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这次他们又汇合其它巡逻舰队,一齐向俄舰包抄过来维特洛甫梯只好下
令,调转船头,再次迎击敌人。
这次,俄舰失去数量上的优势,并且很多舰只在首战中负伤,炮弹也
用的差不多了。因此,很快便被日军的一排排炮弹压得喘不过来气。
日军指挥官命令所有船只集中炮火轰击旗舰。一会儿,旗舰便中弹起
火,维持洛甫梯也中弹身亡。俄舰失去指挥,顿时大乱,纷纷向旅顺港逃去。
就在这时,陆上日军也开始炮击旅顺要塞。乃木希典凶相毕露,命令
300多门大炮一齐轰击旅顺。
旅顺要塞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很多堡垒和炮台被日军炮火摧毁。俄军
奋起还击,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和坚固的工事,把准备进攻的几万日军压得
抬不起头来。
乃木希典急红了眼睛,一面命令炮兵轰击,一面下令日军分三路进攻
旅顺的几个制高点,日军硬着头皮,艰难的向前爬进,伤亡十分残重。
战斗进行了六天,5万多日军已伤亡过半,但旅顺仍然牢牢控制俄军
手中。俄军司令施特塞尔看着死伤累累的日军,不由得冷笑了起来。
乃木希典无计可施,决定用挖地道的办法突破俄军炮火控制的前沿阵
地,但俄军发现日军的诡计,在前沿挖了一道横向的堑壕。结果,日军费了
九牛二虎之力刚一挖通,就被俄军炮击而死。这样,日军又死亡几千人。
乃木希典急得“嗷嗷”乱叫,电告总司令部,速派援兵到来。不久,
日军又抽调一个师,携带大批重型大炮和新式手榴弹,以及大批的物资和弹
… Page 236…
药,前来增援乃木希典。
这家伙顿时来了精神,他下令从各师抽出精干人员,组成3000多
人的敢死队,并由自己亲自率领,准备夜袭旅顺要塞。
这一天,乃木希典首先命令各种炮火集中轰击一处,准备打开一个缺
口。顿时,重型大炮把一发发重磅炸弹送了出去,炮弹呼啸着从空中划过,
直飞俄军阵地。随着阵阵猛烈的爆炸声,俄军的一处防线被击溃,堑壕被填
满,城墙被夷为平地,很多炮台也被炸毁。
夜幕刚刚降临,乃木希典头裹一条白毛巾,雪白的衬衣被闪亮的皮带
勒在腰中,手持一把雪亮的东洋刀,带领敢死队员从缺口处猛冲进去。
这一招果然奏效,这些敢死队员冲进要塞,抢夺制高点。俄国人被这
种气势吓得魂不附体,纷纷投降。随后,日军后续部队也涌了进来,占领了
要塞的制高点203高地。紧接着,他们在高地上架设大炮,向旅顺市区和
港口停泊的舰船进行轰击,俄军终于溃不成军。
施特塞尔看到大势已去,只好在1905年1月开城投降,旅顺终于
落于日本人手中。
旅顺的得手,使日本人取得占领东北的根基,俄国无力再战,只好承
认朝鲜为日本的“保护国”,还把中国的辽东半岛的权力转让给日本。从此,
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备受侵略者的欺凌。
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
1911年的一天,在著名的布拉格大学校园里的一片草地上,一群
大学生围坐在一位年轻学者的身旁,正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请您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叫相对论?”一位学生微笑着向青年学者
发问。
年轻学者环视一下周围的男女学生,微笑着答道:“如果你在一个漂亮
的姑娘旁边坐了两个小时,就会觉得只过了1分钟;而你若在一个火炉旁边
坐着,即使只坐1分钟,也会感觉到已过了两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大
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便大笑起来。
“好!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年轻学者站起身来,向大家告别后,便向
图书馆走去。
这位年轻学者,就是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
是一个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当爱因斯坦15岁时,父亲因企业倒闭带领全家
迁往意大利谋生。
1896年秋天,爱基斯坦就读于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学校。在学校里,
除了数学课以外,他对其它讲得枯燥无味的课程都不感兴趣。但热衷于探索
自然界的奥秘,对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大量有关哲学
和自然科学的书籍。
1900年,爱因斯坦从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后,加入了瑞士
国籍,长期找不到工作。两年后,他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同科学研究无
… Page 237…
关的固定职业。但在专利局供职期间,他不顾工资低微的清贫生活,坚持不
懈地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并不断取得成果。1905年,爱因斯坦
在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创立了狭义相对论。这时他刚刚2
6岁。
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自己题为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这篇论文中提出
的。在此之前,传说物理学的时空观是静止的、机械的、绝对的,空间、时
间、物质和物质运动相互独立,彼此没有什么内在联系。也就是说,物质只
不过是孤立地处于空间的某一个位置,物质运动只是在虚无的、绝对的空间
作位置移动,时间也是绝对的,它到处都是一样的,是独立于空间的不断流
逝着的长流。这就是牛顿古典力学的时空观。爱因斯坦以极大的毅力和胆识,
突破了传统物理学的束缚,猛烈地冲击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他认为,空间、
时间、物质和物质运动,彼此不可分割,它们之间紧密相联。作为物质存在
形式的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狭义相对
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是关于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E=MC2)。它告诉
我们,物质的质量是不固定的,运动的速度增加,质量也随着增加;一定质
量的转化必定伴随着一定能量的转化,反之亦然。这个著名的公式成为原子
弹、氢弹以及各种原子能应用的理论基础,由此而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狭义相对论的问世,震动了物理学界,也使这位年轻学者的名字,马
上传遍了整个欧洲,给他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德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普朗
克,向布拉格大学推荐爱因斯坦时说:“要对爱因斯坦理论作出中肯评价的
话,那么可以把他比作20世纪的哥白尼。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评价。”1
911年,年仅32岁的爱因斯坦,被布拉格大学聘为教授,1913年,
他重新回到德国,任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正式院士,
不到4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爱因斯坦一向憎恶战争,主张民族和睦,公开发表反战宣言,同一位
哲学家共同起草了 《告欧洲人民书》,呼吁欧洲科学家应竭尽全力,尽快结
束这场人类大屠杀。然而,却没有什么著名人士响应。在这段岁月里,爱因
斯坦满腹愁肠,闭门不出,深入自己的科学研究。
在研究中,他发现狭义相对论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它只解释了等速
直线运动,而不能解释加速运动和万有引力的问题。因此,爱因斯坦又花了
整整十年时间,于1915年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的重要结论是,加速运动与引力场的运动是等价的,要区
别是由惯性力或者引力所产生的运动是不可能的。对此,爱因斯坦作了一个
形象的比喻。他设想有一个人乘摩天楼的电梯自由降落,人不会感到自己在
下降,因为这时电梯和人都依照重力加速度定律在下降,仿佛在电梯里不存
在地球引力。反之,如果电梯以不变的加速度上升,那么人在电梯里将觉得
双脚紧贴在地板上,好象站在地球表面一样。这个等价原理是广义相对论的
基础,它显示了等速运动的一些基本原理可以应用到加速度运动中,把狭义
相对论推广到更为普通的情况。
爱因斯坦认为,光在引力场中不是沿着直线,而是沿着曲线传播。并
指出,当从一个遥远的星球上发出的光在到达地球的途中经过太阳的时候,
应当由于太阳的引力而弯曲,因此,而使这个星球看起来的位置与实际不符。
其偏斜的弧度,据爱因斯坦计算,应当是1.75秒。因此建议,在下一次
日全蚀时,通过天文观测来验证这个理论预见。
… Page 238…
1919年5月,英国一位天体物理学家率领两个天文考察队,拟定
在日全蚀时分别在巴西和西非摄影,以验证从广义相对论推出的这一重要结
论。同年11月,伦敦皇家学会和天文学会联席会议正式公布观测结果。测
得的光线偏转度竟和爱因斯坦计算的非常一致。这下使牛顿的引力学说失去
了普遍的意义。
这个消息公布后,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的名字在社会上广为流
传,几乎家喻户晓,科学爱们公认他是继伽里略、哥白尼以来最伟大的物理
学家之一,是“20世纪的牛顿”。
1933年,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上台后,加紧了对犹太人的迫害。
爱因斯坦被迫迁居美国,任普林斯敦高级学校研究院教授,并于1940年
取得美国国籍。
1955年4月,爱因斯坦在普林斯敦病逝。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
的遗嘱中,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但他那献身科学的精神和
充满光芒相对论学说,则永远激励着后人。
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枪声”
1914年6月28日,是人类历史上不平凡的一日。就在这个阳光
灿烂的夏日的星期天,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的大街上,发出了两响震惊
世界的枪声。这两声枪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这天早上9点刚过,一列豪华的专车驶进萨拉热窝车站。一会儿,从
车厢走出显赫的奥匈帝国王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女公爵。
只见斐迪南大公傲慢的环视了一下四周的人群,趾高气昂地走过戒备森严的
车站,洋洋得意地偕妻子钻进了一队敞蓬汽车内,随即,这6辆敞蓬车队缓
缓地驶离火车站,向萨拉热窝市政厅爬去。
这位斐迪南大公,是在刚结束的一次军事学习后来这里巡视的。当时,
奥地利与匈牙利已合并为奥匈帝国,六年前,他们用武力吞并了波斯尼亚。
这个贪得无厌的斐迪南大公,是一个极端的军国主义分子,他对邻近波斯尼
亚的塞尔维亚早垂涎已久,梦想着有朝一日,也把这块富饶的土地列入自己
的版图,在来萨拉热窝之前,他亲自指挥了一次军事学习,假设的进攻对象,
就是他今天来到的萨拉热窝。
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略行径,早已激起了塞尔维亚人民的极大愤恨。以
加夫里洛·普林齐普为首的一个爱国军人团体,组成一个七人暗杀小组,早
已埋伏在车站到市政厅的街道两旁,瞪着愤怒的眼睛,注视着这个凶恶的敌
人。
而这时,坐在第二辆敞蓬车里的斐迪南大公夫妇,还得意洋洋地同旁
边的波斯尼亚总督谈论这个美丽的城市。
街上的人愈来愈多,塞尔维亚人民怒视着这个凶神,但人们心里却显
得极为平静,因为他们相信,任何梦想征服塞尔维亚的敌人,最终将以失败
告终。
斐迪南为了长期占领这块土地,想通过此行,从表面上给塞尔维亚人
… Page 239…
民一点好感。因此,他不想在这座城市炫耀他的军事力量,只带了少数的卫
兵进行防卫,连本城提供的宪兵和警察也不在意,安全措施极为马虎。这个
不可一世的王储似乎过低估计了塞尔维亚人民的怒火。
这种情况,对普林齐普他们来说,倒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尽管如此,
他们仍然做好了一切准备,这七名爱国青年,个个扎束停当。身藏手枪和炸
弹,不动声色,分头行动,以做好多次刺杀的准备。
当车队驶上市中心的一座桥梁的时候,埋伏在这里的是一个高个子青
年,他今年刚过20,愤怒的烈火已把这个年轻的面容给烧红了,紧握炸弹
的右手已浸出了汗水,握紧的左手也在暗暗的用劲,眼前一片空白,直视着
第二辆敞蓬汽车里的斐迪南大公,脚步慢慢地向前移动。
“喂,干什么的?”一个全副武装的警察吆喝着向他走来。高个子青年
一愣,赶忙向警察微笑一下。
“向后退!”那警察并不在意,只顾尽自己的本份。就在这一愣神之间,
车队已驶过桥面。
看着渐渐远去的车队,高个子青年无限遗憾叹了一声,转身消失在人
群里。
车队靠近了阿佩尔码头,眼见快要过去时,埋伏这里的是一名叫察布
里诺维茨的青年,他怒不可遏,冲出人群,奋力向车队扔过一枚炸弹。
司机见势不妙,立刻加快车速。炸弹落在车篷上又弹到地上,在第三
辆汽车前面,“轰”!的一声,炸裂了那辆汽车的前轮胎,炸弹的碎片击伤了
总督和大公几个副手。
这声爆炸,不仅使在场的人群惊吓出声,就连斐迪南大公也着实吓了
一大跳,他虽未受伤,可脸上那最初的得意神情一扫而光。索菲夫人更是面
色蜡黄,惊恐不已。
察布里诺维茨见刺杀没有成功,仰天长叹一声,立即吞下一小瓶毒药,
随即纵身跳进河里。
坐在第一辆车里的萨拉热窝市长和警察专员一齐叫道:“快捉住他!”
几名警察应声也跳下河去。几分钟后,便把奄奄一息的察布里诺维茨从河中
打捞出来。
只见他忍着剧烈的疼痛,一言不发,充满怒火的眼光,扫了一下惊恐
不已的斐迪南。斐迪南心中一惊,但他仍故估镇静地说:“这家伙有精神病!
不必管他,我们继续前进!”说完,车队又向前走去。受惊的车队颠波着驶
到了市政厅,坐在第一辆汽车里的市长赶快下车,急步登上台阶,颤抖的手
从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的欢迎词。正准备宣读的时候,怒气冲冲的斐迪南从
车中跳下,上前抓住他的胳臂,嘶声叫道:“市长先生,我到这里进行和平
访问,难道你就用炸弹来接待我吗?”市长浑身发抖,不知所措。这时,索
菲夫人赶快上前相劝,斐迪南自知失态,赶快放开市长的手臂,怒气十足的
说道:“好吧!请读你的欢迎词吧!”市长这才出了口气,抖了抖欢迎词,结
结巴巴地念了下去。
欢迎仪式结束后,斐迪南怒气未消,铁青着脸问波斯尼亚总督道:“总
督先生,你以为我们可以继续访问国家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