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际的艺术-一言九鼎的奥秘-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到了坐者的身份(主客)、地位(尊卑)、关系(师生)。可见坐姿本身
就是在用不同方式传递丰富的信息。无论是在过去讲究礼仪的时代,还是今
天讲究交际艺术的时代,坐姿都是要十分注意的。
“立如松,坐如钟”,这都是对坐姿的要求:符合礼节,坐得端正,上身稳
直。“端坐”、“危坐”、“斜坐”、“跪坐”、“倚坐”、“盘坐”,这
是讲的坐的各种方式。“跪坐”在今天的交际中已不大用了,“盘坐”也只
适用于和尚修行与气功爱好者练功(也有北方老太太“盘坐”在炕上),交
际场合也不大采用,其他方式都还在用于交际;“坐立不安”、“坐卧不宁”、
“如坐针毡”,是描述和形容坐的心态;“侍坐”(如冉有、子路、公西华
侍坐)、“陪坐”、“请坐”、“请上坐”、“排坐次”,是将坐姿直接联
系到了坐者的身份(主客)、地位(尊卑)、关系(师生)。可见坐姿本身
就是在用不同方式传递丰富的信息。无论是在过去讲究礼仪的时代,还是今
天讲究交际艺术的时代,坐姿都是要十分注意的。
坐姿有三种基本类型:
1.正襟坐姿。即人们常说的“正襟危坐”,用在外事谈判、严肃会议或
主席台就座等场合。这种姿势的要求是上身挺直、精神集中、两手平放膝上
或手按着手,双脚并拢或略微分开。女性也可为双膝并拢或脚踝交叉的姿势。
这种坐姿的信息是庄重,尊重对方和公众。但要注意不可过于紧张,造成呆
板僵直的形象。
2.半正襟坐姿。介于正襟坐姿和轻松坐姿之间,适用于交谈、接待、座
谈会、联谊会等场合。坐的姿势较轻松如头部稍稍后仰,背靠椅背,手随便
放在扶手上,腿可以架在另一条腿上等等。采取这种坐姿显得宽松、自如、
不拘谨,可以造就和谐融洽的气氛,缩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不能身子左
右摇动,或腿不断地抖动。
3.轻松坐姿。即非常自由自在、随随便便的坐姿。身子可以斜着,手可
以交叉放在胸前,或两手抱着后脑,一条腿可以翘在另一条腿上。这种坐姿
一般只适用于非正式交际场合,而且交际双方或是老朋友、者同学、学生,
或是邻居,常在一起的亲戚等,彼此非常熟悉和了解,并且又不是正式交谈,
只是在家中或宿舍随便聊天。这样的对象和场合才取这种坐姿。
坐姿的运用,需考虑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选用什么样的坐姿,是受交际环境制约的。比如国家领寻人在接见
外宾时,采用正襟坐姿;到灾区视察,在灾民家中问寒问暖时,采用半轻松
坐姿;在家中休息时,采用轻松坐姿,所谓“坐有坐相”,很重要的方面是
指坐得“得体”。
二是在现实交际中,往往两种坐姿结合起来运用,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
越的界线。比如交际双方谈判开始,气氛还不融洽,彼此还不了解,双方目
的还不清楚,便采用正襟坐姿。等到谈判有了较大进展,气氛比较融洽,相
互了解逐步加深,各自目的已经达到,就自然而然采用半轻松坐姿。一则正
襟危坐不能维持太久,二则后面这种坐姿更适合变化了的交际环境。
三是要牢记:一个人的坐姿也是他的素养和个性的显现。得体的坐姿可
以塑造社交者的良好形象,否则就会使人反感。从这一点看来,也可以说“坐
如其人”。
(三)立姿语的运用
(三)立姿语的运用
立姿可以分为庄重严肃型、恭谨谦虚型、傲慢自负型和无理粗鄙型。
1.庄重严肃型:腰板挺直,全身直立,精神振作,给人以庄重、严肃的
印象。如就职演说、大会讲话、被人介绍、接受奖励等,一般都采用庄重型
立姿。
2.恭谨谦虚型:略微低头,垂手含胸站立,给人以谦虚、诚恳、恭谨的
印象。如刘备在三顾茅庐时,见孔明草堂春睡,他不让叫醒孔明,自己就这
样在旁边站立许久,关羽、张飞都急不可耐了。这恭谨的立姿语表现了刘备
求贤若渴的愿望,也赢得孔明对他的忠心耿耿,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又如,“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见《宋史·杨时传》):
杨时在洛阳见程颐时,当时,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一天在程
颐家见到程颐,程在椅子上坐着打盹,杨时一直恭谨地在门外站
着,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已经下了一尺深的雪。程颐是当时的
大学者,杨时尊重师长,诚心求学。
3.傲慢自负型:两手交叉在胸前,两脚向外分开,斜倚式站着,目光脾
睨,给人以傲慢、自负、骄矜的印象,让人气愤。
4.无礼粗鄙型:歪斜着身子,一腿在前,一腿在后,或交叠着双膝站着,
抖动着脚尖,给人以无理、粗鄙的印象,让人看了反感或厌恶,自然也就谈
不上跟他交际了。
以上介绍了四种立姿语类型,但第
3、4种“傲慢自负”和“无理粗鄙”
型,对一个有教养、有身份、善于交际的人来说,是不采用的。不管对方的
态度如何,也不管交际顺利与否,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试看我国老一辈无
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即使同敌人打交道,立姿也都是得体的。
(四)步姿语的运用
通过行走的步态传递信息的语言叫步姿语。关于步姿,人们在日常生活
中也有各种说法:“健步如飞”、“稳步前进”、“步履艰难”、“步履瞒
珊”、“亦步亦趋”、“行色匆匆”、“踱来踱去”等等。人们在社交场合
采用什么步姿,也是很有研究的。据心理学家史诺嘉丝的试验,发现人们的
步姿不仅和他的性格有关,而且和他的心情、职业也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人们行走时的步态,步姿可以分为以下类型:自如轻松型、庄重礼
仪型、稳健自得型、沉思踱步型。
1.自如轻松型:行走时,心情轻松,步子幅度不大不小,速度不快不慢,
上身直立,两眼平视,两手自然摆动,或一手提包或托着大衣。这种步姿的
语义是“自如轻松、安祥平静”。适用于一般会见,前去访问,出席会议,
走进社交场合等。这种步姿比较大方、随便,而又稳重,是使用频率很高的
步姿。
2.庄重礼仪型:行走时,上身挺直,步伐矫健,双膝弯曲度小,步子幅
度、速度都适中,步伐和手的摆动有强烈的节奏感,眼睛正视前方。这种步
姿所传递的信息是“庄重、热情、礼貌”。领导在检阅仪仗队、参加剪彩、
登上主席台或作报告,或颁奖等隆重场合,适合用庄重礼仪型步姿。一般群
众在接受检阅、受奖、被重要领导人接见时,也应用这种步姿。
众在接受检阅、受奖、被重要领导人接见时,也应用这种步姿。
稳健自得型:行走时,步履稳健,昂首挺胸、仰视阔步,步伐较缓,
步幅较大。这种步姿的语义是“愉悦、自得、有骄傲感”。如当某人实现了
自己的某一个理想或某一目标时,当重大谈判达成协议时,当讲演或表演获
得极大成功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稳健自得的步姿,这样才能表现自
己的兴奋和踌躇满志、自得意满的心情。
4.沉思踱步型:行走时,步子速度时快时慢,快的时候,步子急促;慢
的时候,低视地面,缓缓徐行,或偶尔抬头回顾,或不时停下搓手。总的步
态是“踱来踱去”。这种步伐的语义是“焦急、心事重重、集中思考”。这
种步姿常见于在战争中,指挥者正在筹划一个重大的战役,或为某一战况焦
虑不安;在学习上,碰到难题不能解决;在工作上遇到了关键问题难于决策
定夺;在购买股票时,已进入实质性阶段难于拍板;在爱情上产生了情感上
的矛盾,取舍不定等等。比如:影片《大决战》中的“平津战役”,毛泽东
担心放跑了计划在运动中加以歼灭的国民党第
36军,战斗结果没有报来,他
焦虑不安,在雪地里来回沉思踱步;警卫员劝他回屋他也不听。毛泽东当时
行走的就是这种步姿。
研究步姿语言的运用,应该与研究坐姿、立姿语有所区别。步姿是一种
动态信息,而不是静态信息,所以要放在动态中来考察。比如一个职员在礼
堂听经理作年终总结报告,经理接着又宣布发奖时,当念到了他的名字,这
时,大家催他上台领奖。在从座位上走出来到领到奖品,这个过程需要变化
运用三种步姿,由最初的稳健自得型到自如轻松型,再到庄重礼仪型,正是
这种步姿的变化,才适应了交际的需要。又如,两名中学生在校同自如轻松
地向教室里走去,当看到老师在教室门口向他们招手时,就立刻加快了步子,
步姿也改为庄重礼仪型。正是这些,体现了步姿语运用的要求。
五、体态语运用的总体要求
运用体态语言的总体要求是:准确、适度,自然、得体,和谐、统一。
(一)准确、适度
所谓准确、适度,就是要根据交际内容、交际环境、交际对象、交际目
的的需要,准确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二)自然、得体
就是要求体态的运用不故作姿势;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交际场合。无论
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表达功能的角度,体态的运用,都要自然、得体。
做到既要符合审美的原则,给人以美感,又要符合特定的情况。
据有关资料介绍,赫鲁晓夫在一次参加联合国大会时,为了表示不满,
竟脱下皮鞋,敲打桌子。在许多国家首脑云集的联合国会议上,身为一国领
导人的赫鲁晓夫,如此使用体态语言,无疑是不得体的,给人以轻狂的感觉,
有失身份,有伤大雅,有损国家和他本人的形象。
(三)和谐、统一
和谐统一,包括两方面:
1.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的配合统一
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配合一致,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否则,
就不能收到既定效果。
2.各种体态语言之间要求一致而协调
各种体态语之间配合使用必须协调一致。运用体态语言,要有整体观念,
表情、手势、体姿不仅要配合有声语言,它们之间也应该彼此呼应与配合。
第二节体态语的读解
第二节体态语的读解
情景:那逃跑的野人这时也停住脚步。。呆呆地站在那里,
既不进又不退,看起来逃跑的意思比过来的意思要多些。我向他
大声招呼,做手势叫他过来。他明白了我的意思,向前走了几
步。。我又向他招手,叫他过来,并且尽量做出各种姿势来鼓励
他。他这才慢慢地往前走,每走十步二十步,便下一个跪,仿佛
对我搭救他的性命表示感谢。我对他微笑着,作出和蔼的样子,
又用手招他,叫他再走近一点。末了,他走到我跟前,再跪下去,
吻着地面,把头贴在地上,看样子仿佛在宣誓终身作我的奴隶。
上文中的“我”是鲁滨逊,“野人”是星期五。两人因言语不通,体态语起
了替代作用。两人由于读解的正确,终于彼此相识、接近和理解了。
读解体态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结合对象的生活习性来读解
古人说:“言如其人”,其实认真研究起来,“体态也如其人。”
如:小说《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每次大笑则是要杀人,所以在威虎山
摆百鸡宴,他大笑时,栾平就知道要被杀,赶紧跪地求饶。《李自成》中写
张献忠带着将士送李自成等人远去,张可旺等人密切注意张献忠的“信息”。
张献忠有个习惯,每遇作重大决定便捋胡须,捋到最后紧紧一捏就是要办,
持到中途松手就是不办。最后,他决定不杀李自成,将手一松,就转头回去
了。所以,读解体态语言,要了解具体对象。结合他们的性格、教养,文化
程度,个人经历,生活习惯等情况,因人而异。
二、结合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背景来读解
关于这一点,前面已分别在有关部分作过介绍。体态语是有鲜明的民族
性的,是一种文化特点的反映。所以,读解体态语必须非常重视各国、各民
族的习惯。
三、结合“体态簇”来综合读解
什么叫“体态簇”呢?一连串的互相配合的用来传递某一复杂信息的体
态就是“体态簇”。交际的实践说明,不能只观察个别体态,必须整体观察
一连串的各种体态(即体态簇),注意他们之间的一致性或不矛盾性,才能
准确地读解体态语。尼伦伯·卡莱罗在他写的《怎样洞察别人》一书中说:
“一个姿态只能代表一种意义,如果不了解这个人的姿态簇即一连串配合的
姿态,没有把他前后的动作加以融会贯通,只单凭某个表情就骤下结论,难
免会犯下‘断章取义’的错误,造成误解的后果。”
比如:一个人用手或用笔在桌上敲打,腿不停地抖动,脚跟或脚尖在地
板上打拍子,双眉时时皱紧,嘴闭合,是一种表示厌烦的“姿态簇”。
再如:手臂交叠、身体后移、交叉双腿、背往后仰,眼睛可能看着别处
或偶尔看看手表,好象要随时走开,这是表示厌烦、拒绝的“姿态簇”。
四、认真领悟对方的隐喻体态语
四、认真领悟对方的隐喻体态语
五、仔细观察、领会交际场合的群体体态语
在社交场合,交际对象有时不是单个人,而是两个以上的人,形成群体,
这就给读解每一个人的体态语带来了困难。比如你在路上碰到一对恋人散
步,你与其中的男青年是很久不见的好友,寒暄之后,又继续各种久别重逢
的谈话。这时女青年不高兴了,她一会儿用脚踢石子,一会儿抬起手腕看表,
男青年一面同你热情交谈,偶尔不安地用眼看看冷落在一边的女友。如果你
注意并读解了他们的体态语,你就应立即结束交谈;如果你不“识相”,没
完没了地拉着他叙旧,那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交际者。现代京剧《沙家浜》中
的阿庆嫂就有这种能耐,同时与狡猾的刁德一和粗笨的胡传魁交际,细致观
察读解两人的体态语,应付裕如,终于化险为夷,取得了胜利。连刁德一都
说“这个女人不寻常”,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第八章书面语言的交际艺术
第八章书面语言的交际艺术
第一节书面语言的特点和要求
一、书面语交际的特点
(一)规范性
书面语和口头语相比,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比较规范。书面语要以口语
为基础,离开了口语,书面语就会缺乏活力,就会僵化。但是,书面语产生
之后,表达上就要讲究规范,而且,对推动口语交际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书面语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所谓典范
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即以鲁迅的作品、毛泽东的作品及其他有权威性的
文件为语法规范。
(二)精确性
相对于口头语和体态语而言,书面语比较准确、比较精炼。这是因为它
们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和三种形式各自所运用的工具不同造成的。口头语作
用于人的听觉,听话时由于对方发音不清,或音同字异,会发生一些障碍,
而体态语虽然是诉之于视觉,但它的“语言”是不精确的,所以都不如书面
语准确、精炼。
例如:将一个人名片的内容用口语当面表述,会觉得相当费事,述不见
得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将名片一递给对方,那就什么都不用说,姓名、单位、
职务、职称,乃至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报挂号,邮政编码,传真号码等
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