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200912-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跃进中村办劳动教养
肖 磊
2009年12月 炎黄春秋网刊外稿150
工作组结束了调查,向省委政法部汇报了平原、夏津两县村办劳教试点的情况及赵新亭专员的谈话。抛开“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说话套路,工作组员们畅所欲言,体现了“实事求是,有什么说什么”的要求。政法部领导同志听了汇报表示:村办劳教试点先停下来,不要推广。两个县村办劳教试点遗留的问题,如打死人打伤人的问题,要妥善处理。随后工作组向赵新亭专员转告了政法部领导同志的意见。
笔者记录了赵新亭专员听汇报时的谈话。打开半个世纪前的记录,还犹如忠言在耳。这是赵新亭专员对错误的村办劳教的抵制,又一次表现了他坚持真理的高尚精神,令人敬佩。然而在十年浩劫中,这位人民的好专员受尽迫害致死,使人痛心。笔者表示对他的怀念。
(该文所表述的内容为作者本人观点,与《炎黄春秋》杂志及炎黄春秋网的观点和立场无关。)
腐败论——中国当代腐败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于洪珠
2009年12月 炎黄春秋网刊外稿757
堕落滋生腐败,腐败必然腐朽,什么是腐败?腐败是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腐败?腐败有什么样的思想基础?它的历史成因是什么?我们怎样看待当前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和反腐败形势?如何推动反腐败的理论创新,研究和回答反腐败工作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推进反腐败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反腐败工作?。这都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就会积重难返,不仅会影响到我们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且还会加深社会矛盾的积累; 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久而久之,将逐步蚕食并摧毁人们心中的法律和道德长城,法律和道德长城一旦垮塌,就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特定思潮的引导下突然释放,从而贻害于社会。因此,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一 腐败的定义和起源
什么是腐败?汉书记载为:“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粟,就是谷物。这是最早出现的关于腐败的说明。主要是指粮食霉变不能食用。现代词条对腐败是这样定义的:“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通俗的说:就是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泛指政府官员的堕落行为。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要手中有权力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就是腐败行为。实际上说轻了是违规违法;说重了就是经济刑事犯罪。腐败并不新鲜,古已有之。只是不同时代腐败的特点和存在的程度不同而已,如果说谁是中国历史上腐败的鼻祖,应当属于夏启,他废除了禅让制度,把位子传给了他的儿子,开创了历史上腐败的先河,从此,中国社会的腐败问题就开始出现了。
二 腐败现象产生的思想基础
如果我们从本源上探究腐败行为的思想基础,它的根本因素起源于私有制。从人类生存的角度讲:物质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获取物质的前题是交换。当一个人能用手中权力交换到物质又不被束缚的时候,就会无限的放大这种权力。这样,腐败也就产生了。除非他受到道德的、法律的、或宗教的力量约束才可能放弃这种谋利行为。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封建剥削思想残余的具体体现。因此,如果当权者没有道德修养,法律又对他的腐败行不能及时有效制裁的情况下,他就会把手中的权力当成无形的商品进行物质交换,以获取更大的私利,这就是所谓的权力寻租行为,也是腐败现象产生的思想基础。
从历史上看,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破坏严重的时代也就是腐败现象最严重的时期,比如:由于元朝统治阶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和漠视,才使得明朝初年的官员道德水准低下,官场腐败横行,以至于用剥皮实草的残暴手段才把官场的贪婪腐败之风镇压下去。而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先驱们高举反封建的旗帜,纷纷著书立说,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品德教育的部分也当作封建思想进行批判,割裂和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德育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只要略加考察就可以看出,这帮腐败分子都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教育成长起来的,所以才会形成了我们社会生活比较严重的腐败社会现象。
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是品德。也就是人品。你首先是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其次是才,才是才干,才干是术,术是科学,是技术。术会教你做事,解决做事问题。但不是德。德是做人。人无德不立。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去做事,但不会解决人的品德问题。中国历史上,孔,孟,旬,墨,老,庄,诸子百家学说中做人的道理异彩纷呈,传统的国学教育完全能够完成对人的品德培养,把人培养教育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人。可惜的是我们的现代教育中过于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国学对人的品德成长的熏陶,这种传统教育缺失的结果,导致了受教育者科学知识丰富而德行欠缺,一但这样的人手中拥有了权力,极易用手中的权力去搞腐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这种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对人道德培养教育的行为不能不说是导致腐败的原因之一。
从依法治国的角度来说,就依法治国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国有常刑。没有法制国家就会失去正常的生活秩序。但仅仅靠法制就能遏制腐败吗?未必如此,我们现有的腐败行为都可以在法规法律中找到处罚的依据。而腐败行为依然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治理;究其深层次原因,与法制和管理力量投入失当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从开始就把管理抓好,使他们都能廉洁从政。也就不会存在这种腐败多发的势头了。那样要比等到他们腐败后制裁他们要好的多。如果想要依靠法制替代管理的办法治理腐败是不可能达到目地的。一个管理好的人不管法制如何他都不会去腐败。而一个没有管理的人一旦有机会他就有腐败的可能。我们处理了那么腐败分子,这不是成绩,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精英,他们都应当在为我们的国家创造财富,确因为管理的缺失,导致他们走上腐败的道路,最终害党害国害已害家害民。这不能不说与我们以过于迷信法制有关。
这里要指出的是:中国的法制和西方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有法制和宗教,他们的宗教对他们的法律起着管理的补充作用。而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度。中国只有儒教,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仍在遵守着某些儒家的准则,总的来说儒教是被破坏掉了。而中国人相信的所谓宗教对人起的是安慰作用,不是约束作用。西方走的是法制下人治的道路,中国是人治下的法制。法律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约束力有本质的不同。中国人以多少人抬轿区分高低贵贱的。游牧民族是以好马劣马区分的。前者差异巨大,游牧民族七分以法,三分以德。中国人是三分以法,七分以德,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人是个没有法律观念的,接受服从管理要比接受法律容易的多,当对他们的管理力度不够时,腐败也就在在所难免了。
三 腐败的种种表现和危害
现在腐败比较突出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度腐败,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生活作风腐化,商业贿赂,贪官外逃等问题。还有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等不一而足。一些腐败分子,不给钱是事不办,给钱无事不办已经不在是什么潜规则,办什么事给多少钱已经是明码标价。经济上对人民敲骨吸髓。生活作风上奢淫靡烂。有的给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与他们沆瀣一气,绝迹了三十年的的土匪又出现在城市乡村,使得赌场、妓院林立。有的与不法商人狼狈为奸,充当他们的打手,暴敛钱财与民争利,搞得民怨沸腾,致使人们把不满和怨恨向政府发泄,上访群访频发,不断的引发暴力冲突事件。
中国的腐败现象已呈病态疯狂之势。到了蔑视政府,践踏法律,沦丧道德的地步。是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腐败,可谓花样百出,手段层出不穷。就连最高尚的行业都已沦落了,由此可见已到了什么程度。从已经处理的案例观察,只要有权力的地方就有腐败现象的存在。从买官卖官,商品流通,到教育医疗,重大事故,无所不在。人们对此早以痛恨不已。
那么,腐败是什么问题呢,是完全的经济问题吗?不是的。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必须要从政治上的敏锐性和前瞻性来认识,腐败从表面看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最大的政治问题。一个因腐败而垮台的政权,它的垮台不是在政权完结之日,而是在腐败滋生之时。正是由于腐败对国家的危害巨大,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把腐败问题提高到亡党亡国的高度。我们工作上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失误,人民都可以谅解我们,就是不能有腐败行为,腐败行为将一丑遮百俊。从而抹杀我们的工作成绩。我们用了三十年时间走过西方百年的经济发展道路,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我的的经济发展能力了。中国的经济富强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说有棘手的问题存在,就会出现在腐败和两极分化这两个问题上,这里讨论的是腐败问题,两极分化的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贪官污吏,贪官祸国,污吏殃民,官不贪,则吏不敢污,官贪吏必污,吏污则民而恨官。所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治国就是治官,治官就是治腐败,如果官员寡廉鲜耻,贪得无厌,而国家还无法治理他们,那国家就会有动乱之虞。所谓官清民自安,当官的不腐败干坏事,没有人敢干坏事。三十年前那么穷,为什么不乱,就是因为没腐败。如果我们不能如期有效的治理腐败,新的官僚资本和资本官僚会加速推进两极分化的进程,最终为中国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埋下祸根。现在,腐败己经成为最大的社会污染,渗透到了我们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据专家统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在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其实我认为经济损失也许并不是最主要问题,最主要的危害在全民族的道德观念堕落上,如果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平是在笑廉不笑贪,笑贫不笑娼的水准上,那提高起来恐怕真是要假以岁月了。
四 腐败屡禁不止的原因与反腐败认识上的误区
我们当前社会生活中腐败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是对腐败分子惩治比例过低造成的。据多年从事反腐败工作的权威人士透露: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腐败分子每百人中只有一少部分人由于种种被调查,而由于种种原因,原因种种,最终能被处理的只是这小部分的人中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被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被处理的概率相当的低。马克思说过:一个商人,如果能获得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可能冒着上断头台的风险。由于人本质的驱利性和利益的诱惑性,腐败的腐蚀性及传染性,以及反腐工作不力,法律风险小等因素,腐败同乎是无本万利的买卖,这才会使他们肆无忌惮的大搞腐败,从而导致了我们社会生活中腐败现象愈演愈烈。
从反腐败工作来看,我们存在着一个严重的认识上的误区,腐败行为是什么行为?腐败实际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的问题只能通过市场来解决。我们通常是采用权力化,政府化的反腐败作法,而没有引入市场机制,这是我们反腐败效果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因为它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则。这个腐败分子处理了,上来的接着搞腐败。而且还变本加厉。我们反腐败只有用启动市场的办法才可能对腐败行为起到有效的遏制目的。
腐败论——中国当代腐败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于洪珠
2009年12月 炎黄春秋网刊外稿758
由于腐败分子手中权力本身具有的强制性,排他性,扩张性,诱惑性和腐蚀性,我们只有通过市场之手让他们不敢腐败,不能腐败,提高对腐败分子的惩治比例,只有腐败行为所承担的法律风险提高了,腐败现象也就自然减少了。
五 怎样看待反腐败形势
从目前反腐败形势上看,确实不容乐观。这主要是我们的反腐败工作一直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造成了亡羊补牢补不牢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反腐败理论缺乏创新,没有创新的反腐败理论来指导反腐败的工作和实践。而是在实践中总结理论,本末倒置,相互脱节。这就如同一个蹩脚的中医开的中药,吃不死人,也治不了病,但病情只能向前发展。反腐败理论对反腐败的实践在具体操作上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出了问题说问题,而不是在问题没有出现前就作出前瞻性的理论预测和研究,这种理论工作上的不足。导致了我们反腐败工作的盲目性和没有系统性。所以要加强反腐败理论上的创新,用新的反腐败理论去指导反腐败的实践。以推进反腐败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我们的反腐败理论必须对反腐败的实践作出具体的指导。如果反腐败的理论不能具体的指导反腐败的实践实际上就是无用的理论。没有丝毫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从井冈山起就对党内的腐败分子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反腐败工作也从来都是党的工作一个重点。近三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处理了大大小小百十余万腐败分子,平均每年在四万名以上,不能说党和政府的反腐败决心不大,力度不强。但腐败现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如果有人说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工作满意了,这是至少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言论。对于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人民从来就没有满意的问题。只要我们的社会生活是有腐败现象的存在,人民是不可能满意的。从最近几年所查处的腐败案件本身看:是金额越来越大,职务越来越高,问题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复杂。这说明我们治理腐败的工作任务更艰巨,道路漫长,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这些腐败分子基本上是你说你的,我腐我的,由反腐败的措施不得力,惩治比例低,腐败承担的法律风险小,使他们从心里上存在着不腐白不腐,腐了也白腐,白腐谁不腐的心里。过去我们可以杀一儆百,现在杀一儆十都不能。要知道腐败太容易了,他们一次腐败收入为多少个诚实劳动的工人农民一生收入所不可得。在这种几乎没有风险的情况下,要一个道德水平不高又在没有制约下的人不腐败,可能性实在不大。我们读资本论,要从它的反面看到资本的残酷性,一部世界史,实际就是资本的争夺史。腐败实际就是对资本的掠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没有办法了,看之任之了吗?绝对不是的,世界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没有用对的方法。现在对于反腐败工作有一种悲观论调,认为腐败面太广,不可能治理腐败,或者得要三十年以上的时间等等。其实腐败没什么了不起,这些人过高的估计这些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