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粉色年华的困惑-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粉色年华的困惑 …女大学生青春期性问题调查
第一章 青春萌动
女大学生性态度的变迁
虽然“恋爱百慕大”在社会上其它地方也客观存在,但相对来说,在女大学生中间存在的范围更广,更有密度。有一位心理学权威说:“大学校园里的姑娘毕竟太年轻了,她们处在越轨年龄”。
——一位心理学家的手记
萌动的春情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它既不意识自己的产生,也不考虑自己的终结,它是那么欢乐而明朗,竟察觉不到它会酿成灾祸。
——歌德《诗与真》
曾经有九名女大学生在给她们的老师的信中,详细地告诉了老师有关他们自己的不幸经历和真实情感,从而使这本很可能枯燥无味的分析著作焕发出奕奕光采。她们把潜藏在她们春心深处的萌动和冥想、隐私和忧患向老师倾诉,希望老师心中的光明能够驱逐缠绕在她们身上的冥顽劣根。可是笔者惊异地发现,她们中的一半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涉入爱河的。
当代,女大学生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伦理道德观,常常在进入大学时受到严重的挑战。因为大学强调客观独立性,对父母灌输给她们的人生观产生全面的怀疑。正如一位即将告别哺育了她四个春秋的母校的女大学生所说:“我来这里时,世界是光明的;现在我离开她时,世界却是那样令人失望和沮丧。这一切,原本是不应该发生的。”
研究者曾对50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为期4年有关从处女到非处女转变的心理研究。在我们的调查中,女大学生体验过性活动的比例随年级而递增。比例分别为:大一7%;大二13%;大三20%;大学四年级,约有1/4的女生经历过性生活体验。应当引起治疗者注意的是,女大学生的性行为并非单纯地取代于年龄的大校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可以对某些行为的启动和追求起生物学上的催化作用。女子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已从17岁降到了125岁;男孩的青春期14岁就开始了。目前也已有了初步的调查结果:1)商品经济的冲击,文学艺术(诸如电影、电视、录相、流行歌曲、刑物等)的潜移默化。
2)1/4世纪前,青年性活动那种引人注目的性别方面的显著差异,现在似乎不那么明显。例如现代避孕技术方法越来越高、且多,导致女性性活动的增加。如同男性一样,女性也开始把自己的性的需要看成是正当的。这股势头日益强盛起来。
3)社会对女性性活动越来越来取任其自然发展的态度,同时也为她们对追求感官快乐、抑或别的目的而采取的性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4)威感遭到青年贬低的趋势扩展到了性的领域,抽去了高悬在女大学生头上的达摩利亚剑。另外其它原因,研究者正在中国华北和中南各高等院校进行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
一、女大学生性态度的变迁
在人类文明重重的幕障后面,美早已在放声痛哭,生命形式的个体性产生的本能,要将美成为娱悦肉体的快感。可是,如果快感只能伴随着本能一起扭曲,而不能在灵魂中敲击出感情的火花,怎么能是自由心灵同在的美!生命形式的个体性,使未来显示着生命华采,象征着原始自由感的色情美变成联接混乱肉欲的中介,使本来应该体现自由心灵的生命美成为空洞的形式。单纯的本能中只有丑态,空洞的形式中没有美感。人类被生命形式的本能引诱,生命美就要被人类历史完全遗忘,生命屈从于浅薄而丑恶的肉体本能,生命美就像残花败柳,唱着下流粗俗的歌。洁白而真实的人性呵,你什么时候才能拨开深灰色的虚伪的雾障,骄傲地呈现在人间金色的阳光下。原始野性的美女,快些剥去人类文明那遮盖着你灿烂美色的重重衣衫,在蓝天下裸出莹白如雪的秀丽的胴体,让那些戴着神圣的面具的生命,让那些只理解本能的人形猪狗,在真实的人性面前惊慌失措吧。
——作者题记
研究者在对上述500名女大学生所在的学校进行普查后,发现在校女大学生限制性生活的规范在过去的20余年里发生巨变。在1980年,女大学生认为,只有在相爱的两人之间才可能发生性关系,这也暗示了他们的关系将进一步发展,直至确立婚姻关系。现在某些女大学生仍然认为,两人如果相爱才会发生性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就得和他结婚。也有的女大学生认为,即使两人不相爱,只要不是互相利用,也可以发生性关系。
在对这500名女大学生所在的大学生普查中发现,男生中20%有过性交,15%有过头的爱抚动作,27%有轻微的爱抚动作。女生中有11%有过性交,18%有过头的爱抚动作,25%有轻微的爱抚动作。
经对此现象,温旺春医师对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四所大学进行了研究,并在比较1980年和2004年的性发泄方式后提出,越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大学生,体验过不大为社会认可的性发泄方式的人就越少,如集体性交、曾交和同性恋。但到2004年,通过口交发生性刺激的女大学生增加了。
以前,女大学生在性方面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由于她们父母的灌输而逐渐形成的罪恶感。直到今天,在研究者收到的9名女大学生的来信中,都详细谈到了她们内心的焦虑和由于对性的恐惧而产生的压抑。不过,现在已有1/2的女大学生原谅婚前性行为——如果两人相爱的话。
学生中性态的变化并不总是愈来愈宽泛的呈简单的上升趋势,而是随着时间的延伸包含更复杂的演化:从1990年到2003年,同意“我认为婚前性行为不道德”的说法的女大学生逐年递减,到2004年,两性间对这一问题看法上的差异几乎消失,这说明双重标准已趋向坟墓。2004年两性都不大可能象1980年那样,把一个曾发生过性关系的女大学生看成是无可救药的。
诚然,过去性关系的发展被传统的道德所遏制,处于万马齐喑的悲境。而客观上人无疑是作为整体进行活动的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它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不能受到压抑,否则就会导致整个体系内部紊乱和失调。性表现是多种社会能力和主观能力协调的一种复合性产物,包括交流的技巧,移情作用和坚定的自我感。何况,性能力并不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会无师自通,也不是由上帝莫名其妙地传授的。山西省就发生过新婚之夜父母教儿媳作爱的野蛮的“文明”。无怪乎保加利亚心理学家基·瓦西列夫呼吁:“学校应当对年轻的一代进行性教育。”
研究者从上述500名女大学生中任意抽选了100人,通过访谈来了解她们的性行为。结果发现,女大学生性行为的发展,大致有如下几个阶段:一是不接触异性的阶段。这一阶段既无约会,也无接吻。二是不脱衣服的性接触阶段。行为表现是轻吻,长吻,在衣服外面接触乳房。三是在衣服里面或脱掉衣服的性接触阶段。尚未发生真正的性交。四是与一个对象发生性交。五是与一个以上的对象发生性交。
是性还是爱
当女大学生闯入爱情王国,也就是说,你第一次发现有个小伙子向你投来含情脉脉的秋波,于是你产生一种想法,“可能也就是‘他’吧,他未必就是“他”,你还确定不了——谁知道往后会发生什么事?但是,即使你还没把他放在心上,但已产生一种微妙的感觉,有如严冬刚尽送来的一缕和煦的春风,天上洒来犹带余寒的阳光。有千万个人,就有千万种恋爱。有些人把脚趾浸在爱河里试试温度如何,逐渐适应水温,有些人却莽撞地一头扎进水中。有些人的恋爱一帆风顺,有些人却学游泳,不得其法而受凉感冒。
女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女性,但并非与生俱来地认识到这一点。突然有一天她们意识到自己是个女性,而且逐渐适应了生理的变化,有了爱的要求,真正明白了“女人”的含义,直到此时,她们才真正认识到了爱情。
历史上,中国害怕两件东西:科举、战争。今天的校园文化也惧怕两件东西:爱情、贫穷。
20世纪下半叶,人类对爱情的恐惧虽没有公开表露,骨子里对它的畏惧,着实不亚于战争和传染玻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与死亡一样可畏。人们在公开场合却讴歌爱情,以溢美之辞赞美它,而对爱情的表现——两性关系却噤若寒蝉。这就如以镶花边的裙边遮掩粗糙劣陋的钢琴脚,一如出卖肉体的荡妇化装成修女。知识阶层一面悲叹性自由,一面推崇它。这种现象在80年代末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学生挥动着威廉的书,威廉的著作《性革命》是这样教导人们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必须认识到,性生活不是私事。其实我们在很多时候是迫害爱情,也是好心办事,鼓吹性爱,把爱情视纯性爱。性自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没有一个审查社会风化的人敢于指出,把爱情与性关系割裂开来,只能使爱情的内容空洞、摧毁它。人们需要满足性欲但却羞于公开宣扬,这样就产生了反常现象:有人诲淫,有人爱读黄色刊物。伍德·埃伦在他的《性知识大全》一书中有一节“夫妇的不安之‘夜’”。
这是有关性知识教育的袖珍本,作用就与烹调书籍相差无几,书中提到满足性欲的结果是……衰弱,憔悴。现代的男性无所谓爱情,他吻女人并非出于爱,是为了摆脱单调的生活。他已不再考虑庸俗与否了。男人不追求爱情,他们只要取乐。惯于猎色者和淫棍有一套不成文的理论:“如果你不与我睡觉,你就不是解放的女性!”所谓的解放就是义务地与男性睡觉,肉体关系的“开放”。女人似乎天生就该如此。我们与我们的前辈有了大区别?她们终日想的是盐米酱醋,而陪男人睡觉也是现代家庭妇女的义务。有人会说,你说哪里话呀,简直一团漆黑啦。
不错,我说的是事情的黑暗的那一面。不过,从来没有人指出这一点。只要我们看看当今的报刊杂志刊登的文学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二十多年来,我们是怎样从追求爱情发展到了恐惧爱情、拒绝爱情的。研究者所采访的对象,不管是男是女,他们都承认害怕爱情,害怕得不敢接受爱情。叶公好龙,由于害怕而拒绝爱情的人对追求她(或他)的人说:“我不爱你”;其实他真正的意思是:“我怕爱你”;“我想爱你,只是……”“因为你太强了,你……”他们怕负家庭责任,怕受累,只不过他们不公开声明罢了。
人们都有这种看法,妇女对爱情的态度执着、含蓄、深沉、男人却热烈而易变。伊珍林·萨勒络特写的《女性的表现》一书,论证了生物质的这类区别。男人是好色者,女人是牺牲品,为了追求女人,男人甜言蜜语,人类与自然界的雄性动物一样,以炫耀自己取悦异性。女大学生爱读爱情小说,男性喜看色情杂志,大家都是私下里阅读的。许多女性认为,公开看爱情小说与她们接受的教育,与他们的社会地位不相称。她们只能偷偷地背着人看。男人与女人在罗曼蒂克方面是否有很大区别,是不是女人看重感情而男人则不需要感情,仅要肉欲。如果事情真是这样,那么害怕爱情的应当是男人,而女人则应担心得不到爱情了。
可是,女性从她们个人的经验中得知,“别离开我”不只是女人的悲叹……男人们也明白,“我不爱你”不只是男人才说的话。我询问过一个唐璜式的男人,为什么他的感情变幻无常,他说:“我越是喜欢一个女孩子,和她相对时我的举止越笨拙。我不愿意堕入情网。我怕……我怕的是当我需要爱情时,她会拒绝我。”这是一种需要柔性而引起的恐惧,爱情与食粮一般重要。今天在西方,男人似乎摆脱了从前那种对感情的饥饿感。一位腼腆的男人说:“如果我同时爱上了两个姑娘,我总是宁可追求那个我不怎么爱的。我担心我最爱的那个姑娘会拒绝我,让我失望……我怕她抛弃我,怕她对我的爱不如我对她的爱深,如果我没堕入情网,我就不会不能自拔……”怕被人“吃掉”。一个女大学生说:“我把爱情关系视作人吃人的关系。人不是被别人吃掉,就是吃掉别人。爱情会使我局促不安,手脚无措。我沉默寡言,心事重重,没有了主张,受他的摆布……我不但替自己担心,也替他担心:因为不是他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他……”W说:“我害怕爱情的热度会降低。初恋时,我欢乐、雀跃、惊喜……然后是苦苦地追求,费尽心思……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忧心忡忡……这就如病了一样。猝不及防地掉进陷阱,滋味总是不好受。”对于W来说,爱情关系是慢性的窒息,可导致其中情感走向灭亡。王芳说:“我害怕爱上一个人,因为我缺乏自信,我不相信我可爱……我从未见过我父亲,我因此而自卑。我想过,如果他不把我当女儿看待,那是因为我不值得疼爱。由于天性自怯,我总是追求那些有缺陷的男人:已婚的、性格孤癖的、性萎靡的、搞同性恋的……我通过他们来衡量自己的魅力:如果这些不热衷于追求女性的男人也有点喜欢我,那就说明我还有点魅力。可是和这些人来往,简直就像入地狱。因此,我宁可不闹恋爱,免得受罪。”小伙子昌伦认为女大学生分两类,一类长相漂亮但智力不高,这种女人可以一起睡觉;另一类长相丑陋,但天资聪颖,这类女人该用来交谈。有一天他勾搭上了一个他原以为很蠢的女大学生,谁知这位初见时腼腆的女郎却口若悬河,性格活跃,满肚子学问,他惊讶极了。
当他们之间将产生爱情时,她却中断了他们的关系,从此,他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小李的情况也一样。他与他不爱的女大学生胡来,却不敢追求他爱的女生:可他爱的女生爱上他,他却手足无措,没了主张,以致她不得不离开他。这下子,他倒觉得轻松了,可他又想念她了……分开了反倒觉得自然,但他又感到孤独难熬。张平爱上了莲莲,他们俩同居。他对她不忠实,但不敢让她知道,因为她生性好妒。后来莲莲在他的办公桌下纸篓里发现了他和别人的情书,她一气之下走了。
敏出生时,父母很失望,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儿子。她很担心父母会遗弃她,因此很听话、懂事,在学校念书也名列前茅。她怕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赘,因而严于律己,讨父母的欢心。她谦恭有礼,尽可能不打忧父母,久而久之,她变得举止拘谨、谨小慎微、温顺可爱。现在她只能和她并不真正爱的男人生活。她以为生活就意味着被轻视,被冷落,没有温暖,即使在可能找得到爱情时,她也极力躲避它,总以为被遗弃是在所难免的。在没有要遗弃她的情况下,她却主动躲避爱情,不习惯接受别人对她的体贴和温情。
男女之间会产生厌倦的感情,现在的女大学生更是如此。幸好生活中有不少东西可以排遣人与人之间厌倦之情:电视机、收音机、香烟、车辆……一个人在童年时何等孤独,到了青年时期,爱情生活又有那么多的风险、挫折。做一个真正的情人并不像按电钮那么简单,倒不如去赊购新车、新式的彩电。难道在成堆的什么《××指南》、《……建议》等指导青年恋爱的书籍中,就没有教人如何热烈地、直诚地追求爱情的内容吗?劝告人们要勇于自我牺牲地对待爱情的文章在哪儿?没有阴谋、圈套,没有私利的爱情在哪儿?失恋的人千万不要从埃菲尔铁塔上跳下来,因为大家会笑话你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