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军事分册-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是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地雷的由来
最早使用地雷是在宋朝。公元1130年,金兵攻打陕州,宋军使用的“火
药炮”,就是铁壳地雷。最早的地雷表面平滑,爆炸时碎片少,后来发展成
表面有触角的地雷,当时称“蒺藜炮”,起爆装置也是由“信香”、“火钵”
发展起来的。
国外最早的地雷是野战应用地雷,从15世纪起,在欧州要塞防御中开始
使用。1768—1774年俄土战争中,俄国军队曾用漂雷来破坏德涅斯特河上的
桥梁。1845年,俄国亚科比院士发明了用于防步兵应用(制式)地雷的电开
团器。在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特别是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御中,俄
军成功地使用了各种结构的应用地雷。随着坦克的出现,又研制成了防坦克
地雷。最早的工厂生产的防坦克地雷是1924年由苏联军事工程师卡尔贝舍夫
提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的军队都大规模地使用了各种类型的
地雷。
手榴弹的由来
… Page 20…
手榴弹即用以投掷的小型炸弹,是现代战争中在迫近白刃格斗前使用的
有力武器。手榴弹源于我国。云南哀牢山彝族创造的葫芦飞雷 (亦称火药葫
芦),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弹,它是把火药和铅块、铁矿石碴或铁锅碎片等
物,放入掏尽籽实的干葫芦里,在葫芦颈部塞入火草作为引火物,这种火草
是当地的一种野生植物,有大叶和细叶两种,人们把叶背上的一层白色皮绵
剥下晒干,揉成绵绒,然后投入木炭热灰中炮制成为一点即燃的火草,使用
葫芦飞雷时,先把葫芦放在网兜中,点燃火草,很快抛掷出去。葫芦抛达目
标,火草燃及火药,就会发生爆炸,导致铅块、铁矿石碴、铁锅碎片等四处
飞溅,杀伤力很大,葫芦飞雷分兜抛短颈葫芦飞雷和手投长颈葫芦飞雷,后
者即手榴弹的前身。
军礼的由来
军礼,是军队中使用的严肃礼节。当今世界各国的军礼,其由来有两种
传说。
一种传说,英国军队奋力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女王为凯旋归来
的将士举行了一次壮观的祝捷大会。在会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为
有功的将士颁发奖品。当时,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特别规定将士领奖时,
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对女王平视。这一动作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军礼。
另一种传说,严肃的军礼来自中古情场。欧洲中古时代,一个公主若下
嫁给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武士要得到公主,就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剑影
一番。比武之前,武士们必需列队在公主的宝座前走过。为了示意自己被公
主的美丽所晕眩,都将手举起盖在眼前。渐渐地,这个动作演变成了当今的
军礼。
空军的由来
空军是驾驶飞机在空中作战或以飞机运送士兵的部队,源于法国。1793
年,法国首次组织了一支空军,飞行装备是系绳气球,气球中充入燃烧木炭
产生的烟和热空气,依赖热空气的浮力上升到空中,控制和返回地面都依赖
绳索牵引。大气球下吊着一只大箩筐,空军士兵蹲于其中进行观察,这支部
队称为气球兵团。当时荷兰和奥地利联军包围曼堡时,法军首次派出了空军
支援地面作战,在阵地上升起了双人气球观察敌情。联军因自己的举动无法
逃避法军的观测,只好立即撤退,曼堡之围迅速被解除。接着法军又把气球
送到沙勒罗瓦。当时,法军正在该地发动攻势,法军空军的气球突然升起时,
对方吓得立即弃械投降,法军大获全胜。从此,许多国家也先后建立了用绳
子系在地面上的气球空军。人类发明飞机后,空军不断发展壮大。
空降兵的由来
空降兵是现代化战争中进行空中机动和空降作战的一个兵种,是配合正
面进攻部队高速度、大纵深向前推进的重要力量,被各国军队视为“天之骄
子”。早期的空降兵有着各种各样的叫法,如“伞兵”、“降落伞部队”、
… Page 21…
“空军陆战队”等。
空降兵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是 1927年。苏联反革命分子巴士马赤土匪
发动叛乱,苏军在中亚细亚使用空降兵予以镇压并获成功。1930年,苏军空
降兵部队正式成立。此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也都相继组建了空降兵。
海军陆战队的由来
海军陆战队其形式起源于古代希腊。公元前480年,雅典人在每条战船
上配置20名“海上士兵”,与波斯人作战。后来,罗马人也在大型战船上配
置“舰队士兵”,这是海军陆战队的雏形。
1775年,美国建立了正规化的海军陆战队,拥有20余万人,分为三个
师和三个飞行联队,配备有1000多架飞机,主要任务是执行强击登陆和保卫
海滩的两栖突击,属海军部管辖。1949年,美国开始派海军陆战队队员担任
驻外使领馆警卫任务。他们穿着笔挺的蓝色制服,被称这“蓝衣大使”。在
美军建立海军陆战队前后时间,许多欧美国家也相继建立了这种两栖作战部
队。
特种部队的由来
1940年5月,德军占领荷兰和比利时,侵入法国,击败了英法军队。英
国远征军和部分法军共30余万人,溃退到法国北部敦刻尔克地区,于5月
27日到6月4日丢掉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通过英吉利海峡向英国撤退。为
了挽救战争危机,英国在重整旗鼓、加强正规部队建设的同时,于1940年6
月10日,由陆军参谋长的副官达托莱·克拉克,受命组建了一支专门执行特
种任务的部队,称为“豹部队”,并命名为“哥曼德”。这是世界上最早出
现的特种部队。此后,特种部队引起各国的重视,纷纷建立各自的特种部队。
像美国的“绿色贝雷帽”部队,在侵越战争期间被广泛使用。以色列的“野
小子”部队,丹麦的防卫队以及许多国家建立的各种反恐怖部队,都具有特
种部队的职能。
特种部队与正规部队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是活动在普通的战场上,而
是在主战场之外,进行山地战、丛林战、滑雪战、游击战和其他特殊条件下
的战斗。它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情报、秘密侦察、扰乱敌后、破坏设施、从事
心理战和暗杀活动等。特种部队的士兵要求具有在特殊的超出常人所能忍受
的野战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作战飞机命名的由来
作战飞机的命名因国而异。
苏联对飞机命名按某飞机设计局主要负责人姓名来定名。如“米高扬”
设计局设计的飞机,都称为“米格”型,后面再加上一个编号。“格”是该
设计局另一负责人“格里维奇”的第一字母。如米格—29。
美国给飞机一个正式名称如“鬼怪”、“雄猫”,再加上个代号,并在
后面加上号码。其中代号是区分飞机类型的。如战斗机用字母“F”,轰炸机
用“B”,运输机用“C”,攻击机用“A”。如 F—16, —B70, C—5, A
… Page 22…
—10。
法国主要的歼击机都用“幻影”的名称,后面加上号码。如幻影—2000。
这是研制工厂起的名称。但也有直接用代号的,如“P—1”为“闪电”式战
斗机。
有趣的是,为保密需要,有些新型飞机,并非是该飞机研制本国某单位
或某人命名的,而是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专门成立一个军事装备“命名
委员会”命名。
美军舰艇名称的由来
美军舰艇的命名方法别有风趣。
美军航空母舰,多以美海军史上著名战役 (如“中途岛”和“珊瑚海”
等)和美国军政首脑人物 (如“艾森豪威尔”和“尼米兹”等)命名。
战列舰都是用美国州名命名,如“蒙大拿”、“衣阿华”、“新泽西”
等;巡洋舰都用美国城市命名,如“波士顿”、“芝加哥”和“洛杉矶”等;
驱逐舰数量众多,都用历次海战中建有显赫功勋的海军军人、陆战队员、海
岸警备队员、海军将领,以及国会议员和发明家的名字命名;驱逐舰都取名
自风景区和旅游胜地,如“黄石公园”等。
潜艇都用鱼类和海兽命名,如“鱼”、“长尾鲨”、“海狼”等;但从
“北极星”导弹核潜艇起,已改用美国历史上的伟人命名了,如“乔治·华
盛顿”、“艾·爱迪生”等;潜艇母舰和工作舰都用希腊神话中的神名命名。
运输舰用天体和古地名命名,如“狮子座”、“仙女座”、“约克郡”
等;给油船用印第安语的河流名命名,象征取之不尽的意思;扫雷舰和救捞
船都取鸟名,如“潜水鸟”、“孔雀”、“凤凰”等;医院船都用使伤病员
得到安慰的单词命名,如“休息”、“安慰”、“镇静”等。
苏军舰艇名称的由来
苏军舰艇的命名规律比较明显,掌握其命名规律后,便可以做到“闻其
名而知其类”。
苏军航空母舰均以大城市命名,如“莫斯科”号、“基辅”号、“明斯
克”号。巡洋舰多以已故军政要人的名字命名,如“基洛夫”号、“斯维尔
德洛夫”号、“辛亚文海军上将”号;但也有以重要军港命名的,如“摩尔
曼斯克”号、“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驱逐舰以响亮的形容词命名,如
“高尚”号、“辉煌”号、“沸腾”号。护卫舰以动物命名,如“海豚”号、
“海狸”号、“公牛”号。各类快艇的级别多以小动物命名,如“蜜蜂”级、
“黄蜂”级、“牛虻”级。扫、布雷舰艇的级别以青少年通常使用的名字命
名,如“阿寥沙”级、“娜佳”级、“尤尔卡”级。登陆舰以人名命名,如
“伊万·罗戈夫”号、“亚历山大·托尔采夫”号。情报船有的以地名命名,
如“海滨”号、“高加索”号;也有以水文科学名词命名的,如“领港员”
号、“方位”号。运输舰以河流命名,如“别列津河”号、“额尔齐斯河”
号等。
师、旅、团、营的由来
… Page 23…
师表示正规军的一个建制。首先有师的建制是1873年法国军队,并且明
确规定每个师下属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和两个炮兵连。后来被俄国和其
他各国军队所启用。
旅译自法语。原意是一支战斗队。最初的旅,人数不固定。16世纪瑞典
王国固定了旅的编制并启用了旅的建制。俄国彼得一世最先在步兵和骑兵队
里启用了旅的编制。
团是俄语词。14世纪前,团是俄国部队的总称,后来词义渐渐演变,变
成军队下属的一个战斗队,组建正规军时,团便有了固定的编制。
营译自英语,原意是小或者少。14—15世纪时,营被称做方块队,没有
固定编制。15世纪法国军队的营下属有17个连,400名战斗员。第一次世界
大战前,俄国军队战胜法国军队后,彼得一世在俄国组建了营,并规定营下
属
绿色军装的由来
现在,世界上的军装大多数是绿色的 (草绿、深绿或者黄中偏绿)。军
装采用绿色是从实战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19世纪末,英帝国主义发动了对南非的侵略战争。当时,南非有一个叫
“布尔”的倔强民族,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国土受到外来侵略者的蹂躏,组织
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布尔族参战的兵力少,英军人多,双方兵力对比约为1:
5,布尔人在战争初期失利。英军自恃人多势壮,骄横冒进。布尔人通过一段
时间的观察,发现英军有一个很大特点,都穿红色军装,在南非的森林里和
热带草原的绿色背景中,格外显眼,因而行动极易暴露,布尔人从这里得到
启发,立即把自己的服装和枪炮涂成草绿色,以便利用密草丛林的绿色背景
作掩护,这样一来,布尔人很容易发现英军,英军不容易发现布尔人。布尔
人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英军,突然发起攻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而英
军想打却找不到目标,这场战争,英军死伤9万多人,以惨败告终。
“前车覆,后车诫”。英国人在南非受到的教训,很快被许多国家的军
队所汲取。为了在野战条件下较好地隐蔽军队的行动,不断改进军装的颜色,
尽量使之与自然背景的颜色接近。这样,世界上的军队虽然服装形式差别很
大,但在颜色上却逐渐在绿色基调上统一起来。
迷彩伪装军服的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绿色的“网”式伪装军服。随着战场侦察能
力的大大提高,这种单一的保护色迷彩只能在绿色植被的条件下使用,不能
适用于各种环境。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军队最先从单色迷彩
发展到多色迷彩,设计了一种三色迷彩伪装军服,不久美英等国的参战部队
也先后装备了四色迷彩伪装军服。这种迷彩服用三四种颜色的染料将军服染
上不定形的斑点,成为图案奇特的花衣,与色彩斑烂的自然环境大体吻合,
融为一体,使敌人很难发现和识别。
大战后,人们从自然界的小动物变色龙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色
调受到启示,研制出了光变色涂料,用于伪装军服及其武器装备,使其不仅
… Page 24…
能对付可见光侦察,而且具有反红外、微光和热成象侦察的性能。如美军研
制的黑色人造丝及未染色的丙烯腈线织成的方格状伪装服;苏联的冬季和夏
季两用伪装服;联邦德国陆军用聚氨甲基酸乙酯制成的三色迷彩服等,都可
对付可见光和近红外侦察。还有的国家研制出一种变色迷彩服,由于使用了
防原子变色涂料,在普通光照射下呈军绿色,在核爆炸光辐射的照射下,能
在0。1秒后变成白色,以减少光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当前迷彩伪装服正向多
功能 (反可见光、反近、远红外光)、综合性(防寒、防热、三防、变色)
方向发展。
避弹服的由来
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头盔、铠甲曾是军队用以保护作战人员的重要装
备。随着枪炮的问世,盔甲失去了防护作用,一度在战场上销声匿迹了。第
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