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

第53章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第53章

小说: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通线同阵地正面构成的角度不仅关系到进攻者能否从阵地侧旁通过,能否切断阵地上的粮食供应,而且也关系到会战的整个进程。斜方向的退却线在会战中有利于进攻者进行战术迂回,但使防御者在战术上无法自由活动。然而,斜方向配置并不总是战术上的过失,它往往是战略上选择地点不当的结果。比如说,如果道路在阵地附近改变方向,那么斜方向配置是根本不可避免的( 例如1812年的博罗迪诺会战) 。在这种情况下,进攻者可以不改变他原来的交通线垂直于自己正面的态势而使自己处于可以迂回防御者的方向上。
  此外,如果进攻者有很多退路,而我们只有一条退路,那么进攻者就会处于在战术上有很大活动自由的有利地位。在所有这些场合,防御者即使用尽了一切巧妙的战术,也不能消除战略错误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至于谈到最后第四点,地形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对防御者十分不利,以致即使精心地选择了并且非常巧妙地运用了战术手段,也不能消除这一不利情况。在这方面,应该注意的最主要的情况是:(1) 防御者首先必须在观察敌人方面和在自己阵地范围内能够迅速攻击敌人方面争取有利条件。只有能够阻止敌人接近的地形障碍同这两个条件结合的地方,地形才特别有利于防御者。
  一切在制高点瞰制之下的地点对防御者都是不利的;所有山地的阵地或者大多数山地的阵地( 这一问题在有关山地战的那几章中还要专门论述) ,一切侧方依托山地的阵地( 因为山地虽然给敌人从阵地的侧旁通过增加困难,但却便于他进行迂回) ,凡是前面不远有山的阵地,以及不符合上述对地形要求的一切地点对防御者都是不利的。mpanel(1);
  在同上述不利情况相反的情况中,我们只想提出阵地背后有山地这一情况,这种情况可以带来很多利益,以致一般说来可以把它看作是对防御阵地最有利的情况之一。
  (2) 地形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同军队的特点和编成相适应。一支骑兵占多数的部队,当然会去寻找开阔地。而一支骑兵和炮兵都比较少,但拥有大量有战争锻炼而又熟悉地形的勇敢的步兵的部队,就最好选择非常困难的、复杂的地形。
  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详细论述防御阵地的地形对军队所具有的战术意义,而只谈谈防御阵地的地形的总的作用,因为只有这种作用是战略上起作用的一个因素。
  毫无疑问,军队单纯为了等待敌人进攻所占领的阵地,应该为这支军队提供非常有利的地形条件,这种条件可以看作是使军队力量成倍增加的因素。当大自然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但仍未能满足我们愿望的地方,就要求助于筑城术。用这种方法往往可以使阵地的某些部分加强到坚不可摧的程度,在个别情况下甚至可以使整个阵地加强到坚不可摧的程度。显然,在整个阵地坚不可摧的情况下,防御措施的整个性质就起了变化。这时,我们的目的不再是在有利条件下进行会战,不再是通过这种会战取得战局的成果,而是不经过会战取得战局的成果。我们让军队在坚不可摧的阵地上固守,这等于我们断然拒绝会战,迫使敌人采用其他方法来决定胜负。
  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两种情况完全区别开来,我们在以坚固阵地为题的下一章中探讨后一种情况。
  我们在这里所谈的防御阵地,无非是一个通过加强而变得十分有利于防御者的战场。但是,防御阵地要成为战场,加强的程度就不宜过大。防御阵地究竟应该坚固到什么程度呢? 显然,敌人进攻的决心越大,阵地的坚固程度也要越大,这一点取决于对具体情况的判断。对抗拿破仑这类人物同对抗道恩或者施瓦尔岑堡这类人物比较起来,可以而且必须守在更坚固的防御工事后面。
  如果阵地的某一部分( 例如正面) 是坚不可摧的,那么就应该把它看作是构成阵地的全部力量的一个因素,因为在这些地点节省下来的兵力可以用在其他地点。但是,必须指出:敌人由于无法攻击这些坚不可摧的部分,就会完全改变他的攻击方式,这时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迫使敌人改变攻击方式对我们是否有利。
  例如,如果在一条大河后面很近的地方占领阵地,以致可以把这条大河看作是对正面的加强( 这是常有的情况) ,那么敌人就不得不在右方或左方更远的地方渡河,变换正面向我们进攻,因此,实际上江河就成为我们在右翼或左翼的依托点。这时,主要的问题是,这种情况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利弊。
  我们认为,防御阵地的坚固程度越不暴露,我们在战斗中造成出敌不意的机会越多,防御阵地就越接近理想。正如应该设法对敌人隐瞒自己真正的兵力和军队真正的动向一样,我们同样也应该力求对敌人隐瞒自己想从地形方面取得的利益。当然,这只能做到一定的程度,而且也许需要一些特别的、迄今还很少运用过的办法。
  任何一个位于大要塞( 不论它在哪个方向) 附近的阵地都可以使军队在运动和作战方面比敌人占很大的优势。适当地使用野战工事可以弥补某些地点天然条件的不足,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预先决定战斗的大体轮廓,这就是一些用人工加强阵地的方法。如果我们把这些方法同善于选择地形障碍( 使敌军行动增加困难,但又不致不可能行动) 结合起来,如果我们尽量利用环境带来的一切利益,如:我们熟悉战场而敌人不熟悉,我们能够比敌人更好地隐蔽自己的各种措施以及在战斗过程中能够比敌人更好地运用出敌不意的手段,那么,这些条件结合在一起就使地形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作用,使敌人由于这种作用而遭到失败,却不知道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防御阵地,并且在我们看来,这是防御战的最大优点之一。
  如果撇开特殊情况不谈,我们就可以认为中等耕作程度的起伏地多半可以提供这样的阵地。
       第十三章 坚固阵地和营垒
  我们在前一章已经说过,如果一个阵地有天然条件和人工的加强,以致坚固到坚不可摧的程度,那么它的意义就已经完全超过了作为一个有利的战场的程度,因此,它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我们准备在本章中考察这种阵地的特点,并且由于它具有近似要塞的性质而把它称为坚固阵地。
  这种阵地,单靠人工构筑的工事是不容易构成的( 除非是要塞附近的营垒) ,至于单靠天然障碍,就更不容易构成了。这种阵地是天然条件和人工加强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常常被称为营垒或筑垒阵地。实际上任何一个或多或少筑有工事的阵地都可以叫做筑垒阵地,不过,这样的阵地同我们在这里所谈的阵地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构筑坚固阵地的目的是使配置在这一阵地内的军队处于坚不可摧的地位,从而或者是直接地真正掩护一个地区,或者只是掩护配置在这一地区内的军队,以便尔后用这部分军队以另外的方式间接地掩护国土。以往战争中的防线的作用,特别是法国边境附近的防线的作用是前一种,而四面都形成正面的营垒以及构筑在要塞附近的营垒的作用是后一种。
  如果阵地的正面由于筑有筑垒工事和设有阻止敌人接近的障碍物而坚固到坚不可摧的程度,那么敌人就只能通过迂回来攻击我们的翼侧或背后。为了使敌人不容易进行这种迂回,就要为这些防线寻找可以掩护其翼侧的依托点,莱茵河和孚日山就是阿尔萨斯防线上的这种依托点。这种防线的正面越宽,就越容易防止敌人的迂回,因为任何迂回对迂回者说来总是有某些危险的,而且军队迂回时越是不得不偏离它原来的行动方向,这种危险就越大。因此:阵地如有一个坚不可摧的宽大的正面和良好的依托点,就能够直接掩护广大地区不受敌人的侵袭。以往这类防御设施至少是根据这种想法构筑的。右翼依托莱茵河,左翼依托孚日山的阿尔萨斯防线,以及右翼依托些耳德河和土尔内要塞,左翼依托大海的长达十五普里的弗郎德勒防线,都是为这个目的构筑的。
  但是,在一个没有这样宽大而坚固的正面和良好的依托点的地区,一支军队如果还要借助良好的筑垒工事来防守这样的地区,那么,就必须使阵地的四面都成为正面,借以掩护自己免遭敌人的迂回。在这种场合,真正受到掩护的不是这个地区,而只是这支军队,因为阵地本身在战略上只不过是一个点,但受到掩护的军队却能够防守这个地区,也就是说它可以在这个地区固守。对这样的营垒敌人是无法迂回的,也就是说,这种营垒的翼侧和背后是不能当作比较薄弱的部分而加以攻击的,因为它的每一面都是正面,处处都一样坚固。但是,敌人有可能从这种营垒的侧旁通过,而且比从筑垒防线侧旁通过要容易得多,因为营垒的正面几乎没有宽度。
  要塞附近的营垒基本上起着坚固阵地的第二种作用,因为它的使命是掩护集中在营垒内的军队;但是,它在战略上进一步起的作用,也就是它对这支被掩护的军队的使用所起的作用,同其他营垒是有些不同的。
  在谈完了产生这三种不同的防御手段的情况以后,我们想探讨一下它们的价值,并且用筑垒防线、筑垒阵地和要塞附近的营垒这三个名称来区别它们。
  一、筑垒防线。筑垒防线是极为有害的单线式作战方式,这种防线只有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才能对进攻者起到障碍的作用,而它本身可以说是毫无价值的。但是,能使军队发挥这种火力效果的防线的宽度同国土的宽度比较起来总还是很小的。这种防线一定是很短的,因而只能掩护很少的国土,或者说,军队将不能真正防守所有的地点。于是人们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不占领防线上所有的点,而只是加以监视,象防守一条中等江河时所做的那样,利用配置好的预备队来加以防御。但是,这种做法是不符合防线这一手段的性质的。如果天然的地形障碍很大,以致可以采用这种防御方法,那么筑垒工事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是危险的,因为这种防御方法不是扼守地区,而筑垒工事却只是为了扼守地区而设置的。如果把筑垒工事本身看作是阻止敌人接近的主要障碍,那么,不加防守的筑垒工事在阻止敌人接近方面的作用是多么的小,也是很容易理解的。试问,成千上万的军队一起进行攻击时,如果没有火力杀伤它们,一条十二或十五普尺深的壕沟和一座十到十二普尺高的垒墙又能起什么作用呢?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种防线如果很短,因而相对地来说有比较多的军队防守,它就会遭到迂回;如果它延伸得很长,又没有相应的兵力来防守,它就很容易被敌人从正面攻破。
  这种防线使军队局限于扼守地区而失去任何机动性,所以用它来对抗敢作敢为的敌人是极不适当的。如果说这种防线在现代战争中还保存了很长的时间,那只是因为战争要素受到了削弱,因而表面上的困难往往起了真正的困难的作用,同时还因为,这种防线在多数战局中只是在次要的防御方向上用来对付敌人的侵袭。在这种场合,虽然它并不是完全不起作用的,但是要知道,假使把进行这种防御的这部分军队用在其他地点,却能够做出很多更为有利的事情来。在最近的战争中,根本没有人采用这种防线,连这种防线的一点痕迹也找不到了。至于说这种防线是否还会再度出现,那也是值得怀疑的。
  二、筑垒阵地。奉命在一个地区进行防御的军队在该地固守多久,这个地区的防御就持续多久( 这一问题在第二十七章将详尽地论述) ,当这支军队离开和放弃这个地区时,防御也就终止了。
  如果一支军队奉命固守遭到优势很大的敌人攻击的国土,那么,对付敌人的办法就是利用坚不可摧的阵地抵御敌人的武力,掩护自己的军队。
  正象我们已经谈过的那样,这种阵地四面都是正面,所以如果采用通常宽度的战术配置,在兵力不很大( 要是兵力很大,那就不符合这里所假定的整个情况了) 的情况下军队就只能防守很小的地区。这个地区在整个战斗过程中会遭到许多不利,以致即使尽可能利用筑垒工事来增强力量,恐怕也难以进行顺利的抵抗。因此,这种四面都是正面的营垒的每一面都必须有相当大的宽度,而且每一面还都应该是近乎坚不可摧的。在要求有很大的宽度的情况下,每一面又要求具有这样的坚固程度,这是筑城术所做不到的。
  因此,构筑这样的营垒应具备一个墓本要求,那就是利用地形障碍使营垒的某些部分完全无法接近,使另外一些部分难以接近。所以,为了能够运用这一防御手段,必须具备有地形障碍的阵地:凡是没有这种阵地的地方,只靠构筑工事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上述这些考察只关系到战术上的结果,我们所以谈到这些,只是为了要说明筑垒阵地可以作为战略手段使用。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提出皮尔纳、崩策耳维次、科尔贝克、托里希—佛德腊希和德里萨这些营垒作为例子。现在我们来谈谈营垒在战略上的特点和效果。mpanel(1);
  这种阵地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当然是配置在这一营垒中的军队的给养在一定时间内能得到保障,也就是说,在需要营垒发挥作用的期间能保障军队的给养。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象科尔贝克和托里希—佛德腊希那样阵地的背后通向某一港口,或者象崩策耳维次和皮尔纳那样同附近的要塞有紧密的联系,或者象德里萨那样在营垒内部或离营垒很近的地方储备有大批存粮。
  只有在上述第一种场合,营垒的给养才能得到相当充分的保障,而在第二、三两种场合,只能得到有限的保障,因而经常有缺乏给养的危险。由此可以知道,保障给养的条件如何使许多本来适于作营垒的险要地点不能构筑营垒,因而使适于构筑这种阵地的地点变得稀少了。
  为了弄清这种阵地的作用以及它能带来的利害和危险,我们必须研究一下进攻者对这种阵地会采取什么行动。
  ( 一) 进攻者可以从筑垒阵地的侧旁通过,继续前进,而以一定数量的军队监视这个阵地。
  在这里,我们必须区别两种情况:筑垒阵地是由主力部队占领的,还是只由次要部队占领的。
  在第一种情况下,进攻者只有在除了攻击防御者的主力以外还有其他具有决定意义的进攻目标( 如攻占要塞、首都等) 可以追求时,从筑垒阵地侧旁通过才是有益的。而且,即使进攻者有这样的进攻目标,也只有当他的基地的坚固程度和交通线的状况使他不必担心他的战略翼侧会受到威胁时,他才能从侧旁通过去追求这样的目标。
  虽然根据上述这一点可以作出结论说,肪御者可以以主力占领筑垒阵地,并且能使这个阵地发生作用,但是这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才是可能的:或者是这个阵地对进攻者的战略翼侧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防御者有把握通过对战略翼侧的威胁把进攻者牵制在对自己无害的地点上;或者是根本不存在防御者所担心的会被进攻者夺去的目标。如果存在着这样的目标,同时又不能使敌人的战略翼侧受到严重的威胁,那么防御者的主力就根本不能占领这样的阵地,或者只能佯作占领,对进攻者进行试探,看他是否会认为这个阵地威胁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