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语言交际的艺术-一言九鼎的奥秘 >

第5章

语言交际的艺术-一言九鼎的奥秘-第5章

小说: 语言交际的艺术-一言九鼎的奥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两例,一个不知适应环境,一个很会适应环境,一正一反说明了注
重语言环境对交际效果的重大影响。

二、交际环境对语言运用的作用


语言是一个封闭系统,或叫“不自足”系统,它的符号体系,语音、词
汇、语法规则在数量上都是有限的,然而,人们的语言交际需要却是无限的。
在表达方面,语言不会把所要表达的东西都体现在字面意义上;在理解方面,
许多话的真正含义单从语言结构本身也是无法解释的,这些都需要交际环境
的帮助,才能使人们准确地传达和理解信息。

语言是一个封闭系统,或叫“不自足”系统,它的符号体系,语音、词
汇、语法规则在数量上都是有限的,然而,人们的语言交际需要却是无限的。
在表达方面,语言不会把所要表达的东西都体现在字面意义上;在理解方面,
许多话的真正含义单从语言结构本身也是无法解释的,这些都需要交际环境
的帮助,才能使人们准确地传达和理解信息。

(一)补充、丰富语言意义

1.帮助人们从不完整的语句中推断出具体、准确的意义。
按正常语言运用来说,是极为复杂的。如果都完整地说出或写出,这就
啰嗦。所以常常出现残缺不全的省略句式(或承前省、或蒙后省、或对话省),
但一联系交际环境,就又能准确无误地把思想内容烘托出来。如:

侯宝林曾说过一个关于方言的相声,说明北京方言说话较啰
嗦,河南老乡说话最简洁。北京四合院的一个人晚上起来小便,
邻居大爷同他的问答。“你是谁呀?”“大爷,是我。”“半夜
三更,你干啥呢?”“我起来小便。”后又说了要穿好衣裳,小
心着凉等一大串话。因为交际环境特别,场合是同院,时间是深
夜,背景是周围没有别人,就他们两个对话,而且交际双方是邻
居、熟人。所以这段话让河南人说就压缩成了四个独词句:
“谁?”“我。”“嘛?”“尿!”

2.帮助人们从不正常的语言形式中推断出正常的信息。
交际语言环境能填补、丰富语言意义,还表现在可以帮助人们从不正常
的句子中推断出正常的信息,使语言出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如:“不
已经死过一回了吗?”这话显然不合事理。但如果说话者刚休克过,或者是
刚遭受别人打击,或者是曾被判处死缓后释放的,一进入具体环境,就可以
理解的,还可以排除多义而获得一种明确的含义。又如:豫剧《大祭桩》中,
黄桂英到法场哭祭她的未婚夫李郎时哭道:“我的我呀。。”这句话孤立地
看,简直不通到了极点,从前妇女哭丈夫,要么叫“我的夫呀”,要么哭“我
的天呀”,什么叫“我的我呀”?令人不解,可是一进入这个语言交际环境,
黄桂英是一位受过封建礼教又没有过门的未婚女子,在法场上只能这样哭。
有些在语义上不合规格的句子经过长期使用,不但得以流传下来,而且被称
誉为“生动形象”的说法,象“我这个人是直肠子”,“他的胳膊肘往外拐”
等,就是这样的句子。

(二)落实语言意义、传递言外之意

1.落实语言意义
语言意义是抽象概括的,只有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才能确定具体含义。
交际环境是落实语言意义的重要条件。如:“你放着吧,我来拿。”这是一
句很平常的话,它常常表现出说话人对对方的关心、礼让。但在鲁迅先生小
说《祝福》中,祥林嫂听到这同样的一句话后却“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
脸色同时变作灰黑。”这是因为四婶这句话是在祥林嫂捐了土地庙门槛后的
第一次祭祖之时说的,祥林嫂意识到别人对她仍然存在着忌讳。

又如:一个人刚刚说完“今天是星期六。”甲、乙、丙三个人都接着说:
“明天是星期天。”表面看来,三个人回答的是一句废话。其实不然,如果
联系环境,就会知道各有各的含义。甲是表示说话人欠他的钱,答应“星期
天”还,提醒对方准备钱,别忘了;乙是表示说话人一提醒,才知道明天是


星期天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带孩子上公园玩儿;丙不表示什么特殊含义,
只不过随口提一句。可见,只有联系各自的环境,才能落实这句“明天是星
期天”的具体意义。

星期天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带孩子上公园玩儿;丙不表示什么特殊含义,
只不过随口提一句。可见,只有联系各自的环境,才能落实这句“明天是星
期天”的具体意义。
传递言外之意
一个五岁小孩小昕昕,受了她妈妈的批评,心里很是憋气,
她吃饭时好像是无意似的当着全家人(爸、妈、哥)说:“爸爸,
哥哥和我,我们三个人都姓严。”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三个人是一姓,联合起来,使妈妈在全家被“孤立”。
至于成人的日常交际,事例就更多了。如:
《平原游击队》中的日本军问那位老大爷,皇军好不好?老
人回答说:“皇军好!不拉夫,不抢粮。”

言外之意是日本鬼子坏,又拉夫,又抢粮,无恶不作。
(三)语言对交际环境的调理作用
上面讲了语言交际离不开特定的交际环境,下面我们介绍语言对交际环

境的调理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

1.适应和改善交际对象的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如:
战国时期,魏国吞并了中山国,魏文侯把这新占领来的土
地,全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对此,他想听听臣下的反应。有一
天,他问群臣:“我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众人回答:“仁君。”
可是,唯独任座表示异议,他回答:“分封土地,给了儿子,不
给弟弟,算什么仁君?”文侯听了,十分反感。任座因此离座而
去。文候又问翟璜,翟璜回答:“我认为是仁君。”文侯追问道: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翟璜回答:“我听别人说,‘君主仁
义,臣下就耿直。’刚才任座说话那么实在、直爽,就可以看出
您是一位仁君。”魏文侯听后羞喜交加,赶紧派翟璜把任座给请
回来了(见《资治通鉴》)。

任座的话使魏文侯下不了台,恼羞成怒,当时的交际环境非常紧张。翟璜的

一番话,使魏文侯羞喜交加。因为这番话,既针砭了他的错误,又保留了他

的面子,还维持了他与任座的君臣关系。可见语言交际对环境的反作用之大。
又如:
老舍曾在《语言与生活》中讲过这样的事:过去,饭馆的伙
计为了多拉生意,对客人总是不熟假充熟,客人一坐下,他就笑
着说:“今天您再吃点什么?”这句话就包含“您是老主顾,常
在这儿吃饭”等等,客人听了,心里热呼呼的,不想吃也要坐下
来吃点。
(参见《出口成章》,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版)。伙计这样的话语对

交际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主人和顾客交际的气氛显得十分融洽、自然,

伙计的话深深地感染了对方,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是适应和改善交际对象(魏文侯、顾客)心理和情绪的两个例子。

2.使突然出现的不利场合和难堪局面逐渐缓和下来。
前任美国总统里根就任后,第一次访问加拿大,碰到了许多反美示威的
群众,不断地打断他的演讲。这使陪同他的加拿大前总理皮埃尔·特鲁多有
些难堪,但里根没有责怪主人,而是面带微笑诙谐地对特鲁多说:“这种事
情在美国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从美国特意来到贵国的,他们使我有


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姚亚平《人际关系语言学》)紧锁双眉的特鲁多
听了这话,顿时眉开眼笑,使双方感到难堪的气氛也一扫而光了。

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姚亚平《人际关系语言学》)紧锁双眉的特鲁多
听了这话,顿时眉开眼笑,使双方感到难堪的气氛也一扫而光了。

以上两例,说明交际语言能改变不利的场合和难堪的局面。
(四)交际环境对语言的制约作用
前面讲的都是交际环境对语言的有利因素,是起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交际环境对语言的制约也是很大的,这是负面的作用。
对于这种情况就要避免、适应或克服

1.时间及其他环境的制约。
如:大家所熟悉的,传说曹丕要加害于曹植,又不能事出无因,就出了
一道难题,命他七步内做出一首诗,既要扣住兄弟之事,又不能出现“兄弟”
词语。这是时间极短、条件很苛刻,又关系到个人生命的“交际环境”。曹
植不愧为大才子,略加思考,即做出了那首有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
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克服了环境的制约,满足了
曹丕的条件,用“语言”救了自己一命。

2.尊卑身份、地位悬殊的制约。如:
乾隆皇帝要找一个《四库全书》的主编官,苦于没有合适人
选。这时想起了被他以“坐泄机密”罪充军新疆的大才子纪晓岚
来。于是,在乾隆连下三道圣旨后,晓岚便从新疆回到了北京。
可是,就在第二天要任命纪晓成为《四库全书》的主编官时,不
知为什么,乾隆又有些犹豫起来。翻来覆去,一夜不得安睡。第
二天,他决定先考一下纪晓岚,然后册封主编官之职不迟。于是,
乾隆皇帝就考纪晓岚的对联:出对联句。晓岚对得出即授职,对
不出则作罢。

乾隆抛出上联:
人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
晓岚对:
我说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
乾隆一听,哈哈大笑,立即授纪晓岚《四库全书》主编官之


职。

一个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个是戴罪受考的文人,两人身份地位不同,
所以乾隆赞扬“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时,他就只得赶紧奉承皇帝,对上“北
国一天一地一圣人”。在语言交际中,看到了制约条件,并且很好地解决了
这道难题,从而达到了交际的目的。

3.上下文语境的制约。
这在古代诗词歌赋的酬唱中出现得最多,往往还以此来测试文思与口
才。如纪晓岚负责编《四库全书》,常常与乾隆皇帝在一起。五年没有回家
了,不免泛起思家之情。但是,乾隆一直无意让他回家探亲。想到这里,晓
岚不免愁容满面。不料乾隆也很细心,见晓岚似有满腹心事的样子,便试探
地问道:“朕见卿似有难言之衷,莫非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
母。”晓岚一听,皇帝蛮会体念下情,一猜便中了他的心病,岂不叫他高兴,


说不定万岁马上就会放他回家欢度中秋了。晓岚脸上便“多云转晴”了。而
且,机敏的晓岚马上意识到刚才乾隆所问他的话是一个对子的上联,既然皇
帝抛出了话柄,何不顺手牵羊,乘机请假呢?想到此,他马上接口道:“臣
因久居朝中,颇念堂上老母,若蒙圣上恩准省亲,可谓——言身寸谢,谢天,
谢地,谢君王”乾隆听罢,满面含春。晓岚也因此得以归家欢度中秋了。

说不定万岁马上就会放他回家欢度中秋了。晓岚脸上便“多云转晴”了。而
且,机敏的晓岚马上意识到刚才乾隆所问他的话是一个对子的上联,既然皇
帝抛出了话柄,何不顺手牵羊,乘机请假呢?想到此,他马上接口道:“臣
因久居朝中,颇念堂上老母,若蒙圣上恩准省亲,可谓——言身寸谢,谢天,
谢地,谢君王”乾隆听罢,满面含春。晓岚也因此得以归家欢度中秋了。


第二节语言对交际环境的适应和利用

第二节语言对交际环境的适应和利用

弄清了交际环境对语言既有便利作用,又有制约作用,我们就应该在进
行语言交际时,努力适应环境,冲破束缚与限制,积极地、能动地、因势利
导地借助环境,利用环境,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便顺利地传递信息,
艺术地表达思想感情。比如前面所举的曹植与纪晓岚机敏应对的例子,就是
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巧妙地利用了环境,达到了交际的目的。曹植的诗,从
消极方面说,符合了时间(走七步的时间)、命题(以兄弟为题,不涉及“兄
弟”二字)、要求(成一首诗)等多种苛刻条件(这就是制约);从积极方
面说,他的从容不迫的态度,应对神速的才能,尤其是诗中以豆与豆箕比喻
同胞手足情,以“相煎何太急”发出哀切恳求,不独打动了曹丕这位兄长,
“垂首半日不语”,当时在场的众人臣都极为惊讶。真是凭自己“语惊四座”
的才能,化险为夷。

乾隆在中秋赏月之夜看到纪晓岚愁容满面,于是用“出对”发出询问,
纪晓岚不是只顺应,说是思家或不是思家,而是就坡下驴,“谢主龙恩”,
进一步达到了请假的目的。这就是既适应交际环境,又利用交际环境的极好
例子。

既要适应又要利用,这是两个层次的问题,有时可以“兼得”,有时则
不能“兼得”。不能兼得的原因,可能是客观情势不允许,也可能是自己的
才能不具备,或者是交际手段达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先求适应,暂时
不考虑利用。适应是必须遵守的最基本原则。像在婚礼上说话,这是一种特
别喜庆、欢乐、吉祥、风趣的环境,讲话人一般只需适应即可,不一定要求
什么利用。但这也不是都能做得好的。如周立波的小说《山那边人家》中描
写了在一次婚礼上不同人说话产生不同效果的场面。先是社长说:“还是叫
新娘子讲吧。我们结婚快 
20年了,新婚是什么味儿,都忘了,有什么说的。”
这段话逗得大家都笑着鼓起掌来。接下来,兽医却咬文道白,先从解放前后
国内的形势变化谈起,然后又讲起国际形势,慢慢吞吞,带了不少政治术语,
搞得人很烦,恨不得把他轰出去。

社长和兽医在同样的场合讲话,之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是因为社长
讲的内容适应当时特定的交际环境(时空背景),而兽医讲的内容不适合在
婚礼上表达。我们再讲一则笑话:

某人的儿子要去岳父家,他的父亲对他说:“你到了岳父家,

岳父如果问咱家的老黄牛,你可答‘老牛何足道哉!’问起今年

的收成,可答‘父母所管,小婿不知’;问你扇子上是什么画,

可回答‘淡墨水画’。”儿子来到岳父家,岳父问“令尊身体可

好?”女婿想起了父亲教的第一句话,忙答:“老牛何足道哉!”

岳父一听,惊愕万分,以为他没有听清楚;又问:“小女近来身

体可好?”女婿按其父教的第二句话,答道:“父母所管,小婿

不知。”岳父大怒,问:“你这说的什么混帐话?”女婿赶忙指

着扇子说:“这是淡墨水画、淡墨水画。。”岳父已经气得说不

出话来了。

这则笑话是不适应环境(对象与前言后语)的极端例子。

二、政治环境的适应与利用


下面我们谈几种交际环境的适应与利用的问题。

下面我们谈几种交际环境的适应与利用的问题。

这里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清朝初年大兴文字狱。有个秀才读书时,书
页被风翻动了,他信口吟道:“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这从自然环境
来看是相适应的,但从政治环境看,却触犯了清朝的禁忌,因而被杀了头。
这个秀才就是因为用语触犯了政治环境,即与政治环境不相适应,结果丢了
一条命。

当然,并不是说在险要的政治环境中,就完全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但
是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