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 >

第11章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第11章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东面,肯定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次环球探航。 

 1513年麦哲伦回到葡萄牙。他一再请求国王允许他组织船队进行环球探 

险,然而国王却不理睬他,绝望的麦哲伦只好在1517年离开祖国,投奔 

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要塞司令。要塞司令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魄力,不仅把 

女儿嫁给他,还向西班牙国王举荐了他。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计划得到西班 

牙国王的批准,与他签署了远洋探航协定。 

     按照协定,麦哲伦被任命为探险队的首领,所率船队的船只由国家提 

供,航海费用由国家负担。探险过程发现的任何土地,全部归国王所有,麦 

哲伦充任总督,新发现的土地的全部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归麦哲伦所有。为了 

监督麦哲伦,国王又派了皇室成员作为船队的副手。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一支由200多人、5艘船只组成的浩 

浩荡荡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港口出发,开始了环球远洋探航。 

     经过两个多月的海洋飘泊船队,越过大西洋来到巴西海岸。船队沿海 

岸向南继续航行,在第二年一月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大海湾。 

     “海峡找到了!”“海峡找到了!”海员们高兴地欢呼起来,以为已到达了 

美洲的南端,可以进入新的大洋了。然而随着船队在海湾中的前进,发现海 

水变成了淡水,原来此处只是一个宽广的河口,这就是今天乌拉圭的拉普拉 

塔河的出口处。 

     船队继续向南前进。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三月的南美洲 

已临近冬季,风雪交加,航行极其困难。月底,航队来到圣胡利安港,并在 

这里抛锚过冬。 

     由于几次探索海峡的失败,大多数海员都感到灰心丧气,有三个船长 

也借机反对麦哲伦。麦哲伦设下计谋平定了这次叛乱,避免了探航半途而废 

的结局。 

     经过近5个月的休整,到了8月,又到了这个地区春暖花开的季节, 

麦哲伦又率领船队出发了。由于有一艘船在5月份的探航中沉没,此时只剩 

下4条船了。 

     两个月后,船队在南纬52度处又发现了个海口。这个海峡弯弯曲曲, 

忽窄忽宽,港汊交错,波涛汹涌。麦哲伦派出一艘船去探航,然而这艘船却 

调转船头逃回了西班牙。麦哲伦只好率领着剩下的3条船象钻迷宫似的在海 

峡中摸索着前进。麦哲伦以坚强的意志率领船队前进。在这个海峡迂回航行 

 1个月后,他们终于走出海峡西口,见到了浩瀚的大海。向来以沉着、坚定 

著称的麦哲伦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为了纪念麦哲伦这次探航的功债,后人把这条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 

峡”。如果你打开世界地图,就可以在南美洲的南端,南纬52度的地方找 


… Page 45…

到它。 

     船队在这片大洋中航行了3个多月,海面一直风平浪静。因此,他们 

就为它取了个名字叫“太平洋”。 

     1521年3月初,在水尽粮绝、人人疲乏虚弱之际,航队来到了富 

饶的马里亚那群岛,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款待。3月底船队来到了菲律宾群 

岛。当麦哲伦原来从马六甲带走的仆人亨利用马来语与当地土人对上话时, 

麦哲伦是多么激动啊!他的环球航行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他从西方向西航 

行终于到达了东方,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球的的确确是圆形的。 

     为了征服这块盛产香料的富饶土地,这个坚韧果敢却满怀野心的麦哲 

伦,企图利用当地部族间的矛盾来达到他的目的,然而在一次与当地部族的 

冲突中,麦哲伦被杀害了。最后,麦哲伦的助手烧掉一条破烂不堪的船,带 

领仅存的两条船载满香料越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过好望角,辗转一年 

多,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这时,整个船队仅剩下一条船与 

 18名船员了。 

     从1519年9月到1922年9月,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花了整 

整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人类的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麦哲伦虽然死去了, 

但是他对后世航海和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却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忘记 

的。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在15世纪的英国,除了那些公有地之外,每一块土地早已有了自己 

的主人,为什么还能出现重新圈占土地的情况呢?说起来确实很让人奇怪, 

但发生在英国却是必然的。 

     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 

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在 

欧洲大陆的西北角的佛兰得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在它附近的英 

国也被带动起来。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 

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 

内的需要而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要。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 

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 

     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 

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一时间,在英国到处 

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 

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 

     当时一位著名的作家托马斯·莫尔在一本叫作《乌托邦》的书中写道: 

 “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 

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圈地运动首先是从剥夺农民的公共用地开始的。在英国,虽然土地早 

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 

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当这 


… Page 46…

些土地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羊群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 

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 

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 

     曾经有一群农民在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领主的上诉书中 

写道:“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 

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它土地用篱 

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 

     后来,这个约翰·米波尔又强行夺取了我们的住宅、田地、家具和果 

园。有些房屋被诉毁,有些甚至被他派人放火烧掉,我们被强行驱逐出来。 

如果有谁不愿意,波米尔就率领打手包围他的家。这些人手持刀剑、木棒, 

气势汹汹,凶猛地打破他家的大门,毫不顾忌他的妻子儿女的号哭。 

     约翰·波米尔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 

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在这种强行的圈地运动中,农 

民以前以各种形式租种的土地,无论是以前定下的终身租地,还是每年的续 

租地,都被贵族强行圈占了。这些成为牧场主的贵族们还互相攀比,使他们 

的牧业庄园变得越来越大。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英 

国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变成了牧场。在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英国 

国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颁布了一些企图限制圈地程度的法令,但这 

些法令并没起多大的作用,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 

     为了使被驱逐的农民很快的安置下来,英国国王在颁布限制圈地法令 

的同时,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让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去接受工 

资低廉的工作。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 

一律加以法办。通常,对于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 

然后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发现 

他仍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 

     后来,英国国会又颁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 

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 

劳动。这种奴隶如果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的奴隶。第三次逃亡:就 

要被判处死刑。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作学徒,当苦役。 

     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两代国王统治时期,曾经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 

圈地的结果,使英国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好进入城市, 

成为城市无产者。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场和其 

它产品的手工工场,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 

     在这种手工工场里,工人的工资十分低,而每天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18世纪后,英国国会通过了大量的准许圈地的法令,最终在法律上 

使圈地合法化,英国农民的人数为此减少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 

     圈地运动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种“羊吃人” 

的圈地运动,为它准备了大量的、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劳动者。 



                               托马斯·阿奎那 


… Page 47…

     13世纪中叶,在著名的巴黎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因沉默、 

温顺、人送外号“哑牛”。但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已崭露头角,一些有名 

望的学者很赏识这位年轻人,阿尔伯特就曾断言:“哑牛”之声必将闻名于 

世。果然,“哑牛”后来成了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他就是 

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 

     托马斯孩提时代曾在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受了9年初等教育。身为伯爵 

的父亲一直希望他能成为修道院院长。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接 

触到大量的科学与哲学著作。5年以后,加入了天主教组织“多明我教团”, 

这成为他一生的重要转折。 

     1245年,托马斯前往巴黎,受教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阿尔伯特。 

自1257年开始在巴黎大学教授神学,用10年时间专心从事教学和著作 

活动,并被罗马教廷任命为神学顾问与讲师。在他去逝3年后,巴黎各神学 

大师谴责了219条命题,其中有12条是托马斯的观点。这是中世纪最严 

厉的谴责。托马斯在巴黎大学执教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大量涌入,在教 

徒中引起的反响极为强烈。教会深感其著作的危险性,几次试图封锁这种与 

天主教正统信仰不相容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禁止转录、阅读和保存。 

可托马斯并不害怕这种学说,他和老师阿尔伯特一起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的 

著作,他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将其中的唯心主 

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加以全面系统地发挥,并将其纳入基督教的神学体系,使 

它成为天主教官方哲学的基础。 

     他成功地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 

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基督教思想之 

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论正统信仰和真理、 

异教徒议论大全》等。 

     托马斯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他明确提出哲学必须为 

神学服务,之后,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学最高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认为应 

通过上帝的创造物来认识上帝的存在,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目的论的唯 

心主义思想推论出万物创造者的上帝的存在。 

     托马斯歪曲和利用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和质料的学说,主张世界是上 

帝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断言世界的创造是有时间开端的;同时,上帝创造 

了一个等级制的宇宙系;最低层是大地及由水土火气四种元素构成的一切物 

质,之上是植物、动物和人,再上是天体,再之上就是整个世界所追求的最 

高目的——三位一体的上帝;还探讨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认为存在于个别 

事物中的一般,并不是个别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是寄居或隐藏在个别事物 

中的某种特殊实体。物体之间的不同特性,是由于潜入物体的这种“稳秘的 

质所决定的。铜之所以为铜,是因为它里面潜藏着 ‘铜’这种特殊实体,铜 

之所以能压延,是因为它里面潜藏着 ‘压延性”这种隐秘的质。所以,有多 

少种物体的特性,就有多少种“稳秘的质”,那就不必深入研究事物内部结 

构和相互关系了。显然,这种学说严重妨碍科学的发展。 

     托马斯还力主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认为如同神高于人,灵魂高于肉 

体一样,教会高于世俗的国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权应由他掌握,国 

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顺从教皇。他还极力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权力, 

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政治形式,并说,没有一个统治者控制和指导民众,社 

会就会解体。 


… Page 48…

     托马斯从灵魂不死的观点出发,大力宣扬“来世幸福”,认为尘世生活 

的幸福并非最高幸福,最高幸福是对上帝的静观,从而使灵魂得救。 

     这只有在来世、在彼岸世界才能做到,因而为争取现实生活的幸福而 

进行斗争就是恶就是犯罪,最大的犯罪行为是异端或异教行为。对一切异教 

徒均应活活烧死,“将他们从世界上消灭掉”。托马斯包罗万象的神学唯心主 

义体系产生后,很快成为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学说。教 

会在他生前就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和极高的声誉,称他为最光荣的“天使博 

士”。1323年教皇追封他为“圣徒”,1567年他又被命名为“教义师”, 

 1879年教皇还正式宣布他的学说是“天主教会至今唯一真实的哲学”。 



                                   文艺复兴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 

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什么 

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 

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圣经》里说,我们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 

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做为他们后代的人类,就要世 

世代代地赎罪,终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来世进入天堂。 

     在教会的管制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