对即将开始的异国生活。

    那我就告诉你实话:你生活的国家,在你生活的那段时间,它就最好。因为它必须最好,不好也得好,不好你也得努力把它变成最好,否则你就对不起自己最初的选择,否则你就会充满遗憾地回顾自己过去的生活。

    我在中国,就说中国吃的好,玩的好;在美国就说美国交通好,绿化好。走到哪都觉得哎呀,我的生活又上了一个台阶,真好。

    有点两面三刀哈?

    问:我学英语都已经十几年了,也挺刻苦的,什么办法都试过了,什么班都念过了,怎么就是说不好呢?

    答:首先我不用问就知道,你说的“学了十几年”指的是书面英语,练习的是读和写的能力,以及考试能力,这跟张嘴说英语是两码事。可能你是到了我的课堂里才第一次开始学习英语口语,当然说不好了。

    别急,能意识到口语重要,你已经比很多人超前了,现在开始练习口语虽然晚了一点,但总比不学好。

    至于怎么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水平,我建议多多调动你说话的本能。说什么语言都是说话,咱们老百姓说大白话就够了,没必要要求自己出口成章。

    具体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说起来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能回答的。我只能非常强烈地推荐一个辅助学习手段,就是看美国原版电影。

    看电影无非就是享受和娱乐,能顺便学几句英语算是额外的收获。享受还用我教吗?

    顺便学几句英语

    准确地说,是顺便学一百零一句英语。

    这些句子全部是美国电影台词,能找到整部电影来看当然最好,即使条件不允许,只是看这些英文原版的台词,附加我的翻译和启发性注解,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很多美国文化的细节体现。

    收集这些台词是非常费力的事情,不是选择太少,而是太多,多得无从下手。你可以自己试验一下,用任何一个英文的网络搜索器,比方说YAHOO,GOOGLE等,输入MOVIELINES,或者MOVIEQUOTES,搜索结果之多可以吓人一跳。

    电影在美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部成功的电影不仅可以成为几个月的热门话题,并且可以直接影响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等,其魔力是任何其他传媒所无法比拟的。

    打个比方,就像“做人要厚道”这句话,还有哪个中国人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还有谁没在生活中信口引用这句话?想像一下,类似这样的台词,每年流行个十几句,这些台词的威力就是绝对不可抗拒的了。

    收集电影台词是美国老百姓的一项全*动,几十万个网页上面充斥着或多或少的一家之见,每天都随着新电影的发行而不断更新着,有的成为共识,被当作经典台词传唱下来;更多的昙花一现,只供收集者自己消遣。

《洗脑》PART3 洗脑英语(4)

    我选择电影台词有三个标准:

    第一,它必须是在美国家喻户晓的。随便你说上句,人家立刻能接出下句,并且可以说出它的出处。

    第二,它必须是被中国观众所非常熟悉的。甚至不只是熟悉,你可以很轻易地在家门口的音像商店买到整部电影。

    第三,它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代表一个思维方式,或者一种行为模式,或者创造出另外一种口语表达方式,总之不是简单地耍宝装酷。

    有了这三个标准,剩下的工作就是在浩如烟海的网页中艰难地挑选,并且绞尽脑汁地回忆,曾经有哪些台词是我愿意,也值得,同大家分享的,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一百零一句。

    看电影学英文并不适合初学者,但是对于单词量达到四千左右,能够熟练掌握基本语法的学生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拔高儿”方法。我建议你暂时忽略这些台词中的语法错误,不是学习,而是领悟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最真实的美国口语。

    我把它们穿插在这本书的不同角落里,让你在读我的那些好玩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